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華引

作者:沈鯨 朝代:明代

翠華引原文

負劍先驅小試。微名已次詮除。

竊得一枝聊寄。還期翱躍天衢。

詩詞問答

問:翠華引的作者是誰?答:沈鯨
問:翠華引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六十種曲 雙珠記 第三十三出

參考注釋

負劍

(1).謂推劍於背。《戰國策·燕策三》:“ 秦王 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 荊軻 ,斷其左股。”《史記·刺客列傳》“王負劍” 唐 司馬貞 索隱:“ 王劭 曰:‘古者帶劍上長,拔之不出室,欲王推之於背,令前短易拔,故云“王負劍”。’”

(2).佩劍;持劍。《戰國策·趙策一》:“君其負劍而御臣以國,舍臣於廟,授吏大夫,臣試計之。” 南朝 陳 徐陵 《梁貞陽侯與王太尉僧辯書》:“況復邦家不造,至此橫流,宗社無依,何所逃責,因以提戈負劍,臥泣行號,言念 荊 巫,志雪讎恥。”《新五代史·吳世家論》:“﹝ 楊行密 ﹞嘗使從者 張洪 負劍而侍, 洪 拔劍擊 行密 ,不中。”

(3).抱小孩之狀。《禮記·曲禮上》:“負劍辟咡詔之,則掩口而對。” 鄭玄 註:“負謂置之於背,劍謂挾之於旁。” 孔穎達 疏:“負劍辟咡詔之者,豈但在行須教正,在抱時亦令習也。”後因以指對孩子從小的教習。 清 錢謙益 《趙景之宮允六十壽序》:“余兒時受先宮保負劍之訓,曰:‘孺子如有聞也,必以 趙先生 為師。’”

(4).謂伏劍取死。負,通“ 伏 ”。《墨子·節葬下》:“是故百姓冬不仞寒,夏不仞暑,作疾病死者,不可勝計也,此其為敗男女之交多矣,以此求眾,譬猶使人負劍而求其壽也。” 孫詒讓 間詁:“負伏通。《左傳·襄三年》:‘ 魏絳 將伏劍。’ 孔 疏云:‘謂仰劍刃,身伏其上而取死也。’”

先驅

最初發現或幫助發展某種新事物的人,為別人作出可仿效的榜樣或為別人鋪平可接踵而行的道路者

我們青年中的先驅

小試

(1).小加試驗。《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 宋 辛棄疾 《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詞:“一編書是帝王師。小試去征西。”《負曝閒談》第十二回:“ 殷必佑 是沒有見過世面的人,聽了心癢難熬,想出去小試其技。” 吳玉章 《和朱總司令游南泥灣》詩:“事本在人為,經綸權小試。”

(2).舊時太學生、童生應貢舉及學政、府縣之考試。 宋 陳亮 《上孝宗第三書》:“去年一發其狂論於小試之間,滿學之士口語紛然,至騰謗以動朝路,數月而未已。” 明 丘濬 《大學衍義補·清入仕之路》:“《宋史》所謂繆種流傳,今日時文之弊,殆類此也。然此又不但科試為然,而提學憲臣之小試又有甚焉者也。”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譚詩·以人存詩》:“ 鄒 君 春帆 ……工於帖括,屢困小試。”參見“ 小考 ”。

微名

(1).微賤之名。常用作謙詞。 明 王世貞 《鳴鳳記·忠佞異議》:“司馬清曹,郎官節鉞,微名已序鴛列。光岳攸鍾,須知要守全節。” 清 李厚庵 《贈陳夢雷百韻》:“昔我髫年日,落莫無與儔……歲行在降婁,微名得濫收。”

(2).指微不足道的名譽。

詮除

猶詮授。詮,通“ 銓 ”。 明 沉鯨 《雙珠記·剿虜同功》:“負劍先驅小試,微名已次詮除,竊得一枝聊寄,還期翱躍天衢。”

一枝

(1).一根枝杈。《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 晉 張華 《鷦鷯賦》:“其居易容,其求易給,巢林不過一枝,每食不過數粒。”後用以比喻棲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詩:“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宋 曾鞏 《次道子中書問歸期》:“一枝數粒身安穩,不羨雲鵬九萬飛。” 清 方文 《廬山·玉簾泉》詩:“小樓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於細長的東西。《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等到望見過往的客商到了,一枝響箭便算個號令,大家纔不約而同的下山。” 老舍 《趙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項微俯,拿了一枝香菸。”

(3).一支。一個支派。《景德傳燈錄·元安禪師》:“ 石頭 一枝,看看師滅矣。” 宋 秦觀 《次韻邢敦夫秋懷》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聞。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剎院寺祖墳,是東門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無地,遂葬其傍。”

(4).一支。猶言一隊。《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正遇著 范 賊一枝游兵,劫奪行李財帛,將人口追得三零四散。”《東周列國志》第六回:“臣當引一枝兵,為 蔡 鄉導。”

天衢

(1).天空廣闊,任意通行,如世之廣衢,故稱天衢。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馭飛龍於天衢,駕騏驥於萬里。” 唐 皎然 《奉陪鄭使君諤游太湖至洞庭山登真觀卻望湖水》詩:“突兀盤水府,參差沓天衢。” 清 黃遵憲 《病中紀夢述梁任父》詩:“道逢兩神人,排雲上天衢。”

(2).京都。《文選·張衡<西京賦>》:“豈伊不虔思於天衢,豈伊不懷歸於枌榆。” 劉良 註:“天衢, 洛陽 也。”《三國志·吳志·胡綜傳》:“遠處 河朔 ,天衢隔絶。” 唐 陳子昂 《申宗人寃獄書》:“天衢得以清泰,萬國得以歡寧。”

(3).指京都的大路。 唐 李賀 《漢唐姬飲酒歌》:“御服沾霜露,天衢長蓁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無官受黜》:“嘗跨驢張蓋,橫截天衢,時秋風正厲,黃葉可掃。 島 ( 賈島 )忽吟曰:‘落葉滿 長安 。’” 宋 梅堯臣 《送張著作孟侯宰上元》詩:“天衢車馬跡,急若機上梭。”

(4).天之庇蔭、福佑。衢,通“ 庥 ”。語出《易·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 高亨 註:“衢讀為‘庥’,庇蔭。”

(5).星名。《晉書·天文志上》:“房四星,為明堂,天子布政之宮也……又為四表,中間為天衢,為天關,黃道之所經也。”

詩詞推薦

翠華引原文_翠華引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