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寺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廣安寺原文

北山梵宇接比鄰,黃教興緣示遠人。

遂有聖僧覲西域,永無厄魯擾邊塵。

階萋忍草何空色,庭長禪枝總淨真。

廿載伊犁滋富庶,廣安斯亦足名循。

詩詞問答

問:廣安寺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廣安寺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廣安寺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九十八

2. 去聲

參考注釋

北山

(1).泛指北面的山。《詩·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臺,北山有萊。” 唐 李白 《題元丹丘潁陽山居》詩:“卻顧北山斷,前瞻南嶺分。”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四:“此去東山又北山,鏡中強半尚紅顏。”

(2).山名。即 北邙山 。在今 河南 洛陽市 東北。《左傳·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王田 北山 ,使公卿皆從。” 杜預 註:“ 北山 , 洛 北芒 也。”《文選·陸機<君子有所思行>》:“命駕登 北山 ,延佇望城郭。” 劉良 註:“謂登 北邙 望 晉 都。”

(3).山名。即 鐘山 ,又名 紫金山 。在今 江蘇 南京市 東。《文選·孔稚圭<北山移文>》 呂向 題解:“ 鐘山 在都北。其先 周彥倫 隱於此山,後應詔出為 海鹽縣 令。今欲卻過此山, 孔生 乃假山靈之意移之,使不許得至,故云‘北山移文’。” 清 吳偉業 《途中遇雪即事言懷》詩:“有道寧徵 管 ,無才卻薦 嵇 。 北山 休誚讓, 東觀 豈攀躋。”

梵宇

佛寺。《梁書·張纘傳》:“經法王之梵宇,覩因時之或躍;從四海之宅心,故取亂而誅虐。” 唐 宋之問 《登禪定寺閣》詩:“梵宇出三天,登臨望八川。”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小生是 西洛 貧儒,四海遊學歷州府,至 蒲州 ,因而到梵宇。”《老殘遊記》第二回:“﹝ 老殘 ﹞到了 鐵公祠 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 千佛山 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

比鄰

(1) 近鄰,街坊

跟車站比鄰的那個工廠

生女猶得嫁比鄰。——唐· 杜甫《兵車行》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2) 鄰近

融與 鴻豫州里比鄰。——《後漢書·孔融傳》

黃教

藏 族地區喇嘛教的一派。十四世紀末 宗喀巴 所創,是喇嘛教中最大的教派。 清 趙翼 《劉蔭萱遠寄藏佛一尊賦謝》詩:“其俗家家修浄業,大乘黃教小紅教。” 清 昭槤 《嘯亭雜錄· * 掣籤》:“ 西藏 喇嘛自 宗卡卜 興揚黃教,其徒 * 、 班禪額爾德呢 率言永遠轉生以嗣其教。”

遠人

(1) 疏遠的人

(2) 遠處的人

聖僧

(1).佛教稱已證正果的高僧。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詩:“經成號聖僧,弟子名揚難。”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只少箇圓光,便似聖僧模樣。” 明 唐寅 《漫興》詩之九:“難尋萱草酬知己,且摘蓮花供聖僧。”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三·濟顛化緣疏》:“ 濟顛 乃聖僧, 宋 時累顯聖於吾 杭 湖山間。”

(2).白楊梅的別稱。 蘇軾 《聞辯才法師復歸上天竺以詩戲問》“此語竟非是,且食白楊梅” 王十朋 注引 宋 曾公袞 曰:“按《杭州圖經》雲, 楊梅塢 在南山 近瑞峯 ,楊梅甚盛,有紅白二種,今 杭 人呼白者為聖僧梅。” 明 陳繼儒 《群碎錄》:“ 揚州 人呼楊梅為聖僧。”

西域

漢代以後對今玉門關以西的新疆及中亞細亞等地區的總稱

西域書,泛指有關佛教的著作

邊塵

(1).邊地的塵土。 唐 岑參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馬》詩:“習戰邊塵黑,防秋塞草黃。” 明 馮夢龍 《精忠旗·逆檜南歸》:“雙袖染邊塵,回首關津,受恩深,處假為真。” 清 方文 《偕蔣穆之登金山懷龍友先生》詩:“邊塵一起飛黃葉,岸柳重攀變緑枝。”

(2).代稱邊境戰事。《三國志·魏志·明帝紀》“ 新城 太守 孟達 反,詔驃騎將軍 司馬宣王 討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今者海內清定,萬里一統,三垂無邊塵之警,中夏無狗吠之虞。” 唐 戴叔倫 《送耿十三湋復往遼海》詩:“野迥邊塵息,烽消戍壘空。” 清 陳夢雷 《贈臬憲於公》詩:“從容殲小丑,談笑靜邊塵。”

忍草

見“ 忍辱草 ”。

庭長

法庭的首席法官

禪枝

寺廟禪堂周圍的樹木。 南朝 梁 蕭統 《講解將畢賦三十韻》:“藥樹永繁稠,禪枝詎凋槭。” 唐 孟浩然 《夜泊廬江聞故人在東寺以詩寄之》:“石鏡山精怯,禪枝怖鴿棲。” 唐 杜甫 《游修覺寺》詩:“禪枝宿眾鳥,漂轉暮歸愁。”

富庶

物產豐富,人口眾多

詩詞推薦

廣安寺原文_廣安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