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華清留絕句原文
廢宇頹垣不復新,朝元輦道盡荊榛。
惟餘一派溫湯水,長與行人洗路塵。
詩詞問答
問:游華清留絕句的作者是誰?答:王瑜
問:游華清留絕句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游華清留絕句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真韻
2. 清厲鶚《宋詩紀事》卷二九引《驪山刻石》 按:《宋詩紀事》此詩署王忠玉,云:“《東坡集》有《與王忠玉游虎丘》詩,此刻但題忠玉,同時又有馬中玉,未知孰是。”《宋詩紀事小傳補正》謂王珉亦字中玉,此王忠玉即王珉,《宋詩紀事》誤分為二。珉為南宋初人,此詩歸屬仍難確定,姑錄於此。
參考注釋
朝元
(1).古代諸侯和臣屬在每年元旦賀見帝王。《樂府詩集·燕射歌辭·周朝饗樂章》:“歲迎更始,節及朝元。” 唐 羅鄴 《歲仗》詩:“玉帛朝元萬國來,雞人曉唱五門開。”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詩:“一人正位山河定,萬國朝元日月明。”參見“ 朝正 ”。
(2).道教徒朝拜 老子 。 唐 初,追號 老子 李耳 為太上玄元皇帝。 唐 白居易 《尋郭道士不遇》詩:“郡中乞假來相訪,洞裡朝元去不逢。” 前蜀 韋莊 《玉真觀尋趙尊師不遇》詩:“羽客朝元晝掩扉,林中一逕雪中微。” 宋 張孝祥 《望江南·南嶽銓德觀作》詞:“朝元去,深殿扣瑤鐘。”《封神演義》第三八回:“大抵神道原是神仙做,只因根行淺薄,不能成正果朝元,故成神道。”
(3).道家養生法。謂五臟之氣匯聚於天元(臍)。 唐 呂岩 《別詩》之一:“朝朝煉液歸瓊壠,夜夜朝元養玉英。”參見“ 五炁朝元 ”。
(4). 清 代朝考名次分一、二、三等,一等第一名稱朝元。參閱《清會典事例》卷三六、 商衍鎏 《清代科舉考試述錄》第三章第四節。
(5).見“ 朝元閣 ”。
輦道
(1).可乘輦往來的宮中道路。《史記·孝武本紀》:“乃立 神明臺 、 井幹樓 ,度五十餘丈,輦道相屬焉。”《漢書·司馬相如傳上》:“華榱璧璫,輦道纚屬。” 顏師古 註:“輦道,謂閣道可以乘輦而行者也。” 元 劉壎 《隱居通議·地理》:“ 阿房宮 一曰 阿城 ,規恢八百餘里,離宮別館,彌山跨谷,輦道相屬。”
(2).指皇帝車駕所經的路。 南朝 宋 顏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南除輦道,北清禁林。” 清 方文 《偕閔無作孔千一寧山同登雨花台》詩:“牛車填輦道,馬卒擁城門。” 清 吳家騏 《聖駕南苑大閱恭紀》詩:“鸞旂肅肅駐郊坰,輦道風和霽色明。”
(3).古星名。屬天琴、天鵝兩座。《晉書·天文志上》:“西足五星曰輦道。”
荊榛
(1).亦作“ 荊蓁 ”。泛指叢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蕪情景。 三國 魏 曹植 《歸思賦》:“城邑寂以空虛,草木穢而荊榛。”一本作“ 荊蓁 ”。 唐 李白 《古風》之一:“王風委蔓草,戰國多荊榛。” 金 元好問 《續小娘歌》之七:“傷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荊榛不見人。” 清 吳偉業 《十月下澣宴閬石蒼水齋》詩:“三江風月尊前醉,一郡荊榛笛里聲。”
(2).謂沒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錦箋記·聞訃》:“閨中何意,半道荊蓁,情隔雲泥。”
(3).比喻艱危,困難。《舊唐書·宦官傳·楊復恭》:“吾於荊榛中援立 壽王 。” 元 許謙 《馮公嶺》詩:“胸中芥蒂未盡去,須信坦道多荊榛。”
(4).比喻惡人。 元 麻革 《過陝》詩:“豺狼滿地荊榛合,目斷 中條 是故丘。” 明 夏完淳 《大哀賦》:“未許其冠帶春秋,遂至夫荊榛天地。” 清 厲鶚 《東城雜記·陳御史元倩》:“手披荊榛,身御魑魅。” 周實 《民立報出版日祝賦》詩:“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荊榛待剪除。”
(5).芥蒂;不快。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笑譚之頃,便起荊榛。”
一派
(1) 一條支流;一條水流
一派死水
(2) 一個流派;一個派別
中立的一派
(3) 一片;一陣
一派謊言
湯水
(1) 連湯帶水的食物
(2) 〈方〉∶開水或熱水
(3) 資財;財產
戲子家有多大湯水弄這位奶奶家去!——《儒林外史》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稱
會其行人發露,瓚亦梟夷,故使鋒芒錯縮,厥圖不果。——《三國演義》
行人駐足聽。——《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車行》
過者問行人
行人但云點行頻
洗路
謂掃除前進道路上的敵人或其他障礙。 明 周履靖 《錦箋記·敗北》:“把軍營疾移,搜山洗路防奸細,銜枚卷旆行奇詭。” 明 楊柔勝 《玉環記·李晟招賢》:“今撥五千人馬,與二位作為先鋒,開山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