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二首·其一

作者:石寶 朝代:明代

雜詩二首·其一原文

辛俞從欒子,寧畏大戮施。

欒布事梁王,冒險猶陳詞。

古人守節義,豈在崇與庳。

意定蹈湯火,志明羞詭隨。

寧為白璧碎,不作脂與韋。

寧為鈍劍折,不作鉤與錐。

彼視富且貴,草芥奚足為。

正氣日淪喪,功名始多岐。

射利等趨市,廉恥棄如遺。

雖有首陽薇,莫療夷齊飢。

荊卿與灌夫,末路未可嗤。

詩詞問答

問:雜詩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石寶
問:雜詩二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石寶的名句有哪些?答:石寶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熊峰集卷四

參考注釋

欒子

孿生子。欒,通“ 孿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薛公 之相 魏 昭侯 也,左右有欒子者曰 陽胡 、 潘 ,其於王甚重,而不為 薛公 , 薛公 患之。”

大戮

(1).謂殺而陳屍示眾。《左傳·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鯨鯢而封之,以為大戮。”《韓非子·十過》:“懸 叔瞻 而出之,我且殺而以為大戮。”《史記·袁盎晁錯列傳》:“夫 鼂錯 患諸侯彊大不可制,故請削地以尊京師,萬世之利也。計畫始行,卒受大戮。”

(2).亦作“ 大僇 ”。大恥辱。《荀子·王霸》:“而身死國亡,為天下大戮。” 楊倞 註:“為天下大戮辱也。” 唐 柳宗元 《寄許京兆孟容書》:“立身一敗,萬事瓦裂,身殘家破,為世大僇。”

梁王

指 漢 梁孝王 劉武 。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歲將暮,時既昬,寒風積,愁雲繁, 梁王 不悅,游於 兔園 。迺置旨酒,命賓友,召 鄒生 ,延 枚叟 。 相如 末至,居客之右。” 唐 劉禹錫 《酬令狐相公寄賀遷拜之什》詩:“白首青衫誰比數,相憐只是有 梁王 。” 宋 黃庭堅 《寄懷公壽》詩:“好賦 梁王 在日邊,重簾復幕鎖神仙。” 明 何景明 《送雷長史》詩:“十年亭閣 淮西 宴,腸斷 梁王 雪夜樽。”參見“ 梁苑 ”。

冒險

在投機、 * 或其他靠運氣的這一類事情中冒失敗或輸掉的風險

拿一生的積蓄來冒險

冒險登入

陳詞

(1).謂著述辭賦。《楚辭·九章·抽思》:“結微情以陳詞兮,矯以遺夫美人。” 王逸 註:“結續妙思,作辭賦也。”

(2).陳述意見。 漢 嚴忌 《哀時命》:“為鳳凰作鶉籠兮,雖翕翅其不容。靈皇其不寤知兮,焉陳詞而効忠?” 漢 東方朔 《七諫·謬諫》:“念三年之積思兮,願壹見而陳詞。” 毛 * 《向 * 的十點要求》:“倘蒙採納施行,抗戰幸甚,中華民族解放事業幸甚。迫切陳詞,願聞明教。”

(3).陳述申訴。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葉相 夢錫 ,嘗守 常州 ,民有比屋居者,忽作高屋,屋山覆蓋鄰家。鄰家訟之,謂他日且占地。 葉 判曰:‘東家屋被西家蓋,仔細思量無利害。他時折屋別陳詞,如今且以壁為界。’”《元典章·吏部六·吏制》:“各處狀鋪之設,本欲書寫有理詞訟,使知應告不應告之例,庶革泛濫陳詞之弊。”

(4).陳舊的言詞。 秦牧 《漫記端木蕻良》:“情節進展的節奏較慢,有時描繪事物比較枝蔓,運用語言陳詞稍多,卻感到是美中不足之處。”

古人

泛指前人,以區別於當世的人

守節

(1) 信守名分,保持節操。特指婦女在丈夫死後不再嫁或未婚夫死後終身不嫁

(2) 遵守規則,忠於職守

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意定

猜定。《紅樓夢》第十二回:“只見黑魆魆的來了一個人, 賈瑞 便意定是 鳳姐 。”

湯火

(1).滾水與烈火。《素問·逆調論》:“人有身寒,湯火不能熱,厚衣不能溫,然不凍慄,是為何病?” 宋 王安石 《車螯》詩之二:“往往湯火間,身盡殻空存。”

(2).比喻極端危險的事物或處境。《尹文子·大道上》:“民之長幼臨敵,雖湯火不避。”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用能免羣生於湯火,納百姓於休和。”《晉書·荀晞傳》:“雖陷湯火,大義所甘。”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江城》:“生自獨居,若離湯火,但覺淒寂。”

(3).比喻極端焦慮、急迫的心情。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三三:“胸中懷湯火,變化故相招。” 晉 袁宏 《後漢紀·章帝紀上》:“今輦轂下,民食不造歲,湯火之憂也。”《陳書·沉炯傳》:“一者以年將六十,湯火居心,每跪讀家書,前懼後喜,溫枕扇席,無復成童。”

謂燙傷和燒傷。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黃櫨》:“洗赤眼及湯火、漆瘡。”

詭隨

謂不顧是非而妄隨人意。《詩·大雅·民勞》:“無縱詭隨,以謹無良。” 毛 傳:“詭隨,詭人之善,隨人之惡者。” 朱熹 集傳:“詭隨,不顧是非而妄隨人也。” 唐 羅隱 《讒書·敘二狂生》:“張口掉舌,則謂之訕謗;俛首避事,則謂之詭隨,是時難事也。”《續資治通鑑·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 欽若 性傾巧,敢為矯誕,知節薄其為人,未嘗詭隨。” 魯迅 《書信集·致姚克》:“歷來所遇,變化萬端,陰險詭隨如此輩者甚多。”

白璧

平圓形而中有孔的白玉。《管子·輕重甲》:“ 禺氏 不朝,請以白璧為幣乎?”《史記·滑稽列傳》:“於是 齊威王 乃益齎黃金千溢,白璧十雙,車馬百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鮑丘水》:“ 北平 徐氏 有女, 雍伯 求之,要以白璧一雙。” 宋 劉過 《念奴橋·留別辛稼軒》詞:“白璧追歡,黃金買笑,付與君為主。”

不作

(1).不興起;不興盛。《禮記·樂記》:“暴民不作,諸侯賓服。” 孔穎達 疏:“不作,謂不動作也。”《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 趙岐 註:“不作,聖王之道不興。”《韓詩外傳》卷三:“無令財貨上流,則逆不作。”《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昔 成 康 沒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 李善 註:“作,興也。”

(2).不耕作;不寫作。《史記·趙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顧炎武 《金陵雜詩》之一:“詩人長不作,千載尚風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許。《老殘遊記》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帶兵器,所以這拳法專為保護身命的。”

草芥

小草。比喻不足珍惜的無價值的東西

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宋· 蘇洵《六國論》

視若草芥

正氣

(1)

(2) 同真氣。生命機能的總稱,但通常與病邪相對來說,指人體的抗病能力

(3) 四季正常氣候,即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等

正氣者,正風也。——《靈樞·刺節真邪》

(4) 正常氣色

(5) 光明正大的風氣

正氣上升、邪氣下降

(6) 剛正的氣節

正氣凜然

淪喪

(1).淪沒喪亡;喪失。《書·微子》:“今 殷 其淪喪。” 孔 傳:“淪,沒也。言 殷 將沒亡。” 明 徐復祚 《投梭記·恣劫》:“ 鹹陽 王氣都淪喪,離離蒿滿宮牆。”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二·崇禎三相》:“烈皇英明勤敏,自當中興,而卒致淪喪者,以輔佐非人也。”如:國土淪喪。

(2).引申為死亡。 宋 蘇轍 《皇太后上仙慰表》:“母儀淪喪,率土震驚。”

功名

功績和名位;封建時代指科舉稱號或官職名位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國演義》

但是,他們(指東林黨人)比起那一班讀死書的和追求功名利祿的人,總算進步多了。——《事事關心》

多岐

見“ 多歧 ”。

射利

謀取財利。 晉 左思 《吳都賦》:“富中之甿,貨殖之選,乘時射利,財豐巨萬。”《新唐書·食貨志四》:“ 江 淮 豪賈射利,或時倍之。”《紅樓夢》第八十回:“這老道專在江湖上賣藥,弄些海上方治病射利。”

廉恥

廉操與知恥

不識廉恥

不顧廉恥的人

首陽

山名。一稱 雷首山 ,相傳為 伯夷 、 叔齊 採薇隱居處。《詩·唐風·采苓》:“采苓采苓, 首陽 之巔。” 毛 傳:“ 首陽 ,山名也。”《論語·季氏》:“ 伯夷 、 叔齊 ,餓於 首陽 之下,民到於今稱之。”《史記·伯夷列傳》:“ 武王 已平 殷 亂,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齊 恥之,義不食 周 粟,隱於 首陽山 ,採薇而食之。”按, 首陽山 在今何地,舊說不一。《論語》 何晏 集解引 漢 馬融 曰:“ 首陽山 在 河東 蒲坂 , 華山 之北, 河曲 之中。” 蒲坂 故城,在今 山西省 永濟縣 南。

夷齊

伯夷 和 叔齊 的並稱。《孔叢子·陳士義》:“ 夷 齊 無欲,雖 文 武 不能制。” 唐 李白 《梁園吟》:“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 夷 齊 事高潔。” 廖仲愷 《有感》詩:“扣馬 夷 齊 思止暴,亡羊 臧 谷 共傷時。”參見“ 夷叔 ”。

荊卿

(1).即 荊軻 。《史記·刺客列傳》:“ 荊軻 者, 衛 人也……之 燕 , 燕 人謂之 荊卿 。” 晉 葛洪 《抱朴子·嘉遯》:“ 聶政 感惠而屠葅, 荊卿 絶臏以報 燕 。” 北周 庾信 《詠懷》之十:“ 李陵 從此去, 荊卿 不復還。” 宋 陸游 《東屯高齋記》:“嗟乎,辭之悲乃至是乎! 荊卿 之歌, 阮嗣宗 之哭,不加於此矣。” 清 黃鷟來 《贈陳省齋》詩之四:“ 荊卿 適 秦 時,白虹貫陽精。”

(2).指行險之人。 梁啓超 《上粵督李傅相書》:“公試一自思,即盡其全力為若曹作 荊卿 ,於公何利焉?”

末路

(1) 路途的終點,比喻衰亡沒落的境地

窮途末路

(2) 指朝代的末期或人的晚年

未可

不可

詩詞推薦

雜詩二首·其一原文_雜詩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