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無主·其二·調名本意八首

作者:敦煌曲子 朝代:唐代

原文

煩惱無本恆清涼。非因非果是真常。

愚徒蠢蠢不能解。斷常二見樂閒荒。

戒顛狂。何時覺悟不動智。

返波逆流性情香。坐道場。

心愿相覆慈悲網。羅取諸子集華堂。

詩詞問答

問:《空無主·其二·調名本意八首》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三

參考注釋

煩惱

(1) 煩悶苦惱

自尋煩惱

(2) 煩擾

那伙鳥男女來煩惱南旺營。——《蕩寇志》

無本

(1).沒有樹根。參見“ 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

(2).沒有本源,沒有本始。《禮記·禮器》:“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無本不立,無文不行。” 宋 朱熹 《答董叔重書》:“ 伊川 所謂其道充大是也,非無本而漸生之謂。”

(3). 唐 詩人 賈島 初為浮圖,法號 無本 。 唐 韓愈 《送無本師歸范陽》詩:“ 無本 於為文,身大不及膽。” 宋 蘇轍 《贈張惕山人》詩之一:“故人相見不相識,空怪解吟 無本 詩。”舊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賈島》:“ 島 字 浪仙 , 范陽 人。初為浮圖,名 無本 。”

清涼

涼而使人清爽的

清涼的夜風吹拂著

果是

果真是,果然是。 宋 黃庭堅 《減字木蘭花·登巫山縣樓作》詞:“更值清明風雨夜,知道愁辛,果是當時作賦人。”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果是咱飢變做渴,咽喉乾燥,肚兒里如火。”《水滸傳》第九回:“果是這人症候在身,權且寄下。”

真常

釋道用語。真實常住之意。《楞嚴經》卷十三:“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唐 呂岩 《敲爻歌》:“達聖道,顯真常,虎兕刀兵更不傷。” 宋 范仲淹 《上執政書》:“夫釋道之書,以真常為性,以清浄為宗,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清 黃宗羲 《<翁元鎧禪師語錄>序》:“出其語録讀之,絶去枝蔓,獨露真常。”

蠢蠢

形容愚笨的樣子

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龔自珍《病梅館記》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夠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現

(2)

〈方〉∶不允許,不可以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並論

(3)

〈方〉∶不至於

斷常

佛教語。斷見與常見。《百喻經·梵天弟子造物因喻》:“諸佛説法,不著二邊,亦不著斷,亦不著常。如似八正道説法,諸外道見是斷常事已,便生執著。” 唐 王維 《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詩:“有無斷常見,生滅幻夢受。” 趙殿成 箋註:“《涅槃經》眾生起見,凡有二種:一者常見,二者斷見。《楞伽經》離於斷常有無等見。”參見“ 斷見 ”。

二見

佛教指古 印度 對人死後的兩種錯誤見解,即“斷見”(謂人死後一切皆無)和“常見”(謂人死後靈魂常住), 唐 實叉難陀 譯本《大乘入楞伽經》卷五:“ 大慧 ,無縛無脫。墮於二見,自心分別,有縛有脫。何以故?以不能知諸法有無故。” 唐 李邕 《嶽麓寺碑》:“去二見而入流,率一心而辦事。”

閒荒

閒置的荒地。《清史稿·食貨志一》:“ 同治 中,用都統 瑞麟 言,展墾閒荒,以濟兵食。”

顛狂

言談舉止違背常情,放蕩不羈

何時

(1).什麼時候。表示疑問。《楚辭·九辯》:“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時而得乾?”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六:“寄書 龍城 守,君驥何時秣?”《宋史·岳飛傳》:“或問:‘天下何時太平?’”

(2).什麼時候。表示時間難以確定。 劉大白 《石下的松實》詩:“一棵松樹,落下許多松實;不知何時,被壓著一塊大石。”

覺悟

(1) 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認清,也指對道理的認識

(2) 進入到一種清醒的或有知覺的新的狀態

逆流

(1) 迎著水流來的方向

逆流而上

(2) 跟主流方向相反的水流,比喻反動的、違反總趨勢的潮流

性情

人的稟性和氣質;性格,脾氣

易發怒的性情

必句性情。——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人之性情

道場

道士或和尚做法事的場所,也指所做的法事

心愿

心中的願望

慈悲

謂給人快樂,將人從苦難中拔救出來,亦泛指慈愛與憐憫

羅取

搜羅求取。《後漢書·朱穆傳》:“ 穆 張理天網,補綴漏目,羅取殘禍,以塞天意。”《隋書·王世充傳》:“ 充 又羅取雜鳥,書帛繫其頸,自言符命而散放之。”《新唐書·杜佑傳》:“ 開皇 時 陳 尚割據,皆羅取俊乂,猶不慮失人以資敵。”

諸子

先秦時期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或他們的著作

諸子及經史。——明· 顧炎武《復庵記》

詩詞推薦

空無主·其二·調名本意八首原文_空無主·其二·調名本意八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