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雲歸遠岫碧虛高,觸目成吟便搦毫。
踐履未能融氣習,當年慚愧此焚膏。
詩詞問答
問:《萬壑松風舊日賜居也因題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豪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十六
參考注釋
雲歸
乘雲歸去。謂仙逝。 宋 蘇軾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詩:“初驚鶴瘦不可識,旋覺雲歸無處尋。”
遠岫
遠處的峰巒。 南朝 齊 謝朓 《郡內高齋閒坐答呂法曹》詩:“窗中列遠岫,庭際俯喬林。” 宋 曾鞏 《池上即席送梁況之赴宣城》詩:“遠岫煙雲供醉眼,雙谿魚鳥付新詩。” 明 文徵明 《病中懷吳中諸寺·天王寺寄南洲》詩:“憶看遠岫開飛閣,曾弔荒宮上小丘。”
碧虛
(1).碧空;青天。 南朝 梁 吳均 《詠雲》:“飄飄上碧虛,藹藹隱青林。” 唐 張志和 《玄真子·碧虛》詞:“碧虛冥茫,飄輪斡乎乾,湫盤浮乎坤。” 宋 王禹偁 《寄題義門胡氏華林書院》詩:“水閣山齋架碧虛,亭亭華表映門閭。” 趙朴初 《臨江仙·飛行中作》詞:“忽見碧虛開下界,白雲朵朵芙蓉。”
(2).指綠水。 唐 張九齡 《送宛句趙少府》詩:“修竹含清景,華池澹碧虛。” 唐 李賀 《釣魚詩》:“斜竹垂青沼,長綸貫碧虛。” 王琦 匯解:“碧虛,水也。”
目成
眉來眼去,以目傳情
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楚辭·九歌·少司命》
踐履
(1).踩;踏。《詩·大雅·行葦》:“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 宋 王十朋 《再用前韻》:“眼淨見幽韻,心清聞遠香。當門不及種,踐履恐成傷。” 清 唐甄 《潛書·利才》:“人之常情,揃脫爪髮,必相不踐履之地乃委置之。”
(2).行走。 漢 焦贛 《易林·明夷之乾》:“踐履寒冰,十步九尋。”《舊唐書·李綱傳》:“ 貞觀 四年,拜太子少師,時 綱 有腳疾,不堪踐履。” 明 方孝孺 《游清泉山記》:“邑之名山……縱偶登之,手疲於扳援,而趾病於踐履。”
(3).履踐;前往。《後漢書·隗囂傳》:“ 遵 與 隗王 歃盟為 漢 ,自經歷虎口,踐履死地,已十數矣。”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既耳目之靡端,豈足跡之所踐”自註:“謂此既非人跡所求,更待三明五通,然後可踐履耳。” 唐 劉禹錫 《復荊門縣記》:“工休之日,得以踐履。”
(4).實行;實踐。 宋 司馬光 《再乞資蔭人試經義札子》:“《孝經》、《論語》,其文雖不多,而立身治國之道,盡在其中。就使學者不能踐履,亦知天下有 周公 孔子 仁義禮樂。” 金 王若虛 《跋王進之墨本孝經》:“學者自童稚讀書,必始於此,而考其行,身能踐履者鮮矣。” 清 龔煒 《巢林筆談·柴雲章至孝》:“ 柴雲章 先生至孝,所著有《養親説》,皆其晨昏踐履之實。” 老舍 《老張的哲學》第十七:“他們無限慚愧的躺在棺材裡,不曾踐履人們當他們結婚的時候所給的吉祥話。”
(5).遵循;依照。《孫子·九地》“踐墨隨敵,以決戰事” 唐 杜牧 註:“墨,規矩也。言我常須踐履規矩,深守法制,隨敵之形,若有可乘之勢,則出而決戰。” 宋 張預 註:“循守法度,踐履規矩,隨敵變化,形勢無常,乃可以決戰取勝。”
(6).蹤跡,行跡。 唐 柳宗元 《石澗記》:“古之人其有樂乎此耶?後之來者有能追予之踐履耶?”
(7).喻指行為;行動。 唐 李賀 《申鬍子觱篥歌》序:“朔宮 李氏 亦世家子,得祀 江夏王 廟,當年踐履失序,遂奉官北部。”《明史·華允誠傳》:“ 允誠 踐履篤實,不慕榮達。”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三·王端毅公遺事》:“蓋識見既淺,踐履必薄,規為必粗。”
(8).任職。 唐 元稹 《李拭授宗正卿等誥》:“以爾 拭 踐履中外,論倫古今,主宗之盟,綽有餘譽。”《舊唐書·杜審權傳》:“今明公捨築入夢,投竿為師,踐履中台,制臨外閫,不究興亡之理,罕聞沉斷之機。” 宋 王安石 《上蔣侍郎書》:“是以出入台閣,踐履中外,朝廷百執事,天下之人,孰不憚執事之威名,服執事之德望。” 清 侯方域 《書周仲馭集後》:“ 仲馭 與余交最善。余嘗見其負盛名時,執贄問業者滿天下。倘其自此踐履公卿,天下必且益附之,以為景星慶雲,豈復有議其剛傲者。”
氣習
(1).風氣和習俗。 宋 曾鞏 《黃莘職方員外郎制》:“四海九州之疆域,山川風土之氣習,載於圖籍,典以郎曹。” 元 杜本 《古意》詩:“但恐氣習移,古今不同才。” 清 黃宗羲 《汪氏三子詩序》:“ 休陽 汪周士 、 晉賢 、 季青 三子皆天下才,而愛風雅,喜讀書……聞其風者,多操舟到門,結交而後去,顧非今世坊社之氣習比也。”
(2).氣質;習性。《朱子語類》卷一一九:“如此則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氣習不期變而變矣。” 宋 葉適 《將仕郎嵇君墓記》:“事親純孝,處己儉約,有乃父風,無子弟氣習。” 明 劉東星 《史閣款語》:“余雖曰仕宦,而清素未脫寒酸氣習。”《紅樓夢》第四回:“誰知自此間住了不上一月, 賈 宅族中凡有的子侄,俱已認熟了一半,都是那些紈褲氣習,莫不喜與他來往。” 梁啓超 《法理學大家孟德斯鳩之學說》:“蓋以一種矯偽之氣習,銘刻臣僚之腦髓,牢不可破,即以人爵為莫大之榮是也。”
(3).指詩文風格。 宋 陳善 《捫虱新話·蘇氏作<辨奸論>憾荊公》:“予聞 老蘇 初來京,以所著《權書》、《衡論》投 歐陽公 ,一時推其文章。 王荊公 時已為知制誥,獨不善之,以其文縱橫,有 戰國 氣習,屢詆於眾。”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一:“ 束晳 《補亡詩》,對偶精切,辭語流麗,不脫六朝氣習。”《明詩紀事辛籤·王若之》引 清 王士禛 《居易錄》:“﹝ 若之 ﹞所與游者皆一代偉人,詩清真,無 啟 禎 氣習。”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慚愧
(1) 因有缺點或錯誤而感到不安;羞愧
(2) 幸運,僥倖
那王俊得知這個訊息,叫聲慚愧,幸而預先走脫了。——《蕩寇志》
焚膏
謂夜間繼續工作或學習。 明 朱鼎 《玉鏡台記·議婚》:“燃青藜以照夜,明燭奎文;繼日晷而焚膏,光傳太乙。” 清 鈕琇 《觚賸·自怡編序》:“焚膏檢較《涑水》、《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