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仗馬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立仗馬原文

天閒之別以十二,隨宜利用期悉備。

吉行五十師三十,在尚其德匪尚力。

圉人秣飼謹調良,賦豆輸漿皆有制。

不令過瘠及過肥,在適其中具深意。

過瘠力弱將僨轅,過肥力壯每脫轡。

馬之良者轉受勞,兼以飲餐不遂志。

復有選色色貴白,不妨駑駘亦可廁。

筋埋肉脹但取肥,以備仗馬飾朝制。

芻秣恣饕辭鞭箠,排立移時旋休息。

馬之駑者乃得逸,豈遑計及中書譬。

以彼易此誠不可,此理伯樂難擬議。

詩詞問答

問:立仗馬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立仗馬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二十九

2. 葉

參考注釋

天閒

皇帝養馬的地方。 宋 梅堯臣 《傷馬》詩:“況本出天閒,因之重怊悵。” 宋 陸游 《感秋》詩:“古來真龍駒,未必置天閒。” 元 周伯琦 《天馬行應製作》詩序:“遂命育於天閒,飼以肉粟酒湩。”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海參領》:“國家所以不惜數百萬金錢以為蒭牧費者,良以天閒重務,備緩急之用也。”

十二

(1).十分之二。《史記·高祖本紀》:“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 齊 得十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蘇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稅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禮·地官·載師》:“凡任地……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 賈公彥 疏:“皆無過十二者……皆無過十而稅二。”《漢書·貢禹傳》:“商賈求利,東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歲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稅。” 顏師古 註:“若有萬錢為賈,則獲二千之利。”

(3).形容數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齊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雲氣出表里。”參見“十二分。”

隨宜

(1).猶隨即。《後漢書·質帝紀》:“今遣使者案行,若無家屬及貧無資者,隨宜賜卹,以慰孤魂。”

(2).便宜行事。謂根據情況怎么辦好便怎么辦。《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五年》:“其民間小事,使長吏臨時隨宜,上不背 * ,下以順百姓之心。”

(3).隨意,不經意。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 武烈太子 偏能寫真,坐上賓客,隨宜點染,即成數人,以問童孺,皆知姓名矣。” 王利器 集解:“‘隨宜’,即《歷代名畫記》所言‘隨意’。” 唐 元稹 《開元觀閒居酬吳士矩侍御四十韻》:“几案隨宜設,詩書逐便拈。”

(4).等閒,平平常常。《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園人叉手具分披:‘園主富貴不隨宜,現是東宮皇太子,每日來往自看之。’” 蔣禮鴻 通釋:“這裡應解釋作等閒,‘不隨宜’意即非同小可。”

(5).隨便,馬馬虎虎。 宋 梅堯臣 《送薛氏婦歸絳州》詩:“隨宜具奩箱,不陋復不鄙。” 宋 陳師道 《放歌行》之二:“説與旁人須早計,隨宜梳洗莫傾城。”

(6).到處都適宜,無處不宜。 元 牟巘 《溪邊釣船》詩:“莫出前溪去,隨宜下釣鉤。”

利用

(1) 利於發揮效用

充分利用

利用廢料

(2) 設法為己所用

利用矛盾

悉備

齊備。《易·繫辭下》:“《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一:“余視《山海經》及《禹貢》、《爾雅》、《説文》、《地誌》,雖曰悉備,各有所不載者,作略説。” 唐 穀神子 《博異志·楊知春》:“東房皆兵器,弓矢鎗刀之類悉備。”

行五

古代軍隊編制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行。五同“ 伍 ”。亦泛指軍隊的基層建制。《淮南子·兵略訓》:“正行五,連什伯,明鼓旗,此尉之官也。”參見“ 行伍 ”。

三十

(1).數詞。十的三倍。《詩·小雅·無羊》:“三十維物,爾牲則具。”《左傳·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於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2).指三十歲。《穀梁傳·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 南朝 梁簡文帝 《戲贈麗人》詩:“自矜心所愛,三十侍中郎。” 唐 崔灝 《贈王威古》詩:“三十羽林將,出身常事邊。”

(3).指三十年。 唐 權德輿 《古興》詩:“人生大限雖百歲,就中三十稱一世。”

圉人

《周禮》官名。掌管養馬放牧等事。亦以泛稱養馬的人。《周禮·夏官·圉人》:“圉人掌養馬芻牧之事。”《左傳·襄公二十七年》:“使圉人駕,寺人御而出。” 唐 杜甫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詩:“至尊含笑催賜金,圉人太僕皆惆悵。” 清 戴名世 《北行日紀序》:“寢纔安,而圉人已趣之起矣。”

秣飼

餵牲口。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雜說》:“秣飼牛畜,常須肥健。” 唐 曹唐 《病馬》詩:“一朝千里心猶在,爭肯潛忘秣飼恩。”

調良

馴服善良。 三國 魏 曹丕 《與孫權書》:“此二馬,朕之常所自乘,甚調良善走,數萬匹之極選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劉夫人》:“此馬調良,可以乘御。”《清朝野史大觀·清人逸事三·馬通人性》:“以為劣馬,故不復留。比公乘之,調良如故。”

不令

(1).不善;不肖。《詩·小雅·十月之交》:“爗爗震電,不寧不令。” 鄭玄 箋:“天下不安,政教不善之徵。”《左傳·宣公十四年》:“寡君有不令之臣 達 ,構我敝邑於大國。” 唐 元稹 《鶯鶯傳》:“慈母以弱子 * 見託,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佚之詞!” 明 楊慎 《二伯論下》:“ 秦繆公 不幸而畜此不令之臣,千里而襲人,強賊之行也。”

(2).沒有命令。《孫子·九地》:“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孔子家語·好生》:“ 孔子 曰:‘以此觀之, 文王 之道,其不可加焉。不令而從,不教而聽,至矣哉!’”

(3).不聽從命令。《韓非子·說疑》:“臨難不恐,上雖嚴刑無以威之,此之謂不令之民也。”《魏書·北海王詳傳》:“昔者, 淮 夷叛命,故有三年之舉; 鬼方 不令,乃致淹載之師。”

其中

那裡面;那中間

樂在其中

深意

非常深刻的含意

僨轅

覆車。比喻覆敗。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征安南》:“即 張永嘉 當局,曾議恢復 大寧 三衛故地。使其説果行,亦必至僨轅取禍矣。” 清 錢謙益 《按察使黃公八十壽序》:“行乎萬里之塗,恃其有用,而不知止息,則必有僨轅折軸之患。”

肥力

土壤肥沃的程度。肥力高的土壤能充分供給作物所需要的養分、水分、空氣,使作物生長發育良好。 徐海賓 楊立群 《家庭花譜》一:“一般盆樹需每一二年翻盆換土一次。若幾年不換土,土壤肥力耗盡,土質變壞,長勢將漸漸衰落。”

遂志

實現志願;滿足願望。《易·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宋書·袁粲傳》:“修道遂志,終無得而稱焉。” 宋 楊億 《受詔修書述懷感事三十韻》:“一麾終遂志, 阮籍 去騎驢。”《後水滸傳》第四回:“我 楊麼 稍若遂志,必行戮奸除佞。” 章炳麟 《辨詩》:“夫致命遂志,與金鼓之節相依。”

不妨

(1)

 

最好還是

你不妨現在就告訴他

(2)

 

無任何害處

你不妨去碰碰運氣

(3)

 

表示懷疑或不確定

我不妨說,傳導聲音的機械裝置是完善的

駑駘

(1).指劣馬。《楚辭·九辯》:“卻騏驥而不乗兮,策駑駘而取路。” 唐 李群玉 《驄馬》詩:“青芻與白水,空笑駑駘肥。” 清 陳維崧 《簇水·見古寺放生馬而嘆之》詞:“草頭一點,猛氣削駑駘凡馬。”

(2).喻低劣的才能。《晉書·荀崧傳》:“臣學不章句,才不弘通……思竭駑駘,庶增萬分。” 明 唐順之 《與王堯衢書》:“當今之士,隱居篤學、修名砥節如 湖州 唐子 、 平涼 趙子 輩者,凡若干人,僕之駑駘,十不及其二三。” 鄒韜奮 《<萍蹤寄語二集>弁言》:“我於愧怍之餘,一面想乘此機會把自己充實一些,以作繼續為社會勉竭駑駘的準備;一面仍時常不忘須就淺見所及,記些出來向垂念我的好友們報告報告。”

(3).喻才能低劣者。 元 無名氏 《謝金吾》第一折:“割捨了我個老裙釵,博著你個潑駑駘。”

(4).平庸無能。 明 無名氏 《四賢記·具慶》:“自媿駑駘,幸覩容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二回:“承大帥栽培,深恐駑駘,不足以副憲意。”

仗馬

(1).皇帝儀仗隊所用的馬。裝飾華麗,通常用於朝會、祀典、出巡等。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今謂之殿門天武官,極天下長人之選,八人。上御前殿,則執鉞立於 紫宸門 下,行幸則為禁圍門,行於仗馬之前。”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三卷:“西面 * 旗一、五星旗五、五鳳旗十。仗馬每面三疋,每疋御龍官四人。”

(2).比喻坐享俸祿而不敢言事之官。語出《新唐書·奸臣傳·李林甫》:“ 林甫 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寵市權,蔽欺天子耳目,諫官皆持祿養資,無敢正言者。補闕 杜璡 再上書言政事,斥為 下邽 令。因以語動其餘曰:‘明主在上,羣臣將順不暇,亦何所論?君等獨不見立仗馬乎?終日無聲,而飫三品芻豆;一鳴,則黜之矣。後雖欲不鳴,得乎?’由是諫爭路絶。” 清 王九齡 《竊祿》詩:“無聲慚仗馬,有淚對刑書。”

朝制

猶聖旨。《新唐書·李抱真傳》:“吾與乃公善者,恭王命,非同惡也。今聞已亡,誰詐其子使不俟朝制邪?”

芻秣

餵牛馬的草料

芻秣之式。——《周禮·大宰》。注:“養牛馬禾穀也。”

鞭箠

1.鞭子。亦用作比喻。《國語·吳語》:“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軍士使寇令焉。” 漢 劉向 《說苑·談叢》:“騏驥日馳千里,鞭箠不去其背。” 歐榘甲 《新廣東》五:“鄙人雖淺陋,願執鞭箠為馬前卒。” 何其芳 《一個平常的故事》:“讓我的歌唱變成鞭箠。”

2.鞭打。《東觀漢記·和熹鄧皇后傳》:“宮人盜者,即時首服,不加鞭箠,不敢隱情。”《太平廣記》卷四八九引 唐 無名氏《冥音錄》:“幼時,每教其藝,小有所未至,其母輒加鞭箠,終莫究其玅。”《二刻拍案驚奇》卷八:“明日主人尋究,定遭鞭箠。” 劉師培 《悲佃篇》:“若輸稅逾期,則鞭箠之慘,無異於公庭。”

3.比喻督促、勉勵。 梁啓超 《中國積弱溯源論》第一節:“但使有一姓能箝制我而鞭箠我者,我即從而崇拜之擁護之。”

4.征服,控制。 清 姚鼐 《書<貨殖傳>後》:“方 秦始皇 統一區夏,鞭箠夷蠻,雄略震乎當世。”

排立

排隊站立。 宋 孫光憲 《楊柳枝》詞:“恰巧有人長點檢,著行排立向春風。”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餘·偏安佚豫》:“晚雨不止……一夜儀仗排立並免放,從駕官並常服以從。” 清 陳其元 《庸閒齋筆記·聘盟日記》:“又有腰佩刀、手執長槍、上掛小旗之兵,在院內排立。” 阿英 《魯迅忌日憶殷夫》:“這晚他們突然被帶到後園,逼他們背牆排立,殘酷的用機槍向他們進行掃射。”

移時

經歷一段時間。《後漢書·吳祐傳》:“ 祐 越壇共小史 雍丘 、 黃真 歡語移時,與結友而別。” 五代 王周 《會噲岑山人》詩:“略坐移時又分別,片雲孤鶴一枝笻。”《清平山堂話本·洛陽三怪記》:“移時之間,就壇前起一陣大風。”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無日不詔入,語必移時。”

休息

(1) 休養生息

然百姓離秦之酷後,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史記·曹相國世家》

光知時務之要,輕繇薄賦,與民休息。——《漢書·昭帝紀贊》

(2) 暫停活動,以恢復精神體力

她星期天才得到休息

勞農夫以休息之。——《呂氏春秋·孟冬紀》

(3) 停止

斡流遷徙,固無休息,終則有始,孰知其極。——《鶡冠子·世兵》

萬物變化,固亡休息。——《漢書·賈誼傳》

中書

(1).皇宮中的藏書。亦特指宮中記事的書。《漢書·儒林傳·孔安國》:“ 成帝 時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為《百兩》徵,以中書校之,非是。” 顏師古 註:“中書,天子所藏之書也。”《後漢書·伏湛傳》:“ 永和 元年,詔 無忌 與議郎 黃景 校定中書《五經》、諸子百家、藝術。” 李賢 註:“中書,內中之書也。”《三國志·吳志·孫亮傳》“日於苑中習焉” 裴松之 注引《吳歷》:“ 亮 數出中書視 孫權 舊事。”

(2).官名。中書令的省稱。 漢 設中書令,掌傳宣詔令,以宦者為之,後多任用名望之士。《漢書·蕭望之傳》:“ 望之 以為中書政本,宜以賢明之選。” 晉 庾亮 《讓中書令表》:“國恩不已,復以臣領中書。” 隋 唐 以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俱為宰相,後因以中書稱宰相。《宋史·葉清臣傳》:“陛下欲息奔競,此繫中書。若宰相裁抑奔競之流,則風俗惇厚,人知止足。” 清 洪昇 《長生殿·賄權》:“中書獨坐攬朝權,看炙手威風赫烜。”

(3).官名。中書舍人的省稱。 隋 、 唐 時為中書省的屬官。 明 清 廢中書省,於內閣設中書舍人,掌撰擬、繕寫之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中書的班次,進士是一途,監生是一途。”《官場現形記》第五三回:“他就湊了千把銀子,捐了個內閣中書。”

(4).官署名。 唐 代的中書省、 宋 代的政事堂,亦直稱為“中書”。 唐 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閒行絕句》:“行尋春水坐看山,早出中書晚未還。”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中:“ 文潞公 在樞府,嘗一日過中書,與 荊公 行至題下。”

(5).毛筆的別稱,“中書君”的省稱。《剪燈餘話·武平靈怪錄》:“早拜中書事 祖龍 , 江淹 親向夢中逢。”參見“ 中書君 ”。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伯樂

相傳春秋時秦國人,名孫陽以善相馬著稱。現在引申為善於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伯樂”不但指個人,還可以用於集體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唐· 韓愈《雜說》

擬議

(1) 行動之前的計畫、籌劃

(2) 草擬

擬議規劃

詩詞推薦

  • 與微之同賦梅花得香字三首

    王安石宋代〕淺淺池塘短短牆,年年為爾惜流芳。向人自有無言意,傾國天教抵死香。須裊黃金危欲墮,蒂團紅蠟巧能裝。嬋娟
    立仗馬原文_立仗馬的賞析_古詩文
  • 釋法明宋代〕資福別無所補,五日一參擊鼓。何曾說妙談玄,只是粗言直語。甘草自來甜,黃連依舊苦。忽若鼻孔遼天,逢人世
    立仗馬原文_立仗馬的賞析_古詩文
  • 再詠蓮池書院十二景·其二·萬卷樓

    乾隆清代〕朅然辛巳憶前巡,曾向書樓拾級頻。試問箇中破卷者,是誰下筆解如神。
  • 城旁少年

    李益唐代〕生長邊城旁,出身事弓馬。少年有膽氣,獨獵陰山下。偶與匈奴逢,曾擒射鵰者。名懸壯士籍,請君少相假。
  • 南池

    滿維端宋代〕偃月城西錦繡川,迴環亭樹曲池邊。籃輿蠟屐閒投入,竹塢花溪信步前。照日寒梅融素艷,拂波垂柳弄輕煙。東君
  • 賀新郎(寄辛潭州)

    楊炎正宋代〕夢裡驂鸞馭。望蓬萊不遠,翩然被風吹去。吹到楚樓煙月上,不記人間何處。但疑是、蓬壺別所。縹緲霓裳天女隊
  • 小兒

    蘇軾宋代〕小兒不識愁,起坐牽我衣。我欲嗔小兒,老妻勸兒痴。兒痴君更甚,不樂愁何為。還坐愧此言,洗盞當我前。大勝
    立仗馬原文_立仗馬的賞析_古詩文
  • 戲答趙伯充勸莫學書及為蓆子澤解嘲

    黃庭堅宋代〕平生飲酒不盡味,五鼎饋肉如嚼蠟。我醉欲眠便遣客,三年窺牆亦面壁。空餘小來翰墨場,松煙兔穎傍明窗。偶隨
  • 宗人大著令問通判廣州

    楊億宋代〕蘭台大著作,族派共關西。南海分憂寄,東門敘解攜。離城衝臘雪,宿館聽晨雞。畫鷁江波遠,鳴騶嶺路迷。陸梅
  • 行歌四首

    周文璞宋代〕雪壓門外土骨堆,一番兩番春始回。歸來但見鄰舍換,老樹紅花如死灰。商量千古有何事,經營八紘非汝才。乘除
  • 獻中書張舍人

    李中唐代〕仙桂從攀後,人間播大名。飛騰諧素志,霄漢是前程。持憲威聲振,司言品秩清。簾開春酒醒,月上草麻成。丹陛
    立仗馬原文_立仗馬的賞析_古詩文
  • 古絕句

    佚名兩漢〕藁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立仗馬原文_立仗馬的賞析_古詩文
  • 寄贈方子舉子至兄弟

    佘翔明代〕幾度相過醉草堂,別來湖海迥相望。連城並抱荊山璧,雙佩還投楚畹香。詞客憑誰歌白雪,酒徒漫自混高陽。䲭夷
  • 勸農同幕皆預即事四絕

    陳杰宋代〕風卷岡頭似怒雷,曉來驅我上崔嵬。鬥牛儘是登臨處,到得清明卻不來。
    立仗馬原文_立仗馬的賞析_古詩文
  • 薌林五十詠槐陰墿

    楊萬里宋代〕陰作官街綠,花催舉子黃。公家有三樹,猶帶鳳池香。
  • 洞山圖卷

    唐寅明代〕吾聞淮水出桐山,古來賢哲產其間。君令自稱亦私淑,漁釣須當借一灣。
    立仗馬原文_立仗馬的賞析_古詩文
  • 二月四日還宮齋戒過御河橋即景得句

    乾隆清代〕將臨吉戊舉春祈,遷坐彤庭慎敕幾。詎謂青郊增景象,都緣瑞雪屢零霏。雖遲舉趾殷農切,每以齋心識道微。北寺
  • 晝寢

    劉兼唐代〕花落青苔錦數重,書淫不覺避春慵。恣情枕上飛莊蝶,任爾雲間騁陸龍。玉液未能消氣魄,牙籤方可滌昏蒙。起來
    立仗馬原文_立仗馬的賞析_古詩文
  • 賦橋

    張文琮唐代〕造舟浮謂日,鞭石表秦初。星文遙寫漢,虹勢尚凌虛。已授文成履,空題武騎書。別有臨濠上,棲偃獨觀魚。
  • 憶越州

    陳堯佐宋代〕越絕豀山第一州,畫圖城郭幾淹留。閒思禹廟斜回首,仿佛雲端見郡樓。
立仗馬原文_立仗馬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