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劉延中廷直見贈

作者:釋道潛 朝代:宋代

次韻劉延中廷直見贈原文

劉郎世胄子,苦學窮淵源。

羞為一掬清,欲效千丈渾。

君看長鯨質,澗壑豈所存。

操觚妙述作,斧鑿無纖痕。

鍾牙不世出,審音誰復論。

鵷雛理勁翮,雲漢思孤鶱。

上追鸞皇游,下棄燕雀喧。

建安誇七子,壯氣君可吞。

九衢苦昏霾,槐陰蔽重門。

良辰為我飯,滿案餘芳蓀。

軟語夜達旦,未覺罷神魂。

須知名教樂,不羨富貴尊。

詩詞問答

問:次韻劉延中廷直見贈的作者是誰?答:釋道潛
問:次韻劉延中廷直見贈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元韻

參考注釋

劉郎

(1).指 南朝 宋武帝 劉裕 。《宋書·符瑞志上》:“逆旅嫗曰:‘ 劉郎 在室內,可入共飲酒。’”

(2).指 漢武帝 劉徹 。 唐 李賀 《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 劉郎 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3).指 漢高祖 劉邦 。 宋 辛棄疾 《六么令》詞:“長喜 劉郎 馬上,肯聽詩書説。”

(4).指 三國 蜀 先主劉備 。 宋 王千秋 《賀新郎·石城弔古》詞:“要約 劉郎 銅雀醉,底事遽爭 荊 楚 。”

(5).指 東漢 劉晨 。相傳 劉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採藥,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歸,抵家子孫已七世。 唐 司空圖 《遊仙》詩之二:“ 劉郎 相約事難諧,雨散雲飛自此乖。” 後蜀 顧夐 《虞美人》詞:“此時恨不駕鸞皇,訪 劉郎 。” 清 無名氏 《後會仙記》:“ 劉郎 曾否訪仙山,柳色青春正可攀。”

(6).借指情郎。 宋 周邦彥 《蘇幕遮》詞:“翠屏深,香篆裊。流水落花,不管 劉郎 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只願扇兒寄去的速,師父束裝得早,三月三 劉郎 到了,攜手兒下妝樓。”參見“ 劉阮 ”。

(7). 唐 劉禹錫 《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 玄都觀 里桃千樹,儘是 劉郎 去後栽。”此為 禹錫 自稱,後因以“劉郎”指 禹錫 。 唐 白居易 《醉中重留夢得》詩:“ 劉郎 劉郎 莫先起, 蘇臺 蘇臺 隔雲水。”

胄子

(1).古代稱帝王或貴族的長子。《書·舜典》:“ 夔 !命汝典樂,教胄子。” 孔 傳:“胄,長也,謂元子以下至卿大夫子弟。” 孔穎達 疏:“繼父世者,惟長子耳,故以胄為長也。”按, 清 王引之 《經義述聞·尚書上》“教胄子”,以《說文》引作“教育子”,《史記·五帝本經》則作“教穉子”,認為“育子,穉子也”。“育、胄古聲相近,作胄者假借字耳”。並謂“教胄”兩字當連續,則以“教胄”即教育,與舊注異。 晉 潘岳 《世祖武皇帝誄》:“胄子入學,辟雍宗禮。” 宋 張栻 《宇文閬州志》:“ 栻 嘗以謂,自先王教胄子之法壞,大家世族不得盡成其材。”

(2).國子學生員。 晉 潘尼 《釋奠頌》:“莘莘胄子,祁祁學生。”《隋書·高祖紀下》:“而國學胄子,垂將千數,州縣諸生,鹹亦不少。” 唐 杜甫 《折檻行》:“青衿胄子困泥塗,白馬將軍若雷電。”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五:“ 知節 , 全義 之子也。七歲父卒, 太祖 軫念曰:‘真羽林孤兒也。’召入內,送國子學,列青衿胄子之間。”

苦學

刻苦學習。 唐 李商隱 《詠懷寄秘閣舊僚二十六韻》:“懸頭曾苦學,折臂反成醫。” 宋 蘇軾 《留別叔通元弼坦夫》詩:“有如 袁伯業 ,苦學到衰老。” 巴金 《沉落》:“苦學能夠戰勝一切,學問的宮殿不分貧富都可以進去。”

淵源

源流,本原

測其淵源,覽其清濁,未有厲俗獨行若寧者也。——《三國志·管寧傳》

事物淵源

一掬

亦作“ 一匊 ”。兩手所捧(的東西)。亦表示少而不定的數量。《詩·小雅·采綠》:“終朝采緑,不盈一匊。” 毛 傳:“兩手曰匊。”《文子·上德》:“土之勢勝水,一掬不能塞江河。”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胡荽》:“一升子與一掬濕土和之。” 唐 賈島 《望山》詩:“虬龍一掬波,洗盪千萬春。” 清 丘逢甲 《去歲初抵鮀江,今仍客游至此,思之憮然》詩:“西風一掬哀時淚,流向秋江作怒濤。” 聞一多 《收回》詩:“留心那一掬溫存,幾朵吻。”

千丈

極言其長、高、深。《史記·貨殖列傳》:“薪稾千車,船長千丈。” 北周 庾信 《終南山義谷銘》:“壁立千丈,峯橫萬仞。” 唐 白居易 《續古詩》之七:“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

看長

看得遠,有遠見。《醒世姻緣傳》第十五回:“ 晁夫人 道:‘狗!是甚么是,我只説是爺兒們不看長!’”《醒世姻緣傳》第十九回:“你若不茁茁實實的説與他,狗攬三堆屎,有了和尚,他還有‘寺’哩!甚么是看長的人!咱做這枉躭虛名的勾當。”

澗壑

(1).溪澗山谷。 南朝 梁 孔燾 《往虎窟山寺》詩:“苹荇緣澗壑,蘿葛蔓松楠。” 宋 蘇軾 《虎丘寺》詩:“陰風生澗壑,古木翳潭井。”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二:“作詩多有佳句,其《過潁亭》云:‘九山西絡煙霞去,一水南吞澗壑流。’”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滑縣之捷》:“賊皆潰散,墜澗壑死者無算。”

(2).指隱居處。 明 陳濟生 《懷友》詩:“煙霞共照鬚眉色,著述堪娛澗壑心。” 清 顧炎武 《梓潼篇贈李中孚》詩:“忽下弓旌召,難為澗壑留。”

所存

謂心志所在。《孟子·盡心上》:“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 朱熹 集註:“心所存主處。” 明 方孝孺 《戇窩記》:“余少慕古之戇者,欲起 長孺 、 子布 與之交而不可得,則思博交海內之士,以觀其所存。”

操觚

執簡。謂寫作。《文選·陸機<文賦>》:“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 李善 註:“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書,猶今之簡也。”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三:“ 林公 每出首唱, 徐 密寫韻歸,眾方操觚,內子詩已來,必可觀也。” 明 宋濂 《王冕傳》:“操觚賦詩,千百言不休。”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此非操觚之士,獨憑神思構架而然也。”

述作

(1).《禮記·樂記》:“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明聖者,述作之謂也。”述,傳承;作,創新。後用以指撰寫著作。《後漢書·班彪傳》:“ 彪 既才高而好述作,遂專心史籍之閒。”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公自幼及長,述作不倦。” 清 姚鼐 《<西魏書>序》:“讀者知其網羅放失,述作之志,存焉可也。”

(2).指著作,作品。 唐 劉長卿 《送薛據宰涉縣》詩:“夫君多述作,而我常諷味。” 章炳麟 《秦獻記》:“秘書私篋,無所不燒;文學述作,無所不禁。”

斧鑿

在石面鑿棱用的鑿子

鍾牙

鍾子期 、 俞伯牙 的並稱。《楚辭·劉向<九嘆·思古>》:“ 鍾 牙 已死,誰為聲兮?” 王逸 註:“ 鍾 , 鍾子期 。 牙 , 伯牙 也。” 宋 范仲淹 《次韻和劉夔判官對雪》:“載歌勞 郢 謝,一奏待 鍾 牙 。”參見“ 鍾子期 ”。

不世

非凡,罕有

審音

(1).辨別音調。《禮記·樂記》:“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 清 吳偉業 《八風詩·南風》:“ 師曠 審音吹不競, 鍾儀 懷土操誰傳。”

(2).通曉詩的音韻。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二:“六朝以來,黃鐘瓦缶,審音者自能辨之。”

(3).審定字的讀音。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下·賓白》:“古人造字審音,使居平仄之介。”

(4).謂識別清議之聲、輿論之聲。 金松岑 《心聲》:“斯音也。號召眾籟之喑噎,披豁群竅之聾瞶……有善審音者,入吾國,遘我士,可以悚然而退,不得曰國無人國無人矣。”

鵷雛

亦作“ 鵷鶵 ”。1.傳說中與鸞鳳同類的鳥。《莊子·秋水》:“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金 元好問 《南冠行》:“王孫上客生光煇,竹花不實鵷雛飢。”

(2).鳳雛。比喻有才望的年青人。《舊唐書·薛收傳》:“ 元敬 , 隋 選部郎 邁 之子,與 收 及族兄 德音 齊名,世稱‘ 河東 三鳳’。 收 為長雛, 德音 為鸑鷟, 元敬 年最少為鵷鶵。” 金 元好問 《德修家兒子》詩:“鳳山自有鵷鶵種,九子相從不厭遲。” 清 方文 《寄懷子建李明府署中》詩之一:“世亂強為客,家貧長傍人。鵷鶵稱外傅,馬隊作比隣。”自註:“明府公子出其門。”

勁翮

(1).矯健的翅膀。 漢 劉楨 《鬥雞》詩:“長翹驚風起,勁翮正敷張。”

(2).借指猛禽。《文選·張協<七命>》:“剪剛豪,落勁翮。” 張銑 註:“剛豪,獸也;勁翮,鳥也。”

(3).喻勇力。 唐 杜甫 《八哀詩·贈司空王公思禮》:“司空出東夷,童稚刷勁翮。” 仇兆鰲 註:“勁翮,比其勇力。”

雲漢

(1) 銀河

倬彼雲漢,昭回於天。——《詩·大雅·雲漢》

(2) 高空

萬乘華山下,千岩雲漢中。—— 張九齡《奉和聖制途經華山》

孤鶱

(1).獨自飛翔。 南朝 梁 沉約 《銷聲贊》:“若人焉往?斯理空存。天標已曖,絶羽孤鶱。” 宋 陸游 《春晚》詩:“擘浪忽看魚對躍,入雲時見鶴孤鶱。”

(2).高升,騰達。 唐 杜甫 《覽柏中允兼子侄數人除官制詞》詩:“作歌挹盛事,推轂期孤鶱。” 宋 陸游 《暇日》詩:“舊友無書知獨冷,小兒有命會孤鶱。”

(3).超逸;與眾不同。 唐 杜甫 《贈比部蕭郎中十兄》詩:“詞華傾後輩,風雅靄孤鶱。” 周密 《齊東野語》卷十引 宋 牟端明 《返棹圖贊》:“孤鶱兮風雅,唾視兮爵祿。”

鸞皇

亦作“ 鸞凰 ”。1.鸞與鳳。皆瑞鳥名。常用以比喻賢士淑女。《楚辭·離騷》:“鸞皇為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 王逸 註:“鸞皇,俊鳥也。皇,雌鳳也。以喻仁智之士。” 唐 韓愈 《苦寒》詩:“鸞皇苟不存,爾固不在占。”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驛里相逢》:“老夫人,你平日呵,本是個天上鸞凰,今日受此大難呵,反做了風中塵垢。” 徐嘉 《論詩絕句》之十六:“ 彭城 二老嘯鸞凰,一闋勤王淚滿觴。”

(2).鸞凰配對。比喻夫妻或情侶。 元 荊乾臣 《醉花陰·閨情》套曲:“分鶯燕,拆鸞凰,總是離人苦斷腸。” 明 高濂 《玉簪記·回觀》:“因此上收入在雲房,今日呵,那知道為你結鸞凰。” 清 李漁 《比目魚·發端》:“ 劉旦 生來饒艷質, 譚生 一見鍾情極,默訂鸞凰人不識。”

燕雀

(1) 一種顏色鮮明的雀(Fringilla montifringilla),繁殖在亞洲和歐洲北部,冬季向南遷徙,常作為籠鳥

(2) 燕和雀,比喻微賤或器量志向小的人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史記·陳涉世家》

棄燕雀之小志。——丘遲《與陳伯之書》

建安

東漢獻帝劉協的年號(公元196—219年)

漢末 建安中。——《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七子

(1).指 春秋 鄭國 七大夫。《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鄭伯 享 趙孟 於 垂隴 , 子展 、 伯有 、 子西 、 子產 、 子大叔 、二 子石 從。 趙孟 曰:‘七子從君以寵 武 也,請皆賦以卒君貺, 武 亦以觀七子之志。’”

(2).指 周褒姒 的七個親黨。《後漢書·左雄傳》:“及 幽 厲 昏亂,不自為政, 褒 艷 用權,七子党進,賢愚錯緒,深谷為陵。” 李賢 註:“七子皆 襃姒 之親黨,謂 皇甫 為卿士 仲允 為膳夫, 家伯 為宰, 番 為司徒, 蹶 為趣馬, 棸子 為內史。 楀 為師氏也。 厲 王淫於色,七子皆用,言妻黨盛也。”

(3).指 漢景帝 時同時起兵的 吳 楚 等七諸侯國之王。《文選·陸機<五等論>》:“是以諸侯阻其國家之富,憑其士民之力,勢足者反疾,土狹者逆遟,六臣犯其弱綱,七子衝其漏網。” 李善 註:“《漢書》曰:‘ 景帝 即位, 朝錯 説上,令削 吳 。及書至, 吳王 起兵誅 漢 吏二千石以下, 膠西 膠東 淄川 濟南 楚 趙 亦皆反也。’”

(4).指 漢 末 建安 時期作家 孔融 、 陳琳 、 王粲 、 徐幹 、 阮瑀 、 應瑒 、 劉楨 等七人,稱 建安 七子。見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 唐 羅隱 《寄酬鄴王羅令公》之一:“書札二 王 爭巧拙,篇章七子避風流。” 胡蘊玉 《中國文學史序》:“其時三祖葉其高論,七子分其麗則,《翰林》總其菁華,《典論》詳其藻絢。”

(5). 明 代 弘治 、 正德 年間 李夢陽 、 何景明 、 徐禎卿 、 邊貢 、 康海 、 王九思 、 王廷相 等七人,並以文章名世,稱“前七子”。見《明史·李夢陽傳》。又 嘉靖 、 隆慶 時期 李攀龍 、 謝榛 、 梁有譽 、 宗臣 、 王世貞 、 徐中行 、 吳國倫 等七人,亦以文章名世,稱“後七子”。見《明史·李攀龍傳》。

(6). 漢 代宮中女官名。《漢書·外戚傳序》:“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之號焉……七子視八百石,比右庶長。”

壯氣

(1).豪邁、勇壯的氣概。《三國志·吳志·甘寧傳》:“ 寧 厲聲問鼓吹何以不作,壯氣毅然, 權 尤嘉之。”《北齊書·高昂傳》:“﹝ 高昂 ﹞幼稚時,便有壯氣。長而俶儻,膽力過人,龍眉豹頸,姿體雄異。” 唐 韓愈 《贈族侄》詩:“我年十八九,壯氣起胸中。作書獻雲闕,辭家逐秋蓬。”《三國演義》第八二回:“ 先主 曰:‘朕正欲觀汝壯氣。’即命 關興 前往。” 黃興 《廣州三月二十九革命之前因後果》:“然自此役後,同志不以挫折灰其壯氣,圖謀再舉,彌增激厲。”

(2).旺盛發達的地氣。堪輿家所稱主世代興旺的土地風水。《新唐書·杜正倫傳》:“諸 杜 所居號 杜固 ,世傳其地有壯氣,故世衣冠。”

九衢

(1).縱橫交叉的大道;繁華的街市。《楚辭·天問》:“靡蓱九衢,枲華安居。” 王逸 註:“九交道曰衢。” 游國恩 纂義:“靡蓱九衢,即謂其分散如九達之衢也。” 唐 韋應物 《長安道》詩:“歸來甲第拱皇居,朱門峨峨臨九衢。” 明 劉基 《秋興》詩之一:“九衢車馬如流水,儘是 邯鄲 夢裡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席方平》:“飛揚跋扈,狗臉生六月之霜;隳突叫號,虎威斷九衢之路。”

(2).草名。《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九衢之草千計,四照之花萬品。” 劉良 註:“九衢草其枝交錯,相重九出也。” 南朝 梁元帝 《為妾弘夜姝謝東宮賚合心花釵啟》:“ 夜姝 昔往 陽臺 ,雖逢四照。曾游 澧浦 ,慣識九衢。”

昏霾

(1).光線昏暗。 唐 劉禹錫 《寄李六侍御》詩:“南國異氣候,火旻尚昏霾。”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既而昏霾,大風震雷,暴雨如瀉。” 清 金農 《次香山驛》詩:“昏霾睞眼脂流泔,欲覓清陰少楊柳。”

(2).昏昧,不高明。《南齊書·王融傳》:“而識用昏霾,經術疎淺。”

(3).比喻亂世或 * 勢力。《文選·顏延之<和謝監靈運>》:“徒遭良時詖,王道奄昏霾。” 李善 註:“昏霾,喻世亂也。” 宋 王安石 《和董伯懿詠裴晉公平淮西將佐題名》:“ 憲皇 初起眾未信,意欲立掃除昏霾。”

陰蔽

猶隱蔽。《國語·越語下》:“後無陰蔽,先無陽察。” 韋昭 註:“後動者太舒靜,為陰蔽也。先動者太顯露,為陽察也。”《淮南子·道應訓》:“石上不生五穀,禿山不游麋鹿,無所陰蔽也。”

重門

(1).謂層層設門。 漢 張衡 《西京賦》:“重門襲固,姦宄是防。” 晉 左思 《蜀都賦》:“華闕雙邈,重門洞開。” 唐 杜甫 《彭衙行》:“延客已曛黑,張燈啟重門。” 宋 張先 《青門引》詞:“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

(2).宮門;屋內的門。《文選·謝朓<觀朝雨>詩》:“平明振衣坐,重門猶未開。” 呂向 註:“重門,帝宮門也。” 唐 李白 《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詩:“價重 銅龍樓 ,聲高重門側。” 宋 張元乾 《怨王孫》詞:“紅潮醉臉,半掩花底重門。”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閨詠》:“鎖香閨慵窺蝶翅,掩重門休看蜂隊。” 清 王灼 《游歙西徐氏園記》:“由堂左折,循牆入重門,中敞以廣庭,前繚以曲榭。”

(3).猶重關。喻指邊防要塞。《梁書·武帝紀下》:“不能使重門不閉,守在海外,疆埸多阻,車書未一。”《明史·孫繼魯傳》:“天設重險,以藩衛國家,豈可聚師曠野,洞開重門以延敵?”

良辰

美好的時光。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九:“良辰在何許,凝霜霑衣襟。” 唐 李商隱 《流鶯》詩:“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要知天道忌全,人情忌滿,美景不長,良辰難再。”

為我

戰國 時期 楊朱 主張的“損一毫利天下不與,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學說。《孟子·盡心上》:“ 楊子 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芳蓀

香草名。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彭蠡湖口作》詩:“乘月聽哀狖,浥露馥芳蓀。” 唐 杜甫 《別李義》詩:“憶昔初見時,小襦繡芳蓀。” 清 趙翼 《永昌吊徐武功楊升庵》詩:“欲採芳蓀酹杯酒,百年遺蹟已沉淪。”

軟語

(1)

(2) 體貼溫柔委婉的話

溫情軟語

(3) 音調柔和的語言

達旦

整整一夜;直到天明

他通宵達旦地工作

神魂

心神;神志

神魂顛倒

須知

必須知道

須知勝利來之不易

名教

以“三綱”、“五常”為主要內容的封建禮教。西漢武帝時,把符合封建統治利益的政治觀念、道德規範確立和制定為名分、名目、名節等,以進行教化,習稱“以名為教”。後受到進步思想家的抨擊。

不羨

不過分。《淮南子·精神訓》:“無天下不虧其性,有天下不羨其和。” 高誘 註:“羨,過;和,適也。”

貴尊

猶尊貴。 三國 魏 曹植 《登台賦》:“同天地之矩量兮,齊日月之輝光;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年壽於 東王 。”

詩詞推薦

次韻劉延中廷直見贈原文_次韻劉延中廷直見贈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