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鄭寺丞過洪州·其二

作者:彭汝礪 朝代:宋代

送鄭寺丞過洪州·其二原文

清風不可近,碎璧綴圓規。

翰墨傳家學,風流蘊素資。

龍孫藏舊節,蟾桂毓新枝。

願聽功名起,青雲慰所思。

詩詞問答

問:送鄭寺丞過洪州·其二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送鄭寺丞過洪州·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送鄭寺丞過洪州·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彭汝礪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礪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支韻

參考注釋

清風

清涼的風

清風徐來

清風明月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碎璧

(1).破碎的玉璧。形容映入竹簾的月光。 南朝 陳 張正見 《薄帷鑒明月》詩:“分簾疑碎璧,隔幔似垂鉤。”

(2).破身。謂失去女貞。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且其月下花前,采蘭贈芍,閲人非一,碎璧多年,故兒輩敢通欵曲。”

圓規

劃圓用的或量取尺寸用的及作類似用途的器械,其簡單者由二桿構成,一桿之下端通常帶鴨嘴筆或鉛筆,在上端二者由一樞軸連線

翰墨

原指筆、墨,借指文章、書畫

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曹丕《典論·論文》

傳家

(1).傳家事於子孫。《後漢書·鄭玄傳》:“入此歲來,已七十矣。宿素衰落,仍有失誤,案之禮典,便合傳家。” 李賢 註:“傳家謂家事任子孫也。《曲禮》曰:‘七十老而傳。’”

(2).傳給子孫或子孫世代相傳。 宋 蘇軾 《再和許朝奉》詩:“傳家有衣鉢,斷獄盡《春秋》。” 清 吳偉業 《贈張以韜來鶴》詩:“草聖傳家久著聞,斗看孤鶴下層雲。” 老舍 《茶館》第一幕:“東西真地道,傳家的玩藝。”

風流

(1) 風采特異,業績突出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 才華出眾,自成一派,不拘泥於禮教

是真名士自風流

(3) 放蕩不羈

如此風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響的婚禮

(4) 具有 * 特點或 * 上得到滿足

風流小說

(5) 風俗教化

風流篤厚,禁罔疏闊。——《漢書·刑法志》

(6) 遺風,流風餘韻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 風度;儀表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唐· 杜甫《詠懷古蹟》

(8) 風韻,多指好儀態

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紅樓夢》

龍孫

(1).駿馬名。 唐 李商隱 《過華清內廄門》詩:“自是明時不巡幸,至今 青海 有龍孫。” 唐 曹唐 《病馬五首呈鄭校書章三吳十五先輩》之三:“不剪焦毛鬣半翻,何人別是古龍孫。”

(2).稱帝王的後裔。《前漢書平話》卷下:“數內一人甚惡,卻回 常山王 語:‘你甚聖主?’ 常山王 :‘寡人龍孫,怎敢無理!’”

(3).《魏書·王慧龍傳》:“﹝ 王慧龍 ﹞幼聰慧, 愉 以為諸孫之龍,故名焉。”後因以“龍孫”敬稱他人之孫。 宋 胡繼宗 《書言故事·子孫類》:“龍孫,稱人孫曰龍孫。”

(4).筍的別稱。 宋 梅堯臣 《韓持國遺洛筍》詩:“龍孫春吐一尺芽,紫錦包玉離泥沙。” 宋 陸游 《癸亥正月十日夜夢三山竹林中筍出甚盛欣然有作》詩:“一夜四山雷雨起,滿林無數長龍孫。” 明 方孝孺 《友筠軒賦》:“春之時也,暖律乍起,和氣方剛,對穆穆之龍孫,列班班之鵷行。”

(5).指新竹。 宋 梅堯臣 《依韻和孫待制新栽竹》:“龍孫已見多奇節,鳳實新生入翠枝。” 宋 陸游 《夏日》詩:“將雛燕子暫離巢,過母龍孫已放梢。”

(6).泛指竹。 宋 道潛 《慧覺孜師綠筠軒》詩:“會待龍孫添夏蔭,借君此地眠清風。” 宋 陸游 《夾路多修竹》詩:“桑麻有餘地,家家養龍孫。”

(7).竹的一種。生山谷間,高不盈尺,細僅如針。 宋 許觀 《東齋紀事·竹之異名》:“ 辰州 有一種小竹,曰龍孫竹,生山谷間,高不盈尺,細僅如針。”

(8).指小竹。 元 善住 《盆竹》詩:“豈知麼鳳尾,元是古龍孫。”

(9).指紅色的蜻蜓。《說郛》卷三一引《戊辰雜抄》:“有大龍蛻於 太湖 之湄,其鱗甲中出蟲,頃刻化為蜻蜓,朱色。人取之者病瘧。今人見蜻蜓朱色者謂之龍甲,又謂之龍孫。”

蟾桂

(1).神話中的月里蟾蜍和丹桂。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天咫》:“或言月中蟾桂,地影也;空處,水影也。” 唐 李賀 《巫山高》詩:“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墜紅濕雲閒。”亦作月的代稱。 唐 羅隱 《旅夢》詩:“出門聊一望,蟾桂向人斜。”

(2).“蟾宮折桂”的略語。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二:“蟾桂驪珠,連歲有弟兄之美;魚章象簡,同時聯父子之榮。” 宋 龔鼎臣 《東原錄》:“如巡官( 徐巡官 )《送賓》云:‘蟾桂三春捷, 雞林 一國榮。’則知皇澤之被於遠人,素風漸於殊俗。”參見“ 蟾宮折桂 ”。

功名

功績和名位;封建時代指科舉稱號或官職名位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國演義》

但是,他們(指東林黨人)比起那一班讀死書的和追求功名利祿的人,總算進步多了。——《事事關心》

青雲

(1) 比喻高官顯爵

平步青雲

(2) 舊時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雲之士

(3) 比喻隱居

形入紫闥,而意在青雲

(4) 天空

所思

(1).所思慕的人;所思慮的事。《楚辭·九歌·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詩:“幽蘅發空曲,芳杜綿所思。” 明 劉基 《雜詩》:“欲采寄所思,不憚道路遠。”

(2).泛指思考。 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下篇四:“音樂者在有所思有所感的時候,他便連綴若干聲音把他的所思所感表達出來!”

詩詞推薦

  • 春日書懷

    潘大臨宋代〕舟楫凌漳水,風濤接蠡湖。龍媒成跬步,驪頷脫微軀。樂土供遊戲,深文苦縶拘。胸中雖磈磊,牆外或歌呼。老去
  • 牡丹亭

    鄭士洪宋代〕綠楊深處兩三家,幾度憑闌看紫霞。雲錦已空煙水闊。
    送鄭寺丞過洪州·其二原文_送鄭寺丞過洪州·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賦梅堂閒吟

    陳宓宋代〕謾自塵勞鬢欲華,故園空鏁未開花。年年飽看春來去,輸與西湖處士家。
  • 減字木蘭花

    范成大宋代〕玉煙浮動。銀闋三山連海凍。翠袖闌乾。不怕樓高酒力寒。雙松凍折。忽憶衰翁容易別。想見鷗邊。壓損年時小釣
    送鄭寺丞過洪州·其二原文_送鄭寺丞過洪州·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古興

    李新宋代〕倮葬畏禮法,厚葬索衣衾。金縷與玉柙,五陵非不深。萬寶埋幽光,苦為群盜尋。上古莫封植,棄之中野林。上以
  • 剔銀燈

    王哲元代〕今與重添惺惺。只是那亘初元性。急急修持,盈盈圓滿,子細剔開周正。通玄傳令。煉鍛出、自然清靜。一顆明珠
    送鄭寺丞過洪州·其二原文_送鄭寺丞過洪州·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鬥雞回(夾鍾商)

    杜龍沙宋代〕鶯啼人起,花露真珠灑。白薴衫,青驄馬。繡陌相將,鬥雞寒食下。迴廊瞑色愔愔,應是待、歸來也。月漸高,門
  • 頌一百則

    釋重顯宋代〕明珠在掌,有功者賞。胡漢不來,全無伎倆。枝倆既無,波旬失途。瞿曇瞿曇,識我也無。
    送鄭寺丞過洪州·其二原文_送鄭寺丞過洪州·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弋陽溪中望仙人城

    顧況唐代〕何草乏靈姿,無山不孤絕。我行雖雲蹇,偶勝聊換節。上界浮中流,光響洞明滅。晚禽曝霜羽,寒魚依石發。自有
  • 奉和御製會慶殿宴

    夏竦宋代〕禁門乘曉會,宴豆示慈伸。激水龍騰久,儀韶鳳降頻。雲章流漢築,衢酒洽堯民。百辟皆星拱,兢兢奉北辰。
  • 送於真人

    張繼先宋代〕爺慕清聲實積時,前朝因幸皋彤闈。稍瞻風致頻相見,又恨霜天遽告歸。至德謾勞中下笑,高才須信古來稀。自慚
  • 墨蛇頌

    黃庭堅宋代〕此書驚蛇入草,書成不知絕倒。自疑懷素前身,今生筆法更老。
    送鄭寺丞過洪州·其二原文_送鄭寺丞過洪州·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喜柘坡至

    汪孟鋗清代〕日日西山翠掃空,豈知我友在山中。人言河漢宜清淺,秋近重陽未雨風。何代石經刊不朽,一時芒屨悔難同。退尋
  • 紙帳梅

    釋明本元代〕春融剡雪道人家,素幅凝香四面遮。明月滿床清夢覺,白雲堆里見疏花。
  • 新月(八月四日)

    乾隆清代〕閒雲天宇淨,眉影見媌娥。又報中秋近,不期一月過。氈廬依舊好,山樹不妨多。試問朝歌令,刪修今若何。
  • 洛中寓居

    張詠宋代〕風塵籍籍伴窮迷,旋賃高齋洛水西。綠樹不知遊子恨,夕陽閒引杜鵑啼。苔侵舊徑來人絕,花滿南軒翠竹低。自笑
  • 於煙雨樓寫景即題其上

    乾隆清代〕宿雨已收際,曉雲未泮時。斯樓合斯景,宜畫復宜詩。梅謝砌餘片,柳眠檐罥絲。傳神縱非米,那可恝過之。
  • 觀池漲有作

    張耒宋代〕清商初用事,力弱殊未完。假此通夕雨,遂收祝融權。平池舊深淺,亦復波浪翻。白鷺飛不下,高荷沒青圓。是日
  • 再次韻謝張直閣惠雪詩

    項安世宋代〕案頭擁被映殘雪,溪上何人訪蔽廬。鳳沼詩仙王二十,兔園林客馬相如。玉龍百萬推敲里,月界三千鍛鍊餘。合侍
  • 題趙松雲竹石幽蘭

    仇遠宋代〕舊時長見揮毫處,修竹幽蘭取次分。欲把一竿苕水上,鷗波千頃看秋雲。
    送鄭寺丞過洪州·其二原文_送鄭寺丞過洪州·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送鄭寺丞過洪州·其二原文_送鄭寺丞過洪州·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