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馬長城窟行

作者:江源 朝代:明代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

驅車登邊隅,四牡寒風呼。

雲是古長城,堅永凝川塗。

舉首見陰山,落日懸穹廬。

漢兵數飲馬,秦人曾備胡。

長天絕飛鳥,荒堠鳴妖狐。

髑髏枕草根,恐是築城徒。

往事不暇問,吾將吊扶蘇。

故國豈不思,猶未平匈奴。

將遵充國訃,獻上金城圖。

功成受薄賞,拂衣歸閒居。

詩詞問答

問:飲馬長城窟行的作者是誰?答:江源
問:飲馬長城窟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驅車

乘車或駕車

驅車來到國賓館,首相已在迎門口迎候

邊隅

亦作“邉隅”。1.猶邊境。《三國志·吳志·周魴傳》:“ 魴 遠在邊隅,江汜分絶,恩澤教化,未蒙撫及。” 唐 駱賓王 《兵部奏姚州破賊設蒙儉等露布》:“一戎而荒景肅清,再鼓而邊隅底定。” 明 馮夢龍 《邯鄲夢·宇文計陷》:“那將在軍中呵,隨機行止,況收復千里邉隅。” 郭孝成 《雲南光復記》:“ 廣西 僻在邊隅,民窮勢蹙,外無應援,內乏餉械,鄰封悉樹 漢 幟,一隅何能孤守。”

(2).邊緣。 宋 蘇洵 《答二任》詩:“聞君猒 蜀 樂 上蔡 ,占地百頃無邉隅。”

寒風

寒冷的北風

寒風刺骨

是古

以古為是。《漢書·劉歆傳》:“陵夷至於暴 秦 ,燔經書,殺儒士,設挾書之法,行是古之罪,道術由是遂滅。”

長城

(1) 中國古代的偉大工程,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河北山海關,全長6700公里。公元前3世紀秦統一中國後,聯結戰國時燕、趙、秦之城並延長,始成長城。長城不但是中國最重要的歷史文物,而且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

(2) 堅不可摧的力量或防禦物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川塗

見“ 川途 ”。

舉首

(1).抬頭。《管子·形勢解》:“ 殷 民舉首而望 文王 ,願為 文王 臣。” 宋 蘇軾 《登雲龍山》詩:“路人舉首東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 明 袁宏道 《宿西山碧雲寺水亭上》詩:“舉首見仙人,雲中捉松鼠。”

(2).被薦舉者中居首位的;科舉考試的第一名。《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論》:“ 漢 興八十餘年矣,上方鄉文學,招俊乂,以廣儒墨, 弘 為舉首。”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 漢文 中年,始舉賢良; 鼂錯 對策,蔚為舉首。” 宋 秦觀 《李狀元墓志銘》:“其詞奧衍,有 漢 唐 之遺風,進御一讀,遂為舉首。” 明 張居正 《答藩伯吳小江書》:“公以卓行清望,為天下舉首。”

(3).檢舉,告發。《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城內城外,挨戶查問女嬰。不拘死活,有撈取來獻者,賞布帛各三百疋;有收養不報者,鄰里舉首,首人給賞如數。” 清 林則徐 《速戒鴉片告示稿》:“惟有挨查牌甲,責令舉首。”

(4).首領。《續資治通鑑·元順帝至正十五年》:“ 遵道 知不能行其策,乃棄去,適 潁州 ,為紅軍(指紅巾軍)舉首。”

陰山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山脈。東西走向,包括狼山、烏拉山、色爾騰山、大青山等。山頂海拔2000—2400米。山地大部由古老變質岩組成,在斷陷盆地中有沉積岩分布。煤、鐵和稀土金屬等礦藏豐富。以狼山最為乾旱,大青山較濕潤。山坡低處為草地

落日

夕陽

穹廬

古代遊牧民族居住的氈帳

天似穹廬。——《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勒歌》

對穹廬以出膝。——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飲馬

(1).給馬喝水。《左傳·襄公十七年》:“ 衛 孫蒯 田於 曹 隧,飲馬於 重丘 ,毀其瓶。”《太平御覽》卷 * 二引《璅語》:“ 晉 治氏 女徒病,棄之。 舞嚚 之馬僮飲馬而見之。”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九:“第二天, 小王 邀 趙玉林 去找 郭全海 ,在 李 家的井邊,碰到了他,他正在飲馬。”

(2).謂使戰爭臨於某地;通過戰爭擴大疆土至某地。語本《左傳·宣公十二年》:“ 楚子 北,師次於 郔 。 沉尹 將中軍, 子重 將左 子反 將右,將飲馬於 河 而歸。”《史記·秦本紀》:“ 德公 元年,初居 雍城 大鄭宮 ,以犧三百牢祠 鄜畤 。卜居 雍 ,後子孫飲馬於 河 。” 唐 沉下賢 《唐故銀青光祿大夫郭公墓誌》:“ 代宗 初, 犬戎 飲馬 昆明 ,至於御溝。” 陳毅 《哭葉軍長希夷同志》詩:“飲馬 揚子江 ,觸處見將才。”

秦人

秦 代統一全國,開展對外交通,北方和西方的鄰國往往稱 中國 人為“秦人”。直至 漢 晉 ,仍沿用此稱。《史記·大宛列傳》:“聞 宛 城中新得 秦 人,知穿井,而其內食尚多。”《漢書·匈奴傳上》:“穿井築城,治樓以藏穀,與 秦 人守之。” 顏師古 註:“ 秦 時有人亡入 匈奴 者,今其子孫尚號 秦 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二·漢人唐人秦人》:“ 馬永卿 引《西域傳》言:‘ 秦 人,我匄若馬。’註:‘謂中國人為 秦 人。’”

長天

(1).遼闊的天空。 唐 王勃 《滕王閣詩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元 白樸 《喬木查·對景》套曲:“長天雁字斜,秋香次第開徹。” 清 龔自珍 《點絳唇》詞:“目送飛鴻,影入長天滅。” 魯迅 《集外集·<無題>詩》:“大野多鉤棘,長天列戰雲。”

(2).猶終日、整天。 艾蕪 《流離》:“長天大日頭曬著,沒有水喝,沒有飯吃,晚上還要雙手捆在背後。”

飛鳥

(1).會飛的鳥類。亦泛指鳥類。《禮記·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呂氏春秋·功名》:“樹木盛則飛鳥歸之。”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惕飛鳥之跱衡。”

(2).指古代藏鉤遊戲中不固定屬於哪一方的人。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風土記》曰:藏鉤之戲,分二曹以校勝負。若人耦則敵對,若奇則使一人為游附,或屬上曹,或屬下曹,名為飛鳥。”

髑髏

(1) 死人的頭蓋骨

莊子之 楚,見髑髏。——《莊子·至樂》

(2) 通常用作危險警告;骷髏

枕草

(1).古代喪禮,孝子枕臥草上以表哀悼。《左傳·襄公十七年》:“ 齊 晏桓子 卒, 晏嬰 麤縗斬,苴絰、帶、杖,菅屨,食鬻,居倚廬,寢苫、枕草。” 唐 高思元 《孝女抱父屍出判》:“悲纏枕草,志切投牋。”

(2).謂刻苦自勵。 唐 元稹 《哭呂衡州》詩之三:“白馬雙旌隊,青山八陣圖。請纓期繫虜,枕草誓捐軀。”

築城

設定防禦工事

往事

從前的事情

往事歷歷在目

不暇

沒有空閒,來不及

秦人不暇不哀。——唐·杜牧《阿房宮賦》

扶蘇

亦作“ 扶胥 ”。1.樹名。《詩·鄭風·山有扶蘇》:“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毛 傳:“扶蘇,扶胥,小木也。” 馬瑞辰 通釋:“《釋木》:‘輔,小木。’小木即木之名。 錢大昕 曰:‘扶、輔聲義皆相近,長言為扶蘇,急言為輔。’其説是也……胥、疏、蘇疊韻,古通用。”

(2).古代兵車上的藩盾。《周禮·夏官·司戈盾》“及舍,設藩盾,行則斂之” 漢 鄭玄 註:“藩盾,盾可以藩衛者,如今之扶蘇與?” 孫詒讓 正義:“雲今之扶蘇者…… 惠士奇 云:‘蘇與胥古文通,故扶蘇一作扶胥,蓋 秦 漢 間語, 周 之藩盾也。建之乘車,以蔽左右;軍旅會同,前後拒守,在車兩藩,故曰藩盾。’”《六韜·軍用》:“凡用兵之大數,將甲士萬人,法用武衛大扶胥三十六乘……武翼大櫓矛戟扶胥七十二具。”

(3).扶助。《黃庭內景經·若得》:“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煥明是七元。” 南朝 梁 陶弘景 《華陽頌》:“重離儻或似,七元乃扶胥。”

故國

(1) 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國

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孟子·梁惠王》

(2) 祖國,本國

見故國之旗鼓,感乎生於疇日。——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生活習慣基本上保持故國的一套

(3) 故鄉,家鄉

取醉他鄉客,相逢故國人。——唐· 杜甫《上白帝城詩》

(4) 舊都。南宋時指汴京

(5) 指舊地;古戰場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豈不

難道不…?怎么不…?

豈不容易?

未平

(1).未必妥當。《三國志·吳志·顧雍傳》“ 顧君 不言,言必有中”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 權 曰:‘ 顧公 歡悅,是事合宜也;其不言者,是事未平也,孤當重思之。’”

(2).沒有平息。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匈奴

古代的一個遊牧民族,與 匈奴族有血緣關係或系同一民族,包括中國歷史上的戎族與狄族。據中國史籍記載,公元前3世紀匈奴曾占領從裏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並統治蒙古的大部分

國訃

猶國喪。《宋書·少帝紀》:“始 徐羨之 、 傅亮 將廢帝,諷 王弘 、 檀道濟 求赴國訃。”

獻上

在禮拜中表達(如作禱告)

獻上感恩禱告

金城

如金屬鑄成的堅固城牆

金城千里。——漢· 賈誼《過秦論》

拂衣

(1).提起或撩起衣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叔向 ﹞曰:‘姦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從之。” 杜預 註:“拂衣,褰裳也。” 晉 葛洪 《抱朴子·疾謬》:“乃有使酒之客,及於難侵之性,不能堪之,拂衣拔棘,而手足相及。”

(2).揮動衣服。形容激動或憤激。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是日也,拂衣而喜,奮袖低昂,頓足起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孔 慨然曰:‘……今猶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於是拂衣而去。” 唐 穀神子 《博導志·崔玄微》:“ 醋醋 怒曰:‘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拂衣而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那班門客才曉得他是 崔 魏 逆黨,不待曲終,拂衣散盡。”

(3).振衣而去。謂歸隱。 晉 殷仲文 《解尚書表》:“進不能見危授命,忘身殉國;退不能辭粟 首陽 ,拂衣高謝。” 南朝 宋 謝靈運 《述祖德》詩:“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裡。” 唐 王維 《送張五歸山》詩:“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世態紛紜,半生塵里朱顏老;拂衣不早,看罷傀儡鬧。”

閒居

避人獨居

標籤:長城

詩詞推薦

  • 過鄱陽湖天晴風順

    楊萬里宋代〕湖外廬山已見招,春風好送木蘭橈。青天挾日波中浴,白晝繁星地上跳。萬頃琉璃吹一葉,半簪霜雪快今朝。廬陵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_飲馬長城窟行的賞析_古詩文
  • 不出

    釋文珦宋代〕晚暮衰慵劇,因尋此地居。山深常見鹿,溪淺少藏魚。野徑歸煙僻,寒窗映水虛。松枯生蘚遍,梅老著花疎。對月
  • 菩薩蠻

    佚名宋代〕憶曾把酒賞紅翠。無腰柳弱歌聲細。縱馬杏園西。歸來香滿衣。寶車空犢駐。事逐孤鴻去。搔首立江乾。春蘿掛暮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_飲馬長城窟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晨起坐南堂書觸目

    陸游宋代〕林塘天與占深幽,一把茆輕萬戶侯。漠漠斷雲開複合,纖纖微雨落還收。奇峰角立千螺曉,遠水平鋪疋練秋。詩料
  • 歸故園二首

    姜特立宋代〕坐叨厚廩傍吾家,此去吾家百里賒。聖主恩深難報處,四時得看故園花。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_飲馬長城窟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如歸亭

    何永錫宋代〕獨臨朱檻愛平波,安穩歸舟兩兩過。數島雲霞栽橘社,一汀煙月采菱歌。湖心日定施青黛,砌下風恬展碧羅。好寫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_飲馬長城窟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宮詞

    武衍宋代〕梨花風動玉闌香,春色沈沈鎖建間。唯有落紅官不禁,盡教飛舞出宮牆。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_飲馬長城窟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梅花引

    元好問金代〕牆頭紅杏粉光勻。宋東鄰。見郎頻。腸斷城南訊息未全真。拾得楊花雙淚落,江水闊、年年燕語新。見說金娘埋恨
  • 周量近耽弈以詩調之並示湘北

    王士禎清代〕畫省垂鞭薄暮回,文楸方罫鎮常開。知公欲厭承明直,徑賭宣城太守來。
  • 七月五日熱退喜涼資中有懷二十四韻

    范祖禹宋代〕仲夏金火爭,陰陽勢相奪。乾坤鼓洪爐,夸父死奔渴。普天無織雲,厚土萬丈裂。亭亭太陽午,安得日車跌。清冷
  • 阮梅峰舉似題高沙郡圃醉醒亭絕句因繼元韻並

    李曾伯宋代〕楊柳依依拂短亭,看看飛絮又成萍。老來世味都嘗遍,不待鄰雞喚夢醒。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_飲馬長城窟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夜歸

    王令宋代〕沖沖行路自多岐,已踏歸途尚慮非。迄犬只知人是盜,不知人亦夜來歸。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_飲馬長城窟行的賞析_古詩文
  • 鳳洞

    鄭國輔宋代〕古木森森翳女蘿,四山環抱郁嵯峨。此間定有荊山璞,未審何時遇卞和。斬開綠棘黃荊路,岩上采霞搖影動。洞裡
  • 小雨

    李覯宋代〕已是蛟龍未肯忙,誰教螮蝀更相妨。來時槁葉疏疏響,過後浮雲片片光。徑草微滋垂粉汗,砌沙圓滴簇蜂房。嗟予
  • 武昌懷古十詠南浦

    白玉蟾宋代〕越禽胡馬易空疎,水遠天長夢亦迂。南北故人鴻去外,古今陳跡雨晴初。雲連碧草別愁黯,風眇綠波征騎孤。三徑
  • 寄襲長老

    余靖宋代〕三徑荊榛盡力開,千株桃李手新栽。殷勤莫怪尋嘉樹,又喜春風過嶺來。
  • 鄉人至夜話

    李昌祺〔明代〕形容不識識鄉音,挑盡寒燈到夜深。故舊憑君休更說,老懷容易便沾襟。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_飲馬長城窟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更漏子

    陳達叟宋代〕妾倚門,君上馬。殘月曉星猶掛。眉黛斂,淚珠凝。別離多少情。翠翹橫,雲鬢亂。復入綺衾猶暖。人獨自,枕成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_飲馬長城窟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塗中即景

    王柏宋代〕溪邊柳色露新芽,春透微波漠漠斜。一陣隨風香頗異,定知前面有梅花。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_飲馬長城窟行的賞析_古詩文
  • 頌古十七首

    釋宗演宋代〕祖父田園俱屬我,中間樹子豈田地。連枝帶葉和根拔,要見兒孫意氣豪。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_飲馬長城窟行的賞析_古詩文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_飲馬長城窟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