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守顧天錫乃兄會于吉貳守柳邦用以寧知風雨

作者:江源 朝代:明代

原文

袁州太守老文翁,阿弟循良十郡雄。

誰謂當時吳仕燮,獨令千古仰高風。

詩詞問答

問:《吉守顧天錫乃兄會于吉貳守柳邦用以寧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一聯為題送之餘亦賦十絕以見意·其三》的作者是誰?答:江源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江源的名句有哪些?答:江源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東韻

參考注釋

太守

漢朝設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唐後的刺史、知府也別稱太守

太守即遣人。——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太守自謂也。——宋· 蘇軾《教戰守》

太守與客來飲。

太守宴也。

文翁

漢 廬江 舒 人。 景帝 末,為 蜀 郡守,“仁愛好教化”,在 成都 市中起學官,入學者免除徭役,成績優者為郡縣吏,每出巡視,“益從學官諸生明經飭行者與俱,使傳教令”。 蜀 郡自是文風大振,教化大興。見《漢書·文翁傳》。後世用為稱頌循吏的典故。《隸釋·漢李翕析里橋郙閣頌》:“僉曰大平兮, 文翁 復存。” 唐 杜甫 《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詩:“但見 文翁 能化俗,焉知 李廣 不封侯。” 宋 范仲淹 《和并州鄭宣徽見寄》:“向此行春無限樂,卻慚何道繼 文翁 。” 清 姜埰 《雜詠》:“思 吳 失 張翰 ,化 蜀 愧 文翁 。”

阿弟

(1) 弟弟

(2) 年長者對年青人的客套稱呼

循良

(1).謂官吏奉公守法。《北史·孫搴等傳論》:“ 房謨 忠勤之操,始終若一。 恭懿 循良之風,可謂世有人矣。” 唐 李邕 《唐贈太子少保劉知柔神道碑》:“出膺賢守,則郡國循良。” 明 李介 《天香閣隨筆》卷一:“吾每見循良之吏,有活民之心,而民終不能活者,不剛也。” 孫中山 《孫文學說·不知亦能行》:“官吏不過為人民之僕,當受人民之監督制裁也。其循良者,吾民當任用之;其酷劣者,當淘汰之。”

(2).指循良的官吏。 唐 柳宗元 《柳州謝上表》:“常以萬邦共理,必藉於循良。” 清 朱彝尊 《送張夫子巡撫山東》詩之一:“循良久數 張京兆 ,副相依然 漢 上公。”

(3).善良。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富家中亦有循良懦弱者,烏可執一哉?”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舟子頗循良,令其糴米煮飯。”

當時

就在那個時刻;馬上

當時就簽約雇用你

千古

(1) 指久遠的年代

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縱有千古。——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成為千古罪人

(2) 永遠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 *

千古奇聞

(3) 婉辭,哀悼死者,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多用於輓聯、花圈等的上款

仰高

(1).謂仰慕高尚的德行。語本《詩·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漢 班昭 《東征賦》:“勉仰高而蹈景兮,盡忠恕而與人。” 宋 曾鞏 《與定州韓相公啟》:“雖未得就諸生之列,請益於詩書;猶足以聞長者之風,仰高於道誼。”

(2).猶高攀。指與地位高於自己的人結交或聯姻。《西遊記》第 * 回:“ 杏仙 盡有仰高之情,聖僧豈無俯就之急?如不見憐,是不知趣了也。”

詩詞推薦

吉守顧天錫乃兄會于吉貳守柳邦用以寧知風雨原文_吉守顧天錫乃兄會于吉貳守柳邦用以寧知風雨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