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

作者:王弘誨 朝代:明代

天池原文

躡蹬穿蘿度嶺危,逢人不識使君誰。

門開野寺青楓晚,泉隱天池綠蘚滋。

客過上方傳法密,僧歸古洞出山遲。

漫遊無事多題壁,寂歷蒼苔有斷碑。

詩詞問答

問:天池的作者是誰?答:王弘誨
問:天池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天池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參考注釋

躡蹬

踩踏石級。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仙人洞》:“洞在紅門內東山腰間,去碑樓三里。躡蹬而上,洞口僅容一人。” 李木庵 《登屴崱峰》詩:“攀藤躡蹬踏雲起,奮身直搗百靈宮。”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使君

漢代稱呼太守刺史,漢以後用做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樂府詩集·陌上桑》

野寺

野外廟宇。 唐 韋應物 《酬令狐司錄善福精舍見贈》詩:“野寺望山雪,空齋對竹牀。” 宋 蘇軾 《游杭州山》詩:“山平村塢迷,野寺鐘相答。” 清 張錫祚 《謁韋刺史祠》詩:“道心棲野寺,詩思冷秋塘。”

青楓

(1).蒼翠的楓樹。 唐 杜甫 《寄韓諫議注》詩:“鴻飛冥冥日月白,青楓葉赤天雨霜。” 宋 辛棄疾 《沁園春·有美人兮》詞:“覺來西望崔嵬,更上有青楓下有溪。” 清 陳維崧 《念奴嬌·送子萬弟之睢陽》詞:“白板船開,青楓樹老,極目徒悲切。”

(2).見“ 青楓浦 ”。

天池

(1).海。《莊子·逍遙遊》:“ 南冥 者,天池也。” 成玄英 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 南朝 宋 王韶之 《殿前登歌》:“沔彼流水,朝宗天池。” 唐 韓愈 《應科目時與人書》:“天池之濱,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

(2).天上 仙界 之池。 唐 韓愈 《漫作》詩之一:“ 玄圃 珠為樹,天池玉作砂。” 明 李東陽 《與李中舍應正同飲時暘邸》詩:“又如驟天馬,霧鬣天池通。” 趙光榮 《里湖紀游》詩之四:“神物在天池,煙雲與吞吐。”

(3).指山頂之池。 唐 杜甫 《天池》詩:“天池馬不到,嵐壁鳥纔通。” 宋 范仲淹 《天池》詩:“岳頂見天池,神異安可度。”

(4).星名。《晉書·天文志上》:“九坎間十星,曰天池。”

(5).穴位名。即承漿。參見“ 承漿 ”。

上方

(1).前面。《史記·滑稽列傳禇少孫論》:“﹝臣﹞竊不遜讓,復作故事滑稽之語六章,編之於左……以附益上方 太史公 之三章。”

(2).古代陰陽五行家指東方和北方。《漢書·翼奉傳》:“上方之情樂也,樂行姦邪,辰未主之。”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上方謂北與東也,陽氣所萌生,故為上。”

(3).天上;上界。《雲笈七籤》卷二二:“上方九天之上,清陽空虛之內,無色無象,無形無影。” 元 鄭廷玉 《忍字記》楔子:“有上方貪狼星,乃是第十三尊羅漢,不聽我佛講經説法。”《 * 詞話》第六十七回:“此物出於西域,非人間可有,沃肺融心,實上方之佳味。” 清 朱彝尊 《一半兒·天竺》曲:“散花新雨上方尊,落葉疏鐘下界聞。”

(4).住持僧居住的內室。亦借指佛寺。 唐 解琬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詩:“瑞塔臨初期,金輿幸上方。” 宋 孔武仲 《清涼寺》詩:“白寺荒灣略艤舟,攜笻來作上方游。” 明 何景明 《自山家歸寺》詩:“暝色延歸路,雲中見上方。” 潘飛聲 《題孝耕崇效寺楸陰感舊圖》詩:“南來彈指又滄桑,斜日疏鐘聽上方。”

(5).上邦,大國。《西遊記》第二八回:“這等好和尚,必是上方人物,不當小可的。”

(6).上級。 老舍 《四世同堂》七二:“他們以為她應當馬上向上方報告,不應私自拿主意,放 高第 回家。”

(7).同“ 尚方 ”。 漢 代官署名,主管制造、儲藏、供應帝王及皇宮中所用刀劍、衣食及日用玩好器物。《漢書·佞倖傳·董賢》:“下至 賢 家僮僕皆受上賜,及武庫禁兵,上方珍寶。”

(8).同“ 尚方 ”。泛指宮廷中主管膳食、方藥的官署。《明史·徐階傳》:“帝察 階 勤……召直 無逸殿 ,與大學士 張治 、 李本 俱賜飛魚服及上方珍饌。”《紅樓夢》第五七回:“彼時 賈母 又命將祛邪守靈丹及開竅通神散各樣上方秘制諸藥,按方飲服。”

(9).上方劍的簡稱。 清 李漁 《玉搔頭·止兵》:“一怒安邦,提戈代上方。軍威奮激人心癢,前旌未至聲至往。” 清 陸次雲 《圓圓傳》:“時 闖 師將迫畿輔矣,帝急召 三桂 對平臺,錫蟒玉,賜上方,託重寄命,守 山海關 。”參見“ 上方劍 ”。

傳法

(1).佛教謂師徒以佛法相傳授。 唐 顧況 《鄱陽大雲寺一公房》詩:“ * 聊傳法,空門不用情。”《五燈會元·西天祖師·彌遮迦尊者》:“六祖 彌遮迦尊者 ,中 印度 人也,既傳法,已游化至 北天竺國 。”《宋史·王安石傳》:“二人守其成模,不少失,時號 絳 為‘傳法沙門’, 惠卿 為‘護法善神’。”

(2).泛指以學問、方法相傳授。 唐 張籍 《隱者》詩:“問年長不定,傳法又非真。”

出山

(1) 到山外去

(2) 舊指隱士出任官職。借指出來主持某種事務或擔任某種職務

漫遊

隨意遊玩

漫遊世界

無事

(1).沒有變故。多指沒有戰事、災異等。《禮記·王制》:“天子無事,與諸侯相見,曰朝。” 鄭玄 註:“事謂征伐。”《史記·平準書》:“ 漢 興七十餘年之間,國家無事。”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邊境去矢石之憂,天下無事,百姓和樂。” 明 陳子龍 《議財用》:“若雲多事,則自古亦無無事之國也。”

(2).指無為。道家主張順乎自然,無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記·蘇秦列傳》:“竊為君計者,莫若安民無事,且無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問 《李道人崧陽歸隱圖》詩:“道人本無事,何苦塵中為?”

(3).無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無事而食,不可也。”《史記·張儀列傳》:“ 陳軫 曰:‘公何好飲?’ 犀首 曰:‘無事也。’”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三:“學堂日無事,驅馬適所願。” 宋 辛棄疾 《醜奴兒近·博山道中》詞:“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

(4).無須;沒有必要。《後漢書·臧洪傳》:“ 洪 於大義,不得不死;念諸君無事空與此禍,可先城未破,將妻子出。” 明 劉基 《題枯木圖》詩:“白髮死枕席,無事傷其躬。” 清 納蘭性德 《夢江南》詞:“ 江 南好,何處異京華?香散翠簾多在水,緑殘紅葉勝於花,無事避風沙。”

(5).無端;沒有緣故。《北齊書·神武帝紀下》:“今若無事背王,規相攻討,則使身及子孫,還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楊柳歌》:“定是 懷王 作計悞,無事翻覆用 張儀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詩:“威名功業吾何有?無事飄飄犯百蠻。”

題壁

(1) 在牆壁上題詩、寫字

(2) 寫在牆上的文字或詩句

寂歷

(1).凋零疏落。《文選·江淹〈王徵君微〉詩》:“寂歷百草晦,欻吸鵾雞悲。” 李善 註:“寂歷,彫疏貌。”一說閒曠貌,見 呂向 注。 宋 陸游 《游萬里橋南劉氏小園》詩:“我歸門復掩,寂歷掛斜陽。” 黃藥眠 《黃花崗的秋風暮雨》:“寂歷的黃花夾著細雨飄零,守墓的園丁深鎖園門何去?”

(2).猶寂靜;冷清。 南朝 梁 江淹 《燈賦》:“冬膏既凝,冬箭未度,悁連冬心,寂歷冬暮。” 唐 孟郊 《過彭澤》詩:“揚帆過 彭澤 ,舟人訝嘆息。不見種柳人,霜風空寂歷。” 金 邊元鼎 《晚行》詩:“隔浦行聞晚寺鐘,斷坡寂歷對寒松。” 清 錢謙益 《梅圃谿堂》詩:“梅花村落傍漁莊,寂歷繁英占草堂。”

蒼苔

青色苔蘚。 晉 潘岳 《河陽庭前安石榴賦》:“壁衣蒼苔,瓦被駁鮮,處悴而榮,在幽彌顯。” 唐 杜甫 《醉時歌》:“先生早賦《歸去來》,石田茅屋荒蒼苔。” 清 孫枝蔚 《醉題田家翁壁上》詩:“醉墨淋漓留在壁,莫教風雨生蒼苔。”

斷碑

斷裂殘缺的石碑。 宋 黃庭堅 《病起荊江亭即事》詩之五:“ 楊綰 當朝天下喜,斷碑零落臥秋風。” 元 傅若金 《韓淮陰廟》詩:“ 高帝 旌旗俱寂寞,斷碑零落後人看。” 清 方文 《富池晚泊》詩:“斷碑零落荒草間,欲考其詳罕知者。” 郁達夫 《釣台的春晝》:“囑託了他以煮飯燒菜的雜務,我和船家就從斷碑亂石中間爬上了 釣台 。”

詩詞推薦

天池原文_天池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