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西道頭門春聯原文
十三年忝掌絲綸,曾賦早朝詩,尚余袖底爐煙,囊中銀管;
萬千家共躋仁壽,願斟元日酒,好勸農勤稼穡,士樂弦歌。
詩詞問答
問:嶺西道頭門春聯的作者是誰?答:方浚師
問:嶺西道頭門春聯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嶺西道頭門春聯是什麼體裁?答:對聯
注釋
1. 對聯 出處:蕉軒續錄
參考注釋
絲綸
(1).《禮記·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 孔穎達 疏:“王言初出,微細如絲,及其出行於外,言更漸大,如似綸也。”後因稱帝王詔書為“絲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記》稱絲綸,所以應接羣後。” 唐 楊炯 《為劉少傅謝敕書慰勞表》:“虔奉絲綸,躬親政事。” 明 徐復祚 《投梭記·折齒》:“奉絲綸來報里閻,訪賢才作楫濟艱。”
(2).釣絲。 唐 無名氏 《漁父》詞:“料理絲綸欲放船,江頭明月向人圓。” 宋 張先 《滿庭芳》詞:“金鉤細,絲綸慢捲,牽動一潭星。” 明 高明 《琵琶記·官媒議婚》:“笑滿船空載明月,下絲綸不愁無處。” 胡惠生 《贈王亦梅》詩:“ 西湖 風景好,何日理絲綸。”
(3).即絲。粗於絲者為綸。 三國 魏 曹植 《車渠椀賦》:“緼絲綸以肆采,藻繁布以相追。”
早朝
(1).早晨;早上。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曹景宗》:“早朝永嘆,載懷矜惻。” 潘漠華 《雨點》:“陽光射到院中棗樹的梢頭的第二天的早朝,C公寓前有三輛人力車停下了。”
(2).指早飯。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一章:“子母倆吃完早朝, 二柱 準備出門,一個人緩緩地走了進來。”
早上朝會或朝參。 唐 白居易 《長恨歌》:“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明代皇太子日課》:“每日早朝退後,皇太子出閣陞座。”
爐煙
見“ 爐煙 ”。
亦作“ 爐煙 ”。1.熏爐或香爐中的煙。 南朝 梁簡文帝 《曉思詩》:“爐煙入斗帳,屏風隱鏡臺。” 宋 蘇軾 《青牛嶺高絕處有小寺人跡罕到》詩:“暮歸走馬沙河塘,爐煙裊裊十里香。” 清 支機生 《珠江名花小傳》:“爐煙暗遞浩歌聲。”
(2). 廬山 香爐峰 的雲氣。借指 香爐峰 。 宋 梅堯臣 《寄王江州》詩:“何嘗聞堠火,唯是對爐煙。潮到 盆城 否?猶期信可傳。”
(3).舊時宮殿前丹墀設焚香爐,後因以指代宮廷、朝官。 唐 無名氏 《元日觀上公獻壽賦》:“趨雲陛以陳詞,向爐煙而稽首。” 唐 韋應物 《燕李錄事》詩:“與君十五侍皇闈,曉拂爐煙上赤墀。” 唐 方乾 《送杭州李員外》詩:“必恐駐班留立位,前程一步是爐煙。”
(4).指爐火。 宋 周邦彥 《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詞:“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爐,一本作“ 罏 ”。
銀管
(1).指飾銀的毛筆管或白色的筆管。 南唐 韓定辭 《答馬彧》詩:“盛德好將銀管述,麗詞堪與 雪兒 歌。”一本作“ 銀筆 ”。 元 袁桷 《薛濤箋》詩之一:“ 蜀王 宮樹雪初消,銀管填青點點描。” 清 周亮工 《魯參戎君寵》詩:“顧我空餘銀管在,紀君十度透重圍。”
(2).指以銀作字表示音調高低的管樂器。 元 張翥 《春日泛湖陪李旻德融席上作》詩:“緑尊興極頻呼酒,銀管聲高正輥絃。”參見“ 銀字 ”。
萬千
(1) 形容事物所顯現的方面多
氣象萬千。——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尚有萬千。——清· 林覺民《與妻書》
(2) 形容數量多
思緒萬千
仁壽
謂有仁德而長壽。語出《論語·雍也》:“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邢昺 疏:“言仁者少思寡慾,性常安靜,故多壽考也。”《漢書·王吉傳》:“敺一世之民,躋之仁壽之域。”《漢書·董仲舒傳》:“ 堯 舜 行德, * 仁壽。”《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由是天人通,陰陽和,俗躋仁壽,物無疵癘。” 宋 蘇軾 《儒者可與守成論》:“至於 湯 武 ,拯塗炭之民而置之於仁壽之域,故天下相率而朝之。”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我皇上聰明神聖之主,又已禎祥畢集,仁壽可登矣。”
元日
(1).正月初一。《書·舜典》:“月正元日, 舜 格於 文祖 。” 孔 傳:“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文選·張衡<東京賦>》:“於是孟春元日,羣後旁戾。” 薛綜 註:“言諸侯正月一日從四方而至。” 宋 王得臣 《麈史·占驗》:“江湖間人,常於歲除汲江水秤,與元日又秤,重則大水。”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李恭勤公》:“元日俗例,上司屬員雖不接見,亦必肩輿到門。”
(2).吉日。《呂氏春秋·仲春》:“擇元日,命人社。” 高誘 註:“元,善也。”《漢書·王莽傳中》:“冠以戊子為元日,昏以戊寅之旬為忌日。” 顏師古 註:“元,善也。”《南史·宋紀上》:“敬簡元日,升壇受禪。”
勸農
(1).鼓勵農耕。《史記·孝文本紀》:“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今勤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是為本末者毋以異,其於勸農之道未備。”《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是以帝耕以勸農,後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報施也。” 鄭觀應 《盛世危言·墾荒》:“ 中國 伊古以來,以農桑為本,內治之道,首在勸農。”
(2).古代政府官員在春夏農忙季節,巡行鄉間,勸課農桑,稱勸農。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前集·吳興園圃》:“郡守每歲勸農還,必於此艤舟宴焉。”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三折:“我如今待要下鄉勸農去也,則怕那秀才上朝應舉去的忙,等不的我回來。”
(3).官名。古代負責鼓勵督促農業生產的官吏。 晉 束晳 《勸農賦》:“惟百里之置吏,各區別而異曹;考治民之賤職,美莫當乎勸農。”參見“ 勸農使 ”。
稼穡
農事的總稱。春耕為稼,秋收為穡,即播種與收穫,泛指農業勞動
士爰稼穡。——《書·洪範》
天下晏然,民務稼穡。——《漢書·高后紀贊》
弦歌
用琴瑟等伴奏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