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十六首·其七

作者:釋士圭 朝代:宋代

偈十六首·其七原文

一陽生,萬物萌。

天本清,地常寧。

四時行,萬匯成。

如緯經,如權衡。

天心平,人心誠。

日月明,鬼神警。

方知天地分濁清,古今無虧盈。

聖泉拄杖猶通靈,敲骨出髓。

方悟從上諸聖碗鳴聲,猶較芭蕉半月程。

詩詞問答

問:偈十六首·其七的作者是誰?答:釋士圭
問:偈十六首·其七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至節

參考注釋

一陽生

冬至後白天漸長,古代認為是陽氣初動,故冬至又稱“一陽生”。《易·復》“後不省方” 唐 孔穎達 疏:“冬至一陽生,是陽動用而陰復於靜也。” 唐 杜牧 《冬至日遇京使發寄舍弟》詩:“遠信初逢雙鯉去,他鄉正遇一陽生。” 宋 王安石 《冬至》詩:“都城開博路,佳節一陽生。”

萬物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

萬物生光輝。——《樂府詩集·長歌行》

善萬物之得時。——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反側於萬物。——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萬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常寧

(1).長期安寧。《書·盤庚上》:“先王有服,恪謹天命,茲猶不常寧。” 漢 王粲 《從軍詩》:“日月不安處,人誰獲常寧。”

(2). 漢 宮殿名。《文選·班固<西都賦>》:“後宮則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 合歡 、 增城 、 安處 、 常寧 。” 呂延濟 註:“ 合歡 而下,並殿名。”

時行

時興

時行歌曲

萬匯

萬物

緯經

猶經緯。縱橫交錯。 唐 韓愈 《東都遇春》詩:“岸樹共紛披,渚牙相緯經。”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誄說·倒用字》:“詩中倒用字獨 昌黎 為多……《苦寒》雲‘調和進梅鹽’,《東都遊春》雲‘渚牙相緯經’。”

權衡

評量;比較

權衡利弊

權衡輕重

心平

(1).要求不高。 茅盾 《子夜》十一:“最近她自己也是把交易所當作白天的家,時常用‘押寶’的精神買進一萬,或者是賣出五千;--在這上頭,她倒是很心平的。”

(2).心情平靜。 諶容 《人到中年》七:“﹝ 陸文婷 ﹞從院長辦公室出來的時候,心平如鏡,一往如常。”

人心

(1) 指人的感情、願望等

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這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2) 良心

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詩:“見底月明夜,無波風定時。” 元 袁士元 《和嵊縣梁公輔夏夜泛東湖》:“小橋夜靜人橫笛,古渡月明僧喚舟。”《水滸傳》第九回:“兩個教頭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從軍北征》詩:“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魚兒佛》第一出:“白苹紅蓼緑簑衣,青海灘頭一釣磯。只恐夜靜水寒魚不餌,滿船空載月明歸。”

鬼神

(1).鬼與神的合稱。《易·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禮記·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喪紀得其哀。” 孔穎達 疏:“鬼神得其饗者,謂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韓愈 《原鬼》:“無聲與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夫古人作書垂後……亦鑒及後人之無賴,故徐引其機,以待有心者之自為覺悟,庶不蹈妄傳之戒,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靈、精氣。《史記·五帝本紀》:“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 張守節 正義:“鬼之靈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記·五帝本紀》:“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張守節 正義:“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雲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人之精氣謂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傳·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見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實嘉賴之,豈唯寡君?”《孝經·感應》:“宗廟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註:“事宗廟能盡敬,則祖考來格。”

(4).指形體與精靈。《禮記·禮運》:“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孔穎達 疏:“鬼謂形體,神謂精靈。《祭義》云:‘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體精靈相會,然後物生。”

(5).古代指天地間一種精氣的聚散變化。《易·繫辭上》:“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韓康伯 註:“盡聚散之理,則能知變化之道。” 孔穎達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為,但極聚散之理,則知鬼神之情狀也。”後世哲學家多以陰陽之變、氣的往來屈伸解釋“鬼神”。 漢 王充 《論衡·論死》:“鬼神,陰陽之名也。陰氣逆物而歸,故謂之鬼;陽氣導物而生,故謂之神。”《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 程頤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跡也。 張子 曰:‘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愚謂以二氣言,則鬼者陰之靈也,神者陽之靈也。以一氣言,則至而神者為神,反而歸者為鬼,其實一物而已。”《朱子語類》卷三:“鬼神只是氣,屈伸往來者氣也。”

地分

(1).軍隊的駐地。《尉繚子·分塞令》:“中軍、左、右、前、後軍,皆有地分,方之以行垣,而無通其交往。”一本作“ 分地 ”。

(2).分封之地;領地。《漢書·高帝紀下》:“又加惠於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號比儗,亡上下之分。”《北史·宕昌傳》:“姓別自為部落,酋帥皆有地分,不相統攝, 宕昌 即其一也。”

(3).地區,地段。 宋 蘇轍 《論發運司以糶糴米代諸路上供狀》:“ 江 湖 諸路,自來皆係出米地分。”《元史·河渠志一》:“ 滄州 地分,水面高於平地,全藉隄隁防護。”

(4).猶地位。 唐 杜甫 《贈獻納使起居田舍人澄》詩:“獻納司存雨露邊,地分清切任才賢。”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王述庵書》:“若夫 江 浙 學差,皆三品以上大員,出膺任使,地分既高,卓然自立。”

(5).猶地步。 元 無名氏 《凍蘇秦》第四折:“我直捱到這地分,在野店荒村,被疾病纏身,舉目也那無親,只有你你你 張儀 是故人。”

古今

古代和現代

古今差異

無虧

(1).沒有欠缺;沒有損害。《楚辭·九歌·大司命》:“愁人兮奈何,願若今兮無虧。” 朱熹 集註:“無虧,保守志行無損缺也。”《舊唐書·懿宗紀》:“賜 盧簡方 詔曰:‘……切令大節無虧,勿使前功併棄。’”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四:“凡人許己,務在得中,但士行無虧,不必太苦。”

(2).不輸;不差。《南史·陸厥傳》:“ 厥 與 約 書曰:‘…… 孟堅 精正,《詠史》無虧於東主; 平子 恢富,《羽獵》不累於憑虛。’” 唐 韓愈 《潮州刺史謝上表》:“﹝臣之文﹞編之乎《詩》、《書》之策而無愧,措之乎天地之間而無虧,雖使古人復生,臣亦未肯多讓。”

(3).沒有減少或損失。《莊子·齊物論》“有成與虧,故 昭氏 之鼓琴也;無成與虧,故 昭氏 之不鼓琴也” 晉 郭象 註:“夫聲不可勝舉也。故吹管操絃,雖有繁手,遺聲多矣……彰聲而聲遺,不彰聲而聲全。故欲成而虧之者, 昭文 之鼓琴也;不成而無虧者, 昭文 之不鼓琴也。” 宋 蘇軾 《瓶笙》詩:“缾中宮商自相賡, 昭文 無虧亦無成。”

聖泉

(1).泉名。 孔子泉 的別稱。在今 四川省 巫山縣 東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 巫溪 ﹞水又南屈逕 巫縣 東,縣之東北三百步,有 聖泉 ,謂之 孔子泉 ,其水飛清石穴,潔竝高泉, * 溪水。”

(2).泉名。在今 四川省 中江縣 東南。 唐 駱賓王 《聖泉詩》序:“ 玄武山 有 聖泉 焉,浸淫歷數百千年,垂巖泌涌,接磴分流,下瞰 長江 。”

拄杖

(1).執持。 三國 魏 曹操 《陌上桑》:“食芝英,飲醴泉,拄杖桂枝佩秋蘭。”

(2).支撐著拐杖。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韓康伯 病,拄杖前庭消搖。” 宋 蘇軾 《次韻參寥寄少游》:“當年步月來幽谷,拄杖穿雲冒夕煙。”

(3).手杖,拐杖。 唐 錢起 《題延州聖僧穴》詩:“四時樹長書經葉,萬歲巖懸拄杖籐。” 宋 陸游 《晚步江上》詩:“高柳陰中扶拄杖,平沙穩處據胡牀。” 明 馬愈 《馬氏日抄·憨皮袋》:“乃 貫休 所畫 彌勒佛 像,橫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間曳一蕉扇。”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 禹 來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 鯀 的兒子的話,’一個拿拄杖的學者說。”

通靈

(1).通於神靈。 漢 班固 《幽通賦》:“精通靈而感物兮,神動氣而入微。”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太湖詩·包山祠》:“自非通靈才,敢陟羣仙峯。”《西湖二集·文昌司憐才慢注錄籍》:“若是説好,便通靈起感應,香火繁盛起來。” 郁達夫 《為靄民先生題經公致淵畫松》詩之二:“六法通靈力有餘,暮年點筆勢凌虛。”

(2).善於應變;不拘泥。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回仙》:“吾得道年五十,第一度 郭上灶 ,第二度 趙仙姑 。 郭 性頑鈍,只與追錢延年之法; 趙 性通靈,隨吾左右。”

(3).訊息來得快;來源廣。《娛目醒心編》卷五第一回:“ 福達 身雖有監,京中綫索卻自通靈。”

(4).靈驗。《天雨花》第二七回:“燒香婦女來問事,説來句句盡通靈。”

(5).靈敏。 茅盾 《子夜》十四:“廠里一有了吃醋爭風那樣的事,你們的耳朵就會通靈。”

骨出

骨頭露出來。形容消瘦。《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三·讀曲歌三五》:“飛龍落藥店,骨出只為汝。” 唐 李賀 《惱公》詩:“心搖如舞鶴,骨出似飛龍。”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序目》:“桌上的燭火尚有餘光,‘死’卻已經近來,伸開他骨出的手,抱住了弱小的孩子。”

鳴聲

有特色的音響;獨特的噪聲

鳥鳴聲

芭蕉

芭蕉屬( Musa )多年生的幾種樹狀的草本植物,葉子很大,果實像香蕉,可以吃

半月

(1) 一月之半

(2) 當月球半個圓面被照亮時的上弦月或下弦月;上弦或下弦時看到的月球

詩詞推薦

  • 賀壽並婚聯

    廖厚初清代〕謝女才高能詠雪;張郎筆妙好描眉。
  • 虱嘆

    李流謙宋代〕得生固么陋,宅體仍穢卑。巢穴我襟裾,食飲吾膚肌。毒比蚤蚊熾,類兼蚋蟻微。陰幽巧相傳,不知來何時。殄馘
  • 謝賓客輓歌三首

    梅堯臣宋代〕當年罷會稽,還郡錦為衣。老作龍樓貴,終將鳳沼違。英魂游岱去,石槨渡江歸。揚子春風惡,南徐過客稀。眾帆
  • 呈周邑侯·其一

    李之標明代〕清秋仙舄去還來,分得君王露幾杯。散入人間皆雨化,驚聞天上忽春回。弦歌徑逐琴聲遠,桃李爭迎輦路開。卻望
  • 清平樂

    晁端禮宋代〕嬌羞未慣。長是低花面。笑里愛將紅袖掩。遮卻雙雙笑靨。早來簾下逢伊。怪生頻整衫兒。元是那回歡會,齒痕猶
    偈十六首·其七原文_偈十六首·其七的賞析_古詩文
  • 與李文叔夜談

    晁補之宋代〕中庭老柏霜雪裡,北風烈烈偏激耳。誦詩夜半舌入喉,飲我樽中淥醽美。升堂辭翰愧非有,何異還家數其齒。文章
  • 翠微樓對竹會飲

    方鳳宋代〕縹渺鼎烹矜大嚼,西家呼廬賽乳酷。肉食那知儒素風,似君臭味將無同。知我山齊少白粲,隨時易辦松花飯。佐食
  • 和傅山父小園十詠

    李曾伯宋代〕招來暇日頻呼酒,買得清風不用金。月姊水妃無老態,天光野色有遺音。
    偈十六首·其七原文_偈十六首·其七的賞析_古詩文
  • 謁堯帝廟(桂州堯廟有開元二年彌明謁堯詩,,自宋鐫石)

    軒轅彌明唐代〕祖龍開國盡遐荒,廟建唐堯鎮此邦。山卷白雲朝帝座,林疏紅日列仙幢。巍巍聖跡陵松嶠,蕩蕩恩波洽桂江。瞻仰
    偈十六首·其七原文_偈十六首·其七的賞析_古詩文
  • 新月·其二

    乾隆清代〕流光不隱萬峰尖,虎帳拈吟興倍添。最是綠鬟新沐後,如何鏡影未開奩。
  • 清約池

    乾隆清代〕小池半畝湛虛明,澹沲軒前約且清。即景偶然題兩字,非關知否致詳評。
  • 寄題盤山雲峰通濟橋二首

    曾豐宋代〕通往通來無四旁,津梁未必不相妨。吾行拗折津樑柱,盡放途入蹈大方。
    偈十六首·其七原文_偈十六首·其七的賞析_古詩文
  • 春盡

    方回宋代〕時時屈指春余幾,日日攢眉雨不晴。邂逅三年為此客,蹉跎一事竟何成。牡丹花過勞鄉夢,石首魚來聽市聲。自古
  • 瑞鷓鴣·詠柳

    沈榛明代〕幾株煙柳占韶年。葉染鵝黃鎖碧煙。枝倦恰逢新雨後,綠飄常趁晚風前。金衣下上音頻換,玉剪參差影乍遷。描得
  • 寄淳安括田省賈都事

    何夢桂宋代〕括田馳檄遍封提,分得清官照錦衣。百里春風生几案,千村甘雨自鋤犁。江南地狹人民夥,燕北天遙日月低。歸覲
  • 和司徒侍中舟中再賦一闋

    強至宋代〕燕子迎船貼岸飛,波光流色日暉暉。都人倍戀行春樂,只恐恩容晝錦歸。
    偈十六首·其七原文_偈十六首·其七的賞析_古詩文
  • 思山吟

    邵雍宋代〕只恐身閒心未閒,心閒何必住雲山,果然得手情性上,更肯埋頭利害間。動止未嘗防忌諱,語言何復著機關。不圖
    偈十六首·其七原文_偈十六首·其七的賞析_古詩文
  • 南歌子

    陳亮宋代〕池草抽新碧,山桃褪小紅。尋春閒過小園東。春在亂花深處、鳥聲中。游鐙歸敲月,春衫醉舞風。誰家三弄學元戎
  • 次韻朱希真贈別

    黃彥平宋代〕白頭才半刺,黃卷漫三餘。鬢禿絲難理,詩工錦不如。登山靈運屐,下法少游車。子念從吾隱,吾能授子書。
    偈十六首·其七原文_偈十六首·其七的賞析_古詩文
  • 綠野亭

    鄭伯玉宋代〕吾愛高秋亭上望,水風涼澹愜幽情,山形左右互拱揖,海氣旦暮多險情。西疇農歌罷亞熟,北埭漁唱滄浪清。人生
    偈十六首·其七原文_偈十六首·其七的賞析_古詩文
偈十六首·其七原文_偈十六首·其七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