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後一日小宴廷臣疊去歲詩韻·其一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園庭亦有正衙在,聖藻訓遺高額檐。

顧此垂衣彌益敬,賴諸補袞詎惟廉。

雖雲聯席歌湛露,卻對長空盼撒鹽。

頗覺年來綺語富,祗緣言志想無嫌。

詩詞問答

問:《上元後一日小宴廷臣疊去歲詩韻·其一》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鹽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四

2. 御園正殿正大光明扁額皇考御書也

參考注釋

正衙

唐 宋 時正式朝會聽政的處所。 唐 白居易 《紫毫筆》詩:“臣有奸邪正衙奏,君有動言直筆書。”《舊唐書·地理志一》:“ 明堂 之西有 武成殿 ,即正衙聽政之所也。”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八:“ 丹鳳 之內曰 含光殿 ,每至大朝會,則御之。次曰 宣政殿 ,謂之正衙,朔望大冊拜,則御之。次曰 紫宸殿 ,謂之上閤,亦曰內衙,奇日視朝則御之。”《資治通鑑·後唐明宗天成元年》:“丁巳,初令百官正衙常朝外,五日一赴內殿起居。”《續資治通鑑·宋太宗淳化二年》:“今之 文德殿 ,即 唐 之 宣政殿 也,在 周 為中朝,在 漢 為前朝,在 唐 為正衙。”

聖藻

帝王的文辭。 唐 顧況 《樂府》:“文房開聖藻,武衛宿天營。”

高額

數額大

高額利潤

垂衣

見“ 垂衣裳 ”。

彌益

更加。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自此番僧見大皇帝,彌益恭順。”

補袞

(1).補救規諫帝王的過失。語本《詩·大雅·烝民》:“袞職有闕,維 仲山甫 補之。”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願仁君及孤,虛心回意,以應《詩》人補袞之嘆,而慎《周易》牽復之義。” 宋 司馬光 《謝門下侍郎表》:“逮事 仁皇 ,備員諫省,容逆鱗之愚直,無補袞之嘉謀。” 明 無名氏 《四賢記·義功》:“一點丹衷期補袞,半生孝道成虛局。”

(2). 唐 代對補闕的別稱。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別名》:“ 唐 人好以它名標榜官稱,今漫疏於此,以示子姪之未能盡知者。太尉為掌武;司徒為五教;司空為空土……諫議為大坡、大諫;補闕(今司諫)為中諫,又曰補袞。”

聯席

在同一張桌子上

聯席會議

湛露

(1).《詩·小雅》篇名。《左傳·文公四年》:“昔諸侯朝正於王,王宴樂之,於是乎賦《湛露》。則天子當陽,諸侯用命也。”後因喻君主之恩澤。 唐 陳子昂 《為建安王獻食表》:“策勛飲至,頻承湛露之恩。”《舊唐書·后妃傳上·太宗賢妃徐氏》:“願陛下布澤流人,矜弊恤乏,減行役之煩,增湛露之惠。”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賜完》:“光天所覆,鹹沾湛露之仁。”

(2).喻丈夫之恩惠。《文選·江淹<雜體詩·效張華“離情”>》:“願垂湛露惠,信我皎日期。” 呂延濟 註:“湛露能潤澤於物,喻夫之恩惠。”

(3).濃重的露水。《楚辭·九章·悲迴風》:“吸湛露之浮涼兮,漱凝霜之雰雰。” 朱熹 集註:“湛,厚也。” 晉 陸機 《為周夫人贈車騎》詩:“日月一何速,素秋墜湛露。” 清 徐芳 《立春日賦示武陵諸友》詩:“湛露沾花曉,長天照眼新。”

長空

寬廣高遠的天空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毛 * 《蝶戀花·答李淑一》

遨遊長空

撒鹽

(1).喻降雪。典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謝太傅 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 胡兒 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唐 元稹 《追封宋若華制》:“ 班妃 ‘裂素’之詠, 謝氏 ‘撒鹽’之章。”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時風雨猶未止,想上封正在撒鹽飛絮也。雪景之奇,於斯極矣。”

(2).喻飄柳絮。 清 汪如洋 《疏影·賦柳絮》詞:“又惹他林下詩情,記起撒鹽庭院。”

綺語

(1).佛教語。涉及閨門、 * 等華艷辭藻及一切雜穢語。十善戒中列為四口業之一。 南朝 梁武帝 《答<菩提樹頌>手敕》:“但所言國美,皆非事實,不無綺語過也。”《法苑珠林》卷八八引《成實論》:“雖是實語,以非時故,即名綺語。或是時以隨順衰惱無利益故,或雖利益,以言無本,義理不次,惱心説故,皆名綺語。”

(2).指纖婉言情之辭。 清 李漁 《憐香伴·香詠》:“貧尼少時也學拈毫,自摩頂以來,十年不作綺語了。”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五:“近人為詞,習綺語者,託言 溫 韋 。” 瞿秋白 《餓鄉紀程》四:“或是竟順流忘反,成綺語淫話的爛小說生涯。”

(3).華美的語句。 唐 韓愈 孟郊 《城南聯句》:“綺語洗晴雪,嬌辭哢雛鸎。” 宋 蘇軾 《登州海市》詩:“新詩綺語亦安用,相與變滅隨東風。” 徐特立 《國文教授之研究》第二章:“綺語:意義藴藉或新奇,讀之有餘味者。詩歌等文用之,國小教科書選用宜極少。”

言志

指詩歌。語出《書·舜典》:“詩言志。” 唐 王洙 《東陽夜怪錄》:“ 去文 不才,亦有兩篇言志奉呈。”

無嫌

(1).無可嫌疑處;沒有疑忌。《禮記·坊記》:“子云:夫禮,坊民所淫,章民之列,使民無嫌,以為民紀者也。” 鄭玄 註:“嫌,嫌疑也。”《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公﹞以﹝ 畢諶 ﹞為相”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此上下相疑之秋也,雖以無嫌待之,猶懼未信;如有所除,則誰不自危?” 唐 杜甫 《送張十二參軍赴蜀州》詩:“皇華吾善處,於汝定無嫌。” 宋 曾鞏 《過介甫歸偶成》詩:“結交謂無嫌,忠告期有補。”

(2).猶無妨。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作魚鮓》:“作裹鮓法……有茱萸、橘皮則用,無亦無嫌也。”

詩詞推薦

上元後一日小宴廷臣疊去歲詩韻·其一原文_上元後一日小宴廷臣疊去歲詩韻·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