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啟蹕迴鑾之作原文
鹽官周視海塘形,湖上幾餘數日停。
已逮農桑三月候,漫耽南北兩峰青。
一游一豫關民瘼,樂水樂山養性靈。
安福舟中片時暇,促成新記識求寧。
詩詞問答
問:杭州啟蹕迴鑾之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杭州啟蹕迴鑾之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杭州啟蹕迴鑾之作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青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二十二
2. 是日走筆為閱海塘記示地方大吏
參考注釋
鹽官
主管鹽務的官員。始於 漢 代。《漢書·王尊傳》:“太守察 尊 廉,補 遼西 鹽官長。”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二章第四節:“ 漢武帝 從豪強手中收回煮鹽業,全國設立鹽官。鹽官多設在濱海地區。”
周視
(1).巡視。《禮記·月令》:“﹝季春之月﹞循行國邑,周視原野,修利隄防。”
(2).謂仔細察看。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蔡少霞》:“於是 少霞 方更周視,遂為鹿幘人促之,怱遽而返,醒然遂寤。” 鄒魯 《中國同盟會·略地規則》:“防火害。命巡查周視,以防火警。”
海塘
沿海而築的防潮堤壩
農桑
1.亦作"農桒"。 2.農耕與蠶桑。 3.指農作物和桑樹。三月
(1) 格里曆(即陽曆)每年的第三個月
(2) 農曆(陰曆)每年的第三個月,第三個朔望月
(3) 三個月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間的距離
一游一豫
指古代帝王春秋出巡。《孟子·梁惠王下》:“ 夏 諺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按,《晏子春秋·問下一》:“春省耕而補不足者謂之游,秋省實而助不給者謂之豫。”
民瘼
民眾的疾苦。語本《詩·大雅·皇矣》:“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馬瑞辰 通釋:“《漢書》、《潛夫論》及《文選》注,並引作‘求民之瘼’。”《後漢書·循吏傳序》:“廣求民瘼,觀納風謡。” 唐 孫樵 《武皇遺劍錄》:“民瘼其瘳,國用有加。” 宋 李綱 《與秦相公書》之十二:“入境之初,詢問民瘼。耆老皆雲,累年以來,既盜賊之所蹂踐,又科需之所搔擾。” 明 方孝孺 《書學齋佔畢後》:“此非躬歷其事,而深究民瘼者,不能述斯言也。” 清 龔自珍 《水調歌頭·竹嶼病起賦一詞送別》詞:“帝念東南民瘼,一髮牽之頭動,親問六州鹺。”
樂水
《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後因以指智者。 唐 白居易 《得耆老稱甲多智縣司舉以理人或雲多智賊也未知合用否判》:“識若限於挈缾,或當害物;道能弘於樂水,何爽理人?”
樂山
愛好山。《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 朱熹 集註:“樂,喜好也。” 南朝 宋 鮑照 《登廬山》詩之一:“乘此樂山性,重以遠遊情。”
養性
陶冶心性
安福
平安幸福。 漢 焦贛 《易林·訟之觀》:“欽明之德,坐前玉食,必保嘉美,長受安福。”
時暇
暇時。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詩:“蠶月觀時暇,桑野多經過。” 唐 韋應物 《莊嚴精舍游集》詩:“良游因時暇,乃在西南隅。”
促成
促使事情辦成
促成妥協的機會
記識
(1).記下;記住;記得。《書·武成序》“識其政事,作《武成》” 孔 傳:“記識 殷 家政教善事以為法。”《後漢書·郎顗傳》:“時卒有暴風, 宗 占知京師當有大火,記識時日,遣人參候,果如其言。” 宋 宋祁 《益州謝上表》:“伏念臣早蒙記識,得籍近嚴,惟知悉心事君,未嘗枉道從眾。” 清 陳維崧 《仿長慶體次阮亭集中韻》:“記識 柔奴 面,纔扶阿母床。”
(2).指記憶。 南唐 劉崇遠 《金華子雜編》卷上:“ 涓 ( 崔涓 )性俊逸,健於記識。”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二:“頃聞 夏英公 就試過,適天大風吹試捲去,不得所在,因令重作,亦得過,是乃造物者故顯其記識華邁之敏妙爾。” 元 姚燧 《領太史院事楊公神道碑》:“童而讀書,記識強敏,日數千言。”
(3).加標記。《雜寶藏經·蓮花夫人緣》:“即以此篋,封蓋記識,擲 恆河 中。” 清 姚元之 《竹葉亭雜記》卷四:“古人收藏名跡,多鈐以私印記識。”
(4).指簿記。 明 陸粲 《庚巳編·臨江狐》:“主人為其費財也,召責之。其人初抵諱,因請主人覆視記識,曾無虧漏。”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 雲山繞窗戶,萬態爭紛披
- 炎嶺當時奏曲,風流命、樂府名傳
- 要自銷凝,吟郎長短句
- 馬凍重關冷,輪摧九折危虞世南《從軍行二首(一作擬古)》
- 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蘇軾《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
- 著甚來由,惹別人、三長兩短
- 寒林凍卉誰觀者,繁艷清香自得子韓維《和太素同看梅花寄子華》
-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釋道沖《偈頌五十一首》
- 彩舫解維官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