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寄希聲二首·其一原文
通江山水甲岷川,和氣融融滿四邊。
儒者易成千里政,鄉人近得兩重天。
金罍淺飲雖歌舞,玉麈高談盡聖賢。
不是春秋為冷學,借留何計及三年。
詩詞問答
問:和子瞻寄希聲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呂陶
問:和子瞻寄希聲二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和子瞻寄希聲二首·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呂陶的名句有哪些?答:呂陶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參考注釋
山水
(1) 山上流下來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風景
山水相連
(3) 指山水畫
潑墨山水
吳道玄…因寫 蜀道山水,始創山水之體,自為一家。—— 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和氣
態度平順溫和
待人和氣
融融
(1) 形容和樂愉快的樣子
四世同堂,一派融融
(2) 暖的或表明是暖的,尤指暖到一種溫和舒適的程度
歌台暖響,春光融融。——唐· 杜牧《阿房宮賦》
(3) 明亮的樣子
四邊
周圍、四 處
四邊兒都是敵人
儒者
尊崇儒學、通習儒家經書的人。 漢 以後泛指一般讀書人。《墨子·非儒下》:“儒者曰:‘親親有術,尊賢有等。’”《史記·淮陰侯列傳》:“ 成安君 ,儒者也,常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 明 葉盛 《水東日記·沉孟端》:“ 沉孟端 先生 方學 ,雖本世醫,而通知古今,有儒者風。”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然而這些千篇一律的儒者們……一到圓形的地球,卻什麼也不知道。”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鄉人
(1) 鄉下的老百姓
鄉人起得很早
(2) 同村同鄉的人
在這裡他的鄉人很多
重天
猶高天。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雕鐫備勒,飛禽走獸之奇;藻繪爭開,復地重天之變。” 前蜀 貫休 《蜀王入大慈寺聽講》詩:“百千民擁聽經座,始見重天社稷才。”
金罍
(1).飾金的大型酒器。《詩·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朱熹 集傳:“罍,酒器。刻為雲雷之象,以黃金飾之。”
(2).泛指酒盞。 唐 韓愈 《憶昨行和張十一》:“ * 花草麗,玉斝屢舉傾金罍。” 許地山 《綴網勞蛛·無法投遞之郵件》:“我哀傷的金罍里只剩些殘冰底融液,既不能醉人,又足以凍我齒牙。”
淺飲
小飲,少量飲酒。 唐 薛能 《彭門解嘲》詩之二:“耽吟乍可妨時務,淺飲無因致宿酲。”
歌舞
合稱歌唱與舞蹈
歌舞晚會
玉麈
玉柄麈尾。 東晉 士大夫清談時常執之。 唐 盧照鄰 《行路難》詩:“金貂有時換美酒,玉麈但搖莫計錢。” 宋 姜夔 《湘月》詞:“玉麈談玄,嘆坐客、多少風流名勝。” 明 李東陽 《送文宗儒太僕還南寺》詩:“錦囊秀句壓騷人,玉麈雄談驚坐客。” 清 龔自珍 《行路易》詩:“袖中芳草豈不香,手中玉麈豈不長?”
高談
亦作“ 高譚 ”。1.侃侃而談,大發議論。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接識》:“是故多陳處直,則以為見美,靜聽不言,則以為虛空,抗為高談,則為不遜。” 北周 庾信 《預麟趾殿校書和劉儀同》:“高譚變白馬,雄辯塞 飛狐 。” 明 許承欽 《將相談兵歌題蔡懷真畫冊》詩:“蟹羹魚炙行日夕,高談話昔情逾敦。” 茅盾 《子夜》三:“可是--平常日子高談‘男女之大防’的,豈非就是他這班‘社會的棟樑’么?”
(2).不切實際的議論。 晉 葛洪 《抱朴子·官理》:“昔 衞靈 聽聖言而數驚, 秦孝 聞高談而睡寐。”
(3).高明的談吐;高尚的言談。 南朝 梁 蕭統 《講解將畢賦三十韻詩依次用》:“高談屬時勝,寡聞終自恧。” 宋 秦觀 《送喬希聖》詩:“杖藜對客騁高談,自覺胸襟輩 堯 禹 。” 清 吳偉業 《哭志衍》詩:“高譚羣兒驚,健筆小儒怍。”
聖賢
聖人與賢人的合稱;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不是
(1)
錯誤;過失
是吾不是處。——清·林覺民《與妻書》
(2)
否定判斷
現在不是講話的時候
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詩·魯頌·閟宮》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
(2) 年齡
(3) 我國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國各諸侯國爭霸的時代
(4) 史書名。儒家經典之一,相傳孔子根據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借留
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績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唐 白居易 《喬弁可巴州刺史制》:“ 巴州 刺史 喬弁 前假竹符,俾臨 巴郡 。一心為理,三年有成;州人借留,廉使置奏。”《宋史·何承矩傳》:“﹝ 鹹平 ﹞三年,召還,拜引進使。州民百餘詣闕貢馬,乞借留 承矩 。”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一:“﹝ 陳鎰 ﹞嘗以議事還朝、民訛傳得代,遮道借留者數千人。”參見“ 借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