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潭映月

作者:方仁淵 朝代:清代

三潭映月原文

山光湖影兩徘徊,曲折亭台映水開。

畫舫載將裙屐至,疏鍾穿過藕花來。

潭清惟有邀明月,地靜曾無到俗埃。

幽境最宜佳士隱,孤山應有惠思才。

詩詞問答

問:三潭映月的作者是誰?答:方仁淵
問:三潭映月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三潭映月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參考注釋

山光

山的景色。 南朝 梁 沉約 《泛永康江》詩:“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來。” 唐 岑參 《郡齋平望江山》詩:“山光圍一郡,江月照千家。”

徘徊

(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猶豫不決

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危險常顧

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曲折

(1) 彎曲

一條曲折的小路

(2) 委曲

巷道曲折

(3) 複雜的、不順當的情節

這件事情裡面還有不少曲折

(4) 違背自己本意的奉承

據經正對,無所曲折

畫舫

裝飾華麗的遊船

裙屐

亦作“裠屐”。1.裙,下裳;屐,木底鞋。原指 六朝 貴遊子弟的衣著。後泛指富家子弟的時髦裝束。 清 唐孫華 《送同年范國雯出守延平》詩:“讓齒肩隨賴有君,少俊風流羨裠屐。”

(2).借指衣著時髦的富家子弟。 清 趙翼 《陪松崖漕使宴集九峰園並為湖舫之游作歌》:“綺寮砥室交掩映,最玲瓏處集裙屐。” 林紓 《西湖詩序》:“余觀其富麗柔媚,若甚宜於裙屐羅綺之游觀。”參見“ 裙屐少年 ”。

疏鍾

亦作“踈鐘”。稀疏的鐘聲。 清 陳廷敬 《送少師衛公致政還曲沃》詩:“夢繞細旃聞夜雨,春回 長樂 遠踈鐘。” 清 岑霽 《貫華閣晚眺》詩:“輕飈起長林,踈鐘應嵓谷。”

穿過

(1) 從…一邊走到另一邊

穿過布雷區

(2) 橫過,越過或從…上延伸過

穿過花園的一條小徑

(3) 延展到或占據某一空間或地點

一條小道穿過山谷

(4) 克服阻力而進入

釘子…夠長的,足以穿過絕緣部分

(5) 指氣流通過

微風穿過房間

藕花

荷花

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宋· 李清照《漱玉詞·如夢令》

惟有

只有

我們都很高興,惟有他沉著臉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幾時有

(2) 指夜明珠

幽境

幽雅的勝境。 唐 白居易 《小台》詩:“幽境與誰同?閒人自來往。”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二·景隆八發》:“黃冠不浄,寳殿無拘。睠三清之幽境,為百戲之所都。”

佳士

品行或才學優良的人。《三國志·魏志·楊俊傳》:“同郡 審固 、 陳留 衞恂 ,本皆出自兵伍, 俊 資拔奬致,鹹作佳士。” 唐 司空圖 《二十四品·典雅》:“玉壺 * ,賞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宋 蘇軾 《寄周安孺茶》詩:“ 鹿門 有佳士,博覽無不識。” 明 方孝孺 《贈瑄蘊中序》:“其論議理而節,達而不浮,翩翩乎佳士也。”《重論文齋筆錄》卷一引 清 毛奇齡 《題悅我軒》詩:“佳士不恆遇,垂老嘆積薪。”

孤山

山名。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中,孤峰獨聳,秀麗清幽。 宋 林逋 曾隱居於此,喜種梅養鶴,世稱 孤山處士 。 孤山 北麓有 放鶴亭 和梅林。 宋 沉括 《夢溪筆談·人事二》:“ 林逋 隱居 杭州 孤山 ,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雲霄,盤旋久之,復入籠中。” 宋 林逋 《宿姑蘇淨惠大師院》詩:“ 孤山 猿鳥 西湖 上,懶對寒燈詠《式微》。” 清 趙翼 《寓西湖十日雜記以詩》:“ 孤山 好林館,丹碧隱青漣。” 清 秋瑾 《梅十章》之九:“ 孤山 林下三千樹,耐得寒霜是此枝。” 郭沫若 《瓶》詩之四:“我是憑倚在 孤山 的水亭,我是佇立在亭外的水濱。”

應有

(1).所有,一切。 唐 白居易 《奏所聞狀》:“自今已後,應有進奉,並不用申報御史臺,如有人勘問,便仰録名奏來者。”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一折:“將 江 上應有戰舡,盡行拘收,不放 關公 渡 江 回去。”《水滸傳》第一回:“應有民間稅賦悉皆赦免。”

(2).應當具有。《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姑娘一進洞房,早看見擺滿一分妝奩,凡是應有的,公婆都給辦得齊齊整整。”

詩詞推薦

三潭映月原文_三潭映月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