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侯見和複次韻五首·其五原文
我固浮雲輕俗眼,君真萱草可忘憂。
婦翁一室藏沙界,興發時來把臂游。
詩詞問答
問:孫侯見和複次韻五首·其五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孫侯見和複次韻五首·其五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孫侯見和複次韻五首·其五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尤韻
參考注釋
浮雲
(1)
(2) 飄浮在天空中的雲彩
浮云為我陰,悲風為我旋。——元· 關漢卿《竇娥冤》
(3) 比喻飄忽不定,未有定處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俗眼
(1).淺薄勢利的世俗人的眼睛。 唐 杜甫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途窮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貧。”
(2).借指淺薄、勢利的庸俗人。 宋 梅堯臣 《吳沖卿鼓契》詩:“時移世異不改易,俗眼厭舊君前非。” 清 黃景仁 《題可堂印譜》:“吁嗟俗眼多,曲説中肝肺。”
(3).塵世中人的眼睛,借指凡夫俗子。 唐 薛用弱 《集異記·王渙之》:“諸伶競拜曰:‘俗眼不識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
(4).指一般人的眼睛。《花城》1981年第1期:“從那時候開始,他就愛上了物理學,開始用他那對敏銳、機靈的大眼睛去探索俗眼看不到的基本粒子。”
萱草
(1).植物名。俗稱金針菜、黃花菜、多年生宿根草本,其根肥大。葉叢生,狹長,背面有棱脊。花漏斗狀,橘黃色或桔紅色,無香氣,可作蔬菜,或供觀賞。根可入藥。古人以為種植此草,可以使人忘憂,因稱忘憂草。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對萱草兮憂不忘,彈鳴琴兮情何傷。” 唐 萬楚 《五日觀妓》詩:“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 明 張時徹 《采葛篇》:“願留枯根株,化作萱草枝。”
(2).借指母親。 明 劉基 《發安溪至青田戎事急不得留有感》詩:“朝原思脊令,夜船夢萱草。” 明 何景明 《為李秀才壽母》詩:“梅花似白髮,萱草亦朱顏。”參見“ 萱堂 ”。
忘憂
(1).忘卻憂愁。《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一:“夫酒忘憂,故能消之也。” 唐 張說 《喜度嶺》詩:“見花便獨笑,見草即忘憂。”
(2).萱草的別名。 唐 陳子昂 《魏氏園林人賦一物得秋亭萱草》詩:“忘憂誰見賞,空此北堂中。”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四:“《本草經》云:萱,一名忘憂。” 元 錢抱素 《瑣窗寒·題玉山草堂》詞:“書帶生香,忘憂弄色,四窗虛悄。” 清 黃宗羲 《小園記》:“因買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忘憂、含笑。”
婦翁
妻父。《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昔 直不疑 無兄,世人謂之盜嫂; 第五伯魚 三娶孤女,謂之撾婦翁……此皆以白為黑,欺天罔君者也。”《舊唐書·楊於陵傳》:“ 於陵 自 江西 府罷,以婦翁權幸方熾,不欲進取,乃卜築於 建昌 ,以讀書山水為樂。”《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知縣對那女壻説道:‘你婦翁真是個聰明的人,若不是這遺書,家私險被你佔了。’”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狂奔二十餘里,至 相國莊 ,已屆亥初,識其婦翁門,急叩不已。”
沙界
佛教語。謂多如 恆河 沙數的世界。《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演勿照之明,而鑒窮沙界。” 李善 註:“《金剛般若經》曰:諸 恆河 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 宋 蘇軾 《觀湖》詩之一:“回首不知沙界小,飄衣猶覺色塵高。” 元 湯式 《一枝花·嘲妓名佛奴》套曲:“ 張無盡 氣沖沖待打折了鶯花寨, 韓退之 嗔忿忿敢掀翻煙月牌,贏得虛名滿沙界。” 明 徐渭 《梓童像贊》之一:“神在丹青,遍諸沙界,無非帝所,忠孝文武,靡禱不許。”
興發
(1).指開倉出粟。《孟子·梁惠王下》:“於是始興發,補不足。” 趙岐 註:“始興惠政,發倉廩以賑貧困不足者也。”
(2).指徵發調用物力人力。 三國 魏 曹操 《收田租令》:“其收田租畝四升,戶出絹二匹,棉二斤而已。不得擅興發。”《宋書·竟陵王誕傳》:“引石徵材,專擅興發。”《新唐書·李德裕傳》:“假令 安西 可得,即復置都護,以萬人往戍。何所興發?何道饋輓?”
把臂
同“ 把鼻 ”。1.握持手臂。表示親密。 漢 袁康 《越絕書·記吳王占夢》:“伏地而書,既成篇,即相與把臂而決。” 唐 錢起 《過沉氏山居》詩:“貧交喜相見,把臂歡不足。” 明 孫柚 《琴心記·空門遇使》:“畫眉不盡,且去接殷勤,把臂論心到夕曛。”
(2).謂親切會晤。 清 方文 《張武進環生》詩:“君聞我在茲,汲汲願把臂。”
(3).謂按脈。 唐 陸龜蒙 《自憐賦》序:“醫甚庸而氣益盛,藥非良而價倍高,每一把臂,一下杵,未嘗不解衣輟食而後致也。”
同“ 把鼻 ”。 元 柯丹邱 《荊釵記·哭鞋》:“今早起來沒尋處,使我無把臂。”《醒世恆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孩兒無事,不消説起。萬一有些山高水低,有甚把臂,那原聘還了一半,也算是他們忠厚了。”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