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文起病中見寄兼訂西林之約

作者:李之世 朝代:明代

原文

秋色今如許,秋期閒未閒。

囊中時貯藥,夢裡亦尋山。

曉樹迎霜早,寒潮帶月還。

對景堪延賞,無然靜掩關。

詩詞問答

問:《答文起病中見寄兼訂西林之約》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刪韻

參考注釋

秋色

(1) 一種中常橄欖棕色,它比一般橄欖棕色稍暗,且稍稍綠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如許

(1) 多么,這么

花兒美如許

(2) 如此多,那樣多

這狗官竟貪污了如許資財

行路如許難,誰能不華發。——宋· 范成大《盤龍驛》

秋期

(1).謂男女相約聚會的日期。語出《詩·衛風·氓》:“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縣北有 女觀山 ,厥處高顯,回眺極目,古老傳言,昔有思婦,夫官於 蜀 ,屢愆秋期,登此山絶望,憂感而死。”

(2).指七夕。牛郎織女約會之期。 唐 沉佺期 《牛女》詩:“粉席秋期緩,針樓別怨多。” 唐 杜甫 《月》詩:“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 崔塗 《七夕》詩:“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3).秋試的日期。 清 張明弼 《冒姬董小宛傳》:“吾大人雖離虎穴,未定歸期,且秋期逼矣,欲破釜焚舟,冀一當,子盍歸待之。”

中時

(1).午時。《後漢書·方術傳上·李南》:“明日中時應有吉問。” 晉 葛洪 《抱朴子·仙藥》:“﹝肉芝﹞五月五日中時取之,陰乾百日。”《陳書·儒林傳·沉洙》:“若其日有長短,分在中時前後。”

(2).不好也不壞的時機。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大豆》:“春大豆次植穀之後,二月中旬為上時(一畝用子八升),三月上旬為中時(用子一斗),四月上旬為下時(用子一斗二升)。”

(3).古代以春、夏、秋、冬四時配木、火、金、水四行,另分立秋前十八日配土,名為“中央時”,簡稱“中時”。後因以泛指夏末。 唐 賈島 《送僧》詩:“中時山果熟,後夏竹陰繁。”參閱 清 王夫之 《禮記章句·月令·季夏》。

迎霜

猶遇霜。謂天寒。 唐 高適 《九月九日酬顏少府》詩:“行子迎霜未授衣,主人得錢始沽酒。” 唐 鮑溶 《客途逢鄉人旋別》詩:“牢落歲華晏,相憐客中貧。迎霜君衣煖,與我同一身。” 元 馬致遠 《漢宮秋》第三折:“俺向著這迥野悲涼,草已添黃,兔早迎霜。”

寒潮

(1).寒涼的潮水。 唐 宋之問 《夜渡吳松江懷古》詩:“寒潮頓覺滿,暗浦稍將分。” 宋 梅堯臣 《江寧李諫議》詩:“寒潮日夕至,不與廢興同。” 清 黃燮清 《黃天盪懷古》詩:“從古庸臣好和議,寒潮嗚咽使人悲。”

(2).氣象學上本指冷空氣團離開其源地的移動現象。亦指一晝夜內氣溫急劇下降的天氣現象。 郭小川 《輝縣好地方》詩:“山溝中寒潮時常落腳,暖風卻不在此流連。”

(3).比喻險惡的政治形勢。 張書紳 《正氣歌》:“清明節前一天,一股寒潮突然襲擊了 沉陽 城。”

帶月

謂披戴月色。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三:“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唐 劉長卿 《送張十八歸桐廬》詩:“歸人乘野艇,帶月過江村。” 明 楊慎 《伯勞吟》:“村婦侵星提瓮汲,山農帶月架犂耕。”

對景

(1).對著眼前景物。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詞:“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 元 耶律楚材 《河中游西園》詩:“對景怕看紅日暮,臨池羞照白頭新。”

(2).比喻兩相符合;對路。《紅樓夢》第三三回:“ 襲人 聽了這兩件事都對景,心中也就信了八九分。”《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大家説這戲唱得對景。”

延賞

(1).延及他人的賞賜。 唐 白居易 《薛從可右清道率府兼倉曹制》:“惟汝父 平 守吾藩鎮,能以忠力殄寇安人,疇庸既以啟封,延賞亦宜及嗣。” 宋 岳珂 《桯史·見一堂》:“或較其積閥,謂雖居位,猶未該延賞。”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督撫·任邱大僚》:“彈丸邑中,一時大僚,同事一方,拓雄邊,開制府,接武公孤,延賞環衛,亦近代所少。”

(2).留連賞玩;長時間地觀賞。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漸江水》:“﹝二山﹞峯嶺相連,其間傾澗懷煙,泉溪引霧,吹畦風馨,觸岫延賞。”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三:“予初冬同 李 進士 伯承 游 西山 ,夜投 碧雲寺 ,並憩 石橋 ,注目延賞。” 清 魏源 《棧道雜詩》之五:“延賞未及徧,前山又登陟。”

無然

(1).無是,不正確。《詩·唐風·采苓》:“舍旃舍旃,苟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

(2).不要這樣。《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季氏 以 公鉏 為馬正,慍而不出。 閔子馬 見之,曰:‘子無然。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唐 張九齡 《郡舍南有園畦雜樹聊以永日》詩:“我願從歸翼,無然坐自沉。” 明 劉基 《五月三日會王氏南樓》詩:“無然學兒女,愴恨 山陽 笛。”

(3).不是這樣。 漢 王符 《潛夫論·務本》:“今賦頌之徒,苟為饒辯屈蹇之辭,競陳誣罔無然之事,以索見怪於世。”

掩關

(1).關閉;關門。 唐 吳少徵 《怨歌行》:“ 長信 重門晝掩關,清房曉帳幽且閒。” 明 劉基 《辛卯仲冬雨中作》詩之一:“青燈無光掩關坐,飢鼠相銜啼過我。”

(2).坐關。指佛教徒閉門靜坐,以求覺悟。為期至少七天,長則不限。 唐 白居易 《秋山》詩:“何時解塵網,此地來掩關。” 清 唐孫華 《同友人游善果寺》詩:“客倦思尋榻,僧閒各掩關。”

詩詞推薦

答文起病中見寄兼訂西林之約原文_答文起病中見寄兼訂西林之約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