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森樓次韻答三洲·其一

作者:王漸逵 朝代:明代

越森樓次韻答三洲·其一原文

高台文榭散霏煙,嬴得閒游跡似仙。

海內才名歸郟鼎,天涯艱險嘆商川。

習池遙接荷花渚,韋曲同成月夜船。

一任兒童歌進酒,荔支紅壓石橋邊。

詩詞問答

問:越森樓次韻答三洲·其一的作者是誰?答:王漸逵
問:越森樓次韻答三洲·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越森樓次韻答三洲·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王漸逵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漸逵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參考注釋

高台

(1).高建樓台。《管子·小匡》:“昔先君 襄公 ,高臺廣池,湛樂飲酒。”《左傳·昭公二十年》:“其適遇淫君……高臺深池,撞鐘舞女,斬刈民力,輸掠其聚,以成其違,不恤後人。”

(2).高的樓台。 晉 左思 《吳都賦》:“造 姑蘇 之高臺,臨四遠而特建。” 明 王世貞 《登岱》詩:“ 軒轅黃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開。”

(3).比喻京師。《文選·曹植<雜詩>之一》:“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 李善 注引《新語》:“高臺,喻京師。”

(4).頭之別稱。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形貌·頭》:“《黃庭經》:高臺通天臨中野。”原註:“頭為高臺。”

文榭

飾以彩畫的台榭。

霏煙

飄飛的雲霧。 宋 蘇軾 《鳴泉思》詩:“鳴泉鳴泉,經雲而潺湲。拔為毛骨者修竹,蒸為雲氣者霏煙。”

嬴得

(1).落得;剩得。 前蜀 韋莊 《解維》詩:“二年辛苦煙波里,嬴得風姿似釣翁。”

(2).猶博得。《朱子語類》卷三四:“‘富而可求也’一句,上面自是虛意。言‘而可求’,便是富本不可求矣。因舉君子嬴得做君子,小人枉了做小人之説。”

游跡

猶浪跡,漫遊。 清 周亮工 《題與然大師畫冊前》:“棄家薙髮為 罻麟和尚 弟子,游跡 浙 中。”

遊覽所到之地。 朱自清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大中橋 外,本來還有一座 復成橋 ,是船夫口中的我們的游跡盡處,或也是 秦淮河 繁華的盡處了。” 林建征 《鶯歌海》:“然而,它最偏僻的這一角,就是游跡最廣的 蘇軾 也沒到過。”

猶遊蹤。 晉 陶潛 《悲從弟仲德》詩:“宿草旅前庭,階除曠游跡。”《禪真逸史》第四十回:“世子稱孤丕振家,先君游跡遍天涯。”

內才

指人的秉性、學問。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姐姐,那 王生 端的內才外才相稱也。” 清 李漁 《風箏誤·賀歲》:“就是天姿風韻都有了也只算得半箇,那半箇還要看他的內才。”《天雨花》第三回:“若説內才,乃是一個輕浮子弟。”

天涯

在天的邊緣處。喻距離很遠

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淪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艱險

困難險阻

不避艱險

習池

見“ 習家池 ”。

荷花

(1)

(2) 多年生草本,生於水中,葉圓大,花紅或白,種子稱蓮,地下莖為藕

(3) 蓮的花

映日荷花別樣紅。——宋·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荷花之異馥。——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韋曲

(1).地名。 唐 代位於 長安 城南郊,因 韋 氏世居於此得名。即今 陝西省 長安縣 。其地北有 鳳棲原 ,南有 潏水 、 神禾原 ,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為 唐 時遊覽勝地。 唐 杜甫 《奉陪鄭駙馬韋曲》詩之一:“ 韋曲 花無賴,家家惱 * 。” 仇兆鰲 註:“《杜臆》: 韋曲 ,在京城三十里,貴家園亭、侯王別墅,多在於此,乃行樂之勝地…… 錢 箋:《雍録》:《呂圖》, 韋曲 ,在 明德門 外, 韋後 家在此,蓋 皇子陂 之西也。”

(2).借指風景秀麗的遊覽勝地。 清 龔自珍 《清平樂》詞:“垂陽近遠,玉鞚行來緩。三里春風 韋曲 岸,目斷那人庭院。”

成月

整整一個月。《 * 詞話》第九二回:“成月也不見點水兒。”

一任

(1).擔任官職期滿為一任。 宋 蘇軾 《東坡志林·致仕》:“士人歷官一任,得外無官謗,中無所愧於心。”《宋史·孝宗紀一》:“ 乾清 二年六月戊戌,詔:改官人實歷知縣一任,方許關升,著為定式。” 元 楊顯之 《瀟湘雨》第一折:“幼習儒業,頗看詩書,受十年苦苦孜孜,博一任歡歡喜喜,小生今上朝取應去。”

(2).聽憑。 唐 杜甫 《鷗》詩:“雪暗還須浴,風生一任飄。” 仇兆鰲 注引 羅大經 云:“雖風雪凌厲,亦不暇顧。” 元 無名氏 《度柳翠》第一折:“一任你漫天飛柳絮;儘著你滿地落風塵。”《兒女英雄傳》第十回:“他早已猜透 十三妹 要把他兩家合成一家、一舉三得的用意,所以一任 十三妹 調度,更不過問。” 魯迅 《書信集·致李霽野》:“這種東西,我本無用,她也無用,一任 羅太太 拋入字紙簍去罷!”

童歌

猶兒歌。 漢 劉猛 《詩人主客圖》詩:“古老傳童歌,連淫亦兵象。”

進酒

斟酒勸飲;敬酒

荔支

即荔枝。《後漢書·和帝紀》:“舊 南海 獻龍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騰阻險,死者繼路。”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荔支》:“《廣志》曰:‘荔支,樹高五六丈,如桂樹。緑葉蓬蓬,冬夏鬱茂,青華朱實。’” 宋 蘇軾 《峻靈王廟碑》:“石峯之側,多荔支黃柑,得就食。”參見“ 荔枝 ”。

石橋

(1).石造的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濟水二》:“河東岸有石橋,橋本當河,河移,故廁岸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凌石橋之莓苔,越 楢溪 之紆縈。” 周瘦鵑 《賞菊椰子林》:“溪上架著一條弓形的石橋,橋欄上齊整地排列著好多盆黃色和淺紫色的菊花。”

(2).特指 浙江省 天台山 的名勝 石樑 。梁連線二山,形似橋,故稱。 唐 宋之問 《靈隱寺》詩:“待入 天台 路,看余度 石橋 。” 宋 梅堯臣 《送微上人歸省天台》詩:“釋子懷慈母,吾儒未易輕。不尋琪樹去,肯向 石橋 行。” 宋 梅堯臣 《寄天台梵才上人》詩:“常觀月從東方出,想照 石橋 旁畔人。”

詩詞推薦

越森樓次韻答三洲·其一原文_越森樓次韻答三洲·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