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恭要賦薌林

作者:張守 朝代:宋代

伯恭要賦薌林原文

相門耆舊典刑餘,戚里豪華習氣除。

游遍雲山行樂耳,種成香草賦歸歟。

紉芳蘭畹餘幽佩,辟蠹芸堂有舊書。

奎畫煌煌照林壑,只應門外看鋒車。

詩詞問答

問:伯恭要賦薌林的作者是誰?答:張守
問:伯恭要賦薌林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伯恭要賦薌林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張守的名句有哪些?答:張守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魚韻

參考注釋

相門

宰相之家。 唐 劉禹錫 《送李友路秀才赴舉》詩:“誰憐相門子,不語望秋山。” 清 黃鷟來 《和陶飲酒》之十八:“ 仲父 脫纍囚,相門遂樹塞。”

耆舊

年高望重者。《漢書·蕭育傳》:“上以 育 耆舊名臣,乃以三公使車,載 育 入殿中受策。” 唐 杜甫 《憶昔》詩之二:“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説。” 元 虞集 《蘇武慢》詞:“空自笑 洛下 書生, 襄陽 耆舊,夢底幾時曾見。” 清 方苞 《白雲先生傳》:“當是時, 三楚 、 吳 、 越 耆舊,多立名義,以文術相高。” 鄭澤 《壬子秋日作詩奉呈》:“煌煌《邱》與《索》,淵粹惟耆舊。先生守遺經,清風淡儒素。”

典刑

(1) 常刑

(2) 掌管刑罰

釋之典型,國憲以平。——《漢書·敘傳下》

(3) 受死刑

屈招藥死了公公,今日赴法場典刑。——元· 關漢卿《竇娥冤》

戚里

(1).帝王外戚聚居的地方。《史記·萬石張叔列傳》:“於是 高祖 召其姊為美人,以 奮 為中涓,受書謁,徙其家 長安 中 戚里 。” 司馬貞 索隱引 顏師古 曰:“於上有姻戚者皆居之,故名其里為 戚里 。”《文選·左思<魏都賦>》:“亦有 戚里 ,寘宮之東。” 呂延濟 註:“ 戚里 ,外戚所居之里。” 北周 庾信 《春賦》:“移 戚里 而家富,入 新豐 而酒美。” 唐 戴叔倫 《長安早春贈萬評事》詩:“春風歸 戚里 ,曉日上花枝。”

(2).借指外戚。《後漢書·張霸傳贊》:“ 霸 貴知止,辭交戚里。”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立秋》:“中貴戚里,取索供賣。” 清 吳偉業 《圓圓曲》:“許將戚里箜篌伎,等取將軍油碧車。”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四:“朝臣戚里,夤緣關通。”

(3).泛指親戚鄰里。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細柳》:“村中有貨美材者,女不惜重直致之,價不能足,又多方乞貸於戚里。”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新郎》:“村人有為子娶婦者,新人入門,戚里畢賀。”

豪華

(1) 富麗堂皇,以富裕、奢侈為特徵的

豪華飯店

(2) 過分鋪張,牽涉大量的支出或費用的

生活豪華

習氣

不良的習慣或作風

官僚習氣

雲山

(1).雲和山。 南朝 梁 吳均 《同柳吳興烏亭集送柳舍人》詩:“雲山離晻曖,花霧共依霏。” 唐 王昌齡 《過華陰》詩:“雲起 太華山 ,雲山共明滅。” 宋 蘇舜欽 《無錫惠山寺》詩:“雲山相照翠會合,殿閣對起涼參差。”

(2).高聳入雲之山。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雲山萬里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揚塵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詩:“西塞雲山遠,東風道路長。”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既而 秋圃 揭換壁紙,又得數詩……又一首曰:‘咫尺樓窗夜見燈,雲山似阻幾千層。’”

(3).遠離塵世的地方。隱者或出家人的居處。 南朝 梁 江淹 《蕭被侍中敦勸表》:“臣不能遵煙洲而謝 歧伯 ,迎雲山而揖 許由 。” 胡之驥 註:“ 阮嗣宗 《勸晉王牋》曰:‘臨滄洲而謝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許由 。’” 唐 元稹 《修龜山魚池示眾僧》詩:“雲山莫厭看經坐,便是浮生得道時。” 元 劉因 《贈狂道士》詩:“得意雲山是處過,逢人對酒即高歌。”

行樂

一般以為是“尋歡作樂”、“享樂”的同義詞,只是感 * 彩略有不同

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把“行樂”講成“持樂觀態度”比較更接近作者原意)。——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世間行樂亦如此。——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香草

栽培用於烹調的一種芳香草本植物

賦歸歟

見“ 賦歸 ”。

芳蘭

蘭花。古人常以喻君子。 晉 陸機 《擬涉江采芙蓉》詩:“上山采瓊蘂,穹谷饒芳蘭。”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思樹芳蘭,剪除荊棘。”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我有芳蘭,民胥攸詠。” 宋 柳永 《秋蕊香》詞:“留不得光陰催促,奈芳蘭歇,好花謝。” 清 龔自珍 《水仙花賦》:“時則艷雪鋪巒,懿芳蘭其未蕊;玄冰薦月,感雅蒜而先花。”

幽佩

用幽蘭連綴而成的佩飾。語本《楚辭·離騷》:“扈江離與薜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宋 蘇軾 《刁景純賞瑞香花憶先朝侍宴次韻》:“欲贈佳人非泛 洧 ,好紉幽佩弔沉 湘 。”

有舊

過去曾有交往

這秋桐便和賈璉有舊,從未來過一次。——《紅樓夢》

經略洪承疇與之有舊。—— 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奎畫

指帝王的墨跡。 宋 張淏 《雲谷雜記》卷三:“ 光宗 因大書‘神泉’二字遺之,云:‘持歸,隨意鑿一泉。’……奎畫今刻之泉上。” 元 李冶 《敬齋古今黈拾遺》卷一:“世以祕監為奎府,御書為奎畫,謂奎宿主文章也,故 宋 有奎文閣、寶奎樓之稱。” 清 厲鶚 《開浚西湖碑記》:“天章奎畫,照映湖山。”

煌煌

明亮輝耀貌

明星煌煌

林壑

樹林和山谷

應門

照管門戶。指應接叩門之意

內無應門五尺之童。——李密《陳情表》

應門的領客入廳

鋒車

即追鋒車。常指朝廷用以徵召的疾馳之車。 宋 陳師道 《賀亳州林樞密書》:“恐坐席之未溫,而鋒車之迅召。” 宋 張孝祥 《蝶戀花·送劉恭父》詞:“袞袞鋒車還急詔。滿眼 瀟湘 ,總是恩波渺。” 清 吳偉業 《送曹秋岳以少司農遷廣東左轄》詩之一:“早晚 酇侯 能薦達,鋒車好促舍人裝。” 靳榮藩 集覽引《晉書·輿服志》:“追鋒之名,蓋取其迅速也。”參見“ 追鋒車 ”。

詩詞推薦

  • 題曾無疑雲巢

    楊萬里宋代〕蘭芷溪頭子曾子,日飯蘭花飯溪水。猶嫌塵土涴荷衣,移家龍山西復西。清晨芒屨上山觜,瞥見寸雲石邊起。忽追
  • 嶽麓寺

    趙汝譡宋代〕霽景映蒼麓,嵐光泛層巒。清和愜幽步,窈繚窮遐觀。偶與文會俱,未覺心賞闌。一窗奧明具,萬象高下寬。城郭
  • 西林橋

    董嗣杲宋代〕水竹雲山拱畫圖,因懷喚渡想東都。雨遺晴蝀銜西照,風遏春船入里湖,闌曲只供遊子憑,林間今有隱人無。
  • 已亥雜詩 163

    龔自珍清代〕與吾同祖硯北者,仁願如兄壯歲亡。從此與誰談古處,馬婆巷外立斜陽。
    伯恭要賦薌林原文_伯恭要賦薌林的賞析_古詩文
  • 淮上寄趙茂實

    戴復古宋代〕渺渺長淮路,秋風落木悲。乾坤限南北,胡虜迭興衰。志士言機會,中原入夢思。江湖好山色,都在夕陽時。
    伯恭要賦薌林原文_伯恭要賦薌林的賞析_古詩文
  • 狄煥唐代〕數點當秋霽,不知何處峰。更無聲接續,空有影相隨。
    伯恭要賦薌林原文_伯恭要賦薌林的賞析_古詩文
  • 蒔蘭一首

    蘇籀宋代〕湘纍鞙佩南邦媚,天女襟期絕世薌。藝植便應彌九畹,孰知苓藿與詹糖。
  • 經湛長史草堂

    呂渭唐代〕岩居舊風景,人世今成昔。木落古山空,猿啼秋月白。誰同西府僚,幾謝南平客。摧殘松桂老,蕭散煙雲夕。跡留
    伯恭要賦薌林原文_伯恭要賦薌林的賞析_古詩文
  • 金字經·重到湖上

    任昱元代〕碧水寺邊寺,綠楊樓外樓,閒看青山雲去留。鷗,飄飄隨釣舟。今非舊,對花一醉休。
  • 乾會聖節賜宴

    董嗣杲宋代〕瑞靄薰風遍赤墀,共歌隨佛下生時。報班立筍嵩呼遠,接宴簪花拜舞遲。聯坐不矜朝士貴,綴員深愧醴曹卑。山中
  • 華延年卜寺

    劉夢求宋代〕邲鑒總龜如往學,未見才名能廣博。希點若來參學時,同年從此不須疑。
  • 漁家傲

    李光宋代〕海外無寒花發早。一枝不忍簪風帽。歸插淨瓶花轉好。維摩老。年來卻被花枝惱。忽憶故鄉花滿道。狂歌痛飲俱年
    伯恭要賦薌林原文_伯恭要賦薌林的賞析_古詩文
  • 益壽美金花

    侯善淵元代〕真仙秘訣。志信忠良須引接。臨義堤防。勿信邪言說短長。玉機漏泄。法眼靈光清皎潔。洞鑒精微。寶桂寒林素羽
    伯恭要賦薌林原文_伯恭要賦薌林的賞析_古詩文
  • 袁提乾輓詩二首

    戴表元宋代〕短世誰無死,深山獨有歸。送車晴起霧。埋碣夜生輝。晦朔雞鳴在,江山鶴夢非。剛言仁者壽,近事例多違。
    伯恭要賦薌林原文_伯恭要賦薌林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昌言舍人得告蜀三首

    司馬光宋代〕迢遞銅梁道,凝嚴青鎖闈。負書當日去,鳴玉此時歸。鄉樹迎朱轂,江花照錦衣。臨邛不足並,榮耀古今稀。
  • 贈王先生

    趙嘏唐代〕太一真人隱翠霞,早年曾降蔡經家。羽衣使者峭於鶴,鳥爪侍娘飄若花。九鼎欄桿窺馬齒,三山窕窈步雲涯。時因
    伯恭要賦薌林原文_伯恭要賦薌林的賞析_古詩文
  • 招景仁飲

    韓維宋代〕紅薇花拆萱草丹,萬鈴嘉菊重台蓮。問公此時胡不飲,樂有至理須鑽研。後夔已遠師曠死,寂寞千載無其傳。公窮
  • 望永阜陵

    陸游宋代〕龍飛回首尚如新,忽閱人間四十春。聖主已嚴天上駕,孤臣歸作道傍民。傾河尚恨難供淚,衛社何由得致身?獨立
    伯恭要賦薌林原文_伯恭要賦薌林的賞析_古詩文
  • 紹興朝會十三首

    佚名宋代〕鉤陳肅列,金奏棄庭。顒印南面,如日之升。垂衣拱手,治無能名。順屐獻幾,大安大榮。
    伯恭要賦薌林原文_伯恭要賦薌林的賞析_古詩文
  • 清心鏡 京兆全真庵

    馬鈺元代〕皮張仙,修造主。一身兩役,兼為化主。修庵舍、獨辦一間,禱長安施主。論修行,分賓主。悟取氣神,與身為主
    伯恭要賦薌林原文_伯恭要賦薌林的賞析_古詩文
伯恭要賦薌林原文_伯恭要賦薌林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