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洞

作者:葉夢熊 朝代:明代

黃龍洞原文

谷口重重隱上方,諸天鐘磬自鏗鏘。

玉虹雙注從雲壑,錫杖孤飛度石樑。

穿洞燃燈忘晝白,盤崖呼酒傍昏黃。

臥龍寂寂空潭裡,赤手甘霖望渺茫。

詩詞問答

問:黃龍洞的作者是誰?答:葉夢熊
問:黃龍洞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黃龍洞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2. 民國《博羅縣誌》卷二

參考注釋

谷口

(1).山谷的出入口。《六韜·分險》:“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維 《歸輞川作》詩:“谷口疎鐘動,漁樵稍欲稀。” 清 黃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詩:“此間看山復看楓,谷口敞與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陝西 禮泉 東北。 西漢 於此置 谷口縣 , 東漢 廢。因位於 九嵕山 東、 仲山 西,當 涇水 出山之處,故謂之 谷口 。古時相傳為 黃帝 升仙的地方。也稱 寒門 。《漢書·郊祀志上》:“其後 黃帝 接萬靈 明庭 。 明庭 者, 甘泉 也。所謂 寒門 者, 谷口 也。”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 黃帝 升仙之處也。”又註:“ 谷口 , 仲山 之 谷口 也……以 仲山 之北寒涼,故謂此谷為 寒門 也。”

(3).古地名。在今 陝西 淳化 西北。 秦 時於此置 雲陽縣 。《戰國策·秦策三》:“ 范雎 曰:‘大王之國,北有 甘泉 、 谷口 。’” 鮑彪 註:“在 雲陽 。” 西漢 末年,高士 鄭朴 (字 子真 )曾隱居於此。 漢 揚雄 《法言·問神》:“ 谷口 鄭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師。” 唐 李白 《贈韋秘書子春》詩:“ 谷口 鄭子真 ,躬耕在巖石。” 王琦 注引《雍錄》:“ 谷口 在 雲陽縣 西四十里, 鄭子真 隱於此。”後借指隱者所居之處。 元 楊奐 《得邳大用書復寄》詩:“ 谷口 知何似,他年願卜隣。” 清 錢謙益 《高郵道中簡顧所建》詩:“負耒我今歸 谷口 ,驚弓君莫問壺頭。”

重重

(1) 很多層

重重圍住

(2) 許多

矛盾重重

(3) 充滿

煩惱重重

上方

(1).前面。《史記·滑稽列傳禇少孫論》:“﹝臣﹞竊不遜讓,復作故事滑稽之語六章,編之於左……以附益上方 太史公 之三章。”

(2).古代陰陽五行家指東方和北方。《漢書·翼奉傳》:“上方之情樂也,樂行姦邪,辰未主之。”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上方謂北與東也,陽氣所萌生,故為上。”

(3).天上;上界。《雲笈七籤》卷二二:“上方九天之上,清陽空虛之內,無色無象,無形無影。” 元 鄭廷玉 《忍字記》楔子:“有上方貪狼星,乃是第十三尊羅漢,不聽我佛講經説法。”《 * 詞話》第六十七回:“此物出於西域,非人間可有,沃肺融心,實上方之佳味。” 清 朱彝尊 《一半兒·天竺》曲:“散花新雨上方尊,落葉疏鐘下界聞。”

(4).住持僧居住的內室。亦借指佛寺。 唐 解琬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詩:“瑞塔臨初期,金輿幸上方。” 宋 孔武仲 《清涼寺》詩:“白寺荒灣略艤舟,攜笻來作上方游。” 明 何景明 《自山家歸寺》詩:“暝色延歸路,雲中見上方。” 潘飛聲 《題孝耕崇效寺楸陰感舊圖》詩:“南來彈指又滄桑,斜日疏鐘聽上方。”

(5).上邦,大國。《西遊記》第二八回:“這等好和尚,必是上方人物,不當小可的。”

(6).上級。 老舍 《四世同堂》七二:“他們以為她應當馬上向上方報告,不應私自拿主意,放 高第 回家。”

(7).同“ 尚方 ”。 漢 代官署名,主管制造、儲藏、供應帝王及皇宮中所用刀劍、衣食及日用玩好器物。《漢書·佞倖傳·董賢》:“下至 賢 家僮僕皆受上賜,及武庫禁兵,上方珍寶。”

(8).同“ 尚方 ”。泛指宮廷中主管膳食、方藥的官署。《明史·徐階傳》:“帝察 階 勤……召直 無逸殿 ,與大學士 張治 、 李本 俱賜飛魚服及上方珍饌。”《紅樓夢》第五七回:“彼時 賈母 又命將祛邪守靈丹及開竅通神散各樣上方秘制諸藥,按方飲服。”

(9).上方劍的簡稱。 清 李漁 《玉搔頭·止兵》:“一怒安邦,提戈代上方。軍威奮激人心癢,前旌未至聲至往。” 清 陸次雲 《圓圓傳》:“時 闖 師將迫畿輔矣,帝急召 三桂 對平臺,錫蟒玉,賜上方,託重寄命,守 山海關 。”參見“ 上方劍 ”。

諸天

(1).佛教語。指護法眾天神。佛經言欲界有六天, * 之四禪有十八天,無 * 之四處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韋馱天等諸天神,總稱之曰諸天。《長阿含經》卷一:“佛告比丘, 毗婆屍菩薩 生時,諸天在上於虛空中,手執白蓋寶扇,以障寒暑風雨塵土。” 南朝 宋 謝靈運 《曇隆法師誄》序:“且三界迴沉,諸天倏瞬。”《敦煌變文匯錄·頻婆娑羅王后宮綵女功德意供養塔生天因緣變文》:“人民歡喜皆稱嘆,諸天愛護讚精明。”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法堂里擺列著諸天聖像。”《西遊記》第十七回:“諸天遂來洞口報知。”

(2).指神界的眾神位。後泛指天界;天空。 唐 穀神子 《博異志·陰隱客》:“修行七十萬日,然後得至諸天,或 玉京 、 蓬萊 、 崑閬 、 姑射 。” 清 林則徐 《即目》詩:“不知身與諸天接,卻訝雲從下界生。”

鐘磬

(1).鍾和磬,古代禮樂器。《周禮·春官·小胥》:“凡縣鐘磬,半為堵,全為肆。” 鄭玄 註:“鐘磬者,編縣之二八十六枚而在一虡,謂之堵。鍾一堵,磬一堵,謂之肆。”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四:“ 漢 末喪亂,絶無金石之樂。 魏武帝 至 漢中 ,得 杜夔 舊法,始復設軒懸鐘磬。” 宋 蔡夢弼 《草堂詩話》卷一:“ 郭受 寄 杜 云:‘春興不知凡幾首。’ 杜 答云:‘藥裹關心詩總廢。’皆如鐘磬在簴,扣之則應。”

(2).佛教法器。 金 王庭筠 《超化寺》詩:“隔竹微聞鐘磬音,墻頭脩緑冷陰陰。”

(3).指鍾、磬之聲。 金 趙亮功 《甘露寺》詩:“別後聞鐘磬,山陰空夕陽。”

(1).鍾和磬。古代禮樂器。《禮記·檀弓上》:“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有鐘磬而無簨虡,其曰明器,神明之也。”《史記·樂書》:“然後鐘磬竽瑟以和之,乾戚旄狄以舞之。”

(2).鍾和磬。借指禮樂。 清 歐榘甲 《新廣東》五:“ 滿清 之入關,孰不有 漢 人為之功狗,以剗滅銷磨華種,以奉異族之鐘磬哉!”

(3).鍾和磬。佛教法器。 唐 岑參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題惠淨上人幽居寄兵部楊郎中》詩:“猿鳥樂鐘磬,松蘿泛天香。” 巴金 《秋》二五:“他走到家不過五六十步的光景,忽然一陣鐘磬聲和念佛聲送進他的耳里來。”

鏗鏘

形容樂器聲音響亮節奏分明,也用來形容詩詞文曲聲調響亮,節奏明快

玉虹

(1).白虹。 宋 蘇軾 《郁孤台》詩:“山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2).詩詞中常以喻象虹一樣的事物。喻明潔的瀑布或流水。 唐 李賀 《北中寒》詩:“爭瀯海水飛凌喧,山瀑無聲玉虹懸。” 宋 楊萬里 《和昌英叔雪中春酌》:“ 南谿 春寒強似冬, 南谿 春水走玉虹。” 宋 陸游 《故山》詩:“落澗泉奔舞玉虹,護丹松老臥蒼龍。”

(3).喻石拱橋。 宋 蘇軾 《何公橋》詩:“疏為玉虹,隱為金堤。” 宋 吳文英 《十二郎·垂虹橋》詞:“酹酒蒼茫,倚歌平遠,亭上玉虹腰冷。”

(4).喻帶狀的光。 宋 楊萬里 《正月二十四夜小樓看燈》詩:“光射瑠璃貫水晶,玉虹垂地照天明。”

(5).喻寶劍。 明 潘緯 《發佩劍送方生趨幕府》詩:“ 延津 雙玉虹,神物合雌雄。”

雲壑

雲氣遮覆的山谷。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誘我松桂,欺我雲壑。” 唐 於鵠 《過凌霄洞天謁張先生祠》詩:“乃知軒冕徒,寧比雲壑眠。” 清 納蘭性德 《蝶戀花》詞:“畢竟春光誰領畧。九陌緇塵,抵死遮雲壑。”

錫杖

佛家語。僧人所持的手杖。杖頭有錫環,振時作錫錫聲。也稱“禪杖”、“聲杖”、“鳴杖”

芒鞋騰霧出,錫杖撥雲歸。——《檮杌閒評——明珠緣》

洞燃

見“ 洞然 ”。

昏黃

黃昏;形容天色、燈光等呈幽暗的黃色或有風沙的天色

日落的時候,天地間一片昏黃

臥龍

比喻隱居或未露頭角的傑出人才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三國志·諸葛亮傳》

寂寂

形容寂靜

寂寂人定初。——《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庭院寂寂。——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寂寂荒山

空潭

澄澈的深淵。 唐 王維 《過香積寺》詩:“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洗鍊》:“空潭瀉春,古鏡照神。體素儲潔,乘月返真。”

赤手

空手,徒手。 宋 蘇軾 《送范純粹守慶州》詩:“當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 清 黃遵憲 《天津紀亂》詩之五:“赤手能擒虎,紅頭看爛羊。” 陳毅 《水晶坡又阻雪》詩:“下馬敲冰圖寸進,赤手攀援如刀割。”

甘霖

久旱後下的雨;及時雨

甘霖三尺透,病體十分輕。——元· 方回《次韻金漢臣喜雨》

做甚么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元· 關漢卿《竇娥冤》

渺茫

(1) 時地遠隔,模糊不清

一別音容兩渺茫。——白居易《長恨歌》

(2) 煙波遼闊的樣子

扶桑已在渺茫中。——韋莊《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詩詞推薦

黃龍洞原文_黃龍洞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