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真觀原文
年來無計脫紅塵,今日郊原偶出巡。
才短山靈應笑我,秋高風景暗撩人。
傍籬野菊含清露,近水岸花應小春。
一夜青氈陪鶴睡,卻煎詩骨瘦三分。
詩詞問答
問:洞真觀的作者是誰?答:王宥
問:洞真觀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洞真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王宥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宥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詞韻第六部 出處:古今圖書集成
參考注釋
紅塵
(1) 鬧市的飛塵,借指繁華的社會
紅塵百戲
(2) 佛教指人世間
看破紅塵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郊原
原野。 南朝 梁 蕭子范 《東亭極望》詩:“郊原共超遠,林野雜依菲。” 宋 蘇軾 《過雲龍山人張天驥》詩:“郊原雨初足,風日清且好。”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送餞》:“國破山河在,城傾草樹迷。看縱橫白骨郊原蔽。”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燦爛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蕭森。”
出巡
出外巡視
靈應
靈驗。《後漢書·光武帝紀下》:“地祇靈應而朱草萌生。” 宋 蘇軾 《密州祭常山文》之三:“五日不雨,民在坑谷,猗嗟我侯,靈應響速。”《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賢弟,在世為人聰明,死後為神靈應。” 老舍 《四世同堂》三五:“他並不信灶王爺與財神爺真有什麼靈應,但是他願屋中有點光亮與溫暖。”
秋高
謂秋日天空澄澈、高爽。 唐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 陳潤 《賦得秋河曙耿耿》:“晚望秋高夜,微明欲曙河。” 唐 翁承贊 《題壺山》詩:“秋高巖溜白,日上海波紅。”
風景
供觀賞的自然風光、景物
風景秀麗
撩人
誘人;動人。 宋 楊萬里 《和昌英主簿叔送花》:“風顛雨急關儂事,時序撩人只暗嘆。” 明 徐渭 《遮葉牡丹》詩:“終是傾城嬌絶世,只須半面越撩人。”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閒情記趣》:“庭中木犀一株,清香撩人。” 冰心 《往事·六一姊》:“她顧盼撩人,一顰一笑,都能得眾女伴的附和。”
野菊
又稱野菊花。多年生草本,葉互生,秋季開花,花黃色,野生在路邊荒地。花及全草均可入藥,性微寒,味苦辛,功能清熱解毒,主治瘡瘍腫毒等症。花有降低血壓作用;又可配製農藥。 宋 歐陽修 《筆說·辨甘菊說》:“今市人所賣菊苗,其味苦烈,迺是野菊,其實蒿艾之類,強名為菊爾。家菊性涼,野菊性熱,食者宜辨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四·野菊》﹝附方﹞“癰疽疔腫”引《孫氏集效方》:“用野菊花連莖搗爛,酒煎熱服取汁,以渣傅之即癒。” 石三友 《金陵野史·春八鮮與野菜》:“菊花腦是菊科栽培草本野菊花的近緣植物……藥效與野菊相似。”
清露
(1).潔淨的露水。 漢 張衡 《西京賦》:“立脩莖之仙掌,承雲表之清露。” 宋 晏殊 《浣溪沙》詞:“湖上西風急暮蟬,夜來清露濕紅蓮。” 郭沫若 《登臨》詩:“廟中的銅馬,還帶著夜來的清露。”
(2).方言。雨的別稱。 明 楊慎 《俗言·俗語反說》:“ 貴竹 名雨曰清露。”
水岸
水邊陸地。 唐 韋嗣立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帷宮壓水岸,步輦入煙岑。”
小春
指農曆十月
一夜
(1).一個夜晚;一整夜。《穀梁傳·定公四年》:“以眾不如 吳 ,以必死不如 楚 ,相與擊之,一夜而三敗 吳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賦》:“魂終朝以三奪,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吳歌》之四:“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紅旗下》一:“有時候,他們會在一個地方轉來轉去,一直轉一夜。”
(2).指某夜。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 越王 乃使木工千餘人入山伐木,一夜天生神木一雙,大二十圍,長五十尋。”《南史·呂僧珍傳》:“一夜, 僧珍 忽頭痛壯熱,及明而顙骨益大。” 唐 李商隱 《無題》詩之二:“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 吳王 苑內花。”
青氈
亦作“ 青氈 ”。 1.青色毛毯。 三國 魏 曹操 《與太尉楊彪書》:“今贈足下錦裘二領……青氊牀褥三具。” 唐 白居易 《偶眠》詩:“妻教卸烏帽,婢與展青氊。” 唐 於鵠 《過凌霄洞天謁張先生祠》詩:“醉臥枕敧樹,寒坐展青氈。” 艾蕪 《回家》:“緑色的藤葉就像一大張青氈似的鋪在地上。”
(2).指青氈製品。如帳篷、帽冠等物。 宋 陸游 《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詞:“吹笳暮歸,野帳雪壓青氈。” 清 查慎行 《雪中戴青氈大帽上顧見大笑口占紀之》:“大於暖耳覆雙肩,冰雪騎驢二十年。今日重蒙天一笑,白頭還戀舊青氊。”
(3).見“ 青氈故物 ”。
(4).指清寒貧困者。亦指清寒貧困的生活。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一表》:“豈期陛下軫念青氊,重升黃閣。” 明 徐復祚 《投梭記·閨敘》:“卑人緑螘一生,青氈半世。志存丘壑,夢斷巖廊。” 清 曹寅 《西軒賦送南村還京兼懷安侯姊文沖谷四兄》詩之一:“朱紱聊通隱,青氊盡絜家。” 李光 《集詩述感》詩:“門巷蕭條酬應懶,英雄末路一青氈。”
詩骨
詩的風骨。 唐 孟郊 《戲贈無本》詩之一:“詩骨聳 東野 ,詩濤涌 退之 。” 金 元好問 《王黃華墨竹》詩:“ 雪溪 仙人詩骨清,畫筆尚餘詩典刑。” 胡懷琛 《次韻和漱岩並示堅白》:“市樓不識炎天熱,自笑平生詩骨寒。”
三分
(1).謂一分為三。《左傳·襄公十一年》:“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今天下三分, 益州 罷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清 唐孫華 《涿州懷古》詩:“三分 巴蜀 功成後,魂魄猶應戀故都。”
(2).指 三國 史話。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京瓦伎藝》:“ 霍四究 説《三分》, 尹常 賣《五代史》。”
(3).十分之三。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牛小姐盤夫》:“到如今,骨自道且説三分話,不肯全拋一片心。” 茅盾 《子夜》十七:“他們是不肯隨便放過的,況又有三分酒遮了臉。”
十份中的三份。《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七兮” 唐 孔穎達 疏:“此梅雖落,其實十分之中尚七未落,已三分落矣。”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洞真觀原文_洞真觀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