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換商及加價,兩不便民資。
去課歸之賦,僉同詳載咨。
西巡詢晉悉,方伯報秦宜。
茲接豫疆奏,亦稱比戶熙。
免簽富無累,按業眾非私。
所減貰鹽價,有餘納賦遺。
制更出鄭重,事簡免參差。
不百不變法,未當以類推。
詩詞問答
問:《河南巡撫穆和藺奏鹽課改歸地丁成效詩以志慰》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七十三
2. 河東池愆向行銷山西陜西河南三省附近之一百七十二廳州縣緣近年積弊已深屢經該地方大吏等畫調劑惟有換商加價二議乃商屢換而民力更疲徒飽吏胥之橐價屢增而私鹽愈斥更多缺墮之虞鹽觔為小民日用必需之物若再因循不為籌辦弊將何所底止
參考注釋
加價
提高價格
加價出售
不便
(1)
不方便,會引起麻煩和問題的
在場的人太多,不便與他細談
(2)
不適宜,與日程或事先的安排不合
如果你沒有什麼不便的話,我想把時間提早一點
(3)
手頭緊、缺錢用
你如果一時手頭不便,我可以先墊上
民資
民眾的資產。《逸周書·大聚》:“因其土宜,以為民資。則生無乏用,死無傳屍,此謂仁德。”《管子·四時》:“量民資以畜聚。”
僉同
一致贊同。《書·大禹謨》:“朕志先定,詢謀僉同。” 明 張敬修 等《文忠公行實》:“天下事有未發者,密不使聞,僉同乃可決爾。” 清 魏源 《海運全案序》:“維時輔臣力賛,大府僉同。”
詳載
詳細記載。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王魁傳》:“後又見 初虞世 所集《養生必用方》,戒人不可妄服金虎碧霞丹,乃詳載其説雲。”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考文》:“ 松江 去 蘇 不遠,且郡志亦詳載, 枝山 何不考索而訛舛至此。”
方伯
殷 周 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後泛稱地方長官。 漢 以來之刺史, 唐 之採訪使、觀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稱“方伯”。《禮記·王制》:“天子百里之內以共官,千里之內以為御,千里之外設方伯。”《史記·周本紀》:“ 周 室衰微,諸侯彊並弱, 齊 、 楚 、 秦 、 晉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鄭司農 曰:“長諸侯為方伯。”《漢書·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 唐 韓愈 《送許使君刺郢州序》:“ 於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與卑鄙庸陋相應答如影響。” 清 王韜 《淞濱瑣話·金玉蟾》:“薦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訪使,旋升方伯,改授 雲南 巡撫。”
稱比
猶比喻。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 劉 爾日殊不稱, 庾 失小望,遂名之為羊公鶴。昔 羊叔子 有鶴善舞,嘗向客稱之,客試使驅來,氃氋而不肯舞,故稱比之。”
無累
(1).不牽累;沒有牽累。《左傳·隱公十一年》:“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可謂知禮矣。” 宋 王安石 《到家》詩:“身閒自覺貧無累,命在誰論進有材。”
(2).無所掛礙。 唐太宗 《大唐三藏聖教序》:“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 宋 何薳 《春渚紀聞·有道之器》:“以無累之神,合有道之器,宮商蹔離,不可得已。”
眾非
許多壞人壞事。《呂氏春秋·應同》:“ 堯 為善而眾善至, 桀 為非而眾非來。”
鹽價
亦作“ 鹽賈 ”。鹽的價格。《漢書·宣帝紀》:“鹽,民之食,而賈鹹貴,眾庶重困,其減天下鹽賈。” 顏師古 註:“賈讀曰價。”《新唐書·食貨志四》:“ 青 、 楚 、 海 、 滄 、 棣 、 杭 、 蘇 等州,以鹽價市輕貨,亦輸司農。”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 平叔 請定鹽價,每斤三十文。” 建南 《鹽場》:“還有第四條,鹽價須按市價增漲!”
鄭重
(1) 嚴肅認真
鄭重宣誓
(2) 審慎;殷勤
參差
(1) 不齊
參差荇菜。——《詩·周南·關睢》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唐· 杜牧《阿房宮賦》
(2) 早晚相差
參差了三兩年
(3) 差池;失誤
沒半點兒參差
譯意參差
(4) 馬虎
不敢參差
(5) 關係不融洽
人人不睦,個個參差
不變
(1)
常用於詩或古文,可以意味不變的恆常性或穩定性
爾不變,余亦不變
(2)
使…不發生不合心意的改變
現在的稅額不變
(3)
使 不再改變
使一切未解決的問題…十年不變,在此期間將共同努力尋求永久的和平解決的辦法
類推
取相似的事物來推論或衡量
照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