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歸園田·其二

作者:李世熊 朝代:明代

和陶歸園田·其二原文

士方不遇時,意氣常鞅鞅。

野鶴在雞棲,能無雲際想。

羽毛正離披,九霄安得往。

君看園中蔬,靜聽膏雨長。

人生何不為,心定志自廣。

衡門且棲遲,因風適蒼莽。

詩詞問答

問:和陶歸園田·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李世熊
問:和陶歸園田·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養韻

參考注釋

不遇時

謂生不逢時。《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一時未際,浪跡江湖,今受此窮途之苦,誰人曉得我是不遇時的公卿。”

意氣

(1) 志向與氣概

意氣風發

意氣揚揚。——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精神;神色

意氣自若。——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意氣之盛。——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3) 志趣

意氣投合

(4) 偏激、任性的情緒

意氣用事

鞅鞅

因不平或不滿而鬱鬱不樂。鞅,通“ 怏 ”。《史記·秦始皇本記》:“大臣鞅鞅,特以貌從臣,其心實不服。”《漢書·高帝紀下》:“北面為臣,心常鞅鞅。” 顏師古 註:“鞅鞅,不滿足也。”《史記·高祖本紀》作“怏怏”。《新唐書·文藝傳上·駱賓王》:“下除 臨海 丞,鞅鞅不得志,棄官去。” 清 錢謙益 《鄒孟陽六十序》:“於是乎得則慄慄,失則鞅鞅。”

野鶴

鶴居林野,性孤高,常喻隱士。 唐 劉長卿 《送方外上人》詩:“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唐 韋應物 《贈王侍御》詩:“心同野鶴與塵遠,詩似冰壺見底清。”

雞棲

亦作“鷄棲”。見“ 雞棲 ”。

亦作“ 雞棲 ”。亦作“鷄棲”。亦作“鷄棲”。1.雞棲息之所,雞窩。語本《詩·王風·君子於役》:“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後漢書·陳蕃傳》:“車如雞棲馬如狗,疾惡如風 朱伯厚 。” 宋 蘇軾 《自雷適廉宿於興廉村淨行院》詩:“荒涼海南北,佛舍如雞棲。”一本作“鷄棲”。《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今文鵷彩鳳,誤墮鷄棲中,豈不可惜?” 林紓 《畏廬漫錄·伍氏》:“雞棲尚餘五雞,賊未盡取。”

(2).小車。 朱自清 《伯鷹有詩見及次韻奉酬》:“今世書生土不殊,雞棲獨乘日馳驅。”參見“ 雞棲車 ”。

(3).皂角的別名。《三國志·魏志·劉放傳》“然後帝崩” 裴松之 注引 晉 郭頒 《魏晉世語》:“ 放 資 久典機任。 獻 肇 心內不平。殿中有雞棲樹,二人相謂:‘此亦久矣,其能復幾?’指謂 放 資 。 放 資 懼,乃勸帝召 宣王 。” 唐 杜甫 《惡樹》詩:“枸杞因吾有,雞棲奈汝何?”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皂莢》:“《廣志》謂之雞棲子, 曾氏 方謂之烏犀,《外丹本草》謂之懸刀。”

能無

反問語。猶能不。《論語·子罕》:“法文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左傳·襄公三十年》:“公子侈,大子卑,大夫敖,政多門,以介於大國,能無亡乎?” 明 劉基 《旅興》詩之十:“人生非草木,能無感中情?”參見“ 能不 ”。

雲際

雲端

羽毛

(1) 鳥類的毛

(2) 鳥羽和獸毛,比喻人的名譽

離披

亦作“ 離翍 ”。1.分散下垂貌;紛紛下落貌。《楚辭·九辯》:“白露既下百草兮,奄離披此梧楸。” 朱熹 集註:“離披,分散貌。” 宋 王禹偁 《弊帷詩》:“駿骨欲埋金價直,的顱猶愛雪離披。” 明 徐霖 《繡襦記·父子萍逢》:“論山雞離披毛羽,配文鴛固難為對。” 清 何紹基 《山雨》詩:“馬上衣巾任沾溼,村邊瓜豆也離披。” 龐樹柏 《鶼鶼行為邑中貞烈嚴毛氏作》:“南方有鶼鶼,錦翼何離翍。”

(2).盛貌;多貌。《西京雜記》卷六引 漢 劉勝 《文木賦》:“麗木離披,生彼高崖。拂天河而布葉,橫日路而擢枝。” 唐 包佶 《祀雨師樂章·奠幣登歌》:“陰霧離翍,靈馭搖裔。”一本作“ 離披 ”。 元 耶律楚材 《和黃山張敏之擬黃庭詞韻》:“自甘貧困元知微,籬邊 * 香離披。” 清 金人瑞 《效李義山絕句》之七:“六曲屏風畫竹枝, 湘江 風雨夜離披。”

(3).參差錯雜貌。 清 姚鼐 《雜詩》之一:“誰植高原樹,花葉相離披。” 清 沉廉 《自彝陵州發棹至黃牛峽》詩:“疾風捲水水欲立,紛紅駭緑相離披。”《紅樓夢》第六七回:“那時已是夏末秋初,池中蓮藕新殘相間,紅緑離披。”

(4).衰殘貌;凋敝貌。 南朝 梁 蕭子暉 《冬草賦》:“有閒居之蔓草,獨幽隱而羅生;對離披之苦節,反蕤葳而有情。” 唐 白居易 《湓浦早冬》詩:“蓼花始零落,蒲葉稍離披。” 宋 史正志 《史老圃菊譜》:“花瓣扶疏者落;盛開之後,漸覺離披,遇風雨撼之,則飄散滿地矣。”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坊廂始末》:“維時父老間陳民瘼,而狐鼠實繁,旋行旋沮。庠生 趙善繼 者,不忍家難離披,邦國固弊,疇咨同類,從者如水。” 清 姚瑩 《游欖山記》:“內河方議備具,賊已揚帆至矣,倉卒故以不制。不然,胡離披至此哉!”

(5).分離貌。 唐 賈至 《閒居秋懷寄陽翟陸贊府封丘高少府》詩:“我有同懷友,各在天一方,離披不相見,浩蕩隔兩鄉。” 明 朱鼎 《玉鏡台記·蘇獄》:“苦背卻姑親慈恃,兩下離披。” 康有為 《膠旅割後》詩:“八表離披割痛傷,羣賢保國走徬徨。從知天下為公產,應合民權救我疆。”

(6).搖盪貌,晃動貌。 唐 李德裕 《牡丹賦》:“逮乎的皪含景,離披向風,鉛華春而思盪,蘭澤晚而光融。” 唐 陸龜蒙 《鶴媒歌》:“媒懽舞躍勢離披,似諂功能邀弩兒。”《朱子語類》卷七三:“這便是 康節 所謂‘酩酊離披時候’,如何不憂危謹畏!” 清 納蘭性德 《疏影·芭蕉》詞:“ 湘 簾卷處,甚離披翠影,繞檐遮住。”《再生緣》第二回:“香風飄渺人心爽,桂影離披夜景新。”

九霄

(1).天之極高處;高空。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 唐 武衡 《同幕中諸公送李侍御歸朝》詩:“ 巴 江暮雨連 三峽 , 劍 壁危樑上九霄。” 徐特立 《言立》詩:“丈夫落魄縱無聊,壯志依然抑九霄。”

(2).道家謂仙人居處。《文選·沉約<游沉道士館>詩》:“鋭意三山上,託慕九霄中。” 張銑 註:“九霄,九天仙人所居處也。” 唐 李白 《明堂賦》:“比乎 崑 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雲。” 王琦 註:“按道書,九霄之名,謂赤霄、碧霄、青霄、絳霄、黅霄、紫霄、練霄、玄霄、縉霄也。一説以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火霄為九霄。” 宋 陸游 《長生觀觀月》詩:“獨倚欄桿吹玉笛,道人不怕九霄寒。”

(3).喻皇帝居處。 唐 杜甫 《臘日》詩:“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4).借指帝王。 唐 包佶 《奉和常閣老晚秋集賢院即事寄贈徐薛二侍郎》詩:“九霄偏眷顧,三事早提攜。” 唐 黃滔 《敷水廬校書》詩:“九霄無詔下,何事近清塵?”

靜聽

仔細地聽。 晉 劉伶 《酒德頌》:“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 泰山 之形。” 唐 劉長卿 《聽彈琴》詩:“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他索性不則一聲,妝睡在那裡靜聽。” 茹志鵑 《黎明的故事》二:“媽媽……有時停了筆,側耳靜聽一下。”

膏雨

滋潤作物的霖雨。《左傳·襄公十九年》:“小國之仰大國也,如百穀之仰膏雨焉。”《漢書·賈山傳》:“是以元年膏雨降,五穀登。” 宋 柳永 《玉蝴蝶》詞:“漸覺芳郊明媚,夜來膏雨,一灑塵埃。”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聲》:“甘露降,膏雨零。”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動

(2) 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3) 與人的關係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何不

為什麼不——用反問語氣,表示應該或可以

你何不大膽試一試

定志

(1).集中意志;專心。 漢 東方朔 《非有先生論》:“﹝寡人﹞體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視靡曼之色,耳不聽鐘鼓之音,虛心定志,欲聞流議者三年於茲矣。”《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夫得意一人,是謂永畢,失意一人,是謂永訖,欲人定志專心之言也。” 唐 錢珝 《授秘書少監賜紫盧光啟守中書舍人制》:“ 盧光啟 勵精不怠,處默有倫,定志而靜專其謀,好古而敏求其要。”

(2).立志;決意。《後漢書·蘇竟傳》:“人無愚智,莫不先避害然後求利,先定志然後求名。” 許地山 《東野先生》:“我已定志不離開她。”

自廣

(1).猶自寬。自我安慰。《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賈生 既以適居 長沙 , 長沙 卑濕,自以為壽不得長,傷悼之,乃為賦以自廣。”《北齊書·文苑傳·樊遜》:“ 遜 常服 東方朔 之言,避世 金馬 ,何必深山蒿廬之下,遂借陸沉公子為主人,擬《客難》,製《客誨》以自廣。”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神奇》:“﹝ 鄭夷甫 ﹞憂傷感嘆,殆不可堪。人有勸其讀《老》《莊》以自廣。”

(2).擴大自己的地盤、聲望、識見等。《史記·張耳陳餘列傳》:“願王毋西兵,北徇 燕 代 ,南收 河內 以自廣。” 唐 元稹 《永福寺石壁法華經記》:“其一碑,僧之徒思得聲名人文其事以自廣。” 宋 蘇轍 《上樞密韓太尉書》:“所見不過數百里之間,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

(3).自以為識見廣博;自大。《書·鹹有一德》:“無自廣以狹人,匹夫匹婦不獲自盡,民主罔與成厥功。” 唐 白居易 《箴言》序:“名既立而自廣自滿,尚念九仞虧於一簣。”

(4).自己胸懷寬廣。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三:“近有詞流與人一字之益,每對眾言之,其不自廣也如此。”

棲遲

亦作“ 棲遟 ”。亦作“ 棲遅 ”。亦作“棲犀”。1.游息。《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朱熹 集傳:“棲遲,游息也。”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七》:“夫以 鄧生 之才,參擬王佐之略,損翮弭鱗,棲遲刀筆之間,豈以為謙,勢誠然也。” 元 虞集 《次韻杜德常博士萬歲山》:“玉幾由來常咫尺,衡門此日遂棲遟。” 清 劉大櫆 《贈方抱之序》:“無亭臺苑囿以為眺望之資,無梵宇琳宮之閒靚以為棲遲之地。” 邵燕祥 《獻詩》:“今天,我想像我是一隻燕子,棲遲在箭樓的 北京 雨燕。”

(2).耗散。《荀子·王制》:“務本事,積財物,而勿忘(妄)棲遲薛越也,是使羣臣百姓皆以制度行,則財物積,國家案自富矣。”

(3).滯留。《後漢書·馮衍傳下》:“久棲遟於小官,不得舒其所懷,抑心折節,意悽情悲。” 宋 孔武仲 《瓜步阻風》詩:“門前白浪如銀山,江上狂風如怒虎。船痴艣硬不能拔,未免棲遅傍洲渚。”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母怒,逐其故夫去,此子憤悒不食,其故夫亦棲遲旅舍,不肯行。” 郭沫若 《聖者》:“海外棲遲又一年,蒼茫往事已如煙。”

(4).漂泊失意。 唐 李賀 《致酒行》:“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舊唐書·竇威傳》:“昔 孔丘 積學成聖,猶狼狽當時,棲遲若此,汝效此道,復欲何求?”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薦》:“今則不然,忘往日之棲遲,貪暮年之富貴,僕恐前途更失,後悔難追。” 宋 陸游 《上鄭宣撫啟》:“某流落無歸,棲遲可嘆。”

蒼莽

無邊無際的樣子

我們簡直不像在浩蕩的長江上,而是在蒼莽的叢林中尋找小徑跋涉前進了

詩詞推薦

  • 一斛珠

    歐陽修宋代〕今朝祖宴。可憐明夜孤燈館。酒醒明月空床滿。翠被重重,不似香肌暖。愁腸恰似沈香篆。千回萬轉縈還斷。夢中
    和陶歸園田·其二原文_和陶歸園田·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芍藥

    洪芻宋代〕蠶老桑柔戴勝鳴,翻階芍藥占春榮。牽風孫壽愁眉破,帶雨驪姬淚眼橫。
  • 夏日與閒禪師林下避暑

    白居易唐代〕洛景城西塵土紅,伴僧閒坐竹泉東。綠蘿潭上不見日,白石灘邊長有風。熱惱漸知隨念盡,清涼常願與人同。每因
    和陶歸園田·其二原文_和陶歸園田·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古築城曲

    陸游宋代〕長城高際天,三十萬人守。一日詔書來,扶蘇先授首。
    和陶歸園田·其二原文_和陶歸園田·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

    _〔近現代〕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
  • 冬暖絕句

    楊萬里宋代〕今歲無寒秪有暄,臘前渾似半春天。醉中苦有薰香癖,燒得春衫兩袖穿。
  • 禱雨報恩到翟園四首

    楊萬里宋代〕未必錢園似翟園,翟園窠木最宜看。茂松亭下偏明眼,矮檜平鋪翡翠盤。
  • 黃陵題詠三首

    史正志宋代〕玉馭蒼梧去不還,淚痕灑竹尚斑斑。空傳朱瑟流幽怨,謾許明珠解佩還。
    和陶歸園田·其二原文_和陶歸園田·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前人食素餛飩

    陳著宋代〕庖手餛飩匪一朝,饌素多品此為高。薄施豆膩佐皮軟,省著椒香防乳消。湯餅粗堪相伯仲,肉包那敢奏功勞。還方
    和陶歸園田·其二原文_和陶歸園田·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王公吟

    邵雍宋代〕王公大人,天下具瞻。輕流薄習,重損威嚴。此尚未了,彼安能兼。非唯失道,又復起貪。頂戴儒冠,心存象教。
    和陶歸園田·其二原文_和陶歸園田·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檃栝東坡鉼笙詩序

    楊萬里宋代〕餞飲東坡月三更,中觴忽聞笙簫聲。杳杳若在雲霄間,抑揚往返中八音。徐而察之出雙鉼,水火相得自嘯吟。食頃
  • 回進賢道中

    舒邦佐宋代〕遙憐兒女數還期,自秣歸驂趁曉雞。乾鵲有靈煩送喜,馬蹄今日踏江西。
  • 仲宣樓

    陳杰宋代〕地大中原接,天低七澤浮。山川元用武,離亂一登樓。平遠難為畫,高寒易得秋。無言雙野鶩,相對抱清愁。
    和陶歸園田·其二原文_和陶歸園田·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答裴集、陽伯明二賢各垂贈二十韻今以一章用酬兩作

    皎然唐代〕知音如瓊枝,天生為予有。攀折若無階,何殊天上柳。裴生清通嗣,陽子盛德後。詩名比元長,賦體凌延壽。珠生
  • 送江西益禪人

    釋元肇宋代〕世路今方隘,情親別更難。孤篷和雨宿,十月渡江寒。詩到愁時澀,書來約歲闌。青青狼伍寺,何日共闌乾。
  • 偈六十九首

    釋道寧宋代〕風攬長空,春雲四起。六臂三頭,徒夸唇觜。匝地普天,全非伴侶。等閒拈出與君看,直下分明須薦取。
  • 頌古三十九首

    釋道樞宋代〕日應群機必有方,未知何處覓南陽。自從失卻猢孫後,橋上多時不作場。
  • 冬陰寄滿子權

    王令宋代〕玄雲載雨惜不下,北風吹急水相黏。周遮覆蓋不通透,錮結已厚難披燖。微陽未復老陰壯,計去暖律時猶淹。青天
  • 同豫軒

    乾隆清代〕首歲始行春,駕言西苑臻。書軒液池角,初律曉曦誾。竹爆鬧街市,冰光閃柍桭。額名曰同豫,豫實願同民。
  • 午日侍皇太后宴

    乾隆清代〕中天景物正薰欣,競渡瀛池蕭鼓聞。星綴榴花紅有赩,劍攢蒲葉綠含芬。杯因獻壽圓浮玉,縷為延年細染纁。卻憶
和陶歸園田·其二原文_和陶歸園田·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