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宅分題得觀音梅水原文
遠映觀音閣,梅花煙水寒。
暗香盈斷浦,疏影落輕瀾。
漱玉聲相應,和羹子半酸。
瀛洲何異此,登眺共憑欄。
詩詞問答
問:敝宅分題得觀音梅水的作者是誰?答:何瑭
問:敝宅分題得觀音梅水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敝宅分題得觀音梅水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何瑭的名句有哪些?答:何瑭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寒韻
參考注釋
觀音
見“觀世音”
梅花
(1) 梅樹的花
(2) 〈方〉∶臘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齋志異·促織》
煙水
亦作“煙水”。霧靄迷濛的水面。 唐 孟浩然 《送袁十嶺南尋弟》詩:“ 蒼梧 白雲遠,煙水 洞庭 深。” 宋 辛棄疾 《沁園春·靈山齊庵賦》詞:“新堤路,問 偃湖 何日,煙水濛濛?” 明 文徵明 《石湖》詩:“ 石湖 煙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鳥亂啼。”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煙水淼茫,廬舍遮映。”
暗香
梅花的代稱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
疏影
(1).疏朗的影子。 唐 杜牧 《長安夜月》詩:“古槐疏影薄,仙桂動秋聲。” 宋 林逋 《山園小梅》詩:“疏影橫斜水深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明 陸采 《明珠記·酬節》:“碧梧蒼竹,疎影離離。” 鄭振鐸 《桂公塘·黃公俊之最後》:“鐵柵的疏影,被夕陽的餘光倒射在地上,好像畫在地上的金紅色的格子。”
(2).詞牌名。 南宋 姜夔 自度曲。又名《綠意》、《解佩環》。雙調一百十字,仄韻。
玉聲
(1).佩玉相擊的聲音。用以節步。《禮記·玉藻》:“既服,習容觀玉聲。” 孔穎達 疏:“既服,著朝服已竟也,服竟而私習儀容,又觀容聽己珮鳴,使玉聲與行步相中適。”《宋書·樂志二》:“多士盈九位,俯仰觀玉聲。”《文獻通考·樂十》:“故燕樂有大箜篌、小箜篌。音逐手起,曲隨弦成,蓋若鶴鳴之嘹唳,玉聲之清越。”
(2).引申為美妙的聲音。 唐 杜牧 《閨情代作》詩:“月照石泉金點冷,鳳酣簫管玉聲微。”
(3).對他人言語的敬稱。《戰國策·楚策二》:“王身出玉聲,許萬乘之強 齊 ;而不與,負不義於天下。” 漢 袁康 《越絕書·內傳陳成恆》:“今大夫不辱而身見之,又出玉聲以教孤,孤賴先人之賜,敢不奉教乎?”
(4).敬稱他人的詩文。 唐 令孤楚 《奉和僕射相公酬忠武李相公見寄之作》:“初瞻綺色連霞色,又聽金聲繼玉聲。”
相應
(1) 相宜,應該
隨著工業的發展,對環境保護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
(2) 彼此相當的或互補的;互動,互惠
商定彼此都給對方公民以相應的權利
和羹
(1).配以不同調味品而製成的羹湯。《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孔 傳:“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陽書》:“貝錦以繁采發華;和羹以鹽梅致旨。”後用以比喻大臣輔助君主綜理國政。 唐 錢起 《陪郭令公東亭宴集》詩:“不愁懽樂盡,積慶在和羹。” 清 錢謙益 《吳門送福清公還閩》詩之二:“舉朝水火和羹苦,於野玄黃戰血重。”
(2).喻宰輔之職。 宋 王禹偁 《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門下侍郎平章事制》:“弄印之名已著,和羹之命爰行。”
瀛洲
亦作“ 瀛州 ”。1.傳說中的仙山。《列子·湯問》:“ 渤海 之東,不知幾億萬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輿 ,二曰 員嶠 ,三曰 方壺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萊 ……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史記·秦始皇本紀》:“ 齊 人 徐市 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萊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海客談 瀛洲 ,煙濤微茫信難求。”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鄒林遊學》:“ 瀛洲 同泛濟川船,伊吾共仗屠龍劍。”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獄中贈鄒容》詩:“ 鄒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魯迅 《集外集·<題三義塔>詩》:“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為網羅人才,設定文學館,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齡 等十八名文官為學士,輪流宿於館中,暇日,訪以政事,討論典籍。又命 閻立本 畫像, 褚亮 作贊,題名字爵里,號“十八學士”。時人慕之,謂“登瀛洲”。事見《新唐書·褚亮傳》。後來的詩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獲得殊榮,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歸思》詩之二:“四十為郎非不偶,況曾提筆直 瀛州 。” 明 沉鯨 《雙珠記·廷對及第》:“朝登 瀛洲 ,暮賜蓮炬。” 清 陳夢雷 《楊椒山先生祠》詩:“釁開馬市英魂恨,廟煥 瀛洲 俎豆香。”參見“ 登瀛洲 ”。
何異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與某物某事沒有兩樣。 漢 賈誼 《鵩鳥賦》:“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 晉 張協 《七命》:“今公子違世陸沉,避地獨竄……愁洽百年,苦溢千歲,何異促鱗之游汀濘,短羽之棲翳薈。”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二八:“歲暮等淪落,何異蒿與蓬?” 毛 * 《向 * 的十點要求》:“以此制憲,何殊官樣文章。以此行憲,何異 * 。”
登眺
登高遠望。 唐 李白 《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詩:“峯巒秀中天,登眺不可盡。” 宋 王安石 《贈寶覺》詩序:“聞 化城閣 甚壯麗,可登眺,思往游焉,故賦是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愛奴》:“自入館以來,每欲一出登眺,輒錮閉之。”
憑欄
身倚欄桿
憑欄遠眺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敝宅分題得觀音梅水原文_敝宅分題得觀音梅水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