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老堂銘

作者:楊傑 朝代:宋代

休老堂銘原文

妙高峰頂,不住正處。

毗耶離城,別聞一路。

鐵缽銅瓶,葛巾草履。

付者不取,取者不付。

谷有歸雲,木凝甘露。

師子嚬伸,象王回顧。

門外老胡,一葦橫度。

詩詞問答

問:休老堂銘的作者是誰?答:楊傑
問:休老堂銘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休老堂銘是什麼體裁?答:四言詩

注釋

1. 四言詩

2. 同上書卷七二三八

參考注釋

峰頂

1.亦作"峰頂"。

2.山峰的頂端。

3.喻事物發展的頂點。

不住

(1).不停;不斷。 南朝 梁 沉約 《千佛頌》:“不常不住,非今非昔。” 唐 李白 《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宋 岳飛 《小重山》詞:“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茅盾 《小巫》:“ 菱姐 看見老爺臉上有點喜色,不住的點頭。”

(2).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目的沒有實現。 魯迅 《故事新編·補天》:“﹝伊﹞疑心這東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裡,禁不住很詫異了。” 艾蕉 《雨》:“母親忍不住了,連忙幫女兒脫下了濕衣。”

正處

(1).真正的處所。《莊子·齊物論》:“民溼寢則腰疾偏死,鰌然乎哉?木處則惴慄恂懼,猨猴然乎哉?三者誰知正處?” 成玄英 疏:“舉此三者,以明萬物誰知正定處所乎?”

(2).正當的地方。 楊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五段:“死就要死在正處。為祖國,為人民,死了也值得。”

正確處理。 漢 蔡邕 《故太尉喬公廟碑》:“(公)收 阿羅多 、 卑居 ,繫 燉煌 ,正處以聞。”

毗耶

亦作“ 毗邪 ”。亦作“毘耶”。1.佛教語。梵語的譯音。又譯作“毗耶離”、“毘舍離”、“吠舍離”。古 印度 城名。《維摩經》說, 維摩詰 (意譯 淨名 )居士住 毗耶城 (在今 印度 比哈爾邦 南部)。 釋迦牟尼 於該地說法時, 維摩詰 稱病不去。 釋迦 派 文殊師利 前往問疾。 文殊師利 問 維摩詰 :“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維摩詰 默然不對。 文殊師利 嘆曰:“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古代詩文中,多以此佛教傳說故事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諦的典故。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啟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 唐 陸龜蒙 《奉酬裘美早春病中書事》詩:“欲入 毘耶 問,無人敵 浄名 。” 宋 張孝祥 《踏莎行》詞:“故人相見尤堪喜, 山陰 乘興不須回。 毗耶 問疾難為對。”

(2).指 維摩詰菩薩 。詩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說佛理之人。 唐 賈島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陋巷貧無悶, 毗耶 疾未調。” 清 錢謙益 《贈胡泌水》詩:“談天欲杜 毘耶 口,午夜燃燈禮 浄名 。” 清 姚鼐 《碩士約過舍久俟不至》詩:“巵言聊一放,閉口終 毘耶 。”

(3).指《維摩經》。 宋 王安石 《北窗》詩:“北窗枕上春風暖,謾讀 毗耶 數卷書。”

離城

(1).猶言離宮別館。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吳地傳》:“ 古城 者, 吳王 闔廬 所置美人離城也。去縣七十里。”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吳地傳》:“ 巫欐城 者, 闔廬 所置諸侯遠客離城也,去縣十五里。”

(2).古地名。《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舒鳩 人卒叛 楚 ,令尹 子木 伐之,及 離城 , 吳 人救之。” 楊伯峻 註:“ 杜 《注》,‘ 離城 、 舒鳩城 ’,則當在今 舒城縣 之西,為 楚 軍至 舒鳩 所經之邑。 洪亮吉 《詁》謂即 鍾離 ,不知 鍾離 在今 安徽 鳳陽縣 東北二十里,遠在 舒鳩城 東北, 楚 伐 舒鳩 ,斷不至行軍至此。”

一路

(1) 在整個的行程中;沿路

一路領先

一路奇景。——《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一路逐隊而行。——《廣東軍務記》

(2) 貫穿旅程

一路多保重

(3) 同一類

一路貨

(4) 同一方向進行,走同樣路

咱們是一路嗎?

(5) 一起(來、去、走)

我與他一路來的

(6) 一列

成一路縱隊齊步走

鐵缽

僧徒的食器。用鐵製成,故稱。 唐 戴叔倫 《贈行腳僧》詩:“木杯能渡水,鐵鉢肯降龍。”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詩》:“至今鐵鉢在,當底手跡穿。”

葛巾

古時用葛布做的頭巾

乾葛巾布袍,駕一隻小舟,逕到 周瑜寨中。——《三國演義》

不取

不贊成;不採取。《漢書·文帝紀》:“今不選舉焉,而曰必子,人其以朕為忘賢有德者,而專於子,非所以憂天下也。朕甚不取。” 顏師古 註:“不取,猶言不用此為善也。” 明 何景明 《擬與藩司論救荒書》:“竊於執事有不取焉。” 茅盾 《子夜》五:“如果這大規模計畫本身是建築在空虛的又一大規模計畫上,那也是他所不取的。”

歸雲

猶行雲。《漢書·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晉 潘岳 《西征賦》:“吐清風之飂戾,納歸雲之鬱蓊。” 宋 柳永 《少年游》詞:“歸雲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

甘露

甜美的雨露

曉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

師子

(1).獅子。亦稱狻麑。《漢書·西域傳上·烏弋山離國》:“ 烏戈 地暑熱莽平……而有桃拔、師子、犀牛。” 唐 元稹 《和李校書·西涼伎》:“師子搖光毛彩豎,胡姬醉舞筋骨柔。” 章炳麟 《漢土始知歐洲各國略說》:“ 開元 七年,因 吐火羅 大酋獻師子、羚羊。”

(2).佛家用以喻佛,指其無畏,法力無邊。 前蜀 貫休 《寄大願和尚》詩:“自憐亦是師子子,未逾三載能嚬呻。”參見“ 師子吼 ”。

(3).指古 師子國 ,即今 斯里蘭卡 。《南史·宋紀中·文帝》:“ 倭 、 百濟 、 呵羅單 、 林邑 、 呵羅他 、 師子 等國並遣使朝貢。”《新唐書·西域傳下·師子》:“ 師子 居西南海中,延袤二千餘里……能馴養師子,因以名國。”

嚬伸

欠伸。打呵欠,伸懶腰。 唐 白居易 《不出門》詩:“食飽更拂床,睡覺一嚬伸。” 宋 陸游 《讀書罷小酌偶賦》詩:“黃卷展殘三太息,緑樽酌罷一嚬伸。”

象王

(1).象中之王。佛經中常用以比喻佛的進退威儀。《法苑珠林》卷十五引《勝天王經》:“二十七,進止如象王;二十八,容儀如師子王;二十九,行步如鵝王。”

(2).佛教語。喻佛或菩薩。《涅槃經》卷二三:“是大涅槃,唯大象王能象其底。大象王者,謂諸佛也。” 唐 李嶠 《洛州昭覺寺釋迦牟尼佛金銅瑞像碑》:“以犧帝龍顏之相,謁象王螺髻之容。”

(3).引申為像佛那樣救世的人。 沉曾植 《寄太夷》詩:“物論有齊鯤子小,人間何世象王來。”

回顧

(1) 回想過去;思考過去發生的事件

喜歡回顧他們的非洲血統

(2)

(3) 回過頭來看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4) 對某一時期的事態的總的觀察

對戰爭情況進行回顧

一葦

《詩·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孔穎達 疏:“言一葦者,謂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葦也。”後以“一葦”為小船的代稱。《三國志·吳志·賀邵傳》:“臣聞否泰無常,吉凶由人, 長江 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葦可航也。” 宋 蘇軾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詩:“今朝橫江來,一葦寄衰朽。”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一:“那無一葦航,繁念空悠悠。” 清 林則徐 《中秋炮台眺月》詩:“日午潮回擢東指,順流一葦如輕鷗。”

橫度

橫越。 唐 虞世南 《文德皇后哀冊文》:“背玄武而北轅,絶牽牛而橫度。” 宋 陸游 《聞西師復華州》詩:“雙鷺斜飛 敷水 緑,孤雲橫度 華山 青。”

詩詞推薦

休老堂銘原文_休老堂銘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