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原文
諛佞盈廷不可聞,那堪世事日侵尋。
三槐九棘浮雲外,一樹寒梅寄我心。
詩詞問答
問:梅的作者是誰?答:董貞元
問:梅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梅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侵韻
2. 清乾隆董熜《董氏詩萃》卷一
參考注釋
諛佞
(1).奉承獻媚。 唐 韓愈 《上宰相書》:“妖淫諛佞譸張之説,無所出於其中。”《宋史·隱逸傳下·徐中行》:“ 秦檜 當國,科場尚諛佞,試題問中興歌頌, 庭筠 嘆曰:‘今日豈歌頌時耶!’” 章炳麟 《革命道德說》:“幕客者,其才望駕胥徒而上之,其持書求薦,援引當道,浮偽諛佞,則胥徒所無也。”
(2).指奉承獻媚的人。 宋 汪應辰 《應詔言弭災防盜事》:“進用忠讜,斥遠諛佞,使天下知好惡所在,則中人以下,皆化而為忠矣。”
盈廷
見“ 盈庭 ”。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那堪
1.怎堪;怎能禁受。 2.猶言兼之;何況。世事
(1) 世上的事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書憤》
(2) 人情世故
善於世事
侵尋
亦作“ 侵潯 ”。漸進,漸次發展。《史記·孝武本紀》:“是歲,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 泰山 矣。” 裴駰 集解引 晉灼 曰:“遂往之意也。” 司馬貞 索隱:“ 小顏 云:‘浸淫漸染之義。’蓋尋淫聲相近,假借用耳。” 漢 司馬相如 《大人賦》:“嬐侵潯而高縱兮,紛鴻涌而上厲。” 宋 葉適 《胡尚書奏議序》:“自古賢人君子,進常艱,退常易,富貴有節,無侵尋之求。” 明 歸有光 《乞致仕疏》:“見今病勢侵尋,不能前邁,伏乞聖恩,容臣休致。” 廖仲愷 《全民政治論譯本序》:“ 中華民國 成立八年,變亂侵尋,迄無寧歲,中間經改易國體者兩次,違憲解散國會者兩次。”參見“ 侵淫 ”。
三槐九棘
《周禮·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羣士在其後;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羣吏在其後;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長眾庶在其後。” 鄭玄 註:“樹棘以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槐之言懷也,懷來人於此,欲與之謀。”後以“三槐九棘”為三公九卿之代稱。《後漢書·袁紹傳》:“乞下臣章,咨之羣賢,使三槐九棘,議臣罪戾。”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刑法》:“古者斷獄,必訊於三槐九棘之官,今三公九卿,即其職也。”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楔子:“黃卷青燈一腐儒,三槐九棘位中居。”
雲外
(1).指高空。 隋 李播 《天象賦》:“動則飛躍於雲外,止則盤縈於 漢 沂 。”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龍鱗般雲外飄,鵝毛般江上剪,蝶翅般風中旋。” 清 鄭燮 《瑞鶴仙·官宦家》詞:“笙歌雲外迥。正燭爛星明,花深夜永。”
(2).高山之上。亦指世外。 唐 元稹 《玉泉道中作》詩:“遐想雲外寺,峯巒渺相望。” 宋 吳文英 《齊天樂》詞:“流紅江上去遠,翠尊曾共醉,雲外別墅。” 元 虞集 《送先隴二鄰僧還吳》詩之二:“雲外催歸錫,松間覓舊題。”
(3).比喻仙境。 宋 吳文英 《浣溪沙·春情》詞:“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宋 家鉉翁 《念奴嬌·中秋紀夢》詞:“縹緲瓊宮,溟茫朱戶,不與塵寰隔。翩然鶴下,時傳雲外訊息。”
寒梅
梅花。因其凌寒開放,故稱。 唐 張謂 《早梅》詩:“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林村傍谿橋。” 宋 柳永 《瑞鷓鴣》詞:“天將奇艷與寒梅。乍驚繁杏臘前開。” 明 何景明 《二月見梅》詩:“二月寒梅開滿枝,素心寧與艷陽期!” 柯靈 《香雪梅·序一》:“初來時霜菊正丹,現在早開的寒梅已經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