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試筆·其一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元旦試筆·其一原文

兩歲太和罷賀正,事過禮合照常行。

支當首紀欣逢子,乾協大橫恰值庚。

負扆心殷維保泰,垂衣日久慎持盈。

及其老也戒之得,鑽仰堯章益屏營。

詩詞問答

問:元旦試筆·其一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元旦試筆·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元旦試筆·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六十五

2. 南書皇祖聖壽望七時嘗欲鐫通用小寶齡諸命房翰林懝進寶文眾皆擬進延禧永吉祥語無當寶晚年

參考注釋

太和

見“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間沖和之氣。《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漢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文選》作“太龢”。 唐 元稹 《競渡》詩:“數極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

(2).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唐 劉長卿 《同姜濬題裴式微餘干東齋》詩:“藜杖全吾道,榴花養太和。” 宋 司馬光 《論燕飲狀》:“伏望陛下當此之際,悉罷燕飲,安神養氣……無益奉養者,皆不宜數御以傷大和。” 宋 陸游 《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遍,莫為悲傷損太和。”

(3).謂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李善 註:“太和,謂太平也。”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思與海內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昔聞有 明 全盛日,長養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惲敬 《答陳雲渠書》:“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樂矣。”

(5). 魏 鼓吹曲名。《晉書·樂志下》:“改《上邪》為《太和》,言 明帝 繼體承統, 太和 改元,德澤流布也。”

(6).雅樂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和三曲。”《金史·樂志上》:“乃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

賀正

歲首元旦之日,群臣朝賀。 唐 黃滔 有《賀正啟》。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正朔歷數·賀正》:“《通典》: 漢高帝 十月定 秦 ,遂為歲首。七年, 長樂宮 成,制羣臣朝賀儀。 武帝 改用夏正,亦在建寅之朔。則元日慶賀,始於 漢高祖 也。” 宋 王禹偁 《除夜寄羅評事同年》詩之三:“郡僚方賀正,獨宿 太湖 稜。”《東周列國志》第六回:“正值冬十一月朔,乃賀正之期, 周公黑肩 勸王加禮於 鄭 ,以勸列國。”

過禮

舊俗,男家在娶親前把彩禮送到女家

照常

依照通常情形

星期天照常辦公

支當

承受,承當。 宋 文天祥 《七月二日大雨歌》:“但聞屋側聲,人力無支當。”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 張兄 病體尫羸,已成消瘦,不久將亡;都因我一箇,而今也怎支當?我尋思,顧甚清白救才郎!”《三國演義》第九七回:“某願引一軍接應 姜維 。如成功,盡歸都督;倘有姦計,某自支當。”《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打水做飯,一應粗使生活,要他一身支當。”

大橫

龜卜卦兆名。龜文呈橫形,故稱。《史記·孝文本紀》:“卜之龜,卦兆得大橫,占曰:‘大橫庚庚,余為天王, 夏啟 以光。’”後因以指帝王登基之兆。 唐 李商隱 《送千年李將軍赴闕五十韻》:“如無一戰霸,安有大橫庚?”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六:“﹝ 端邸 ﹞令人持生年密問之, 彥 乃屏人告以大橫之兆,且云:事應在兩月後。至期果驗。”

負扆

亦作“ 負依 ”。背靠屏風。指皇帝臨朝聽政。《荀子·正論》:“居則設張容負依而坐。” 楊倞 註:“戶牖之間謂之依,亦作扆,扆、依音同。”《淮南子·氾論訓》:“ 周公 繼 文王 之業,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政,平夷狄之亂,誅 管 蔡 之罪,負扆而朝諸侯。” 高誘 註:“負,背也。扆,戶牖之間。言南面也。” 唐 白居易 《采詩官》詩:“一人負扆常端默,百辟入門兩自媚。” 章炳麟 《秦政記》:“ 秦皇 負扆以斷天下,而子弟為庶人。”

垂衣

見“ 垂衣裳 ”。

日久

日子長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持盈

保守成業。語本《老子》:“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國語·越語下》:“夫國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傾,有節事。” 韋昭 註:“持,守也。盈,滿也。”《後漢書·蔡邕傳》:“心恬澹於守高,意無為於持盈。” 唐 劉禹錫 《上門下裴相公啟》:“然持盈之術,古所難也。”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九:“俾後御民者鹹知懍朽索,戒持盈。”

鑽仰

深入研求。語本《論語·子罕》:“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刑昺 疏:“言夫子之道高堅,不可窮盡……故仰而求之則益高,鑽研求之則益堅。” 漢 陳琳 《答東阿王箋》:“此乃天然異稟,非鑽仰者所庶幾也。” 宋 王禹偁 《送孫何序》:“服勤古道,鑽仰經旨。”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世儒於此十三部,或焚膏繼晷,鑽仰終生,或鍛鍊苛求,百端掊擊。” 李詳 《論桐城派》:“小亦鑽仰先達,樹義卓然。”

屏營

作謙詞用於信札中,意為惶恐

屏營頓首

詩詞推薦

  • 白鷺亭

    羅愚宋代〕千古城頭白鷺亭,鷺飛長是滿江汀。如何覽德輝台上,只有台存鳳不靈。
    元旦試筆·其一原文_元旦試筆·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伯弓出示新題樂府四十章雄深雅健有長吉之風

    釋永頤宋代〕偉哉吳人周弓,國風雅頌今再昌。鈞天洞庭不敢張,楚羋暗泣嗟窮湘。慶祚三百多禎祥,嗚呼四十樂府章。春宵翦
  • 李氏沅江書堂

    王安石宋代〕沅江水有梁與罾,沅田樹桑可蠶耕。君於其間恥射利,獨岸清泚留朱甍。詩書當前日開闔,冠帶滿坐相逢迎。勉求
  • 太白詞

    蘇軾宋代〕雷闐闐,山晝晦。風振野,神將駕。載雲罕,從玉虯。旱既甚,蹶往救,道阻修兮。
  • 驟雨呈質夫兄

    陳棣宋代〕屏翳驅馳雲陣疾,西山猶銜半輪日。迅雷震地窗戶搖,急雨翻盆溝澮溢。紫電燒空天為低,黑風逆浪海欲立。縱多
  • 過楊二渡三首

    楊萬里宋代〕春跡無痕可得尋,不將詩眼看春心。鶯邊楊柳鷗邊草,一日青來一日深。
    元旦試筆·其一原文_元旦試筆·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九歌·河伯

    屈原先秦〕與女游兮九河,衝風起兮水揚波;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登崑崙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日將暮兮悵忘歸
  • 自詠二首

    徐靈府唐代〕寂寂凝神太極初,無心應物等空虛。性修自性非求得,欲識真人只是渠。學道全真在此生,何須待死更求生。今生
    元旦試筆·其一原文_元旦試筆·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採蓮曲四首·其一

    李雲龍明代〕江風瀟瀟生白波,荷葉拍水飛鷺多。蘭棹蓮舟自來去,女郎時唱采菱歌。
  • 探芳信

    吳文英宋代〕夜寒重。見羽葆將迎,飛瓊入夢。整素妝歸處,中宵按瑤鳳。舞春歌夜棠梨岸,月冷和雲凍。畫船中、太白仙人,
  • 曉發齊州道中二首

    歐陽修宋代〕歲晚勞征役,三齊舊富閒。人行桑下路,日上海邊山。軒冕非吾志,風霜犯客顏。惟應思潁夢,先過穆陵關。
    元旦試筆·其一原文_元旦試筆·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季夏雜興

    陸游宋代〕巉巉瘦驢嶺,莽莽老牛陂。四海均羈旅,何人感此詩?
  • 送穆德敬歸覲

    李昱元代〕九月連雨秋水生,賀家湖上送君行。青山對岸似人好,白鷺下田如葉輕。終軍棄繻亦年少,賈誼獻策多成名。彩衣
  • 弁峰七十二

    楊維楨元代〕弁峰七十二,菡萏開青冥。窮探最絕頂,龍舌呀岩扃。高源下絕壁,海眼涵明星。毒龍戲珠玉,殘唾吹余腥。胡僧
  • 和蕭判官東夫韻寄之

    楊萬里宋代〕湘江曉月照離裾。目送車塵至欲脯。歸路新詩合千首,幾時乘興更三吾。眼邊俗物只添睡,別後故人何似臞。尚策
    元旦試筆·其一原文_元旦試筆·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烏夜啼

    張鎡宋代〕曉來閒立回塘。一襟香。玉颭雲松風外、數枝涼。相併渾如私語,惱人腸。飛去方知白鷺、在花旁。
  • 寄劉與權與幾

    吳芾宋代〕君在桃源山下居,我家相距百里余。神仙襟韻固異稟,草木臭味曾不殊。一日京華定交契,十年太學論詩書。斷金
  • 吳沆宋代〕草迷花徑煩調護,波泊蓮塘欠節宣。
    元旦試筆·其一原文_元旦試筆·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和李光祖二首

    吳芾宋代〕漏殘休更問銅壺,自視平生分已逾。每嘆賓士非得計,只知靜退是良圖。耽詩況味今雖在,愛酒情懷近已無。詔比
    元旦試筆·其一原文_元旦試筆·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別趙子(趙子名德,潮州人)

    韓愈唐代〕我遷於揭陽,君先揭陽居。揭陽去京華,其里萬有餘。不謂小郭中,有子可與娛。心平而行高,兩通詩與書。婆娑
元旦試筆·其一原文_元旦試筆·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