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覽台放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曠覽台放歌原文

山已據地高,更據山為台。

曠覽信無極,然此胡為哉。

一指或蔽前,泰山為之埋。

七字短章聞杜甫,翻手作雲覆手雨。

不可悉者惟人情,高出青霄亦難睹。

詩詞問答

問:曠覽台放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曠覽台放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六十三

參考注釋

據地

(1).以手按著地;席地而坐。《漢書·雋不疑傳》:“登堂坐定, 不疑 據地曰:‘竊伏海瀕,聞 暴公子 威名舊矣,今乃承顏接辭。’” 王先謙 補註引 周壽昌 曰:“據地,以手下據。古人席地而坐, 不疑 因進戒辭,故先據地以示敬。”《三國志·魏志·夫餘傳》:“譯者傳辭皆跪,手據地竊語。” 清  姚鼐 《<食舊堂集>序》:“一日,值天寒晦,與先生及 遼東  朱子潁 登城西 黑窰廠 ,據地飲酒,相對悲歌至暮。”

(2).占據地盤。 明  高濂 《玉簪記·南侵》:“一聲長笑海天秋,擁旌旄龍爭虎鬭,鑿門占旺相,據地阻咽喉。” 魯迅 《而已集·憂“天乳”》:“但現在的有力者,也有主張女子剪髮的,可惜據地不堅。同是一處地方,甲來乙走,丙來甲走,甲要短,丙要長,長者剪,短了殺。”

無極

(1).無窮盡;無邊際。《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女德無極,女怨無終。” 漢  枚乘 《七發》:“太子方富於年,意者久耽安樂,日夜無極。” 唐  元稹 《奉和竇容州》:“自嘆風波去無極,不知何日又相逢?” 王西彥 《鄉下朋友》:“廣大無極的田園景色,簡直叫人無暇接收。”

(2). 中國 古代哲學中認為形成宇宙萬物的本原。以其無形無象,無聲無色,無始無終,無可指名,故曰無極。《老子》:“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宋  周敦頤 《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老殘遊記》第十一回:“ 璵姑 拍掌大笑道:‘我明白了!勢力尊者就是儒家説的個無極,上帝同 阿修羅王 合起來就是個太極。’” 郭沫若 《集外(一)·創造者》:“本體就是他,上帝就是他,他在無極之先,他在感官之外。”參見“ 太極 ”。

(3).布名。《隸釋·漢國三老表良碑》:“今特賜錢十萬,雜繒卅匹,王具劍、佩書刀、綉文印衣、無極手巾各一。”《後漢書·馬援傳》“﹝ 公孫述 ﹞更為 援 制都布單衣” 李賢 注引 南朝  宋  何承天 《纂文》:“都致、錯履、無極,皆布名。”

胡為

何為,為什麼。《詩·邶風·式微》:“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禮記·檀弓上》:“夫古之人,胡為而死其親乎?”《漢書·黥布傳》:“胡為廢上計而出下計?” 顏師古 註:“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難》詩:“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宋  蘇軾 《鄭州別後馬上寄子由》詩:“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明  高啟 《贈金華隱者》詩:“嗟我胡為在塵網,遠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畫夢錄·扇上的煙雲》:“你這些話又胡為而來?我一點兒也不能追蹤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為;任意亂來。《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個宰相,他在下位之時,也著實有名有譽的,後來大權到手,任性胡為,做錯了事,惹得萬口唾駡,飲恨而終。”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二折:“由他閒戲,任你胡為。”《紅樓夢》第一一一回:“ 寳釵 聽著這話,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該給他行禮,但只老太太去世,咱們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為。’”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蓋 中國 藝術家,一向喜歡介紹 歐洲 十九世紀末之怪畫,一怪,即便於胡為,於是畸形怪相,遂瀰漫於畫苑。”

一指

(1).一個指頭。《孟子·告子上》:“養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則為狼疾人也。”《後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翁聞,笑而下樓,以一指提之而上,視器如一升許,而二人飲之終日不盡。” 宋  蘇轍 《御風辭》:“子輕如鴻毛,彼將以為千石之鐘;子細如一指,彼將以為十仞之墉。”

(2).一次指點,或一下指向。 漢  王充 《論衡·程材》:“直言一指,觸諱犯忌。”《晉書·苻生載記》:“先帝神矛一指,望旗冰解。”《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上》:“天戈一指士爭奮,鼠竄狼奔返 晉陽 。”《兒女英雄傳》第五回:“那店主人往外一指,説:‘那不是他們腳上的夥計們回來了?’”

(3).《莊子·齊物論》:“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此謂天下雖大,一指可以蔽之;萬物雖多,一馬可以理盡,故無是無非。後因以“一指”為齊是非得失之典實。 晉  潘岳 《秋興賦》:“聞至人之休風兮,齊天地於一指。”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若夫通精元一,合契造化,混盈虛以同條,齊得失於一指者,愛惡未始有所繫,窮通不足以滑和。”參見“ 一指馬 ”。

(4).一個宗旨。《荀子·王霸》:“君者,論一相,陳一法,明一指。”

泰山

(1) 東嶽,中國五嶽之首,中國名山,海拔1524米,位於山東泰安境內。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禪、祭告天地,多古蹟和文人墨跡,為旅遊勝地

(2) 古人把泰山作為高山的代表,常用來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寶貴的事物

有眼不識泰山

(3) 妻父的代稱

呼妻父為泰山,一說雲,泰山有丈人峰。—— 晁說之《晁氏客語》

七字

指七言詩。 唐  元稹 《見人詠韓舍人新律詩因有戲贈》詩:“七字排 居敬 ,千詞敵 樂天 。” 唐  陸龜蒙 《和襲美病後春思韻》:“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勞言語傍花開。”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引 清  許可覲 《敘事解疑》:“ 仇長文 闈戰後,忽憶 青青柳 ‘有信欲傳’之句,題七字於扇頭,以贈 許丹忱 云:‘誰將十萬快腰纏,漫道 揚州 好著鞭,不謂秋來多客思,夢魂已到玉臺前。’”

章聞

傳聞;著聞。《墨子·非樂上》:“萬舞翼翼,章聞於大(天),天用弗式。”

杜甫

(712—770) 唐代著名詩人。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甫被公認為唐代以來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著有《杜少陵集》

手作

手工,手藝。 元  岳伯川 《鐵拐李》第一折:“你問他開鋪席、為經商,可也做甚手作。”

覆手

(1).把手掌向下一翻。比喻事情容易辦成。《後漢書·皇甫規傳》:“今興改善政,易於覆手,而羣臣杜口,鑒畏前害,互相瞻顧,莫肯正言。”

(2).喻時間迅速。 唐  溫庭筠 《醉歌》:“勸君莫惜金罇酒,年少須臾如覆手。” 宋  楊萬里 《食蒸餅作》詩:“詩人一腹大於蟬,飢飽翻手覆手間。”

(3).古射禮。用右手由弓上取矢。《儀禮·鄉射禮》:“下射進坐,橫弓覆手,自弓上取一個興,其他如上射。” 鄭玄 註:“覆手,由弓上取矢者,以左手在弓里,右手從表取之,亦便。”

(4).古飲宴禮。飯後用手抹嘴。《禮記·玉藻》:“君未覆手,不敢飧。” 孔穎達 疏:“覆手者,謂食飽必覆手以循口邊,恐有殽粒污著之也。”《管子·弟子職》:“既食乃飽,循咡覆手。”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詩詞推薦

曠覽台放歌原文_曠覽台放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