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桂嶺行蹤遠,東歸定幾年。
破頭山下寺,斷臂雪中禪。
乞食依蠻店,焚香上客船。
匡廬僧院在,門閉虎溪泉。
詩詞問答
問:《送僧游紫蓋後入西粵(以下萬曆丙辰至天啟初年作)》的作者是誰?答:朱謀晉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先韻
2. 以下萬曆丙辰至天啟初年作
參考注釋
行蹤
行動所留的痕跡
行蹤難測
東歸
指回故鄉。因 漢 唐 皆都 長安 ,中原、 江 南人士辭京返里多言東歸。 三國 魏 曹操 《苦寒行》:“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 唐 鄭谷 《送京參翁先輩歸閩中》詩:“解印東歸去,人情此際多。” 唐 鄭谷 《賀進士駱用錫登第》詩:“春榜到春晚,一家榮一鄉……好是東歸日,高槐蕊半黃。”
斷臂
(1).砍斷手臂。謂僧人求法專誠。 南北朝 時,僧 神光 聞 達摩 在 * ,遂往。彼晨夕參承,莫聞誨勵,乃斷臂置師前。後 達摩 遂傳衣缽與 神光 ,是為禪宗二祖 慧可 。見《景德傳燈錄》卷三。 唐 賈島 《贈紹明上人》詩:“祖豈無言去,心因斷臂傳。” 宋 歐陽修 《工部郎中歐陽公墓誌》:“先是京師歲旱,有浮屠人斷臂禱雨,官為起寺於 龜山 。”
(2).砍斷手臂。謂女子貞潔守身。典出《新五代史·雜傳序》:“予嘗得 五代 時小説一篇,載 王凝 妻 李氏 之事…… 凝 家 青齊 之間,為 虢州 司戶參軍,以疾卒於官。 凝 家素貧,一子尚幼, 李氏 攜其子負遺骸以歸東。過 開封 ,止旅舍。旅舍主人見其婦人獨攜一子而疑之,不許其宿。 李氏 顧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牽其臂而出之。 李氏 仰天長慟曰:‘我為婦人,不能守節而此手為人執邪?不可以一手並污吾身!’即引斧自斷其臂。” 明 邵璨 《香囊記·強婚》:“豈不聞 李氏 斷臂,清風滿耳如生。”《剪燈餘話·鸞鸞傳》:“效投崖之烈女,慕斷臂之貞妻。” 清 黃宗羲 《唐烈婦曹氏墓志銘》:“夫 溧陽 女子,一言而沉身; 王凝 之妻,倉卒而斷臂。古人於生死之際,處之至精,今人見其為輕耳。”
中禪
見“ 中單 ”。
乞食
乞討食物
焚香
(1) 燒香
焚香拜佛
(2) 點燃香支
焚香禱告
上客
上賓;尊貴的客人
侯生遂為上客。——《史記·魏公子列傳》
匡廬
指 江西 的 廬山 。相傳 殷 周 之際有 匡俗 兄弟七人結廬於此,故稱。《後漢書·郡國志四·廬江郡》“ 尋陽 南有 九江 ,東合為 大江 ” 劉昭 注引 南朝 宋 慧遠 《廬山記略》:“有 匡俗 先生者,出 殷 周 之際,隱遯潛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嶺,時謂所止為仙人之廬而命焉。” 唐 白居易 《草堂記》:“ 匡廬 奇秀,甲天下山。” 明 吳國倫 《鄱陽湖》詩:“欲向 匡廬 臥白雲, 宮亭 水色晝氤氳。” 魯迅 《熱風·估<學衡>》:“ 匡廬 峨眉 ,山也,則曰紀游,采硫訪碑,務也,則曰日記。” 林伯渠 《廬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廬山韻》:“ 匡廬 勝境都爭識,流水高山特逞奇。”參見“ 匡俗 ”。
僧院
佛教寺廟、寺院的總稱
虎溪
溪名。在 江西省 九江市 南 廬山 東林寺 前。相傳 晉 慧遠法師 居此,送客不過溪,過此,虎輒號鳴,故名 虎溪 。 唐 李白 《廬山東林寺夜懷》詩:“霜清 東林 鐘,水白 虎溪 月。” 唐 王維 《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詩:“暮持筇竹杖,相待 虎溪 頭。” 明 顧大典 《青衫記·劉白謁元》:“ 香爐 日照,秀色氤氳; 芙蓉 縹緲, 虎溪 舊約難尋, 蓮社 從誰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