餞伯容

作者:陳是若 朝代:元代

餞伯容原文

南浦秋高蒲葉黃,驄馬行行之豫章。

渥窪神骨特奇俊,龍沙勁氣故蒼茫。

貂蟬八直月未曉,獬豸當途劍倍光。

人材巳是科名得,送君猶自望文昌。

詩詞問答

問:餞伯容的作者是誰?答:陳是若
問:餞伯容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餞伯容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皇元風雅卷之五

參考注釋

南浦

(1).南面的水邊。後常用稱送別之地。《楚辭·九歌·河伯》:“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王逸 註:“願 河伯 送己南至江之涯。”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唐 李賀 《黃頭郎》詩:“黃頭郎,撈攏去不歸。南浦芙蓉影,愁紅獨自垂。” 王琦 注引 曾益 曰:“南浦,送別之地。” 清 曹寅 《登署樓適培山至用東坡真州詩韻同賦》:“西風晴十日,南浦別經年。”

(2).詞牌名。 唐 《教坊記》有《南浦子》曲, 宋 詞則借舊曲名另制新調。雙調,分一百零二字平韻及一百零五字仄韻兩體。 宋 人多填仄韻詞。參閱《詞譜·南浦》。

(3).地名。在 江西省 南昌縣 西南, 章江 至此分流。 唐 王勃 《滕王閣》詩:“畫棟朝飛 南浦 雲,珠簾暮捲西山雨。” 聶文郁 註:“本詩 南浦 ……應是 江西 南昌 西南的 南浦 。” 宋 王安石 《南浦》詩:“ 南浦 隨花去,迴舟路已迷。” 清 宋琬 《羅篁庵先生生日歌》序:“ 西山 南浦 ,長吟帝子之高樓; 白下 長乾 ,重啟 謝公 之別墅。”

(4).古水名,一名 新開港 ,在今 武漢市 南。 唐 李白 《江夏行》:“適來往 南浦 ,欲問 西江 船。”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記》:“ 南浦 ,在 鄂州 江夏縣 南三里……以其在郭之南,故曰 南浦 。”

秋高

謂秋日天空澄澈、高爽。 唐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 陳潤 《賦得秋河曙耿耿》:“晚望秋高夜,微明欲曙河。” 唐 翁承贊 《題壺山》詩:“秋高巖溜白,日上海波紅。”

驄馬

亦作“騘馬”。1.青白色相雜的馬。 南朝 宋 鮑照 《結客少年場行》:“騘馬金絡頭,錦帶佩 吳 鉤。” 南朝 梁 《驄馬》詩:“驄馬鏤金鞍,柘彈落金光。” 唐 李賀 《浩歌》:“青毛騘馬參差錢,嬌春楊柳含細煙。” 清 孫枝蔚 《艷曲》之二:“青樓十萬戶,驄馬向誰家。”

(2).指御史所乘之馬或借指御史。 唐 李白 《贈韋侍御黃裳》詩之二:“見君乘驄馬,知上 太行 道。” 唐 丘為 《湖中寄王侍御》詩:“驄馬真傲吏,翛然無所求。” 明 鄭善夫 《送蘇侍御從仁使蜀》詩:“驄馬今何去,玄冥歲已殘。” 清 嚴允肇 《送宋荔裳按察四川》詩:“驄馬出 薊門 ,駕言赴 岷 峨 。”參見“ 驄馬使 ”。

行行

(1).不停地前行。《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宋 張孝祥 《鷓鴣天》詞:“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簾第幾重?” 陳毅 《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詩:“行行過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況進展或時序運行。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逯欽立 註:“行行,漸漸。” 唐 王建 《行見月》詩:“月初生,居人見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強半馬上看盈缺。”

(3).猶言走一走。《西遊記》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這猴兒不去取經,卻來我處何乾?’ 行者 道:‘取經取經,晝夜無停;有些阻礙,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堯臣 《送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詩:“以此贈行行,無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韓愈 《柳溪》詩:“柳樹誰人種?行行夾岸高。” 明 袁凱 《京師得家書》詩:“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歸鄉。” 林庚白 《坡行即目》詩:“炊煙燹後行行淚,物價兵間寸寸金。”

(2).各行各業。參見“ 行行出狀元 ”。

剛強負氣貌。《論語·先進》:“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貢 ,侃侃如也。子樂。” 何晏 集解:“ 鄭 曰:‘樂各盡其性,行行,剛強之貌。’” 唐 元稹 《青雲驛》詩:“上天勿行行,潛穴勿悽悽,吟此青雲諭,達觀終不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趙 行行殊不置意。”

豫章

古書上記載的一種樹名。有的記載說即今之樟樹

楩楠豫章。——《墨子·公輸》

渥窪

即 渥窪 。 樊增祥 《<東溪草堂詞選>自序》:“此五君者,譬諸 渥漥 美駟, 荊 野明搖,詞學一日不湮,斯人亦一日不沒。”參見“ 渥窪 ”。

(1).水名。在今 甘肅省 安西縣 境,傳說產神馬之處。《史記·樂書》:“又嘗得神馬 渥窪水 中,復次以為《太一之歌》。” 裴駰 集解引 李斐 曰:“ 南陽 新野 有 暴利長 ,當 武帝 時遭刑,屯田 燉煌 界。人數於此水旁見羣野馬中有奇異者,與凡馬異……﹝ 利長 ﹞代土人持勒靽,收得其馬,獻之。” 唐 盧綸 《送史兵曹判官赴樓煩》詩:“ 渥窪 龍種散雲時,千里繁花乍別離。” 清 劉大櫆 《與李侍郎書》:“蓋 伯樂 過 渥窪 之渚,而馬群為空。”

(2).指代神馬。 唐 韓琮 《公子行》:“別殿承恩澤,飛龍賜渥窪。” 宋 蘇軾 《送錢承制赴廣西路分都監》詩:“舞鳳尚從 天目 下,收駒時有渥窪姿。”

神骨

神韻風骨。 唐 元稹 《畫松》詩:“ 張璪 畫古松,往往得神骨。” 宋 米芾 《畫史·唐畫》:“ 江州 張氏 收 李重光 道裝像,神骨俱全。” 明 袁宏道 《經太華》詩:“不取色態妍,唯求神骨肖。”

特奇

奇特。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檳榔》:“子既非常,木亦特奇。”

龍沙

泛指塞外沙漠之地

定遠慷慨,專功西遐,坦步蔥、雪,咫尺龍沙。——《後漢書·班超傳贊》

勁氣

(1).凜烈的寒氣。 晉 陶潛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詩:“勁氣侵襟袖,簞瓠謝屢設。” 唐 王勃 《九成宮頌》:“凜勁氣於叢楹,起淒風於洞穴。” 宋 蘇轍 《王君貺生日》詩:“純陰十月晚,勁氣肅群驕。”

(2).謂剛強正直的氣概。 唐 韓愈 《上襄陽於相公書》:“正聲諧《韶》《濩》,勁氣沮金石。”《明史·楊俊民傳》:“ 廷 守 蘇州 時,人比之 趙清獻 。直節勁氣,始終無改。” 清 管同 《與友人論文書》:“垂示古文三篇,比前稍進,然終孱弱無勁氣,未得為佳。”

方言。勁頭,勇氣。 柳青 《銅牆鐵壁》第一章:“他們認為 胡宗南 在南路吃了三回敗仗,就是還有些勁氣,也不準再敢冒失進攻上來。”

蒼茫

空曠遼遠

蒼茫大地

暮色蒼茫

貂蟬

(1).貂尾和附蟬,古代為侍中、常侍等貴近之臣的冠飾。《後漢書·輿服志下》:“侍中、中常侍加黃金璫,附蟬為文,貂尾為飾,謂之‘ 趙惠文 冠’。” 劉昭 註:“ 應劭 《漢官》曰:‘説者以金取堅剛,百鍊不耗。蟬居高飲絜,口在掖下,貂內勁捍而外溫潤。’此因物生義也。”

(2).借指貂蟬冠。《南史·江淹傳》:“初, 淹 年十三時,孤貧,常採薪以養母,曾於樵所得貂蟬一具,將鬻以供養。其母曰:‘此故汝之休徵也,汝才行若此,豈長貧賤也,可留待得侍中著之。’”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詞:“頭上貂蟬貴客,花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誰雄!”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彼固曰異種賤族,非吾中夏神明之胄,所為立於其朝者,特曰冠貂蟬、襲青紫而已。”參見“ 貂蟬冠 ”。

(3).指侍中、常侍之官。亦泛指顯貴的大臣。《漢書·劉向傳》:“今 王 氏一姓乘朱輪華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蟬,充盈幄內。” 唐 崔顥 《奉和許給事夜直簡諸公》:“寵列貂蟬位,恩深侍從年。” 宋 陸游 《草堂拜少陵遺像》詩:“ 長安 貂蟬多,死去誰復算!”

(4).《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司徒 王允 家的歌伎。 王允 欲除奸臣 董卓 ,無計可施, 貂蟬 請自獻身,以博 董卓 歡心,後又故意勾引其義子 呂布 ,離間兩人關係,終借 呂布 之手,殺死 董卓 。唯此事不見於正史。 清 梁章鉅 《浪跡續談·貂蟬》:“《三國志演義》言 王允 獻 貂蟬 於 董卓 ,作連環計。正史中實無 貂蟬 之名,惟《董卓傳》雲, 卓 嘗使 布 守中閤, 布 與 卓 侍婢私通云云。 李長吉 作《呂將軍歌》云:‘榼榼銀龜搖白馬,傅粉女郎大旗下。’蓋即指 貂蟬 事,而小説從而演之也。 黃右原 告余曰:‘《開元占經》卷三十三,熒惑犯須女。占注云,《漢書通志》: 曹操 未得志,先誘 董卓 ,進 刁蟬 以惑其君。此事異同不可攷,而 刁蟬 之即 貂蟬 ,則確有其人矣。’《漢書通志》今亦不傳,無以斷之。”

直月

謂當值某月。《周禮·地官·賈師》“凡國之賣儥,各帥其屬,而嗣掌其月” 鄭玄 注引 漢 鄭司農 曰:“謂官有所斥令賣,賈師帥其屬而更相代,直月為官賣之,均勞逸。”《清史稿·太宗紀》:“﹝ 天聰 三年正月﹞丁丑,諭諸貝勒代理三大貝勒直月機務。”

獬豸

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異獸,能辨曲直,見人爭鬥就用角去頂壞人

凡罪疑者,俱令獬豸觸之。——《鏡花緣》

當途

指掌握政權;也指掌握政權的人

當途者

當途之人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資治通鑑》

人材

(1).人的才能。《淮南子·主術訓》:“智不足以為治,勇不足以為強,則人材不足任,明也。” 宋 葉適 《廬州錢公墓誌銘》:“太子熟看,人材須用方見。和親久,材無所施,更無事,當遂委靡。” 清 吳敏樹 《書謝御史》序:“今我等人材既弗如,而時所重者獨官祿耳。”

(2).有才能的人。《詩·小雅·菁菁者莪》序:“君子能長育人材,則天下喜樂之矣。” 宋 曾鞏 《請令長貳自舉屬官札子》:“承人主之志,廣引人材,進諸朝廷者,此宰相之事也。”《明史·太祖紀一》:“今有事四方,所需者人材,所用者粟帛。”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二五:“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3).姿色;容貌。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聲容》:“俗云:三分人材,七分粧飾。此為中人以下者言之也。”《紅樓夢》第二一回:“二年前,他父親給他娶了個媳婦,今年才二十歲,也有幾分人材。” 老舍 《茶館》第三幕:“ 王掌柜 ,看我給你找來的小寶貝怎樣?人材、歲數、打扮、經驗,樣樣出色。”

科名

科舉考中而取得的功名

送君

鼓的別稱。 宋 無名氏 《致虛雜俎》:“瑟曰文鵠,笙曰采庸,鼓曰送君,鐘曰華由,磬曰洗東,皆仙樂也。”

猶自

尚,尚自

現在提起那件事,猶自叫人心驚肉跳

文昌

(1).星座名。共六星,在斗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狀。《史記·天官書》:“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南史·宋紀中·文帝》:“﹝ 元嘉 十九年﹞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為彗,入文昌,貫五車。”

(2).指星神。《楚辭·遠遊》:“後文昌使掌行兮,選署眾神以並轂。”

(3).特指文昌宮六星的第四星,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指斗魁戴匡六星之一。舊時傳說主文運,故俗又稱文曲星或文星。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一》:“俗言,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故以北斗為司命。而文昌者,斗魁戴匡六星之一也。俗以魁故祠文星以祈科第,因其近斗也,故亦稱文昌司命雲。傅會甚矣。至以 蜀 梓潼神 為文昌化身者,又可笑也。”《平山冷燕》第一回:“前欽天監臣奏文昌光亮。主有翰苑鴻儒為文明之助。”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故自戊辰至於醜五科狀元……珠聯璧合,名應文昌,非偶然也。” 梁啓超 《變法通議·論幼學》:“今之學塾於 孔子 之外,乃兼祀文昌魁星等……夫文昌者,槱燎司命,或稱為天神。”參見“ 文曲星 ”、“ 文星 ”。

(4).即 文昌帝君 。 清 袁枚 《續新齊諧·牟尼泥》:“生死隸東嶽,功名隸 文昌 。” 清 黃遵憲 《己亥雜詩》之三四:“秀孝都居弟子行,人人陰騭誦 文昌 。”參見“ 文昌帝君 ”。

(5).指文昌省。 唐 任希古 《和左僕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懷》:“禮闈通政本,文昌總國鈞。” 唐 韓愈 《舉韋顗自代狀》:“文昌政本,侍郎官重,尚德之舉, 顗 宜當之。” 前蜀 韋莊 《南省伴直》詩:“文昌二十四仙曹,盡倚紅簷種露桃。” 宋 蘇轍 《生日謝表》之二:“時當生育,情方切以懷親;職貳文昌,恩忽驚於捧詔。”參見“文昌省”。

(6).宮殿名。《文選·左思<魏都賦>》:“造 文昌 之廣殿,極棟宇之弘觀。” 張載 註:“ 文昌 ,正殿名也。” 南朝 梁 沉約 《八詠詩·解佩去朝市》:“講 金華 兮議 宣室 ,晝武帳兮夕 文昌 。” 唐 駱賓王 《疇昔篇》:“揮戈出武帳,荷筆入 文昌 。”

詩詞推薦

  • 謝惠計院分餉新茶

    吳潛宋代〕乾坤正氣清且勁,長挾春風作襟韻。不惟散滿詩人脾,還入靈根茁苕穎。顧山仙人曇滯家,帶春蒐摘黃金芽。擣碎
  • 蜆子和尚贊

    釋廣聞宋代〕酒台盤上,和聲突出。釣螺江畔,撈摝得底。是則是以蝦為目,不妨用活底祖師意。
  • 董邦達澹月寒林圖

    乾隆清代〕翛閒澹月滿寒林,林弄清風月弄陰。應為邇來苦炎熱,撰成謀目愛秋心。
  • 偈四首

    釋慧暉宋代〕朔風凜凜掃寒林,葉落歸根露赤心。萬派朝宗船到岩,六客虛映芥投針。本成現,莫他尋,性地閒閒耀古今。戶外
    餞伯容原文_餞伯容的賞析_古詩文
  • 落花吟·其三

    李繼真明代〕掃花促雙鬟,春深臂無力。臥帚立香階,清風自來拭。
  • 芳華樓賞梅

    陸游宋代〕素娥竊藥不奔月,化作江梅寄幽絕。天工丹粉不敢施,雪洗風吹見真色。出籬藏塢香細細,臨水隔煙情脈脈。一春
  • 題張幾仲所藏醉道士圖

    韓元吉宋代〕何須坐客總能文,呼酒相逢日暮雲。醉倒盡如狂道士,夜歸誰問故將軍。
    餞伯容原文_餞伯容的賞析_古詩文
  • 東岡

    王安石宋代〕東岡歲晚一登臨,共望長河映遠林。萬竅怒呺風喪我,千波競湧水無心。
    餞伯容原文_餞伯容的賞析_古詩文
  • 見螢

    乾隆清代〕流晶疑夜燭,成質自腐草。雨潤復日晅,化生候移早。隨風任飛飛,帶雨猶皎皎。南華稱齊物,何獨訾光小。
  • 阻雨

    李處權宋代〕小雨妨幽事,徜徉所得多。前期操野艇,亭午出煙蘿。選勝才如許,偷閒肯重過。自憐詩酒涸,無句敵陰何。
  • 為鄉人賦心田

    衛宗武宋代〕方寸良疇人共有,能耕能斂幾人知。坦平非有山河蜀,存養何殊雨露滋。盍剖藩籬忘彼我,卻明畦畛別公私。盡多
  • 送彭元忠司戶二首

    楊萬里宋代〕浯石高仍瘦,愚溪紺且寒。憑君聊杖屨,道我問平安。句好今逾進,書來剩寄看。只言官舍小,檐下過湘灘。
  • 示客

    陸游宋代〕世間可笑走踆踆,誤認虛空作汝身。已覓余名潤枯骨,更謀厚積遺何人?風旛畢竟非心境,瓦礫何妨是道真。新藕
  • 感惻

    釋紹嵩宋代〕路入南雲下,江回隔近村。水深風浩浩,山遠霧昏昏。仰首羨飛鳥,流年只斷魂。客心兼暮色,感惻復何言。
    餞伯容原文_餞伯容的賞析_古詩文
  • 題畫竹

    仇遠宋代〕淨洗碧娟娟,顏色如少年。窗前風收雨,階下筍行鞭。
    餞伯容原文_餞伯容的賞析_古詩文
  • 木蘭花令

    仇遠宋代〕一聲啼鴂無芳草。南浦晴波雲渺渺。蠹塵珠網滿香車,三十六橋春悄悄。垂楊柳舞吹笙道。紅粉台空灰蝶小。惜花
  • 次蘭皋秋感

    楊公遠宋代〕向晚郊墟送嫩涼,征鴻點點又南翔。年光迅似離弦箭,世事艱於上水航。月不冷炎來戶牖,詩多悽怨感蛩螿。秋容
  • 鷓鴣天·楓落河梁野水秋

    蘇庠宋代〕楓落河梁野水秋。淡煙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塢黃茅店,夢倚高城赤葉樓。 天杳杳,路悠悠。鈿箏歌扇等閒休。灞
  • 酬李員外從崔錄事載華宿三河戍先見寄

    劉長卿唐代〕寒江鳴石瀨,歸客夜初分。人語空山答,猿聲獨戍聞。遲來朝及暮,愁去水連雲。歲晚心誰在,青山見此君。
  • 泗州觀唐氏書

    梅堯臣宋代〕唐氏能書十載聞,誰教精絕向紅裙。百金買書蒲葵扇,不必更求王右軍。
    餞伯容原文_餞伯容的賞析_古詩文
餞伯容原文_餞伯容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