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雅山分韻得秋字

作者:陳鎰 朝代:元代

再游雅山分韻得秋字原文

人生宇宙內,起滅同浮漚。

雲胡事形役,局局懷抱憂。

今我及數子,蕭散真寡儔。

已無外物縶,偶往成勝游。

佳哉雅山境,翠竹森琳球。

復此展清宴,興逸聊賡酬。

林深鳥雀聚,原曠禾黍稠。

時序良易邁,不樂將焉求。

回途更延覽,天風盪衣裘。

薄暮微雨過,輕寒釀深秋。

詩詞問答

問:再游雅山分韻得秋字的作者是誰?答:陳鎰
問:再游雅山分韻得秋字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尤韻

參考注釋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動

(2) 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3) 與人的關係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宇宙

(1)

(2) 包括一切天體的無限空間

(3) “宇”指無限空間,“宙”指無限時間。一切物質及其存在形式的總體。哲學上又叫“世界”

起滅

(1).佛教語。指因緣和合而產生與因緣離散而消滅。 宋 范成大 《請佛閣晚望雪中數十峰如爛銀晃耀暑光中》詩:“壘塊蒼然是九州,大千起滅更悠悠。” 清 黃遵憲 《游潘園感賦》詩:“彈指須臾千載後,幾人起滅好樓臺。” 錢仲聯 箋註:“《楞嚴經》:‘起滅無從。’”

(2).時隱時現;時有時無。 唐 皇甫曾 《奉陪韋中丞使君游鶴林寺》詩:“寒磬虛空里,孤雲起滅間。” 宋 道潛 《次黃子理韻》:“寒爐燃豆萁,光焰時起滅。” 明 沉謙 《二郎神》詞:“關山參差,宮闕起滅,長空煙霧。”

(3).謂玩弄手段,捏造是非。《元典章·吏部六·書吏》:“縣吏暗分鄉都,州吏分縣,府吏分州,起滅詞訟,久占衙門,敗壞官事,殘害良民。” 明 高攀龍 《三時記》:“止有凶人名 陳所藴 者,工於刀筆,以起滅為事。”《初刻拍案驚奇》卷八:“有一等做舉人秀才的,呼朋引類,把持官府,起滅詞訟,每有將良善人家,拆得煙飛星散的。”

浮漚

水面上的泡沫。因其易生易滅,常比喻變化無常的世事和短暫的生命。 唐 姚合 《酬任疇協律夏中苦雨見寄》詩:“走童驚掣電,飢鳥啄浮漚。” 宋 范成大 《石湖中秋二十韻感今懷舊而作》:“水天雙對鏡,身世一浮漚。” 明 無名氏 《贈書記·認男作女》:“老爺若放浮漚,情願焚香頂禮,朝夕把恩酬。” 清 惲敬 《海會庵放生河碑銘》:“聖人愚人,善禽惡獸,如大海中浮漚,大空中飛塵。” 郭沫若 《女神·蜜桑索羅普之夜歌》:“無邊天海呀,一個水銀的浮漚。”

雲胡

為什麼。《詩·鄭風·風雨》:“既見君子,雲胡不夷?” 毛 傳:“胡,何。” 鄭玄 箋:“思而見之,云何而心不説?” 宋 朱熹 《齋居感興》詩之四:“雲胡自蕪穢,反客群形役!” 明 劉基 《送季德大之文登稅務官任》詩:“雲胡不飲,使我心惸?”

事形

(1).指文章中事物的鋪陳。 晉 摯虞 《文章流別論》:“古詩之賦,以情義為主,以事類為佐,今之賦,以事形為本,以義正為助。”

(2).猶情況,情勢。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豪爽》:“ 桓玄 西下,入 石頭 …… 玄 時事形已濟,在平乘上笳鼓並作,直高詠云:‘簫管遺音在, 梁王 安在哉!’”《隋書·劉昉傳》:“ 宇文忻 見 高熲 ,向之叩頭求哀。 昉 勃然謂 忻 曰:‘事形如此,何叩頭之有!’”

局局

(1).笑貌。《莊子·天地》:“若夫子之言,於帝王之德,猶螳蜋之怒臂以當車軼,則必不勝任矣。” 成玄英 疏:“局局,俛身而笑也。” 唐 蘇源明 《秋夜小洞庭離宴詩序》:“ 源明 局局然笑曰:‘狂夫之言,不足罪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蕭七》:“女掩口局局而笑,參拜恭謹。”

(2).畏縮貌;拘束貌。 唐 元結 《送王及之客州序》:“彼驅驅於財道之末,局局於權勢之門。”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余觀南渡後為宰執者,自非親戚故舊往往不得登其門。若夫百官士流未嘗接議論,局局自保,惟恐失之。” 明 陸時雍 《詩鏡總論》:“夫詠物之難,非肖難也,惟不局局於物之難。” 張素 《寄明星》詩:“轅駒局局受人鞿,日出憂讒夕畏譏。”

(3).狹窄貌。 鄭澤 《登樓嘆》詩:“憑欄望西域,西域何局局。”

跼跼:狹小貌。《鶡冠子·王鈇》:“果必信然,陰陽消散,三百六十日各反其故,天地跼跼,奚足以疑?” 陸佃 解:“跼跼,狹貌。”

懷抱

胸懷

多年來她生活在她的家庭的懷抱中

蕭散

猶蕭灑。形容舉止、神情、風格等自然,不拘束;閒散舒適。《西京雜記》卷二:“ 司馬相如 為《上林》、《子虛》賦,意思蕭散,不復與外事相關。” 唐 張九齡 《林亭詠》:“從茲果蕭散,無事亦無營。” 宋 曾鞏 《招隱寺》詩:“我亦本蕭散,至此更怡然。” 清 方苞 《重建潤州鶴林寺記》:“佛之理吾不信,而竊喜其教,絶婚宦,公貨財,布衣疏食,隨地可安,士之蕭散孤介,而不欲違其本心者,往往匿跡於其中。”

(1).消散;消釋。《晉書·恭帝紀論》:“雖有手握戎麾,心存舊國,迴首無良,忽焉蕭散。” 唐 皎然 《送大寶上人歸楚山》詩:“獨鶴翩翻飛不定,歸雲蕭散會無因。” 明 劉基 《自天章入城作》詩:“煩襟得蕭散,似欲忘覉旅。”

(2).蕭條;淒涼。 南朝 梁 何遜 《和司馬博士詠雪》:“蕭散忽如盡,徘徊已復新。” 唐 韋應物 《獨游西齋寄崔主簿》詩:“秋齋正蕭散,煙水易昏夕。” 宋 蘇軾 《和李太白》:“野情轉蕭散,世道有翻覆。” 清 曹寅 《宿金氏園亭》詩:“蕭散人問意,孤雲第幾峰。”

寡儔

(1).缺少同伴。《三國志·魏志·董昭傳》:“ 曹公 愍其守志清恪,離群寡儔,故特遣使 江 東。” 唐 孟郊 《投贈張端公》詩:“鸞步獨無侶,鶴音仍寡儔。”

(2).猶無匹。 清 曾國藩 《答劉孟容書》:“ 孟 氏而下,唯 周子 之《通書》, 張子 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儔。”

外物

(1).身外之物。多指利慾功名之類。《莊子·外物》:“外物不可必,故 龍逄 誅, 比干 戮, 箕子 狂, 惡來 死, 桀 紂 亡。” 南朝 梁 沉約 《述僧中食論》:“心神所以昏惑,由於外物擾之。擾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則勢利榮名,二則妖妍靡曼,三則甘旨肥濃。” 唐 高適 《同群公宿開善寺贈陳十六所居》詩:“談空忘外物,持誡破諸邪。” 宋 曾鞏 《救災議》:“先王之於救災,髮膚尚無所愛,況外物乎!” 明 方孝孺 《贈林公輔序》:“彼或不知自身重而為外物所移奪者,自輕者也。”

(2).謂超脫於物慾之外。《莊子·大宗師》:“參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外物棄志,滌盪機變,忘富逸貴,杜遏勸沮,不恤乎窮,不榮乎達,不戚乎毀,不悅乎譽,道家之業也。”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詩:“勞生愧 嚴 鄭 ,外物慕 張 邴 。”

(3).指外界的人或事物。《南史·齊豫章文獻王嶷傳》:“訊訪東宮玄圃,乃有栢屋,制甚古拙,臣乃欲壞取以奉太子,非但失之於前,且補接既多,不可見移,亦恐外物或為異論,不審可有垂許送東府齋理不?”《梁書·陶弘景傳》:“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閲為務。” 唐 元稹 《贈樂天》詩:“不是眼前無外物,不關心事不經心。” 宋 陸游 《感懷》詩:“一窗修燈下,超然傲 羲 軒 。外物自變遷,內景常默存。”

勝游

(1).快意的遊覽。 唐 劉禹錫 《奉和裴侍中將赴漢南留別座上諸公》:“管弦席上留高韻,山水途中入勝游。” 金 元好問 《探花詞》:“美酒清歌結勝游,紅衣先為渚蓮愁。” 明 楊慎 《自香松堡至金龍哨》詩:“雲隈月渚兩風流,並馬探春亦勝游。” 阿英 《鹽鄉雜信》十一:“覺得今日的勝游,其結果,不過是增加來日的悲痛而已。”

(2).指勝游之地。 唐 韓愈 《秋字》詩:“莫以 宜春 遠,江山多勝游。” 宋 張淏 《雲谷雜記·艮岳》:“ 徽宗 艮岳 為勝游六七,曰 躍龍澗 、 漾春坡 、 桃花閘 、 雁池 、 迷真洞 ,其餘勝跡不可殫記。”

翠竹

綠竹。 南朝 齊 謝朓 《游後園賦》:“積芳兮選木,幽蘭兮翠竹。” 唐 鮑溶 《雲溪竹園翁》詩:“硠硠雲溪里,翠竹和雲生。” 明 何景明 《過馬溪田村居》詩:“宛宛清河曲,團團翠竹村。” 葉聖陶 《線下·金耳環》:“綠意瀰漫的原野在兩旁平轉;時時有一叢深樹或翠竹一閃而過,標識著那裡有村落。”

琳球

亦作“ 琳璆 ”。1.指美玉。《宋書·傅亮傳》:“餞離不以幣,贈言重琳球。” 唐 元稹 《陽城驛》詩:“何以持為贈,束帛藉琳球。” 清 孫枝蔚 《新婚箴為汪季燦》:“女如桃李,男如琳球。同心同德,永荷天休。”

(2).玉器撞擊聲。 宋 蘇軾 《代書答梁先》詩:“遺我駮石盆與甌,黑質白章聲琳球。” 清 納蘭性德 《效江醴陵雜體擬古詩·范彥龍古意》:“文章貴綸綍,佩玉鏘琳球。”

(3).比喻優秀人物或優美文辭。 唐 虞世南 《和至壽春應令》:“調諧金石奏,歡洽羽觴浮。天文徒可仰,何以厠琳球。”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標題》:“ 鉅野 王生 ,閥閲裔,腹胞琳球。” 清 孫枝蔚 《祭溫玄肆文》:“易盡者百年之日月,難凋者一字之琳球。”

清宴

見“ 清燕 ”。

見“ 清晏 ”。

賡酬

謂以詩歌與人相贈答。 宋 王安石 《題正覺相上人籜龍軒》詩:“此地七賢誰笑傲,何時六逸自賡酬。”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七》:“已而與之賡酬,則與集中作大異。”

鳥雀

泛指小鳥。《左傳·文公十八年》:“見無禮於其君者,誅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 唐 劉長卿 《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句當苗稅充百官俸錢》詩:“鳥雀空城在,榛蕪舊路遷。”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

禾黍

(1).禾與黍。泛指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史記·宋微子世家》:“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後漢書·承宮傳》:“後與妻子之 蒙陰山 ,肆力耕種,禾黍將孰,人有認之者, 宮 不與計,推之而去,由是顯名。” 宋 曾鞏 《送程公闢使江西》詩:“袴襦優足徧里巷,禾黍豐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由草料的恐慌,發生了芻秣的栽培;由芻秣的栽培,更發明了禾黍的種植。”

(2).《詩·王風·黍離序》:“《黍離》,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 宗周 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後以“禾黍”為悲憫故國破敗或勝地廢圮之典。 唐 許渾 《金陵懷古》詩:“楸梧遠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宮。” 宋 蘇軾 《南都妙峰亭》詩:“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擒嚭》:“千載 吳 宮皆禾黍。嘆故國已無望。” 清 周實 《重九偕吹萬天梅亞希哲夫石子平子諸子過明故宮謁孝陵有作》詩之一:“松楸抱恨依殘日,禾黍傷心賦變風。”

時序

季節變化的次序;先後的順序

草木隨著時序的變化而枯榮

時序剛剛過了秋分,就覺得突然增加了一些涼意。——《秋色賦》

延覽

全面察看。 清 梅曾亮 《吳淞口驗功記》:“斟酌古今,延覽地形。”

天風

風。風行天空,故稱。 漢 蔡邕 《飲馬長城窟行》:“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唐 韓愈 《辛卯年雪》詩:“波濤何飄揚,天風吹旛旂。” 明 鄭若庸 《玉玦記·賞春》:“好趁天風,直上青霄。” 郭沫若 《哀時古調》九:“天風吹,海浪流。滿懷悲憤事,聊以寄箜篌。”

衣裘

(1).夏衣冬裘。《周禮·天官·宮伯》:“以時頒其衣裘。” 鄭玄 註:“衣裘,若今賦冬夏衣。” 賈公彥 疏:“夏時班衣,冬時班裘。”《呂氏春秋·重己》:“其為輿馬衣裘也,足以逸身煖骸而已矣!”

(2).專指皮裘或泛指衣服。《西京雜記》卷二:“ 司馬相如 初與 卓文君 還 成都 ,居貧愁懣,以所著鷫鸘裘就市人 陽昌 貰酒,與 文君 為懽。既而 文君 抱頸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貰酒。’”《宋書·隱逸傳上·戚同文》:“冬月,多解衣裘與寒者。” 清 姚鼐 《<南園詩存>序》:“君家貧,衣裘薄。”

薄暮

傍晚

每薄暮下管鍵。——清· 方苞《獄中雜記》

加以薄暮逆夷又發火燒潮音街。——《廣州軍務記》

輕寒

微寒。 南朝 梁簡文帝 《與蕭臨川書》:“零雨送秋,輕寒迎節。江楓曉落,林葉初黃。” 明 劉基 《春曉》詩:“踈雨隨風過,輕寒薄暮歸。” 胡懷琛 《春日寄家兄閩中》詩:“薄酒成孤坐,輕寒悵遠離。”

深秋

秋季的末期

詩詞推薦

再游雅山分韻得秋字原文_再游雅山分韻得秋字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