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伍光大春山遇雨圖

作者:張仲深 朝代:元代

題伍光大春山遇雨圖原文

柴門竹樹春如沐,村北村西半夕陽。

百里山光浮眼底,滿川華氣接雲長。

杖藜別墅誰家客,理釣晴天何處郎。

我欲題詩思無限,捲圖還憶在瀟湘。

詩詞問答

問:題伍光大春山遇雨圖的作者是誰?答:張仲深
問:題伍光大春山遇雨圖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題伍光大春山遇雨圖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柴門

用零碎木條木板或樹枝做成的門,舊時也比喻貧苦人家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唐· 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夕陽

傍晚的太陽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登樂遊原》

里山

深山裡面

眼底

(1) 用某種器械通過瞳孔所能觀察到的眼內構造。如:脈絡膜、視網膜、視神經 * 等

(2) 眼前;眼裡

登樓一望,全城景色盡收眼底

川華

浪花。 宋 陳與義 《寒食日游百花亭》詩:“雲移樹陰失,風定川華收。”

杖藜

(1).謂拄著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莖堅韌,可為杖。《莊子·讓王》:“ 原憲 華冠縰履,杖藜而應門。” 唐 杜甫 《暮歸》詩:“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雲還杖藜。” 宋 蘇軾 《鷓鴣天》詞:“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開牖有時邀月入,杖藜到處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護國 《贈張駙馬斑竹柱杖》詩:“此君與我在雲溪,勁節奇文勝杖藜。” 宋 秦觀 《寧浦書事》詩之五:“身與杖藜為二,對月和影成三。” 明 孫仁孺 《東郭記·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諳盡江湖味,執青青杖藜。”

別墅

在風景區或在郊區建造的供休養的住所

誰家

(1).何家,哪一家。《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二·蒿里》:“蒿里誰家地,聚歛魂魄無賢愚。”《水滸傳》第二八回:“ 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問那人道:‘你是誰家伴當?怎地只顧將酒食來請我?’”《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舉人 道:‘去年在誰家作館?’”

(2).誰,何人。 唐 張鷟 《遊仙窟》:“ 十娘 詠曰:‘眼心俱憶念,心眼共追尋;誰家解事眼,副著可憐心?’” 元 無名氏 《鴛鴦被》第二折:“他題的名姓兒別,語話兒差,空著我擔個沒來由牽掛,這不識羞的漢子你是誰家?” 孫犁 《澹定集·致鐵凝信(三)》:“ 魯迅 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曾列有對照表(即真人與書中人),也沒有聽說有誰家向作者提出抗議,或是起訴。”

(3).何處。 唐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詩:“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 洛 城。” 宋 張元乾 《石州慢》詞:“誰家疏柳低迷,幾點流螢明滅。”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一折:“貪和你書生打話,暢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誰家。”

(4).怎樣。 唐 王建 《寄劉蕡問疾》詩:“年少病多應為酒,誰家將息過今春。” 宋 張炎 《數花風·別義興諸友》詞:“好遊人老,秋鬢蘆花共色。征衣猶戀去年客。古道依然黃葉,誰家蕭瑟!”

(5).怎能。 唐 韓愈 《杏園送張徹侍御歸使》詩:“歸來身已病,相見眼還明。更遣將詩酒,誰家逐後生。” 宋 吳文英 《瑞龍吟·送梅津》詞:“ 西湖 到日,重見梅鈿皺。誰家聽琵琶未了,朝驄嘶漏。”

(6).為什麼。 宋 蘇軾 《秋興》詩之一:“野鳥游魚信往還,此身同寄水雲間。誰家晚吹殘紅葉,一夜歸心滿舊山。” 宋 蘇軾 《謝人見和前篇》之二:“得酒強歡愁底事,閉門高臥定誰家。” 元 張可久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 雙井 先春採茶, 孤山 帶月鋤花,童子誰家,貪看 西湖 ,懶誦《南華》。”

(7).甚么。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二出:“生:適來聽得一派樂聲,不知誰家調弄?眾:《燭影搖紅》。” 錢南揚 校註:“誰家調弄,猶雲‘甚么曲調’。” 宋 張炎 《台城路·抵吳書寄舊友》詞:“雁拂沙黃,天垂海白,野艇誰家分曉?”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驚夢》:“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8).甚么東西。 唐 杜甫 《少年行》:“馬上誰家白面郎,臨階下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點銀瓶索酒嘗。” 元 楊暹 《西遊記》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雲]誰家一個黃口孺子,焉敢駡我?”參見 張相 《詩詞曲語辭彙釋·誰家》。

晴天

天空中沒有雲或雲很少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詩思

做詩的思路、情致。 唐 韋應物 《休暇日訪王侍御不遇》詩:“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 清 王夫之 《乍開梅》詩:“底事花魂多荏苒,逼人詩思在些些。”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弄堂生意古今談》:“先只聽得一片鼓鈸和鐵索聲,我正想做‘超現實主義’的語錄體詩,這么一來,詩思被鬧跑了。”

無限

沒有盡頭;沒有限量

前程無限

還憶

回憶。 宋 朱熹 《督役城樓》詩:“還憶故園日,策杖田中歸。” 宋 吳文英 《玉燭新》詞:“素紈乍試,還憶是,繡懶思酸時候。”

瀟湘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經·中山經》:“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於 江 淵, 澧 沅 之風,交 瀟湘 之淵。”《文選·謝朓<新亭渚別范零陵>詩》:“ 洞庭 張樂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隨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遠別離》詩:“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記》:“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見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鮮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韻》:“ 鳳池 分付夔龍去,萬頃 瀟湘 屬 湛然 。” 明 徐禎卿 《古意》詩:“帝子葬何處, 瀟湘 雲正深。”

(2). 湘江 與 瀟水 的並稱。多借指今 湖南 地區。 唐 杜甫 《去蜀》詩:“五載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關塞阻,轉作 瀟湘 游?”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送劉恭父趨朝》詞:“歸輔五雲丹陛,回首 楚 樓千里,遺愛滿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詩:“長風度關塞,九月下 瀟 湘 。”

詩詞推薦

  • 過廩丘

    范栝元代〕一葉輕舟穩,飄飄過廩丘。櫓聲搖夜月,漁水對殘秋。古蹟中都近,風波別路憂。蘆花深處聽,款乃幾曾休。
  • 次韻汪英春九日酒邊

    陳著宋代〕有客相過風雨秋,唾飛珠玉勝珍羞。但知女似謝道蘊,不道吾為馬小游。
    題伍光大春山遇雨圖原文_題伍光大春山遇雨圖的賞析_古詩文
  • 贈歌者

    林尚仁宋代〕聲逐嬌雲學鳳鳴,王孫幾醉拍欄聽。春深莫唱關情曲,多少行人過柳亭。
    題伍光大春山遇雨圖原文_題伍光大春山遇雨圖的賞析_古詩文
  • 奼鶯嬌 本名惜奴嬌 山居述懷

    王丹桂元代〕泉石清幽,好個真游地。香風散、彩雲呈瑞。日暖天和,更時有珍禽戲。嘉致。總妝點、山家況味。外景充盈,內
    題伍光大春山遇雨圖原文_題伍光大春山遇雨圖的賞析_古詩文
  • 探春慢(龜翁下世後登研意)

    吳文英宋代〕徑苔深,念斷無故人,輕敲幽戶。細草春回,目送流光一羽。重雲冷,哀雁斷,翠微空,愁蝶舞。盪鳴澌,游蓬小
  • 次前韻答馬忠玉

    蘇軾宋代〕坡陀巨麓起連峰,積累當年慶自鍾。靈運子孫俱得鳳,慈明兄弟孰非龍。河梁會作看雲別,詩社何妨載酒從。祗有
    題伍光大春山遇雨圖原文_題伍光大春山遇雨圖的賞析_古詩文
  • 南城詠古

    迺賢元代〕落日燕城下,高台草樹秋。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難求。淪海誰青眼?空山盡白頭。還憐易河水,今古只東流。
  • 鄭文振席上

    方岳宋代〕香篆燒殘小玉虬,荷花深處浴鳧鷗。談詩未了催行酒,忽送清歌淺黛愁。
    題伍光大春山遇雨圖原文_題伍光大春山遇雨圖的賞析_古詩文
  • 和吳省副青梅

    蔡襄宋代〕梅華畏高寒,獨向江南發。那知汴陽墅,青顆摘春月。持之矜所無,歸思動楚越。願君侑清樽,行恐新芳歇。
    題伍光大春山遇雨圖原文_題伍光大春山遇雨圖的賞析_古詩文
  • 古意

    李之世明代〕明鏡似妾心,時時照君面。妾心如有塵,照君君自見。
  • 夜雨·其一

    乾隆清代〕半睡窗前夜雨稠,微涼枕上颯如秋。芭蕉也覺添清響,邇日森森綠玉抽。
  • 閒居

    邵棠宋代〕篆香宿火度爐灰,簫佩聲驚午夢回。門徑長閒留鶴守,基機不洩任鷗猜。淵明歸計松三徑,畢卓生涯酒一杯。南陌
  • 夏日田園雜興

    范成大宋代〕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壟翻江逆上溝;地勢不齊人力盡,丁男長在踏車頭。
    題伍光大春山遇雨圖原文_題伍光大春山遇雨圖的賞析_古詩文
  • 歲寒堂

    郭印宋代〕草木摧枯盡,窮冬獨後凋。堅姿工傲雪,直幹上凌霄。煙色蒙高蓋,風聲漲晚潮。只憐桃與李,一向媚春韶。
    題伍光大春山遇雨圖原文_題伍光大春山遇雨圖的賞析_古詩文
  • 紅樓夢十二曲——虛花悟

    曹雪芹清代〕將那三春勘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說什麼天上夭桃盛,雲中杏蕊多,到頭來誰見把
  • 試筆

    連文鳳宋代〕誰遣毛州刺史來,間窗終日共徘徊。龍窺石澗新臨硯,鶴舞松煙乍試煤。茅舍寒深題未遍,玉堂月冷夢空回。笑予
    題伍光大春山遇雨圖原文_題伍光大春山遇雨圖的賞析_古詩文
  • 書壁

    劉克莊宋代〕練衣蒲屨小綸巾,四壁清風一榻塵。誰謂先生貧到骨,百金新聘竹夫人。
  • 水調歌頭(和陸放翁多景樓)

    王奕宋代〕迢迢嶓冢水,直瀉到東州。不揀秦淮吳楚,明月一家樓,何代非卿非相,底事柴桑老子,偏恁不推劉。半體鹿皮服
  • 夜雪(正月二十二日)

    乾隆清代〕入夕濃雲布,中宵密雪霏。光疑映月牖,響不動風扉。那惜庭梅瘦,端欣隴麥肥。明朝銀 * ,逸興引遄飛。
  • 元道宗下第東遊

    楊億宋代〕舉宗文雅孰能陪,須信菰薦出美才。失憶不勞悲玉璞,投知應得上金台。曉離村店侵殘月,盡歇津亭避疾雷。東道
題伍光大春山遇雨圖原文_題伍光大春山遇雨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