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帝王經世圖譜原文
後皇建極亮天工,法在六經幾部中。
守此治兮違此亂,慎惟始亦要惟終。
譜圖創見唐仲友,敘語詳言周子充。
詎止存羊愛其禮,須知示鵠折乎衷。
四千年里廢興夥,百廿篇間檃括融。
理世津梁心以慕,作君軌範聽當聰。
行間總是珍希有,座側恆應置一通。
寧曰纂言資博考,踐行益用勖吾躬。
詩詞問答
問:題帝王經世圖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帝王經世圖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帝王經世圖譜是什麼體裁?答:七排
注釋
1. 七言排律 押東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十四
2. 自堯至今四千一百餘歲舉成數也
參考注釋
後皇
天地的代稱。《楚辭·九章·橘頌》:“後皇嘉樹,橘徠服兮。” 王逸 註:“後,后土;皇,皇天也。” 宋 范成大 《峽石鋪》詩:“後皇嘉種不易熟,野草何為攙歲功!” 明 何景明 《雨頌》:“後皇惠鮮,終悔其傷。”
建極
(1).建立中正之道。語本《書·洪範》“皇建其有極”。 孔穎達 疏:“皇,大也。極,中也。施政教,治下民,當使大得其中,無有邪僻。”一說謂建立法度、準則。 蔡沉 集傳:“建,立也。極,猶北極之極。至極之義,標準之名,中立而四方之所取正焉者也。”《續資治通鑑·宋寧宗慶元八年》:“自 胡紘 、 劉德秀 去位, 侂胄 亦厭前事,故 鏜 等令言者以‘建極’之説投之。 侂胄 用其言,學禁漸弛。”
(2).指帝王即位。 唐 崔融 《為朝集使于思言等請封中嶽表》:“陛下寶命絪緼,元期肸蠁,包混元而建極,宅造化而開階,剖靈符於天,合至德於地。”
亮天
指天剛亮。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三:“緊接著工作隊又開了一個小會,意見達到了一致:明兒一亮天,工作隊全體動員去找窮而又苦的人們交朋友。” 畢方 鍾濤 《千重浪》第十六章五:“在 北大荒 ,夏天的黎明來得特別早,才兩點多鐘就已經亮天了。”
六經
六部儒家經典。《莊子·天運》:“ 孔子 謂 老聃 曰:‘ 丘 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久矣,孰知其故矣。’”《漢書·武帝紀贊》:“ 孝武 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 顏師古 註:“六經,謂《易》、《詩》、《書》、《春秋》、《禮》、《樂》也。” 漢 以來無《樂經》。今文家以為“樂”本無經,皆包含於《詩》、《禮》之中;古文家以為《樂》毀於 秦始皇 焚書。參見“ 六藝 ”。
譜圖
記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圖表。 明 歸有光 《夏氏世譜》:“其後支庶,並詳於譜圖。”
創見
獨到的見解
詳言
(1).謂言語審慎。《後漢書·張湛傳》:“及在鄉黨,詳言正色,三輔以為儀表。” 李賢 註:“詳,審也。”
(2).猶正言,直言。 宋 宋祁 《張尚書行狀》:“及司封駮,則詳言粹議,有 任傀 之沉正。”
(3).細說。《朱子語類》卷五七:“ 孟子 之意,是欲見其曲折而詳言之。”
子充
原為人名, 鄭國 的美男子。亦以謂美好的人。《詩·鄭風·山有扶蘇》:“不見 子充 ,乃見狡童。” 毛 傳:“ 子充 ,良人也。” 馬瑞辰 通釋:“《孟子》:‘充實之謂美。’《唐韻》:‘充,美也。’ 子充 猶言 子都 ,故為良人。”
須知
必須知道
須知勝利來之不易
千年
極言時間久遠。 晉 陶淵明 《輓歌詩》:“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蓋百代之儀表,千年之領袖。” 唐 盧照鄰 《中和樂章·歌登封》:“山稱萬歲,河慶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詞:“往事越千年, 魏武 揮鞭。”
廢興
(1).盛衰;興亡。《孟子·離婁上》:“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漢書·董仲舒傳》:“ 孔子 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也。故治亂廢興在於己。” 清 洪昇 《京東雜感》詩:“遠望窮高下,孤懷感廢興。” * 《八十抒懷》詩:“八十毋勞論廢興,長征接力有來人。”
(2).指官吏的晉升和黜退。《周禮·地官·遂大夫》:“凡為邑者,以四達戒其功事,而誅賞廢興之。”
檃括
亦作“ 檃栝 ”。1.矯正竹木邪曲的工具。揉曲叫檃,正方稱括。《荀子·性惡》:“枸木必將待檃栝烝矯然後直。” 楊倞 註:“檃栝,正曲木之木也。”《淮南子·修務訓》:“木直中繩,揉以為輪,其曲中規,檃括之力。”
(2).泛指矯正。 晉 葛洪 《抱朴子·酒誡》:“是以智者嚴櫽括於性理,不肆神以逐物。”
(3).就原有的文章、著作加以剪裁、改寫。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熔裁》:“蹊要所司,職在鎔裁,櫽括情理,矯揉文采也。”《宋史·文苑傳五·賀鑄》:“尤長於度曲,掇拾人所棄遺,少加檃括,皆為新奇。” 朱自清 《詩多義舉例·古詩一首》:“《涉江采芙蓉》一首全用《楚辭》,也許有點逐臣的意思,但那是有意櫽括,又當別論。”
理世
(1).治理天下。《管子·霸言》:“摶國不在敦古,理世不在善攻。”《戰國策·趙策二》:“故理世不必一道,便國不必法古。”《晉書·皇甫謐傳》:“道之所貴者,理世也;人之所美者,及時也。” 唐 黃滔 《丈六金身碑》:“理世之與化人,蓋殊路而同歸。”
(2).治世。太平盛世。 唐 白居易 《序洛詩》:“苟非理世,安得閒居。”
津梁
渡口和橋樑,比喻能起引導、過渡作用的事物或方法
亦不汝等將來之津梁也。——《魏書·卦軌傳》
軌範
法則,模範
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軌範。——《尚書序》
敬遵軌範,以資一生。——《魏書》
行間
進行離間。《新五代史·楚世家·馬希聲》:“ 荊南 高季昌 聞 殷 將 高郁 素教 殷 以計策而 楚 以彊,患之,嘗使諜者行間於 殷 , 殷 不聽。”
(1).行伍之間,指軍中。《商君書·畫策》:“行間之治連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拙無所處,罷無所生。”《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青 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間,不患無威。”《明史·姚張朱丘等傳贊》:“ 張玉 、 朱能 輩戮力行間,轉戰無前,隕身不顧。” 清 趙翼 《六哀詩·阿文成公》:“自此每戰伐,無不在行間。”參見“ 行伍 ”。
(2).行與行之間。指成行的物體之間。 宋 范成大 《插秧詩》:“種密移疎緑毯平,行間清淺縠紋生。”
(3).行與行之間。指文章的字句之間。 南朝 梁簡文帝 《答新渝侯和詩書》:“風雲吐於行間,珠玉生於字里。” 清 沉維鐈 《<國朝學案小識>序》:“指示周詳,聲情激越,婆心熱血,湧現行間。”
(4).行與行之間。指書法的分行布白。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九:“ 鍾元常 行間茂密,如雲鵠游天,群鳧戲海。”
行輩之間。 冰心 《寄小讀者》一:“倘若你們在風晨雨夕,在父親母親的膝下懷前,姊妹弟兄的行間隊里,快樂甜柔的時光之中;能聯想到海外萬里有一個熱情忠實的朋友……已遙遙的付與我以極大無量的快樂與慰安。”
總是
永遠地;無例外地
希有
同“稀有”
一通
(1).表數量。用於文章、檔案、書信、電報。 漢 班昭 《女誡》:“閒作《女誡》七章,願諸女各寫一通,庶有補益,裨助汝身。” 唐 元稹 《為蕭相國謝太夫人國號告身狀》:“恩賜臣母國號告身一通。”《儒林外史》第九回:“連忙將案尋出,用紙謄寫一通遞與他。” 郭沫若 《反正前後》七:“弄到第二天我們的 尹大都督 便下了一通罪己詔,深深的把 楊總監 褒獎了一場。”
(2).表數量。用於器物。《南齊書·張融傳》:“今送一通故衣,意謂雖故,乃勝新也。”《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今若立一通石碑在亭中,別請當今名筆寫此三字在內,可垂永久。”
(3).表數量。表動量。猶一遍,一次,一陣。《警世通言·李謫仙醉草嚇蠻書》:“天子聞之大喜,再命 李白 對番官面宣一通,然後用寶入函。” 魯迅 《<朝花夕拾>後記》:“只在新近因為白得了一個月的薪水這才發狠買來的《太平御覽》上查了一通,到底查不著。” 瞿秋白 《慈善家的媽媽》:“他憤恨極了,就跑上慈善家的大門,破口大罵了一通。” 毛 * 《整頓黨的作風》:“有些同志卻在那裡‘無的放矢’,亂放一通,這樣的人就容易把革命弄壞。”
(4).表數量。擊鼓的一個段落。 明 楊慎 《丹鉛總錄·瑣語》:“鼓三百三十槌為一通,鼓止角動,吹十二聲為一疊,故 唐 詩有疊鼓鳴笳之句。出《衛公兵法》。”
(5).全部,通通。 趙樹理 《李家莊的變遷》十六:“我看不如咱們站起隊來教武委會主任挑,把不能用的挑出去,餘下咱們一通去!”
纂言
撰述。 唐 韓愈 《進學解》:“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元。”
博考
普遍廣泛地查考。《<書>序》:“博考經籍,採摭羣言,以立訓傳。”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卷三:“增此三字,文義始明,書所以貴乎博考也。” 魯迅 《故事新編·序言》:“我是不薄‘庸俗’,也自甘‘庸俗’的,對於歷史小說則以為博考文獻,言必有據焉。”
踐行
實踐;實行
踐行諾言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故園二月正芳菲姜特立《畫堂春》
- 莫言一木難支廈,須向中流力障瀾王邁《送真西山赴召》
- 提撕秘思不可傳,常存形影勿孤露宋太宗《緣識》
- 狂風猛雨日將暮,舞榭歌台人乍稀邵雍《落花吟》
- 齊師成都來,春風掀竹笠王灼《送智齊師出峽》
- 人生若未免離別,不如碌碌無知音
- 直待負水順,搖艫離江灣李呂《喜入杉嶺》
- 杯寒薦園實,食儉煮溪毛
- 明朝不爨鼾撼壁,裘馬借人無德色陳傅良《送陳益之架閣》
- 心知那有揚州鶴,更問儂當作麽生
![題帝王經世圖譜原文_題帝王經世圖譜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