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陰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夜陰原文

夜陰即望復雨,午風遂致朗晴。

雖然優澤已沐,未免惜念猶生。

自我不曾知足,怪人豈得謂明。

恰曉軍前備悉,越教憤恨增怦。

詩詞問答

問:夜陰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夜陰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夜陰是什麼體裁?答:六言詩

注釋

1. 六言詩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七十三

2. 是日乾清門侍衛烏三泰自雲南馳驛至得悉軍前情形額爾登額之誤事罪不勝誅矣

參考注釋

夜陰

夜色;黑夜。 南朝 梁 江淹 《清思》詩:“空閨饒遠念,虛堂生夜陰。”《魏書·崔巨倫傳》:“夜陰失道,惟看佛塔戶而行。” 郭沫若 《一隻手》:“就在今天晚上乘著夜陰襲擊各機關,各工廠,徹底與敵人戰鬥。”

雖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卻”等與它呼應,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但後邊的並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魯迅《故鄉》

(2) 雖然如此,雖是這樣;即使這樣

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墨子·公輸》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戰國策·魏策》

未免

(1) 實在是,不能不說是

你的發言未免長了些

(2) 不免

初次見面,未免有些拘束

自我

(1) 自己

自我吹噓

(2) 與現實有關的個性的意識部分

不曾

(1)

 

沒有,從來就沒有

一生不曾見過這種人

(2)

 

亦作“未曾”

知足

知道滿足,滿足於已經得到的

知足常樂

怪人

個性、行為奇特怪異的人

豈得

猶怎能,怎可。《後漢書·孔融傳》:“王室大臣,豈得以見脇為辭。” 唐 李白 《擬古》詩之十二:“人生難稱意,豈得長為羣?” 宋 葉適 《朝請大夫陳公墓志銘》:“今日常文又不用,乃依群盜剽奪行之,豈得以敗亡為戲乎。”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維正之供,至欲藉勢力以巧免,是化外也,繩以嚴刑,豈得為過。”

軍前

戰場;前沿陣地。 唐 高適 《燕歌行》:“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四:“ 張忠文公 叔夜 嵇仲 , 靖康 間以南道總管知 鄧州 ,首提兵勤王,以不推戴異姓,取過軍前。”《元典章·聖政一·撫軍士》:“若有軍前曾立功者,速行遷賞,例從優厚。”

備悉

(1).詳盡。 漢 徐幹 《中論·歷數》:“ 成 哀 之間, 劉歆 用平術而廣之,以為三統曆比之眾家,最為備悉。”《三國志·魏志·曹植傳》:“王援古喻義備悉矣,何言精誠不足以感通哉?” 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中:“或在宮禁之中,或巡經省之地,務以編氓疾苦,備悉諮詢。”

(2).完全知悉;詳細知道。《隋書·蘇威傳》:“帝下詔曰:‘……早居端揆,備悉國章。’”《水滸傳》第一○六回:“ 宋江 、 吳用 備悉來意,隨即計議分兵。” 清 陳夢雷 《絕交書》:“凡 耿 逆之狂悖,逆帥之庸闇,與夫虛實之形,間諜之計,聚米畫灰,靡不備悉。”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頃得六日來信,備悉種種。”

憤恨

憤怒怨恨

詩詞推薦

夜陰原文_夜陰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