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口原文
去年河決楊橋驛,清口清流始暢適。
開封迤下方免災,不倖幸難料以逆。
賈魯奪溜仍歸淮,日久慮致開門揖。
劼劬督策築宣房,發帑屬薪所弗惜。
未三月乃大工成,事在人為語不易。
淮仍讓淮誠甚佳,河終歸海路艱得。
即今河復並淮行,刷黃至竟資清力。
清口東西壩對峙,忖量節宣慎寸尺。
補苴罅漏賴斯存,蒿目何年當底績。
詩詞問答
問:清口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清口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七部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十九
參考注釋
去年
上一年
我從去年辭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詩
清口
清爽可口;爽口
清流
(1).清澈的流水。《漢書·補樂志》:“ 鄭 衛 之聲興則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樸家給,猶濁其源而求其清流,豈不難哉!” 晉 左思 《吳都賦》:“樹以青槐,亘以緑水,玄蔭耽耽,清流亹亹。” 宋 蘇軾 《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書》:“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內江石壁魚》:“後破之,乃有一魚躍出,其中泓然清流也。”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 環溪 的清流禾稼,也曾托我的奇思遐想。”
(2).喻指德行高潔負有名望的士大夫。《三國志·魏志·桓階陳羣等傳評》:“ 陳羣 動仗名義,有清流雅望。” 宋 歐陽修 《朋黨論》:“ 唐 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 昭宗 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 黃河 ,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 唐 遂亡矣。” 清 顧炎武 《梓潼篇贈李中孚》:“讀書通大義,立志冠清流。” 李大釗 《混充牌號》:“社會上有一二清流學者,很得大眾的信仰。”
(3).晚 清 統治階級內部的一個政治派別的名稱。他們評議時政,上疏言事,彈劾大臣,指斥宦官,對外反對列強蠶食,對內主張整飭紀綱。 中 法 戰爭前後,清流繁衍為前後兩輩。前清流奉軍機大臣 李鴻藻 為魁首,後清流以戶部尚書 翁同龢 為支柱。 光緒帝 親政後,他們以擁帝相標榜,稱為帝黨,以別於當權的後黨。
(4).比喻政治清明。《後漢書·楊震傳》:“臣伏惟陛下以邊境未寧,躬自菲薄,宮殿垣屋傾倚,枝柱而已,無所興造,欲令遠近鹹知政化之清流, 商邑 之翼翼也。”
暢適
(1).使舒暢順適。 宋 陸游 《居室記》:“休息取調節氣血,不必成寐;讀書取暢適性靈,不必終卷。” 葉聖陶 《腳步集·李太太的頭髮》:“頭髮又有一種特別的香氣,甜蜜暢適,勾起你百般的遐想。”
(2).指舒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連瑣》:“不則挑弄絃索,作‘蕉窗零雨’之曲,酸人胸臆; 楊 不忍卒聽,則為‘曉苑鶯聲’之調,頓覺心懷暢適。”
開封
中國河南省地級市,位於河南中部偏東北,黃河南岸,市 區面積38平方公里,人口60萬,中國著名古都,曾為河南省會,現為河南重要工業城市
下方
(1) 下邊;處於較低位置的
房檐的下方住著一窩燕子
(2) 指人間;下界
倖幸
謂僥倖得福。《初刻拍案驚奇》卷四:“世間有考試官,私通關節,賄賂徇私,黑白混淆,使不才倖幸,才士屈抑的,此皆吾術所必誅者也!”
日久
日子長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開門
敞開大門地;公開地
開門整黨
開門整風
督策
督促鞭策。 明 宋濂 《故贈承事郎大府斷事官尹府君墓志銘》:“當是時,二弟某某尚幼,府君聘致名講師,訓之以經,朝夕督策之,恩意備至。”
宣房
亦作“ 宣防 ”。1.宮名。 西漢 元光 中, 黃河 決口於 瓠子 ,二十餘年不能堵塞, 漢武帝 親臨決口處,發卒數萬人,並命群臣負薪以填,功成之後,築宮其上,名為 宣房宮 。見《史記·河渠書》。《漢書·溝洫志》作“宣防”。故址在今 河南 濮陽縣 境。 漢 桓寬 《鹽鐵論·力耕》:“洪水滔天,而有 禹 之績, 河 水泛濫,而有 宣房 之功。” 唐 高適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詩之十:“ 宣房 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2).借指該處之 黃河 水。 明 吳寬 《贈河南巡撫楊貫之》詩:“憲府乍臨新邑 洛 , 宣房 已復舊河流。” 清 顧炎武 《登岱》詩:“庶幾大道還,民質如初元。上采黃金成,下塞 宣房 湍。”
(3).泛指防河治水。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砭俗》:“既承不可遏之江河,則當相度宣防,資其灌溉,通其舟楫,乃見神明通久之用焉。” 清 龔自珍 《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兩廣總督謚敏肅涿州盧公神道碑銘》:“起家文辭,觀政於曹,翠翎英英。出治南服,又歷試旃,以知宣房。”
三月
(1) 格里曆(即陽曆)每年的第三個月
(2) 農曆(陰曆)每年的第三個月,第三個朔望月
(3) 三個月
大工
(1).舊時對工匠高手的敬稱。 元 貢師泰 《海歌》之七:“大工駕柁如駕馬,數人左右拽長牽。”此稱掌舵工。《警世通言·喬彥傑一妾破家》:“ 高氏 大喜,便到酒作坊里叫起 洪大工 來,大工走入後園。”此稱釀酒師傅。
(2).大工程。《明史·閹黨傳·崔呈秀》:“十月, 皇極殿 成,加太子太保兼左都御史,仍督大工。”
事在人為
事情的成功全在於人的主觀努力
不易
(1).艱難,不容易。《詩·大雅·文王》:“宜鑒於 殷 ,駿命不易。” 朱熹 集傳:“不易,言其難也。”《論語·子路》:“為君難,為臣不易。”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要知此種文字,作之可憐,出之不易。” 毛 * 《<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序言二》:“對於一些不易看懂的名詞,作了一些註解。”
(2).不改變;不更換。《易·乾》:“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王弼 註:“不為世俗所移易。”《漢書·哀帝紀》:“制節謹度以防奢淫,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 顏師古 註:“言為常法,不可改易。” 宋 蘇軾 《仇池筆記·記張憨子》:“冬夏布褐,三十年不易,然近之不覺有垢穢氣。”
終歸
到底;畢竟
他們終歸還是決定從陸路走
海路
(1).海上航道。《南齊書·陳顯達傳》:“犴噬之刑,四剽於海路;家門之釁,一起於中都。”《新五代史·吳越世家·錢鏐》:“﹝ 錢鏐 ﹞始由海路入貢京師。”
(2).海上行程。 唐 李白 《古風》之四十:“歸飛海路遠,獨宿天霜寒。”
即今
今天;現在。 唐 高適 《送桂陽孝廉》詩:“即今江海一歸客,他日雲霄萬里人。” 宋 陸游 《連日有雪意戲書》詩:“壯歲羈游半九州,即今憔悴老菟裘。”《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時,即今就去。”
至竟
(1).直到最終。《後漢書·樊英傳論》:“及徵 樊英 、 楊厚 ,朝廷若待神明,至竟無它異。”
(2).副詞。猶究竟。 唐 杜牧 《題桃花夫人廟》詩:“至竟 息 忘緣底事?可憐 金谷 墮樓人!” 唐 羅隱 《錢塘江潮》詩:“至竟朝昏誰主掌?好騎赬鯉問 陽侯 。” 清 錢謙益 《陸宣公墓道行》:“人生忠佞看到頭,至竟 延齡 在何許!”
東西
(1) 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事物
吃東西
寫東西
(2) 特指人或動物(常含喜愛或厭惡的情感)
這小東西真可愛
媽,別理這東西,小心吃了他們的虧。——曹禺《雷雨》
對峙
相對聳立
山峽越來越狹,前面兩山對峙,看去連一扇大門那么寬也沒有,而門外完全是白霧。——劉白羽《長江三峽》
忖量
(1) 思量
心中忖量
(2) 揣測
我一邊走,一邊忖度著他那番話的意思
節宣
(1).指或裁製或布散以調適之,使氣不散漫,不壅閉。《左傳·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於是乎節宣其氣,勿使有所壅閉湫底,以露其體。” 杜預 註:“宣,散也。” 北周 庾信 《為閻大將軍乞致仕表》:“寒暑乖違,節宣失序;風水交侵,菁華已竭。” 宋 王安石 《上郎侍郎啟二》:“伏惟順序節宣,慰人所望。” 明 徐渭 《奉答少保公書》:“隆冬遠道,全賴節宣,決策酬紛,翻宜暇豫。”
(2).節制宣洩。《隋書·高祖紀下》:“五嶽四鎮,節宣雲雨, 江 、 河 、 淮 、海,浸潤區域。” 清 錢泳 《履園叢話·水學·建閘》:“余以為 三江 既濬,建閘為急,何也?蓋水利之盈虛,全在乎節宣。”
寸尺
(1).泛指長短。《淮南子·氾論訓》:“譬猶 師曠 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無寸尺之度,而靡不中音。”
(2).喻微小。 宋 蘇軾 《謝館職啟》:“欲辦大事,務兼寸尺之長;將求多聞,故引涓埃之助。”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 洪稚存 題某官《散賑圖》云:君今所補非寸尺,不見遺黎活百千。”
補苴罅漏
補好裂縫,堵住漏洞。比喻彌補事物的缺陷
其上焉者補苴罅漏,除飾耳目,故千瘡百孔,代甚一代。——清· 梁啓超《西政叢書敘》
蒿目
(1).極目遠望。《莊子·駢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憂世之患。” 宋 王安石 《憶金陵》詩之二:“蒿目黃塵憂世事,追思陳跡故難忘。” 清 李漁 《玉搔頭·分任》:“蒿目為時憂,年未艾霜雪盈頭。”
(2).猶言蒿目時艱。《明史·職官志一》:“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間有賢輔,卒蒿目而不能救。”參見“ 蒿目時艱 ”。
底績
謂獲得成功;取得成績。《書·禹貢》:“ 覃懷 底績,至於 衡 漳 。”底,一本作“ 厎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銓賦》:“ 太沖 安仁 ,策勛於鴻規; 士衡 子安 ,底績於流制。” 清 趙翼 《謁雲岩公賦呈》詩:“去年見公 淮陰城 ,公方底績河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