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行宮疊舊作韻原文
京畿東省茲門戶,水舸陸車匯路程。
幾宇行宮原早就,一時賡韻又重成。
且遲柳色迎堤發,已喜梅香對座榮。
游豫大經曰休助,載咨方伯體予情。
詩詞問答
問:德州行宮疊舊作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德州行宮疊舊作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德州行宮疊舊作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十八
參考注釋
京畿
國都和國都周圍的地方
視學京畿。——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東省
(1).古代中央官署之一。 南朝 齊 指集書省,為皇帝的侍從顧問機構。以散騎常侍為長官。《南齊書·百官志》:“自二衛、四軍、五校已下,謂之‘西省’;而散騎為‘東省’。”《南史·張瓌傳》:“ 齊 建元 元年,改封 平都侯 ,遷侍中,與侍中 沉文季 俱在門下…… 瓌 止朝服而已。時集書每兼門下,東省實多清貧,有不識 瓌 者,常呼為散騎。”
(2).古代中央官署之一。 唐 指門下省,與中書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 唐 杜甫 《紫宸殿退朝口號》:“宮中每出歸東省,會送夔龍集鳳池。” 仇兆鰲 註:“《雍録》:‘政事堂在東省,屬門下。’……公為拾遺時,政事堂已在中書。其自宮中退朝而歸東省者,以本省言也。”
(3).古代中央官署之一。 宋 指秘書省。掌圖籍。 宋 楊萬里 有《早入東省殘月初上》詩。按, 楊 曾任秘書監。
(4). 清 代對 山東省 的省稱。《清會典·戶部·賑饑一》:“上年 東省 濟寧 等州縣衛成災地方,無論極次貧民,著各展賑一月。”
(5). 民國 時期對東三省的省稱。 魯迅 《偽自由書·從幽默到正經》:“但不幸 東省 淪陷,舉國騷然。”
門戶
(1) 房屋的出入口
門戶開放
填塞門戶。——《聊齋志異·促織》
門戶千萬。——唐· 李朝威《柳毅傳》
(2) 派別,宗派
門戶之見
(3) 門第
門戶相當
(4) 家;人家
兄弟分居,自立門戶
路程
(1) 人、交通工具走過或駛過的距離
他不知道他走了多少路程
(2) 特定時間內所走過的行程
該城距此至少有一天的路程
(3) 也用於比喻
革命的路程
(4) 道路,路徑
這是主人怕你知道路程,所以如此的。——《孽海花》
行宮
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時居住的宮室
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登泰山記》
早就
很久前就
普賴斯早就證明,靠著自己的雙手他所能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寫作
一時
(1) 一個時期
此一時彼一時
一時多少豪傑。——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 短時間
一時半刻
一時紉。——《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一時從者千人。——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3) 同一時候。
一時收禽(一時:同時。禽:通“擒”。收禽:逮捕奸黨)。——《後漢書·張衡傳》
一時皆下。——唐·李朝威《柳毅傳》
一時齊發,眾妙畢備。——《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4) 一些時候
攻一時。——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賡韻
和韻。 宋 樓鑰 《客省中次適齋韻》:“詩筒纔到先賡韻,酒興方濃莫算杯。”
柳色
(1).柳葉繁茂的翠色。多用以烘托春日的情思。 南朝 梁 何遜 《落日前墟望贈范廣州雲》詩:“輕煙澹柳色,重霞映日餘。”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詩:“濤聲夜入 伍員 廟,柳色春藏 蘇小 家。” 前蜀 韋莊 《河傳》詞:“何處。煙雨。 隋 堤春暮,柳色蔥蘢。” 宋 黃庭堅 《呻吟齋睡起》詩:“蘭牙依客土,柳色過鄰牆。”
(2).指綠色。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詞:“柳色披衫金縷鳳,縴手輕拈紅豆弄。”
梅香
丫頭,舊時婢子的別稱
兩個梅香,一日伏侍到晚,精神睏倦,亦皆睡了。——《水滸傳》
游豫
(1).指帝王出巡。春巡為“游”,秋巡為“豫”。語本《孟子·梁惠王下》:“ 夏 諺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 漢 王粲 《羽獵賦》:“遵古道以游豫兮,昭勸助乎農圃。”《新唐書·文藝傳中·李适》:“凡天子饗會游豫,唯宰相及學士得從。”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國朝承 五代 荒殘之弊,事從簡略,每鳴鑾游豫,僅同藩鎮,而盡去戈戟旌旗之制。”
(2).遊樂。《文選·盧諶<贈崔溫>詩》:“逍遙步城隅,暇日聊游豫。” 李善 注引 曹植 《蟬賦》:“始游豫乎芳林。” 清 曹寅 《觀打魚歌》:“漫夸游豫逐時閒,苦似爬搔除背癢。”
亦作“ 游預 ”。1.猶遊樂。語出《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 趙岐 註:“豫亦游也。” 三國 魏 曹植 《蟬賦》:“在盛陽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 唐 白居易 《和三月三日四十韻》:“ 仙亭 日登眺, 虎丘 時游預。” 元 圓至 《次韻陪星子胡主簿游報先寺》:“良時一游豫,能不念民疾。” 清 顧炎武 《杭州》詩:“兩國罷干戈,君臣日游豫。”
(2).猶豫,遲疑不決。 三國 魏 曹操 《步出夏門行》:“臨觀異同,心意懷游豫,不知當復何從。”《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即欲向前從乞食,心意懷疑生游豫。”
大經
(1).常道,常規。《左傳·昭公十五年》:“禮,王之大經也。”《呂氏春秋·驕恣》:“欲無壅塞必禮士,欲位無危必得眾,欲無召禍必完備。三者,人君之大經也。” 高誘 註:“經,道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五章:“君臣也,夫婦也;亂世人道所號為大經也,此非天之所立,人之所為也。”
(2). 唐 宋 國子監教課及進士考試經書,皆按經文長短,分大、中、小 * 。 唐 以《禮記》、《春秋左氏傳》為大經; 宋 以《詩》、《禮記》、《周禮》、《春秋左傳》為大經。參閱《新唐書·選舉志上》、《宋史·選舉志一》。
(3). 宋徽宗 崇信道教,以《黃帝內經》、《道德經》為大經,《莊子》、《列子》為小經。見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二》。
(4).佛教各派以本派最主要的經典為大經。如淨土宗稱《無量壽經》為大經,天台宗稱《涅槃經》為大經。
方伯
殷 周 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後泛稱地方長官。 漢 以來之刺史, 唐 之採訪使、觀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稱“方伯”。《禮記·王制》:“天子百里之內以共官,千里之內以為御,千里之外設方伯。”《史記·周本紀》:“ 周 室衰微,諸侯彊並弱, 齊 、 楚 、 秦 、 晉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鄭司農 曰:“長諸侯為方伯。”《漢書·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 唐 韓愈 《送許使君刺郢州序》:“ 於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與卑鄙庸陋相應答如影響。” 清 王韜 《淞濱瑣話·金玉蟾》:“薦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訪使,旋升方伯,改授 雲南 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