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孤台原文
江城塵土日喧喧,中有蒼然一點山。
日暖蜃樓浮海上,花深蓬島在人間。
晴雲鶴鶴千峰遠,碧瓦鱗鱗萬屋環。
卻望鍾陵何處所,客心先與水東還。
詩詞問答
問:郁孤台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郁孤台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郁孤台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刪韻
參考注釋
江城
臨江之城市、城郭。 唐 崔湜 《襄陽早秋寄岑侍郎》詩:“江城秋氣早,旭旦坐南闈。” 元 黃庚 《西州即事》詩:“一雨洗空碧,江城獨倚樓。” 明 王錂 《春蕪記·候約》:“只聽得江城吹角,疎鐘下翠微。” 清 黃景仁 《舟中再迭前韻》:“江城雁帶邊聲苦,澤國秋蒸海氣腥。”
塵土
細小的土灰
喧喧
(1).形容聲音喧鬧。 南朝 梁 何遜 《學古贈丘永嘉征還》詩:“結客 蔥河 返,喧喧動四隣。” 宋 柳永 《戚氏》詞:“正蟬吟敗葉,蛩響衰草,相應喧喧。” 清 曹寅 《不寐》詩:“鞭箠雜緣撲,中夜聲喧喧。”
(2).形容擾攘紛雜。《晉書·張方傳》:“軍人喧喧,無復留意。”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一:“是以選人冗冗,甚於羊羣;吏部喧喧,多於蟻聚。” 宋 曾鞏 《明妃曲》之一:“喧喧雜虜方滿眼,皎皎丹心欲語誰。” 清 孫枝蔚 《觀新人車》詩:“行路何喧喧,雲避新人車。”
(3).猶赫赫。 宋 王禹偁 《送進士郝太沖序》:“洎予受知春卿,薦以甲科,喧喧我名,雷奮人耳。”
形容聲音大而混雜。 南朝 陳 徐陵 《長安道》詩:“諠諠擁車騎,非但執金吾。” 唐 沉佺期 《李舍人山園送龐邵》詩:“符傳有光輝,諠諠出帝畿。” 元 吳萊 《新開河口同方養心望東嶽》詩:“嘗思一舉小天下,俯視人世爭諠諠。”
中有
即中陰。《俱舍論·分別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大乘義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詳“ 中陰 ”。
一點
(1) 漢字的一種筆畫。常指書畫中的點畫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數量
做一點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點,不及其餘
(4) 一小時
下午一點
蜃樓
古人謂蜃氣變幻成的樓閣。 宋 陳允平 《渡江雲·三潭印月》詞:“煙沉霧迴,怪蜃樓飛入清虛。秋夜長,一輪蟾素,漸漸出雲衢。”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飯魚》:“游鱗恨落他人後,桃花流水半含愁。今夜呵,怨氣沖沖結蜃樓。” 艾青 《年輕的城》詩:“不是瀚海蜃樓,不是 蓬萊 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參見“ 蜃氣 ”。
海上
(1).海邊;海島。《呂氏春秋·恃君》:“ 柱厲叔 事 莒敖公 ,自以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則食菱芡,冬日則食橡栗。”《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公孫弘 ﹞家貧,牧豕海上。”《後漢書·荀爽傳》:“﹝ 荀爽 ﹞後遭黨錮,隱於海上,又南遁 漢 濱。” 明 陸深 《春雨堂隨筆》:“予家海上,園亭中喜種雜花。”
(2).指湖濱。《文選·江淹<恨賦>》:“遷客 海 上,流戍 隴 陰。” 李善 注引《漢書》:“ 匈奴 乃徙 蘇武 北海 上無人處。”
(3).海面上。《漢書·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則方士爭言之。” 南朝 梁 沉約 《夕行聞夜鶴》詩:“愍海上之驚鳧,傷雲閒之離鶴。”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進士見寄次韻》:“意超海上鷹,運跼轅下駒。”
(4).指 上海 。猶言 滬 上。《海上花列傳》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來,南部煙花日新月盛。” 馮自由 《中國教育會與愛國學社》:“壬寅春,旅 滬 志士 餘杭 章炳麟 ……因聯絡 海 上有志之士,發起中國教育會為策動機關。” 王旡生 《論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係》:“吾聞 海 上諸君子,發大願合大力,既賡續此報,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嘗不為之距躍三百,喜而不寐也。”
蓬島
即 蓬萊山 。 唐 李白 《古風》之四八:“但求 蓬島 藥,豈思農鳸春?” 清 唐孫華 《同年沉昭嗣明府談杭州西溪之勝》詩:“ 桃源 與 蓬島 ,仙界疑未遙。”參見“ 蓬萊 ”。
人間
指整個人類社會;世間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宋· 沈括《夢溪筆談》
鶴鶴
形容羽毛潔白。《孟子·梁惠王上》:“麀鹿濯濯,白鳥鶴鶴。” 朱熹 集註:“鶴鶴,潔白貌。”
碧瓦
青綠色的瓦
鱗鱗
(1) 形容多得像魚鱗
高手鱗鱗
蹲石鱗鱗。——《聊齋志異·促織》
(2) 形容雲層、波紋等像魚鱗一樣層層排列
波光鱗鱗
卻望
亦作“卻望”。回頭遠看。 唐 杜甫 《暫如臨邑率爾成興》詩:“暫游阻詞伯,卻望懷 青關 。” 唐 盧綸 《長安春望》詩:“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閒。” 宋 蘇軾 《興龍節集英殿宴教坊詞·放女童隊》:“龍樓卻望,鼉鼓屢催,再拜天階,相將好去。”
鍾陵
即 鐘山 。 唐 李紳 《過鍾陵》詩:“ 龍沙 江尾抱 鍾陵 ,水郭村橋晚景澄。” 明 陳所聞 《念奴嬌序·雲住閣為歐陽平林青林長林題》曲:“霾沉星漢,鬱蔥紫氣帶 鍾陵 。”參見“ 鐘山 ”。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客心
(1).旅人之情,遊子之思。 漢 王粲 《家本秦川貴公子孫遭亂流寓自傷情多》詩:“ 沮 漳 自可美,客心非外奬。常嘆詩人言,式微何由歸。” 南朝 齊 謝朓 《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詩:“ 大江 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關山近,終知反路長。” 唐 韓翃 《和高平朱參軍思歸作》:“一雁南飛動客心,思歸何待秋風起。” 金 元好問 《永寧南原秋望》詩:“烽火苦教鄉信斷,砧聲偏與客心期。” 趙朴初 《木蘭花慢·科倫坡海濱旅館聽潮》詞:“一夜客心如水,波濤萬里鄉情。”
(2).與本心相對之心。 清 唐甄 《潛書·法王》:“是故古人之心,如鏡蒙塵;今人之心,如珠投海。本心既亡,客心篡入而為之主;嗜慾內膠,人己外隔。”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郁孤台原文_郁孤台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