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寬恤聞人太博

作者:呂陶 朝代:宋代

貽寬恤聞人太博原文

治平日久法制寬,遠方民力尤衰殘。

昔之陸海號富庶,今也樂歲嗟饑寒。

不惟淺夫事苟簡,抑有能吏爭彫刓。

天涯僻陋九重阻,自棄溝壑甘長嘆。

咄嗟蚩蚩乃邦本,基本堅厚邦如磐。

吾君仁聖重恤此,擇才將命圖全安。

詔雲詢訪民疾苦,可以革弊而更端。

士之蓄蘊貴及物,鎡基智慧乘時難。

惟君措置有大略,高談所吐皆琅玕。

力蠲積祲少顧避,深體上意思保完。

綱維修舉有條目,源流澄潔無波瀾。

遲聞王澤得下究,淪浸骨髓其聲歡。

詩詞問答

問:貽寬恤聞人太博的作者是誰?答:呂陶
問:貽寬恤聞人太博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寒韻

參考注釋

治平

(1).治國平天下。語本《禮記·大學》:“身脩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之三:“太子異日有天下之責者也。但得青宮讀書,辨古今興亡,識人才邪正,足以治平耳矣。”

(2).謂政治清明,社會安定。《晏子春秋·諫上七》:“故明所愛而賢良眾,明所惡而邪僻滅,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 宋 蘇軾 《晁錯論》:“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 清 薛福成 《籌洋芻議·變法》:“自 唐 虞 訖 夏 、 商 、 周 ,最稱治平。”

(3).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績。《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孝文皇帝 初立,聞 河南 守 吳公 治平為天下第一。” 清 李漁 《奈何天·隱妒》:“自齠齔之年,出來應試,早登甲第之先;從學仕之日,出去臨民,便擢治平之最。”

日久

日子長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法制

法令制度

遠方

遠處;遠地

遠方的客人

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疑者,並舉而爭起矣。——漢· 賈誼《論積貯疏》

民力

民眾的人力、物力、財力

衰殘

殘敗

春事衰殘

陸海

(1).物產富饒之地。《漢書·地理志下》:“﹝ 秦 地﹞有 鄠 杜 竹林, 南山 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 顏師古 註:“言其地高陸而饒物產,如海之無所不出,故云陸海。”《水滸傳》第一○五回:“ 宛州 山水盤紆,丘原膏沃,地稱陸海。” 清 唐孫華 《夏日園居雜詠》之十:“陸海從來沃野多,居民竟未識嘉禾。”

(2). 南朝 梁 鍾嶸 對 晉 代文學家 陸機 有“ 陸 才如海”之贊語。見《詩品》卷上。後因以“陸海”比喻富於文才。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 潘 江,各傾 陸 海云爾。”

(3).借指 陸機 ,以喻稱富於文才的人。 前蜀 貫休 《贈抱麻劉舍人》詩:“ 雙溪 逢 陸 海, 荊渚 遇 平津 。”

富庶

物產豐富,人口眾多

樂歲

(1) 豐年

樂歲終身飽。——《孟子·梁惠王上》

(2) 又

樂歲終身苦。

饑寒

飢餓和寒冷,多用於缺吃少穿的困難情況

他在饑寒交迫中死去

不惟

(1).不僅;不但。《書·酒誥》:“罔敢湎於酒,不惟不敢,亦不暇。” 宋 范成大 《照田蠶行》:“不惟桑賤穀芄芄,仍更苧麻無節菜無蟲。” 馮德英 《苦菜花》第十二章:“過了一天又一天,到現在不惟沒等到,村里關於他們的風言風語倒漸漸聽不到了。”

(2).豈非。《三國志·魏志·王昶傳》:“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故三 郤 為戮於 晉 , 王叔 負罪於 周 ,不惟矜善自伐好爭之咎乎!”

(3).不思慮。《書·酒誥》:“惟荒腆於酒,不惟自息乃逸。” 孔 傳:“不念自息。”《文選·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李善 注引《字林》:“惟,思也。”

淺夫

(1).見識短淺的人。 宋 葉適 《法度總論三》:“近世淺夫庸人之論,不過仇疾於官戶,誅抉於詭產。” 清 陳鱣 《對策文選》:“顧英髦鹹資標準,而淺夫妄肆譏評。” 嚴復 《<原富>按語》:“天演之道,不以淺夫昏子之利為利矣。”

(2).疏浚溝渠、打撈沉船的伕役。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溝洫井田異制》:“治溝洫之夫,與後世之淺夫堤夫相似,淺夫堤夫皆募民為之,或按畝派夫,民自僱役。”

苟簡

草率而簡略。《莊子·天運》:“食於苟簡之田,立於不貸之圃。”《漢書·董仲舒傳》:“其心欲盡滅先王之道,而顓為自恣苟簡之治。” 謝覺哉 《“反裘負薪”》:“後者要我們深入地有計畫地創造,不能苟簡,建設的道路上,不容許皮相,也沒有可徼倖取到的便宜。”

能吏

能幹的官吏。《漢書·張敞傳》:“ 望之 以為 敞 能吏,任治煩亂,材輕,非師傅之器。” 唐 杜甫 《劉九法曹鄭瑕丘石門宴集》詩:“能吏逢聯璧,華筵直一金。” 宋 陸游 《書<空青集>後》:“始為家賢子弟,中為時勝流,晚為能吏。” 王闓運 《<衡陽縣誌>序》:“婁典名郡,亦曰能吏,反復好亂,終隕其祀,述《王敬則列傳》。”

彫刓

傷殘損失。《新唐書·李抱真傳》:“ 抱真 策 山東 有變, 澤潞 兵所走集,乘戰伐後,賦重人困,軍伍彫刓,乃籍戶三丁擇一,蠲其傜租,給弓矢,令閒月得曹偶習射。”

天涯

在天的邊緣處。喻距離很遠

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淪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僻陋

偏僻簡陋

重阻

重重險阻。 漢 禰衡 《鸚鵡賦》:“流飄萬里,崎嶇重阻。” 晉 左思 《蜀都賦》:“帶二江之雙流,抗 峨眉 之重阻。” 宋 蘇軾 《徐州上皇帝書》:“ 沂州 山谷重阻,為逋逃淵藪,盜賊每入 徐州 界中。”

自棄

自甘落後,不求上進

溝壑

溪谷,山澗

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戰國策·趙策》“填溝壑”,此處是死的意思

世間溝壑中水鑿之處,皆有植土龕岩,亦此類耳。——宋· 沈括《夢溪筆談》

長嘆

悠長的嘆氣

長嘆一聲

咄嗟

霎時

顧盼可以盪川岳,咄嗟可以降雷雨。——王勃《上劉右相書》

蚩蚩

(1).敦厚貌。一說,無知貌。《詩·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毛 傳:“蚩蚩者,敦厚之貌。” 朱熹 集傳:“蚩蚩,無知之貌。” 宋 王禹偁 《君者以百姓為天賦》:“徒觀乎浩浩玄穹,蚩蚩黔首。”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張誠》:“翁輟泣愕然,不能喜,亦不能悲,蚩蚩以立。”

(2).惑亂貌;紛擾貌。 漢 揚雄 《法言·重黎》:“大國蚩蚩,為 嬴 弱 姬 。”《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於是素交盡,利交興,天下蚩蚩,鳥驚雷駭。” 李善 註:“《廣雅》曰:‘蚩,亂也。’” 呂延濟 註:“蚩蚩,猶擾擾也。” 清 姚鼐 《詠七國》:“蚩蚩六國主,蟲豸力爭競。”

(3).象聲詞。 茅盾 《速寫一》:“這是一個擦得耀眼的紫銅質的大傢伙,雖然關著嘴,可是那轉柄的節縫中卻蚩蚩地飛迸出兩道銀線一樣的細水,斜射上去約有半尺高。”

邦本

國家的根本。《書·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孔 傳:“言人君當固民以安國。” 孔穎達 疏:“民惟邦國之本,本固則邦寧。”後因以“邦民”指人民。 唐 杜甫 《入衡州》詩:“凋弊惜邦本,哀矜存事常。” 明 張瀚 《松窗夢語·宦遊記》:“年飢發粟賑濟,此恩施困窮,培植邦本至意。”

基本

大致;大體上

工程已基本完工

仁聖

(1).仁德聖明。亦指仁德聖明者。古代多用作稱頌帝王的套詞。《禮記·經解》:“其在朝廷,則道仁聖禮義之序,燕處則聽雅頌之音。”《列子·楊朱》:“仁聖亦死,凶愚亦死。” 漢 班固 《東都賦》:“案《六經》而校德,眇古昔而論功,仁聖之事既該,而帝王之道備矣。” 宋 范仲淹 《饒州謝上表》:“狂愚之誠,進多冒死;仁聖之造,退亦推恩。”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卷九:“ 中國 皇帝仁聖,且限以行國。”

(2).對皇帝的尊稱。 宋 王安石 《上執政書》:“竊以方今仁聖在上,四海九州冠帶之屬,望其施為以福天下者,皆聚於朝廷。”

將命

(1).奉命。《儀禮·聘禮》:“將命於朝。” 鄭玄 註:“將,猶奉也。”《資治通鑑·齊明帝建武元年》:“凡使人以和為貴,勿迭相矜誇,見於辭色,失將命之體也。” 胡三省 註:“奉命而行,謂之將命。”

(2).傳命。《論語·憲問》:“童子將命。” 朱熹 集註:“將命,謂傳賓主之言。” 宋 司馬光 《與王介甫書》:“ 光 居常無事,不敢涉兩府之門,以是久不得通名於將命者。”

圖全

圖謀保全自身。《晉書·沮渠蒙遜載記贊》:“游飲自晦,匿智圖全。”

詢訪

(1).徵詢訪問。《後漢書·李固傳》:“遠尋先世廢立舊儀,近見國家踐祚前事,未嘗不詢訪公卿,廣求羣議,令上應天心,下合眾望。”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二》:“其忠也盡致君之大方,其言也達為政之要道,凡所詢訪,皆合大猷。” 清 劉毓崧 《杜觀察<古謠諺>序》:“為政者酌民言而同其好惡,則芻蕘葑菲,均可備詢訪於輶軒。”

(2).查訪。 明 海瑞 《申海南道陳雙山文》:“詢訪未的,妄信人言。” 清 張之洞 《光緒二十九年六月初五日致兼湖廣總督端方電》:“請密加詢訪,如確有識認 沉克諴 之人,迅速資遣來京,令其辨認,以別真偽。”

疾苦

指生活上的困苦

關心人民的疾苦

可以

(1) 表示可能或能夠

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漢· 賈誼《論積貯疏》

(2) 表示許可

現在你可以走了

(3) 不壞;還好

她的英文還可以

(4) 很;厲害

這真閒得可以

革弊

革除弊害。《宋史·唐恪傳》:“革弊當以漸,宜擇今日之所急者先之。”《遼史·禮志一》:“變通革弊,與時宜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二·有司分考》:“革弊而反以滋弊,釐姦而重以為姦,似非計之得者。”

更端

(1).另一事。《禮記·曲禮上》:“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 孔穎達 疏:“更端,別事也;謂嚮語已畢,更問他事。” 宋 梅堯臣 《依韻和王平甫見寄》:“ 仲尼 書 * ,亦莫重更端。”《明史·倪元璐傳》:“又如詞臣 文震孟 正學勁骨,有古大臣之品,三月居官,昌言獲罪,人以方之 羅倫 、 舒芬 。而今起用之旨再下,謬悠之譚不已,將毋門戶二字不可重提耶?用更端以相遮抑耶?”

(2).指書寫時另行換頭。 清 龔自珍 《最錄穆天子傳》:“今闕文有二種:有闕甚多,不知若干名者,事更端也,寫書者宜書之曰闕;有闕一二名者,事無更端,則食也,寫書者宜為方空於行間,不言闕。”

及物

(1)

(2) 表示由動作者或主語帶給賓語動作的

(3) 包含有及物動詞的形式的

鎡基

農具名。大鋤

智慧

辯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

不只是情感和願望,智慧在決定這些重要問題時必然有其作用

時難

古代按時驅除疫鬼的儀式。難,通“ 儺 ”。《周禮·夏官·方相氏》:“帥百隸而時難,以索室敺疫。” 孫詒讓 正義:“是難以驚敺疫癘之鬼。”

時世的厄難。《漢書·敘傳上》:“﹝ 班彪 ﹞愍狂狡之不息,乃著《王命論》以救時難。”《南史·宋紀上·武帝》:“﹝ 裕 ﹞仰憤時難,俯悼橫流,投袂一起,則皇祀剋復。” 唐 元結 《漫酬賈沔州》詩:“往年壯心在,嘗欲濟時難。”

措置

安排;料理

措置得當

大略

遠大的謀略

雄才大略

高談

亦作“ 高譚 ”。1.侃侃而談,大發議論。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接識》:“是故多陳處直,則以為見美,靜聽不言,則以為虛空,抗為高談,則為不遜。” 北周 庾信 《預麟趾殿校書和劉儀同》:“高譚變白馬,雄辯塞 飛狐 。” 明 許承欽 《將相談兵歌題蔡懷真畫冊》詩:“蟹羹魚炙行日夕,高談話昔情逾敦。” 茅盾 《子夜》三:“可是--平常日子高談‘男女之大防’的,豈非就是他這班‘社會的棟樑’么?”

(2).不切實際的議論。 晉 葛洪 《抱朴子·官理》:“昔 衞靈 聽聖言而數驚, 秦孝 聞高談而睡寐。”

(3).高明的談吐;高尚的言談。 南朝 梁 蕭統 《講解將畢賦三十韻詩依次用》:“高談屬時勝,寡聞終自恧。” 宋 秦觀 《送喬希聖》詩:“杖藜對客騁高談,自覺胸襟輩 堯 禹 。” 清 吳偉業 《哭志衍》詩:“高譚羣兒驚,健筆小儒怍。”

琅玕

(1) 似玉的美石

美人贈我金琅玕,何以報之雙玉盤。——漢· 張衡《四愁詩》

(2) 傳說和神話中的仙樹,其實似珠;比喻珍貴、美好之物

服常樹,其上有三頭人,伺琅玕樹。——《山海經》

(3) 翠竹的美稱

剖劈青琅玕,家家蓋牆屋。——唐· 白居易詩

顧避

顧慮避忌。《魏書·良吏傳·竇瑗》:“ 瑗 案法推治,無所顧避,甚見讎疾。” 宋 范仲淹 《答手詔條陳十事》:“為國家諸事建明,不得顧避。”《續資治通鑑·宋仁宗慶曆元年》:“ 竦 ( 夏竦 )任西事,依違顧避,久之無功。”

體上

身上。指日常隨身的。《魏書·傅豎眼傳》:“ 乾愛 云:‘汝豈可著體上衣服見 垣公 也?’時 垣護之 為刺史。 靈越 奮聲言:‘ 垣公 ! 垣公 !著此當見南方國主,豈 垣公 也。’”

意思

(1) 思想;心思

年尚少壯,意思不專

(2) 意義;道理

不要誤會我的意思

(3) 意圖;用意

文章的中心意思

(4) 略表心意

這點東西送給您,小意思,別客氣

(5) 某種趨勢或跡象

天有點要下雪的意思

(6) 情趣;趣味

打桌球很有意思

參觀攝影展覽很有意思

保完

保全無損。《三國志·魏志·傅嘏傳》:“今 權 以死,託孤於 諸葛恪 。若矯 權 苛暴,蠲其虐政,民免酷烈,偷安新惠……雖不能終自保完,猶足以延期挺命於深 江 之外矣。”

綱維

(1).總綱和四維。比喻法度。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不以此時引綱維、盡思慮。”《北齊書·循吏傳·路去病》:“重以政亂時難,綱維不立,功臣內戚,請囑百端。”《明史·張永明傳》:“以整飭綱維為己任。” 孫中山 《興中會宣言》:“蓋 中國 今日政治日非,綱維日壞,強鄰輕侮百姓。”

(2).維繫;護持。《三國志·魏志·劉放傳》:“又深陳宜速召太尉 司馬宣王 ,以綱維皇室。”《世說新語·言語》“ 陶公 疾篤,都無獻替之言,朝士以為恨” 劉孝標 注引《陶氏敘》:“ 侃 少有遠概,綱維宇宙之志。”《魏書·彭城王勰傳》:“誠宜永兼將相,以綱維內外。”

(3).猶綱領。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歷選前聖之書,所以提挈綱維,開示藴奧,未有若是之明且盡者也。” 朱自清 《白采的詩》:“這樣才可絕斷眾流,獨立綱維,將主人公自己整個兒一絲不剩地捧給我們看。”

(4).寺廟中的司事僧。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上》:“又寺先有僧,不言姓名,常負束藳,坐臥於寺兩廊下,不肯住院。經數年,寺綱維或勸其住房,曰:‘爾厭我耶?’”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植下》:“ 衛公 言北都惟 童子寺 有竹一窠,纔長數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

修舉

(1).興復;恢復。 宋 范仲淹 《奏乞兩府兼判》:“至歲終,具禮樂有所損益,或廢墜有所修舉,畫一進呈。”《明史·葉昇傳》:“在鎮六年,邊備修舉,外寇不敢犯。”

(2).推行。 宋 王安石 《上富相公書》:“某不肖,當朝廷選用才能、修舉法度之時,不以罪廢而蒙器使,此其幸固已多矣。”

(3).舉辦;舉行。 明 張居正 《乞崇聖學以隆聖治疏》:“今一應大典禮,俱已次第修舉。”

(4).謂事務處理及時、得當。《舊唐書·李渤傳》:“少府監 裴通 ,職事修舉,合考上中。”

條目

(1) 規章、條約等的項目

(2) 字典、字典中的一整條

源流

(1) 水的本源和支流

順澗爬山,直到源流之處。——《西遊記》

(2) ;借指事物的起源和發展

料應必遇知音者,說破源流萬法通。——《西遊記》

波瀾

(1) * 浪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起)。——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2) 多用於比喻

文章波瀾起伏

王澤

君王的德澤。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盟會要》:“賞善誅惡而王澤洽。” 唐 白居易 《得乙上封請永不用赦判》:“刑乃天威,赦惟王澤。” 宋 梅堯臣 《和王尚書花木瓜》:“復何備國風,庶亦見王澤。”

下究

猶下達。《淮南子·主術訓》:“是故號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聞。”《漢書·燕剌王劉旦》:“惡吏廢法立威,主恩不及下究。” 顏師古 註:“究,竟也。言不終竟於下。”

骨髓

(1) 一種軟而富含各種血細胞的結締組織,占據大多數骨的骨髓腔和網眼部分

(2) 比喻人民的血汗和勞動果實

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清· 黃宗羲《原君》

詩詞推薦

貽寬恤聞人太博原文_貽寬恤聞人太博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