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謁仙尉祠·其一

作者:杜湑 朝代:清代

梅山謁仙尉祠·其一原文

高風已隔三千載,想像逃名吳市間。

新室倉皇文母璽,孤臣涕淚漢家山。

只今青史留封事,如此紅塵肯抱關。

雲外九江何處是,故鄉應有鶴飛還。

詩詞問答

問:梅山謁仙尉祠·其一的作者是誰?答:杜湑
問:梅山謁仙尉祠·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梅山謁仙尉祠·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杜湑的名句有哪些?答:杜湑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刪韻

參考注釋

高風

(1).強勁的風。 漢 劉向 《九嘆·遠遊》:“遡高風以低佪兮,覽周流於朔方。” 唐 李白 《贈崔侍郎》詩:“高風摧秀木,虛彈落驚禽。” 清 吳偉業 《清風使節圖》詩:“豫章夾日吟高風,歲久蟠根造物功。”

(2).指遭受強風。 唐 杜甫 《向夕》詩:“深山催短景,喬木易高風。”

(3).指秋風。《太平御覽》卷二五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風(秋風)曰商風、素風、淒風、高風、涼風、激風、悲風。”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充隴右節度使三十韻》:“斜日當軒蓋,高風卷旆旌。” 師尹 註:“高風,八月風也。” 明 劉基 《淡黃柳·台城秋夜》詞:“高風淅淅,翻動林梢敗葉。”

(4).高尚的風操。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序》:“覩先生之縣邑,想先生之高風。”《北史·王羆王思政等傳論》:“運窮事蹙,城陷身囚,壯志高風,亦足奮於百世矣。” 清 申涵光 《奉寄孫鍾元先生時居薊門九十二歲》詩:“ 邵 許 高風遠尚存,傳經一代又 蘇 門。” 徐遲 《黃山記》一:“三個主峰,高風峻骨,鼎足而立,撐起青天。”

(5).高雅的藝術風格。 宋 梅堯臣 《次韻答王景彝聞余月下與內飲》:“呼我作卿方舉酒,更煩佳句賞高風。”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卷十二:“ 東坡 謂書至於 顏 柳 而 鍾 王 之法益微,詩至於 李 杜 而 魏 晉 以來高風絶塵亦少衰矣。”

(6).美善的風教、政績。 唐 韋應物 《始至郡》詩:“昔賢播高風,得守媿無施。” 宋 蘇軾 《杭州與莫提刑啟》:“恭惟某官德望在人,才猷簡上,肅高風於列郡,浹厚德於齊民。” 清 林則徐 《杭嘉湖三郡觀風告示》:“憶昔 文翁 以《詩》《書》治 蜀 ,而 揚 馬 之瑋製以興; 何武 用儒術進賢,而 龔 唐 之高風克劭。”

三千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後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晉書·謝尚傳》:“夫無後之罪,三千所不過。”《南史·孔琳之傳》:“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數目之多。 三國 魏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 赤縣 ;四部多於戶口,七寶妙於石沙。”

想像

構想

把原子專家們想像成長鬍子的老頭

逃名

(1).逃避聲名而不居。《後漢書·逸民傳·法真》:“ 法真 名可得而聞,身難得而見;逃名而名我隨,避名而名我追。” 唐 司空圖 《歸王官次年作》詩:“酣歌自適逃名久,不必門多長者車。” 龐樹柏 《寄懷俞養浩先生》詩:“逃名儻悔才為累,畏俗無如酒最宜。”

(2).逃脫罪名。 唐 劉知幾 《史通·惑經》:“自夫子之修《春秋》也,蓋他邦之篡賊其君者有三,本國之弒逐其君者有七,莫不缺而靡録,使其有逃名者。”

吳市

吳 都之街市。在今 江蘇 蘇州市 。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吳地傳》:“ 吳市 者, 春申君 所造,闕兩城以為市。在 湖裡 。” 宋 徐鉉 《贈王貞素先生》詩:“ 遼 東幾度悲城郭, 吳市 終應變姓名。” 清 吳偉業 《顧西巘侍御同沉友聖虎丘即事》詩:“我昔 楚江 同 宋玉 ,君今 吳市 訪 梁鴻 。”參見“ 吳市吹簫 ”。

新室

(1).公元8年, 王莽 代 漢 稱帝,國號曰 新 。後因稱其王朝為“新室”。《漢書·律曆志下》:“ 王莽 居攝,盜襲帝位,竊號曰 新 室。”《後漢書·馮衍傳上》:“ 新 室之興,英俊不附。” 元 耶律楚材 《懷古一百韻寄張敏之》:“ 新 室雖興難,真人已御期。”

(2).新的房舍;新的人家。 唐 戎昱 《贈宜陽張使君》詩:“舊郭多新室,閒坡盡闢田。”

倉皇

匆促而慌張。也作“倉黃”、“蒼皇”、“蒼黃”

敵棄炮倉皇遁。——徐珂輯《清稗類鈔》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倉皇出逃

文母

文德之母。對后妃的稱頌。《詩·周頌·雝》:“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毛 傳:“文母, 大姒 也。” 鄭玄 箋:“文德之母。”《漢書·元後傳》:“更命太皇太后為 新室文母太皇太后 。”《後漢書·鄧騭傳》:“伏惟 和熹皇后 聖善之德,為 漢 文母。” 宋 蘇軾 《上清儲祥宮碑》:“允哲文母,以公滅私,作宮千柱,人初不知,於皇祖宗,在帝左右。”參閱 清 王引之 《經義述聞·毛詩下》。

孤臣

(1).孤立無助或不受重用的遠臣。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墜心,遷客海上,流戍隴陰。” 唐 柳宗元 《入黃溪聞猿》詩:“孤臣淚已盡,虛作斷腸聲。” 明 王世貞 《鳴鳳記·封贈忠臣》:“鯁骨孤臣,芳年俊英,塤箎連奏同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孤臣 左良玉 ,遠在邊方,不能一旅勤王,罪該萬死。” 清 丘逢甲 《離台詩》之一:“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參見“ 孤臣孽子 ”。

(2).孤陋無知的臣子。《文選·張衡<東京賦>》:“ 由介 以 西戎 孤臣,而悝 穆公 於宮室。” 薛綜 註:“孤臣,孤陋之臣也。”《資治通鑑·晉元帝太興四年》:“ 導 ( 王導 )忠素竭誠,輔大業,不宜聽孤臣之言,惑疑似之説,放逐舊德,以佞伍賢。”

涕淚

(1).鼻涕和眼淚。亦專指眼淚。 漢 王粲 《贈蔡子篤》詩:“中心孔悼,涕淚漣洏。”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然人性自有少涕淚者,腸雖欲絶,目猶爛然。” 宋 司馬光 《送張兵部知遂州》詩:“聞道 西州 遺畫像,使我涕淚空霑衣。”《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他就接連不斷地打了無數的噴嚏,鬧得涕淚交流。”

(2).涕淚俱下;哭泣。《三國志·魏志·趙王乾傳》“ 黃初 二年,進爵,徙封 燕王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良 年小常呼 文帝 為阿翁。 帝 謂 良 曰:‘我汝兄耳!’ 文帝 又愍其如是,每為涕淚。” 唐 杜甫 《 * 送韋二少府匡贊》詩:“古往今來皆涕淚,斷腸分手各風煙。”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紉針》:“妻攜女歸告兩弟。兩弟任其涕淚,並無一詞肯為設處。”

家山

謂故鄉。 唐 錢起 《送李棲桐道舉擢第還鄉省侍》詩:“蓮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 宋 梅堯臣 《讀<漢書·梅子真傳>》詩:“舊市 越溪 陰,家山 鏡湖 畔。” 明 高明 《琵琶記·琴訴荷池》:“十二欄桿,無事閒憑遍。悶來把湘簟展,夢到家山,又被翠竹敲風驚斷。”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五二:“踏徧中華窺兩戒,無雙畢竟是家山。”

只今

如今;現在。 唐 李白 《蘇台覽古》詩:“只今惟有 西江月 ,曾照 吳王 宮裡人。” 宋 陳師道 《春懷示鄰里》詩:“屢失南鄰春事約,只今容有未開花。” 清 李國宋 《朝天宮感懷》詩:“自昔鼎成龍已去,只今松老鶴還飛。” 郭沫若 《雄師百萬挽狂瀾》詩:“只今雙喜大臨門,‘七一’佳期水庫成。”

青史

古時用竹簡記事,所以後人稱史籍為青史

青史留名

永垂青史

封事

(1).密封的奏章。古時臣下上書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緘,故稱。《漢書·宣帝紀》:“上始親政事,又思報大將軍功德,乃復使 樂平侯 山 領尚書事,而令羣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後漢書·明帝紀》:“於是在位者皆上封事,各言得失。” 李賢 註:“ 宣帝 始令羣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封有正有副,領尚書者先發副封,所言不善,屏而不奏。後 魏相 奏去副封,以防擁蔽。”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奏啟》:“自 漢 置八儀,密奏陰陽,皂囊封板,故曰封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 磻叟 蒞事未終考秩,拋官詣闕上封事,通義 劉公 引為羽翼,非時召對數刻, 磻叟 所陳,凡數十節,備究時病。” 清 朱彝尊 《興化李先生清壽》詩:“曾聞過江上封事,神人觀聽交歡忻。”

(2).封禪。《史記·封禪書》:“諸儒生既絀,不得與用於封事之禮,聞 始皇 遇風雨,則譏之。”

如此

(1) 這樣,那樣;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或那樣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資治通鑑》

理當如此

(2) 達到這個程度或達到這個範圍

勞苦而功高如此。——《史記·項羽本紀》

(3) 這樣的

兩座城市發展的狀況是如此相同

紅塵

(1) 鬧市的飛塵,借指繁華的社會

紅塵百戲

(2) 佛教指人世間

看破紅塵

抱關

掌握門閂,把守城門

嬴乃夷門抱關者。——《史記·魏公子列傳》

雲外

(1).指高空。 隋 李播 《天象賦》:“動則飛躍於雲外,止則盤縈於 漢 沂 。”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龍鱗般雲外飄,鵝毛般江上剪,蝶翅般風中旋。” 清 鄭燮 《瑞鶴仙·官宦家》詞:“笙歌雲外迥。正燭爛星明,花深夜永。”

(2).高山之上。亦指世外。 唐 元稹 《玉泉道中作》詩:“遐想雲外寺,峯巒渺相望。” 宋 吳文英 《齊天樂》詞:“流紅江上去遠,翠尊曾共醉,雲外別墅。” 元 虞集 《送先隴二鄰僧還吳》詩之二:“雲外催歸錫,松間覓舊題。”

(3).比喻仙境。 宋 吳文英 《浣溪沙·春情》詞:“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宋 家鉉翁 《念奴嬌·中秋紀夢》詞:“縹緲瓊宮,溟茫朱戶,不與塵寰隔。翩然鶴下,時傳雲外訊息。”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故鄉

家鄉,自己出生的地方

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樂府詩集·木蘭詩》

應有

(1).所有,一切。 唐 白居易 《奏所聞狀》:“自今已後,應有進奉,並不用申報御史臺,如有人勘問,便仰録名奏來者。”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一折:“將 江 上應有戰舡,盡行拘收,不放 關公 渡 江 回去。”《水滸傳》第一回:“應有民間稅賦悉皆赦免。”

(2).應當具有。《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姑娘一進洞房,早看見擺滿一分妝奩,凡是應有的,公婆都給辦得齊齊整整。”

詩詞推薦

  • 平江課曹待式混補蕭中立見之有相憐色因成四

    陳藻宋代〕吾鄉猶自哂吾徒,易道東來話得無。幸有蔡邕過爨下,獨憐賈島作原夫。昌黎俗筆何曾短,永叔文衡不到輸。多少
  • 再次前韻三首

    陳造宋代〕茗甌對客乳花濃,靜聽揮犀發異同。度臘迎春如此過,不知人世有王公。
    梅山謁仙尉祠·其一原文_梅山謁仙尉祠·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王昭君

    李中唐代〕蛾眉翻自累,萬里陷窮邊。滴淚胡風起,寬心漢月圓。飛塵長翳日,白草自連天。誰貢和親策,千秋污簡編。
  • 打鴨

    梅堯臣宋代〕莫打鴨,打鴨驚鴛鴦。鴛鴦新自南池落,不比孤洲老禿鶬。禿鶬尚欲遠飛去,何況鴛鴦羽翼長。
  • 題淵明歸來圖

    方回宋代〕人以心役形,方寸有所主。陋巷足簞瓢,外物肯妄取。心或為形役,飢腸內煎煮。未必得鼎食,湯鑊已烹汝。淵明
  • 呈許從道省元

    蘇泂宋代〕都城握手意彌溫,少小追隨莫更論。一別江湖重十載,偶然相見欲無言。
  • 自諸暨抵剡

    潘閬宋代〕夷猶雙槳去,暮不辨東西。夕照偏依樹,秋光半落溪。風高一雁小,雲薄四天低。莽蕩孤帆卸,水村楊柳堤。
  • 山游

    彭汝礪宋代〕試拂塵衣訪遠蹤,詩魂獨與賞心同。低低弱柳啼秋雨,細細寒螿嘯晚風。岩石溪流相照綠,草花楓葉一般紅。玉琴
  • 西樓

    韋應物唐代〕高閣一長望,故園何日歸。煙塵擁函谷,秋雁過來稀。
    梅山謁仙尉祠·其一原文_梅山謁仙尉祠·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蘇泂宋代〕窮冬那得許奇觀,疑怪重衾夜更寒。正爛漫花隨處有,不堅牢玉暫時看。上章謁帝應留得,下令教兒莫掃乾。岐路
  • 題琅山大江

    姜特立宋代〕初出岷峨一線微,波濤到此浩無涯。坤隅橫貫五千里,天塹雄當百萬師。虎戰龍爭猶可記,鷗閒鷺靜幾曾知。莫言
    梅山謁仙尉祠·其一原文_梅山謁仙尉祠·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過趙受莊

    楊萬里宋代〕老子方孤悶,西山忽在旁。回頭鄔子砦,明眼趙家莊。試飲章江味,中涵吉水香。望鄉儂已喜,而況到吾鄉。
  • 夏日仝陳元甫僧宏恩過萬松庵盛仲文讀書處得中字

    佘翔明代〕地僻蓬門靜,松蘿一徑通。薰風回石榻,幽梵出花叢。問字通揚子,談經對遠公。興闌尊酒罷,歸路月明中。
  • 三代門又吟

    周曇唐代〕千妖萬態逞妍姿,破國亡家更是誰。匡政必能除苟媚,去邪當斷勿狐疑。
    梅山謁仙尉祠·其一原文_梅山謁仙尉祠·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從幸翠芳亭觀橙

    宋庠宋代〕祕苑群芳歇,仙橙瑞實黃。根非淮枳變,味冠禹苞嘗。宮掌遙分露,卿雲別護霜。金垂枝杪重,星隱葉中光。土效
  • 野性

    劉克莊宋代〕野性無羈束,人間毀譽輕。客言詩惹謗,妻諫酒傷生。窗納鄰峰碧,瓢分遠澗清。近來尤少睡,打坐到鐘聲。
    梅山謁仙尉祠·其一原文_梅山謁仙尉祠·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江北梅開殊晚和林實之別駕韻

    孫應時宋代〕楚江橫月一枝明,想見江南半落英。等是春風有先後,不妨調鼎看功成。
    梅山謁仙尉祠·其一原文_梅山謁仙尉祠·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司命宮楊道士息軒

    蘇軾宋代〕無事席此靜坐,席一日似兩席日。若活席七十年,便是百四十。黃金幾時成,白髮日夜出。開眼三千秋,速如駒過
    梅山謁仙尉祠·其一原文_梅山謁仙尉祠·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悉曇頌·其二·神咒六首

    敦煌曲子唐代〕嗄囉囉。嗄囉囉。八明般若幻合和。三世諸佛悉經過。皆依般若波羅深蜜多。證得阿耨多羅波。波怚邏哆。哆怚邏
  • 題元真觀屋壁二首

    蘇泂宋代〕琳宮無俗務,書卷得相親。樹影自知午,棋聲不見人。實為蕭爽地,暫得自由身。客至誰能接,應知懶是真。
梅山謁仙尉祠·其一原文_梅山謁仙尉祠·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