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石橋碧澗又斜暉,人有高情寄翠微。
入坐秋聲催葉下,當杯宿鳥亂雲歸。
僧無俗韻供排笑,酒散涼風恣指揮。
昏赤穿林燈影細,草頭零露遍濡衣。
詩詞問答
問:《飲澗西橋同谷王貞伯子山聞持樹》的作者是誰?答:沈守正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微韻
參考注釋
石橋
(1).石造的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濟水二》:“河東岸有石橋,橋本當河,河移,故廁岸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凌石橋之莓苔,越 楢溪 之紆縈。” 周瘦鵑 《賞菊椰子林》:“溪上架著一條弓形的石橋,橋欄上齊整地排列著好多盆黃色和淺紫色的菊花。”
(2).特指 浙江省 天台山 的名勝 石樑 。梁連線二山,形似橋,故稱。 唐 宋之問 《靈隱寺》詩:“待入 天台 路,看余度 石橋 。” 宋 梅堯臣 《送微上人歸省天台》詩:“釋子懷慈母,吾儒未易輕。不尋琪樹去,肯向 石橋 行。” 宋 梅堯臣 《寄天台梵才上人》詩:“常觀月從東方出,想照 石橋 旁畔人。”
碧澗
碧綠的山間流水。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華子岡是麻源第三谷》詩:“ 銅陵 映碧澗,石磴瀉紅泉。”《南史·隱逸傳論》:“故知松山桂渚,非止素玩;碧澗清潭,翻成麗矚。” 宋 林逋 《宿洞霄宮》詩:“碧澗流紅葉,青山點白雲。”
斜暉
亦作“ 斜輝 ”。指傍晚西斜的陽光。 南朝 梁簡文帝 《序愁賦》:“玩飛花之入戶,看斜暉之度寮。” 唐 杜牧 《懷鍾靈舊遊》詩之三:“斜輝更落西山影,千步虹橋氣象兼。” 清 龔自珍 《卜運算元》詞:“苹葉弄斜暉,蘭蕊彫明鏡。” 郭沫若 《牧羊哀話》一:“只見那往高城的路上,有群綿羊,可三十餘頭,帶著薄暮的斜輝,圍繞著一位女郎,徐徐而進。”
情寄
信任和倚托。《隋書·蘇威傳》:“公德行高人,情寄殊重,大孝之道,蓋同俯就,必須抑割,為國惜身。”
翠微
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毛 * 《答友人》
入坐
坐到位子上;就位
客人們都入坐了就上菜
秋聲
指秋天裡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落葉聲、蟲鳥聲等。 北周 庾信 《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唐 劉禹錫 《登清暉樓》詩:“ 潯陽江 色潮添滿, 彭蠡 秋聲雁送來。” 明 吳甡 《雜興》詩:“空林何歷歷,落葉盡秋聲。”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 龍泉寺 邊的深林叢樹時時送出秋聲,一陣一陣蕭蕭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離別。”
宿鳥
歸巢棲息的鳥。 唐 吳融 《西陵夜居》詩:“林風移宿鳥,池雨定流螢。” 宋 蘇軾 《和人回文》詩之四:“煙鎖竹枝寒宿鳥,水沉天色霽橫參。” 明 張四維 《雙烈記·引狎》:“欄桿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清 顧炎武 《三月十九日有事於欑宮時聞緬國之報》詩:“宿鳥乍歸陵樹穩,春花初放果園香。”
亂雲
(1).紛亂的雲。 南朝 梁 王筠 《望夕霽》詩:“連山卷亂雲,長林息眾籟。” 唐 杜甫 《對雪》詩:“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廻風。” 元 柯丹丘 《荊釵記·赴任》:“幾處幽林曲徑,松杉列翠屏,回首亂雲凝。”
(2).喻指女子散亂的頭髮。 宋 張先 《師師令》詞:“ 蜀 絲衣長勝未起,縱亂雲垂地。”
俗韻
(1).不高雅的樂聲。 唐 白居易 《鄧魴張徹落第》詩:“古琴無俗韻,奏罷無人聽。”
(2).指不工穩的押韻。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法》:“學詩先除五俗:一曰俗體,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韻。” 郭紹虞 校釋:“《詩說雜記》卷九:‘何謂俗韻?過於奇險,困而貪多,過於率易,雖二韻亦俗者是也。’案, 滄浪 以‘俗韻’列‘俗字’之後,當指‘押韻’之‘韻’。”
(3).鄙俗的情味。 明 陸時雍 《詩鏡總論》:“詩有靈襟,斯無俗趣;有慧口,斯無俗韻矣。”
涼風
清涼的風
涼風掠面
指揮
(1) 發令調度
指揮圍攻
(2) 指導樂曲或樂隊的演奏
(3) 發令調度的人
樂隊指揮
燈影
(1) 燈光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
(2) 燈光照在物體上形成的影子
草頭
(1).草端。 元 薩都剌 《酹江月·登鳳凰台懷古用前韻》詞:“遙憶 王 謝 功名,人間富貴,散草頭朝露。”
(2).也叫草字頭。漢字的偏旁。如芋、苗等字,頂端作“卄”者,概稱草頭。《新華文摘》1981年第4期:“他又說,這筆名‘矛盾’一看就知道是假名,如果 * 方面有人來查問原作者,我們就為難了,不如‘矛’上加個草頭,‘茅’姓甚多,不會引起注意。”
(3).草寇的頭領。《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蛇無頭而不行,就有個草頭天子出來……羣盜從之如流,嘯聚至十餘萬。” 元 尚仲賢 《三奪槊》第一折:“苦相持一萬陣,惡戰九千場,全憑著竹節鞭,生併了些草頭王。”《水滸傳》第一一七回:“不是這四員將來 烏龍嶺 廝殺,有分教: 清溪縣 裡,削平哨聚賊兵; 幫源洞 中,活捉草頭天子。”
(4).萬位數的隱稱。舊時往往用以代“萬”字。 茅盾 《子夜》十二:“那么,我先打一個電話找 陸匡時 來,--謀事在人;我們化一個草頭,也許可以提前兩天。”
(5).我國有些農村地區對苜蓿的俗稱。《農諺選》:“稻、麥、草頭輪流種,九成變做十成收。”
零露
降落的露水。《詩·鄭風·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鄭玄 箋:“零,落也。” 南朝 宋 鮑照 《代蒿里行》:“馳波催永夜,零露逼短晨。” 清 譚嗣同 《公宴》詩:“華月流綺疏,置酒臨高臺。劍佩拂零露,冠蓋紛以來。”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宋 張元乾 《沁園春》詞:“富貴浮雲,身名零露,事事無心歸便歸。”一說,露珠。見 高亨 《詩經今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