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君風雅擅詞場,山水情兼勝具強。
埋照阮公原鑑識,餐霞中散是清狂。
琴心雪調寒相和,畫裡詩情寫更長。
為簡煙霞歸素巷,不須身戀白雲鄉。
詩詞問答
問:《山中贈彭伯時兼索其為圖西樵游巷》的作者是誰?答:李孫宸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孫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孫宸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夫君
(1) 舊時妻對夫的尊敬親愛稱呼
(2) 朋友
風雅
(1) 文雅。端莊的或高雅的,尤指外貌或舉止端莊的或高雅的
舉止風雅
(2) 《詩經》有《國風》、《大雅》、《小雅》等部分,後世用風雅泛指詩文方面的事
詞場
(1).猶文壇。 南朝 梁 蕭統 《十二月啟·姑洗三月》:“持 郭璞 之毫鸞,詞場月白;吞 羅含 之彩鳳,辯囿日新。” 唐 李白 《上安州李長史書》:“伏惟君侯,明奪秋月,和均韶風,掃塵詞場,振發文雅。” 清 朱彝尊 《還陂塘·題其年填詞圖》詞:“擅詞場,飛揚跋扈,前身可是青兕?”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一:“ 後主 詞,思路悽惋,詞場本色。”
(2).科場。 唐 白居易 《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懷》詩:“自知羣從為儒少,豈料詞場中第頻。” 宋 王讜 《唐語林·言語》:“ 宋濟 老於詞場,舉止可笑。” 明 湯顯祖 《牡丹亭·急難》:“詞場湊巧,無奈兵戈起禍苗。”
山水
(1) 山上流下來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風景
山水相連
(3) 指山水畫
潑墨山水
吳道玄…因寫 蜀道山水,始創山水之體,自為一家。—— 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埋照
猶韜光。喻匿跡不使顯露。 南朝 宋 顏延之 《五君詠·阮步兵》:“ 阮公 雖淪跡,識密鑒亦洞。沉醉似埋照,寓辭類託諷。” 唐 杜甫 《暮冬送蘇四郎徯兵曹適桂州》詩:“爾賢埋照久,余病長年悲。” 清 許承欽 《古古貽贈三詩次答》:“一庭積素同埋照,遙對垂楊覆水隈。”
鑑識
亦作“鑑識”。審察辨識的能力。多指識別人才。《三國志·魏志·和洽傳》:“ 洽 同郡 許混 者, 許劭 子也。清醇有鑑識。” 南朝 梁 沉約 《沉文季加侍中詔》:“業宇流正,鑑識超凡。”《舊唐書·陸贄傳》:“得賢有鑑識之名,失實當暗謬之責。” 明 高啟 《代送饒參政還省序》:“對賓客則藉其辭令之善,用人物則取其鑑識之精。”
餐霞
餐食日霞。指修仙學道。語出《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呼吸沆瀣兮餐朝霞。”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列仙傳》 陵陽子 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黃氣也。夏食沆瀣,沆瀣,北方夜半氣也。並天地玄黃之氣為六氣。” 三國 魏 曹植 《驅車篇》:“封者七十帝, 軒皇 元獨靈。餐霞漱沆瀣,毛羽被身形。” 黃節 註:“《楚辭》曰:‘飡六氣而飲沆瀣兮,潄正陽而含朝霞。’” 唐 馬戴 《送道友入天台山作》詩:“漱齒飛泉外,餐霞早境中。” 明 張居正 《七賢詠·嵇中散》:“少無適俗韻,早有餐霞願。”
中散
中散大夫的省稱。 三國 魏 嵇康 曾任中散大夫,世以“中散”稱之。 南朝 宋 顏延之 《五君詠·嵇中散》:“ 中散 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及夫 中散 下獄,神氣激揚,濁醪夕飲,素琴晨張。” 唐 杜甫 《贈比部蕭郎中十兄》詩:“ 中散 山陽 鍛, 愚公 野谷 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鬧榭》:“ 龜年 喧笛管, 中散 鬧箏琶。”
清狂
(1).痴顛。《漢書·昌邑哀王劉賀傳》:“察故王衣服言語跪起,清狂不惠。” 顏師古 注引 蘇林 曰:“凡狂者,陰陽脈盡濁。今此人不狂似狂者,故言清狂也。或曰,色理清徐而心不慧曰清狂。清狂,如今白痴也。”《南史·江祿傳》:“ 子徽 亦有文采,而清狂不慧,常以父為戲。”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濮州女子》:“語多清狂,人謂不慧。”
(2).放逸不羈。 晉 左思 《魏都賦》:“僕黨清狂,怵迫 閩 濮 。” 金 趙元 《寄裕之》詩之二:“清狂舊日躭詩客,灰朽而今有髮僧。” 張昭漢 《吊吳子一粟墓》詩:“既俠亦清狂,取予廉復寬。”
雪調
高雅的曲調。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首引》:“《金蓮》新譜慢鋪張,未能追雪調,聊取佐霞觴。”《隨園詩話》卷十引 清 袁鏡伊 《贈人》詩:“雪調靜聽孤唱遠,雲程遙望一痕青。”參見“ 雪唱 ”。
相和
互相應和
當哭相和也。——清· 林覺民《與妻書》
詩情
(1).作詩的情緒、興致。 唐 劉禹錫 《秋詞》之一:“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宋 陸游 《瀼西》詩:“亦知憂吏責,未忍廢詩情。” 清 王夫之 《東閣梅》詩:“香國 揚州 錦陣豪,詩情偏向峭寒高。”
(2).詩一般的美妙意境。 郭小川 《春歌》之一:“不是我捨不得花費筆墨,只因為春天的詩情太濃太多。”
煙霞
煙霧和雲霞,也指“山水勝景”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白雲鄉
《莊子·天地》:“乘彼白雲,游於帝鄉。”後因以“白雲鄉”為仙鄉。舊題 漢 伶玄 《飛燕外傳》:“吾老是鄉矣,不能效 武皇帝 ( 漢武帝 )求白雲鄉也。” 唐 李群玉 《自澧浦東遊江表途出巴丘投員外從公虞》詩:“何由首西路,目斷白雲鄉。” 宋 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碑》詩:“公昔騎龍白雲鄉,手抉雲漢分天章。” 宋 陳師道 《再和寇十一》之二:“名字不歸青史筆,形容終老白雲鄉。”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山中贈彭伯時兼索其為圖西樵游巷原文_山中贈彭伯時兼索其為圖西樵游巷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