挽吳別駕(漸鴻)

作者:李之世 朝代:明代

挽吳別駕(漸鴻)原文

含砂終誤毒,抱玉豈鳴冤。

一死酬臣節,千秋作禮魂。

棘林新鬼哭,白日帝城昏。

不是能尸諫,何由感至尊。

詩詞問答

問:挽吳別駕(漸鴻)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挽吳別駕(漸鴻)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挽吳別駕(漸鴻)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元韻

2. 漸鴻

參考注釋

抱玉

(1).見“ 抱璞 ”。

(2).謂懷抱德才,深藏不露。語本《老子》:“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三國 魏 嵇康 《古意》詩:“安得反初服,抱玉寶六奇。”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總論:“抱玉者聯肩,握珠者踵武。”

鳴冤

叫喊冤枉,申訴冤屈

擊鼓鳴冤

臣節

人臣的節操。《孔子家語·致思》:“長事 齊 君,君驕奢失士,臣節不遂,是二失也。”《漢書·路溫舒傳》:“詔書令公卿選可使 匈奴 者, 溫 舒 上書,願給廝養,暴骨方外,以盡臣節。”《三國志·魏志·田疇傳》:“今欲奉使展效臣節,安得不辱命之士乎?” 南朝 宋 鮑照 《出自薊北門行》:“時危見臣節,亂世識忠良。” 明 焦竑 《玉堂叢語·行誼》:“往 西涯公 處 劉瑾 、 張永 之際,不可言臣節矣,士惠其私,猶曲貸而與之,幾無是非之心。”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岳王祠聯》:“天章褒臣節,想當年竭力致身,忠孝兼全,萬古精誠光日月。”

千秋

(1) 千年

(2) 歲月久遠

(3) 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作禮

舉手施禮;行禮。 南朝 梁 簡文帝 《六根懺文》:“懺悔已竟,誠心作禮。”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三:“﹝ 法一 ﹞叱之曰:‘與汝共學了生死大事,乃眷眷此物耶!我適已為汝投之江流矣。’ 杲 ( 宗杲 )展坐具作禮而行。”《初刻拍案驚奇》卷四:“ 十一娘 與二女童作禮而還。”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 呼韓邪 與 王昭君 相對緩緩作禮。”

棘林

(1).棘木之林。 晉 左思 《吳都賦》:“ 西蜀 之於 東吳 ,大小之相絶,亦猶棘林螢燿而與夫樳木龍燭也。”

(2).古代斷獄的處所。《文選·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自萌俗澆弛,法令滋彰,胏石少不寃之人,棘林多夜哭之鬼。” 李善 注引《春秋元命苞》:“樹棘槐,聽訟於其下。”

(3).古代指九卿之位。 南朝 陳 徐陵 《讓五兵尚書表》:“不期 枚乘 老叟忽降時恩, 馮唐 暮年見申明主,擢宰京邑,朝坐棘林。”

(4).古代傳說中的東方荒遠之地。《淮南子·墬形訓》:“八殥之外,而有八紘……東方曰 棘林 ,曰 桑野 。”

新鬼

(1).新死者的鬼魂。《左傳·文公二年》:“吾見新鬼大故鬼小。” 唐 杜甫 《兵車行》:“新鬼煩寃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會獄》:“牆角新鬼帶血來分辯。”

(2).謂新死者。 魯迅 《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記念》:“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白日

(1) 白天

(2) 太陽

白日依山盡。——唐· 王之渙《登鸛雀樓》

(3) 泛指時光

浪費白日

帝城

京都;皇城。《漢書·陳鹹傳》:“即蒙 子公 力,得入帝城,死不恨。” 唐 王維 《奉和聖制春望之作應制》:“雲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明 陳束 《都下秋雨夜飲王子長宅》詩:“安知非夢寐,相對帝城陰。”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少婦昨宵家書到,催君迎看帝城花。”

不是

(1)

 

錯誤;過失

是吾不是處。——清·林覺民《與妻書》

(2)

 

否定判斷

現在不是講話的時候

尸諫

臣子以死來規勸君主

凜然古人尸諫之風

何由

亦作“ 何繇 ”。1.從何處,從什麼途徑。《楚辭·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僕雖嚚頑,願從足下。雖然,何由而自達哉!” 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出處兩不合,忠貞何由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晉 張華 有鸚鵡,每出還,輒説僮僕好惡。一日,寂無言; 華 問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魯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宋書·沉慶之傳》:“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成?” 明 劉基 《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詩之三:“路遠無羽翼,何由得飛還?”《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稍加責罰,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著意防範,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有雲 太倉 王宮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無損。然與《玉版》對觀,無少差,信為《玉版》未損時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剝漶?或造物忌之邪?”

至尊

(1).最尊貴,最崇高。《荀子·正論》:“天子者埶位至尊,無敵於天下。” 漢 班固 《 * 通·號》:“或稱天子,或稱帝王何?以為接上稱天子者,明以爵事天也;接下稱帝王者,明位號天下至尊之稱,以號令臣下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君父至尊,在三罔極。”

(2).至高無上的地位。多指君、後之位。 漢 賈誼 《過秦論上》:“及至 始皇 ,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 周 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漢書·路溫舒傳》:“陛下初登至尊,與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統。”《東觀漢記·明德馬皇后傳》:“有司奏立 長秋宮 ,以率八妾。上未有所言,皇太后曰:‘ 馬貴人 德冠後宮。’遂登至尊。”

(3).用為皇帝的代稱。《漢書·西域傳上·罽賓國》:“今遣使者承至尊之命,送蠻夷之賈。” 唐 杜甫 《石筍行》:“惜哉俗態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箸議第一》:“近年財空虛,大吏告民窮,而至尊憂帑匱。”

詩詞推薦

挽吳別駕(漸鴻)原文_挽吳別駕(漸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