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溯維鰥在下,元德早升聞。
欽受心傳秘,奮庸帝載勤。
四門惟吁俊,八伯已歌雲。
大鹿興於野,五弦詠是薰。
阜財期暢遂,解慍化囂紛。
初慮同時舞,中謠比律殷。
鹹熙庶哉績,用協煥乎文。
豈不懷景仰,瞠如空自勤。
詩詞問答
問:《賦得舜歌南風(得薰字八韻散館試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文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三十一
2. 得薰字八韻散館試題
參考注釋
在下
稱呼自己的謙詞
在下姓許名宣
元德
大德。《書·酒誥》:“茲亦惟天若元德,永不忘在王家。” 孔 傳:“亦惟天順其大德而佑之。”《國語·楚語上》:“ 堯 有 丹朱 , 舜 有 商均 ……是五王者,皆有元德也,而有姦子。”
升聞
上聞。《書·舜典》:“玄德升聞,乃命以位。”《孔子家語·執轡》:“升聞於天,上帝俱歆,用永厥世,而豐其年。” 宋 王禹偁 《君者以百姓為天賦》:“輿人謌頌,乃大 舜 之升聞;自我聰明,信惟 堯 之是則。” 明 呂天成 《齊東絕倒》第一出:“聖神文武臣歡頌,玄德升聞重,衣冠拜九重。”
心傳
(1) 禪宗指不立文字,不依經卷,以師徒心心相印傳授佛法
(2) 泛指世世代代相傳的學說
奮庸
謂努力建立功業。《書·舜典》:“咨四岳,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采惠疇。” 孔 傳:“奮,起;庸,功;載,事也。訪羣臣有能起發其功,廣 堯 之事者。” 蔡沉 集傳:“言有能奮起事功,以廣 帝堯 之事者,使居百揆之位。”《晉書·束晳傳》:“ 稷 契 奮庸以宣道, 巢 由 洗耳以避禪。” 唐 張說 《過晉陽宮應制奉和》詩:“ 太原 俗尚武, 高皇 初奮庸。” 宋 陸游 《賀吏部陳侍郎啟》:“將期共政,以責奮庸。” 明 文徵明 《祭黃提學文》:“蓋將達其致用之材,必欲致之奮庸之地。”
帝載
帝王的事業。《書·舜典》:“咨四岳: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官揆,亮采惠疇。” 孔 傳:“載,事也。” 漢 蔡邕 《光武濟陽宮碑》:“匡復帝載,萬國以綏。” 唐 張九齡 《大唐裴公碑銘序》:“雖遠大是圖,而近識莫誤;學探帝載,何事小名!”
四門
(1).指明堂四方的門。《書·舜典》:“賓於四門,四門穆穆。”《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闢四門而開四聰。”
(2).學校名,即四門學。《舊唐書·歸崇敬傳》:“其國子、太學、四門三館,各立五經博士。”詳“ 四門學 ”。
(3).佛經有 釋迦牟尼 ( 淨飯王 太子)出四門受天帝感化而出家修道的傳說。《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 殷 鑒四門,幽求六歲。” 李善 注引《瑞應經》曰:“太子至十四,啟王出遊,始出城東門,天帝化作病人,即迴車,悲念人生俱有此患。太子出城南門,天帝化作老人,迴車而還,愍念人生丁壯不久。太子出城西門,天帝化作死人,迴車而還,愍念天下有此三苦。太子出城北門,天帝化作沙門,太子曰:‘善哉,唯是為快。’即迴車還,念道清浄,不宜在家。”
(4).武術名詞。使刀弄棍或打拳的一種架勢。《負曝閒談》第二回:“因他四門開得好,蒙本處提標營營官的少爺賞識了,替他補了一分糧,又給了他一道八品軍功的奬札。”參見“ 四門斗里 ”。
吁俊
求賢。《書·立政》:“迪惟 有夏 ,乃有室大競,吁俊尊上帝。” 孔穎達 疏:“招呼賢俊之人,與共立於朝,尊事上天。” 蔡沉 集傳:“當王室大強之時,而求賢以為事天之實也。”
八伯
(1).古代畿外八州的最高長官,分別掌管四方諸侯,相傳 堯 舜 時皆有。《禮記·王制》:“八州八伯。”《尚書大傳》卷一下:“惟元祀巡守四岳八伯。” 鄭玄 註:“ 堯 時得 羲和 ,命為六卿,其主春夏秋冬者並掌方岳之事,是為四岳,出則為伯;其後稍死, 驩兜 、 共工 等代之,乃分置八伯。” 堯 時八伯為 驩兜 、 共工 、 放齊 、 鯀 ,餘四人不詳。見 唐 賈公彥 《周禮正義序》引 鄭玄 說。
(2). 晉 代 郗鑒 、 阮放 、 卞壼 、 蔡謨 、 胡毋輔之 、 阮孚 、 劉綏 、 羊曼 八人,時號 兗州 八伯。《晉書·羊曼傳》:“時州里稱 陳留 阮放 為宏伯, 高平 郗鑒 為方伯, 泰山 胡毋輔之 為達伯, 濟陰 卞壼 為裁伯, 陳留 蔡謨 為朗伯, 阮孚 為誕伯, 高平 劉綏 為委伯,而 曼 為濌伯。凡八人,號 兗州 八伯。”
歌雲
指動聽的歌聲。典出《列子·湯問》:“ 薛譚 學謳於 秦青 ,未窮 青 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 秦青 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薛譚 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宋 張先 《鳳棲梧》詞:“可惜歌雲容易去,東城楊柳東城路。”
大鹿
(1).廣大的山林。《尚書大傳》卷一下:“五作十道,孝力為右,秋養耆老,而春食孤子,乃浡然《招》樂興於大鹿之野。”
(2).謂領錄天子之事。《隸釋·魏受禪表》:“帝王遺事,義莫顯於禪德,美莫盛於受終。故《書》陳‘納於大鹿’。”按,今本《尚書·堯典》作“大麓”。參見“ 大麓 ”。
五弦
古代樂器名。《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昔者 舜 鼓五絃,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 漢 張衡 《歸田賦》:“彈五絃之妙指,詠 周 孔 之圖書。” 唐 韋應物 《五弦行》:“美人為我彈五弦,塵埃忽靜心悄然。”《新唐書·禮樂志十一》:“五絃如琵琶而小,北國所出,舊以木撥彈,樂工 裴神符 初以手彈。” 清 吳偉業 《南風》詩:“ 九疑 望斷 黃陵廟 ,曾共 湘靈 拂五絃。”
阜財
厚積財物;使財物豐厚。 漢 揚雄 《法言·孝至》:“君人者,務在殷民阜財,明道信義。” 李軌 註:“阜,盛。” 唐 元稹 《桐花》詩:“中有阜財語,勿受來獻賝。” 明 李東陽 《天津八景·定南禾風》詩:“阜財正藉驅煩力,飽士新成偃武功。”
暢遂
暢茂順遂。謂順利而茁壯地生長。 唐 無名氏 《律呂相召賦》:“天理不姦,物情和愜,草木以之而暢遂,乾坤於焉而交接。” 清 戴名世 《書<詠蘭詩>後》:“﹝蘭﹞往往有蟲嚙之……而眾草蒙翳條達暢遂無有害之者。”
解慍
消除怨怒。語出《孔子家語·辯樂解》:“昔者 舜 彈五絃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唐 張九齡 《恩賜樂遊園宴應制》詩:“晞陽人似露,解慍物從風。” 清 袁枚 《答某明府書》:“足下解慍處甚多,其速往可也。” 何啟 胡禮恆 《新政論議》:“公平布則郅治可期,有阜財解慍之風,無敢怒難言之隱也。”
囂紛
喧嚷紛擾。 南朝 梁 朱異 《還東田宅贈朋離》詩:“曰余今卜築,兼以隔囂紛。”
同時
(1) 同時代;同一時候
同時發生
同時發火。——《資治通鑑》
(2) 並且
任務艱巨,同時時間又很緊迫
豈不
難道不…?怎么不…?
豈不容易?
景仰
敬佩尊重;仰慕
空自
徒然;白白地。 南朝 梁 何遜 《哭吳興柳惲》詩:“樽酒誰為滿,靈衣空自披。”《清平山堂話本·契約文字記》:“萬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儒林外史》第三九回:“不瞞長兄説,我自幼空自學了一身武藝,遭天倫之慘,奔波辛苦,數十餘年。” 清 李漁 《風箏誤·詫美》:“令愛不堪偕伉儷,老堂空自費調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