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零三首·其三十原文
是亦剗,非亦剗,盡法無民。
山僧今日,曲為指陳,幽州江口石人蹲。
詩詞問答
問:偈頌一百零三首·其三十的作者是誰?答:釋月澗
問:偈頌一百零三首·其三十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六部
參考注釋
盡法
謂完全依法辦理。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禁衛·鎮撫司刑具》:“稍寬,則十指俱折矣。若他刑果盡法,即一二可死,何待十八件盡用哉!”《儒林外史》第五回:“但此刁風也不可長。我這裡少不得拿幾個為頭的來盡法處置。”《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七回:“這位臬臺辦了個盡法不必説,兩個兒子的功名也就此送了。”
山僧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臥疾窮愁》詩:“野老時相訪,山僧或見尋。” 唐 劉長卿 《尋盛禪師蘭若》詩:“山僧獨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見少年。” 元 李宗冽 《題岳溪禪林精舍》詩:“山僧四五人,屢訪期識面。”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七:“百覓 理安寺 ,始與山僧晤。”
(2).僧人自稱的謙詞。《五燈會元·法眼宗·羅漢琛禪師》:“眾人既盡在此,山僧不可無言。”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師曰:‘山僧過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指陳
指明和陳述。《後漢書·桓帝紀》:“又命列侯……郎官各上封事,指陳得失。” 唐 白居易 《三教論衡·問道士》:“誰為此經?誰得此道?將明事驗,幸為指陳!”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今政令得失安在,雖朕過失,指陳可也。” 孫中山 《上李鴻章書》:“每欲以管見所知,指陳時事,上諸當道,以備芻蕘之采。”
幽州
(1).亦作“ 幽洲 ”。古九州之一。《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北曰 幽州 。”《爾雅·釋地》:“ 燕 曰 幽州 。”“ 燕 ”指 戰國 燕 地,即今 河北 北部及 遼寧 一帶。《書·舜典》:“流 共工 於 幽洲 。” 孔 傳:“象恭滔天,足以惑世,故流放之 幽洲 北裔。”
(2).州名。 漢武帝 所置十三部刺史之一。 東漢 治所在 薊縣 (今 北京 城西南)。轄境相當今 河北 北部及 遼寧 等地。
江口
(1).江水與他水會流處。 唐 岑參 《江行夜宿龍吼灘臨眺思峨眉隱者兼寄幕中諸公》詩:“官舍臨江口,灘聲人慣聞。” 唐 王建 《寄汴州令狐相公》詩:“三軍江口擁雙旌,虎帳長開自教兵。”《東周列國志》第六十回:“再説 巫臣 之子 巫狐庸 ,奉 晉侯 命,如 吳 見 吳王 壽夢 ,請兵伐 楚 。 壽夢 許之,使世子 諸樊 為將,治兵於 江 口。” 孫中山 《倫敦被難記》三:“予卜居於 珠江 江口之 澳門 ,以醫為業。”
(2). 大黃江 的別稱。在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平縣 東北。當 相思江 與 潯江 會合之口。
石人
(1).石雕人像。多置於墓道旁。 漢 應劭 《風俗通·怪神·石賢士神》:“石人能治病,愈者來謝之。” 唐 韓愈 《嘲鼾睡》詩:“鐵佛聞皺眉,石人戰搖腿。”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媒合》:“泥牛到河不可渡,石人控馬定難騎。” 清 《碑版文廣例》卷六:“墓前石人,不知制所從始……今 漢 制傳於世者,有門亭長,有府門之卒,有亭長, 唐 人亦謂之翁仲。” 洪深 《五奎橋》第一幕:“靠右沿河小路,先引到一座古墓前頭,一條有石人、石馬的墓道。”
(2).比喻與世長存之人。《史記·魏其武安候列傳》:“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歲後,皆魚肉之矣。且帝寧能為石人邪!” 司馬貞 索隱:“謂帝不如石人得長存也。”一說比喻人無感受,徒具人形。見《漢書·田蚡傳》 顏師古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