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駐蹕御園即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仲春駐蹕御園即事原文

祈社經筵禮具修,仲春御苑駐鳴騶。

再期倏過仍縣徹,一晌回思驚隙流。

綠柳紅桃都罷問,山亭水榭且遲游。

宣尼瑟不成聲意,至教誰能外此不。

詩詞問答

問:仲春駐蹕御園即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仲春駐蹕御園即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仲春駐蹕御園即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五十六

參考注釋

經筵

漢 唐 以來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 宋 代始稱經筵,置講官以翰林學士或其他官員充任或兼任。 宋 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節、八月至冬至節為講期,逢單日入侍,輪流講讀。 元 、 明 、 清 三代沿襲此制,而 明 代尤為重視。除皇帝外,太子出閣後,亦有講筵之設。 清 制,經筵講官,為大臣兼銜,於仲秋仲春之日進講。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二:“ 神宗皇帝 御經筵,時方講《周官》。”《元史·吳澄傳》:“ 泰定 元年,初開經筵,首命 澄 與平章政事 張珪 、國子祭酒 鄧文原 為講官。” 明 焦竑 《焦氏筆乘·經筵面奏》:“我朝經筵日講,非徒辯析經史,為觀美也;謂當旁及時務,以匡不逮。”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二:“ 康熙 十年二月,肇舉經筵大典於 保和殿 ,以 孝感 熊文端公 為講官,知經筵事。”

具修

(1).謂供置眾物和打掃。《周禮·天官·大宰》:“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與其具脩。” 鄭玄 註:“具所當共,脩掃除糞灑。” 賈公彥 疏:“使百官供祭祀之具及脩之掃除也。”

(2).齊備,完備。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必待天爵具脩,人紀鹹事,然後沿才授職。”

仲春

春季中期,指陰曆二月

御苑

皇帝、君主的花園

鳴騶

古代隨從顯貴出行並傳呼喝道的騎卒。有時借指顯貴。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及其鳴騶入谷,鶴書起隴,形馳魄散,志變神動。” 唐 高適 《東平旅遊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歌謡隨舉扇,旌旆逐鳴騶。” 清 曹寅 《雨中和漁村韻》:“不掃春廳雪,鳴騶罷往來。”

再期

亦作“ 再朞 ”。1.指服喪兩年。期,一周年。舊時父母之喪為三年,但到第二個忌日即除去喪服,故稱。《禮記·喪服小記》:“再期之喪,三年也。”《禮記·三年問》:“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然則何以三年也?曰:加隆焉爾也。焉使倍之,故再期也。” 鄭玄 註:“言於父母加隆其恩,使倍期也。”

(2).兩周年。 金 雷淵 《愛詩李道人若愚崧陽歸隱圖》詩:“我家 崧 前凡再朞,詩僧騷客相追隨。”

一晌

(1).指短時間。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詞:“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南唐 馮延巳 《鵲踏枝》詞:“一晌憑闌人不見,鮫綃掩淚思量遍。”

(2).指較長的時間。 元 無名氏 《契約文字》第三折:“呀!伯娘入去了,可怎么這一晌還不見出來?”《古今小說·閒雲庵阮三償冤債》:“小姐因問我浴佛的故事,以此講説這一晌。” 郁達夫 《出奔》二:“三人靜對著沉默了好一晌。”

(3). 清 八旗田畝單位之一種,每六畝為一晌。見《清文獻通考·田賦五》。

回思

回想,回憶

回思創業時。——清· 黃宗羲《原君》

紅桃

(1).紅色桃花。 南朝 宋 謝靈運 《從游京口北固應詔》詩:“原隰荑緑柳,墟囿散紅桃。” 唐 薛能 《重遊通波亭》詩:“十年拋擲故園花,最憶紅桃竹外斜。”

(2).指桃紅色。 清 陳維崧 《百字令·送鈕書城之任項城》詞:“綬染紅桃,符分銅虎,差足雲豪耳。”

(3).人名。傳說為 唐玄宗 妃 楊玉環 的侍者。《說郛》卷十九引 宋 王灼 《碧雞漫志》:“及 安史 之亂,世頗思 憲 審音。而《楊妃外傳》乃謂上皇居南內,夜與妃侍者 紅桃 歌妃所製《涼州詞》。上因廣其曲,今流傳者益加。”

山亭

泥制風景建築人物等小玩具的統稱。《平妖傳》第七回:“兩下里正在你推我辭,忽有個慣賣山亭兒的 壽哥 ,挑著擔子打從門首經過。”《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 合哥 挑著兩箇土袋,搋著二三百錢,來 焦吉 莊裡,問 焦吉 上行些箇‘山亭兒’,揀幾箇物事。喚做:山亭兒、庵兒、寶塔兒、石橋兒、屏風兒、人物兒。買了幾件了。”

水榭

靠水的供遊憩的房屋樓閣

東都立第於 集賢里,築山穿池,竹木叢萃,有風亭水榭。——《舊唐書·裴度傳》

宣尼

漢平帝 元始 元年追謚 孔子 為 褒成宣尼公 ,後因稱 孔子 為 宣尼 。見《漢書·平帝紀》。 晉 左思 《詠史》詩之四:“言論準 宣尼 ,辭賦擬 相如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師友》:“ 互鄉 童子,當願接於 宣尼 ; 蘇門 先生,竟未言於 阮籍 。”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五》:“續 杏壇 之音,鼓 宣尼 之操,吾徒之修養也。” 清 惲敬 《前光祿寺卿伊公祠堂碑銘》:“入聖之要,下學上達, 宣尼 所傳,存之存之。”

不成

——作語氣詞用在句末,表示反問或揣度的語氣,常與“難道”、“莫非”等詞相呼應

老五不在這兒,莫非又下廠去了不成

至教

(1).最好的教導。《禮記·禮器》:“天道至教。” 陳澔 集說:“天道,陰陽之運,極至之教也。”

(2).謂極其高明的道理和見解。《莊子·漁父》:“無所得聞至教,敢不虛心。” 成玄英 疏:“未聞至道,所以恭謹虔恪虛心矣。” 明 何景明 《雜器銘》:“蓋道本無垠,物各有理,故觕跡有至教,末器有鴻法。”

外此

除此之外。 宋 周密 《武林舊事·歌館》:“ 平康 諸坊,如上下 抱劍營 …… 薦橋 ,皆羣花所聚之地。外此諸處茶肆: 清樂茶坊 、 八仙茶坊 、 珠子茶坊 、 潘家茶坊 、 連三茶坊 、 連二茶坊 及 金波橋 等兩河以至瓦市,各有等差。”

詩詞推薦

仲春駐蹕御園即事原文_仲春駐蹕御園即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