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觀齋原文
憩坐曠觀齋,因思曠觀義。
曠觀景固佳,曠觀理非易。
理所包蓋廣,明理當兼備。
千古之鑑戒,萬物之隱賾。
觀而弗悉知,致知則何謂。
設曰圖娛目,差以毫釐際。
詩詞問答
問:曠觀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曠觀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八十六
2. 葉
參考注釋
曠觀
(1).縱觀。 明 方孝孺 《憫知賦哀葉廷振》:“吾曠觀乎宇宙兮,等萬古於一漚。” 嚴復 《主客平議》:“曠觀千古,橫覽五洲。” 陶曾佑 《中國文學之概觀》:“曠觀古今來之文學名家,莫不戰理欲之機關,荷乾坤之鐘毓。”
(2).廣闊的見識。 章炳麟 《諸子學略說》:“當時學者惟以師説為宗,小有異同,便不相附,非如後人之忌狹隘、喜寬容,惡門戶、矜曠觀也。”
理所
(1).衙署;辦公處所。 唐 樊宗師 《絳守居園池記》:“ 絳 即東雍,為守理所。”《舊五代史·晉書·少帝紀四》:“甲寅,移 泰州 理所於 滿城縣 。”
(2).泛指治事之所。《太平廣記》卷六一引《集仙錄·王妙想》:“九曰 行化峰 ,下有宮闕,各為理所。”
(3).治刑獄之所。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五:“﹝ 王孝先 等﹞為大理卿……數年以來,鍛鍊刑獄,至二萬二千餘事,而訴理所纔八百餘事。”
(4).猶言理之所在。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聽聰視明,一似 堯 禹 ;生知法式,動得理所。”
明理
(1) 通情達理
這人明理
(2) 淺顯的道理
這種明理誰都知道
兼備
同時具備
德才兼備
千古
(1) 指久遠的年代
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縱有千古。——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成為千古罪人
(2) 永遠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 *
千古奇聞
(3) 婉辭,哀悼死者,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多用於輓聯、花圈等的上款
鑑戒
可以對照引為教訓
引為鑑戒
萬物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
萬物生光輝。——《樂府詩集·長歌行》
善萬物之得時。——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反側於萬物。——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萬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致知
儒家哲學用語。語出《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歷代儒家學者對此有不同解釋。 漢 鄭玄 認為“致知”是使人“知善惡吉凶之所終始”; 宋 朱熹 認為“致,推極也;知,猶識也。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 明 王守仁 則認為“致知”即“致吾心之良知”。參見“ 致良知 ”。
何謂
(1)
(2) 什麼叫做;什麼是
何謂靈感?
(3) 指什麼;是什麼意思。用於詢問(後面常帶“也”字)
此何謂也?
娛目
悅目。 漢 枚乘 《七發》:“練色娛目,流聲悅耳。” 三國 魏 曹植 《辯道論》:“若夫玄黃所以娛目,鑑鏘所以聳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