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岐婆

作者:吾邱瑞 朝代:明代

哭岐婆原文

小旦:椿庭遙離。萱闈怎棄。

兩情縈系。田園荒廢。

何年飛捷返鄉閭。夫妻母子重相聚。

詩詞問答

問:哭岐婆的作者是誰?答:吾邱瑞
問:哭岐婆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出處:六十種曲 運甓記 第三十九出

參考注釋

小旦

戲曲中旦角的一種,扮演青年女子

椿庭

指父親。以椿有壽考之徵,庭即趨庭的庭,所以世稱父為椿庭“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萱闈

亦作“ 萱幃 ”。猶萱堂。指母親。 明 劉三吾 《野莊賦》:“上奉萱闈兮下以友於。” 清 陳維崧 《沁園春·題袁孝子重其負母看花圖》詞:“衣著斑斕,躬為痀僂,負得萱闈出北堂。” 清 黃景仁 《念奴嬌·送容甫歸真州》詞:“待有五湖三畝宅,多恐萱幃遲暮。”參見“ 萱堂 ”。

兩情

(1).指雙方的心思、責任心。《晉書·賀循傳》:“今不明部分,使所在百姓與軍家雜其徼備,兩情俱墮,莫適任負,故所以徒有備名而不能為益者也。”

(2).指雙方的感情、情意。 唐 權德輿 《古離別》:“雞鳴東方曙,夙駕臨通逵。欲出強移步,欲留難致辭。兩情不得已,念此留何為。” 宋 秦觀 《鵲橋仙》詞:“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警世通言·金明池吳清逢愛愛》:“那小員外與女兒兩情廝投,好説得著。”

縈系

牽掛。 宋 毛滂 《惜分飛》詞:“恰則心頭托托地,放下了日多縈係。” 明 馮夢龍 《掛枝兒·自矢》:“我為你一條心縈係。”

(1).牽掛。 宋 柳永 《慢卷紬》詞:“又爭似從前,澹澹相看,免恁縈繫。” 元 趙明道 《夜行船·寄香羅帕》曲:“心緒熬煎,形容憔悴,又添這場縈繫。” 明 高濂 《玉簪記·促試》:“不知何事苦相牽,心下常縈繫。” 葉聖陶 《微波》:“已經淡忘的對於 憶雲 的愛又熾盛起來,不過性質有點不同,現在是哥哥縈繫著可憐的妹妹的愛了。” 何其芳 《畫夢錄·黃昏》:“而我,竟惆悵又怨抑地,讓那亭子永遠秘藏著未曾發掘的快樂,不敢獨自去攀登我甜蜜的想像所縈系的道路了。”

(2).纏扎。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粉蝶》:“遂送至海岸。俾登舟, 陽 覓楫, 十娘 曰:‘無須此物。’因解裙作帆,為之縈繫。”

田園

(1) 田地與園圃

(2) 農村;鄉下

(3) 描繪或表現村民生活的,尤其是以理想化和習俗化的手法

田園詩

田園文學

荒廢

(1) 荒蕪不用

我們村里沒有一畝地是荒廢的

荒廢了的水渠又利用起來了

(2) 做事懈怠停頓

荒廢學業

飛捷

飛傳的捷報。 明 徐渭 《與客登招寶山和開府胡公之韻奉呈》:“歸來正值傳飛捷,露布催書倚馬纓。”

返鄉

返回家鄉、回到故鄉。一般指在外務工的人回到家鄉。

例句:

2015年春運開始了,大批外來務工人員開始訂票返鄉過年。

夫妻

夫婦;男女二人結成的合法婚姻關係。也作“夫婦”

母子

(1).母親和兒子。《左傳·隱公元年》:“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姜 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漢 禰衡 《鸚鵡賦》:“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離。” 唐 白居易 《母別子》詩:“以汝夫婦新嬿婉,使我母子生別離。”《水滸傳》第二回:“﹝ 史進 ﹞説道:‘師父只在此間過了,小弟奉養你母子二人,以終天年。’”

(2).本源。偏義複詞,偏於“母”。《朱子語類》卷三:“先儒言‘口鼻之噓吸為魂,耳目之聰明為魄也’,只説得大概,卻更有個母子,這便是坎離水火,煖氣便是魂,冷氣便是魄。” 清 翟灝 《通俗編·母子》:“母子猶雲本元。今人多有此語,如所謂母子醬油之類。”

相聚

集合;彼此聚會。《史記·李斯列傳》:“今怠而不急就,諸侯復彊,相聚約從,雖有 黃帝 之賢,不能並也。”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二》:“或相聚飲食於肆,醉飽而去。” 宋 蘇軾 《夜泊牛口》詩:“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 巴金 《初戀》:“我知道我們只應有片刻的相聚,我知道你是不會永久屬於我的。”

詩詞推薦

哭岐婆原文_哭岐婆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